苹果6 32g官网报价:转录【佛塔影下】之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06:51

潮州大街印象

泰国  林太深

    故乡对于游子,是一种难忘的记忆,是一个模糊又清晰的概念,它得通过对祖屋、街道、树石溪河等具体事物和人的喜怒哀乐为载体而得以体现:

    我也一样,故乡的山河庙宇,街道名胜,是我生命的主题,是我儿时的伙伴。至今,它依然在我梦中时时重现:

儿时大街有街亭,也叫牌坊,它是全体潮州人民的共同记忆:大街的街石,是由块块长方形油麻石铺成,坚固耐用,历百十年仍完好无缺。年轻而不甘寂寞的我们一群,常常趿着木屐,用力敲击地面,发出的声响划破夜空,让历史与现代交迸,让古老与年青并存,藉由这种声音,传达我们的少不更事,传达着少年人的叛逆与挥霍不尽的青春情怀:

 大概在百花台前明德楼段,便有石牌坊;自宋明以降,共建有四十七座:黄梅岑先生在《潮州街道掌故》中写道:“昔人建亭,当然为立不朽之名,后人则求表彰先人之德,为后世楷模:”建造牌坊,使受褒者能光宗耀祖,后代子孙,也受庇荫,于是状元亭、榜眼亭、三世尚书坊、学士坊、四狮亭坊等一座座牌坊建立起来,使潮州大街成了牌坊街,成了人文景观街。由于各座建筑的年代不同,设计者与石匠不同,石料的材料不同,各个年代的建筑风格和艺术时尚也不同:一句话,所有的石牌坊都烙印着不同年代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特征,打上了时代烙印;在我的印象里,苟不谈内容,外表上就石有粗幼,色有青白之分。

 就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于人为的因素,牌坊在一夜之间便永久从潮州人的眼里消失了:如今牌坊、恢复了”。恢复了些什么?是修旧如旧、滥竽充数、有就好,还是造假古董?反正潮州1950后的人都未目睹原形,在历史文化名城里又添一处旅游景点,对后人有所交代足矣!在规划时有没有考虑到它的原真性?!

我看到的是这千篇一律、百亭一面的灰白色牌坊。统一规格、统一剪裁、统一面孔,恰似昨晚一夜春风来,数十座牌坊奉命耸立一样的整齐划一。新建的牌坊,看上去好像是一座座牌坊的复制品,也是一次历史的重复:

我的脑子裹突然就转到“计划经济”时代去,细想有点像,计划经济的模式就是统一调度,统一规格,然后统一分配,不就像眼前的牌坊群一样整齐划一吗!不因时代、内容、身份的不同而呈现各自的特色来,真教人气馁,教人心有不甘:若是把大街当成一部历史或一篇文章,那应该有自己的起承转合,才显得坚实饱满、有血有肉。再看看我们的牌坊街,现代气息有余而古韵不足,小巧玲珑而大气不足,空有牌坊之形而缺乏底蕴之神:各地的步行街都是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唯独潮郡的步行街这般静谧、冷冷清清。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偶然现象,后来听当地人说天天如此,颇感惊讶。再把眼光转移到东门楼外,只见江面浩瀚,韩水东流;湘桥上面,行人稀少。千万别归咎于“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原来是门票六十大元效应在作怪!此时此景,足与清静的大街相对应。这,难道不足引起决策诸公的深刻思考吗?!

 那天,在潮州大街,我走了一小段路,浏览了几座牌坊,由于受不了大街的冷清和牌坊的统一概念化,我失望地返回住宿处。朋友问我“怎么样”时,我只是摇摇头,心中的痛苦怎能用言语来表达!心中垒筑了六十年的神圣殿堂瞬间倾斜了,甚至倒坍了,要是你,承受得起么!

 我认为,一件作品、一座建筑;形易似,神难学;要模仿或重塑,那需要设计者和建造者具备一定的历史眼光和文化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这样的人在潮州学界和民间,大有人在,问题是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遗憾的是,大街这部历史这篇文章,除头去尾,只留中间,成为缺页的历史和断层的文化。我们愧对潮州的先贤,愧对这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世界上不少名胜和广场,仍沿用小石头构成图案,或一字排开;而潮州大街的牌坊街虽也用石块铺成,却显得光滑平坦,欠缺石头本身固有的古朴粗犷,勾不起人们对往事的一麟半瓜的回忆!反观凹凸不平的石子路,虽有旮旯和缝隙,却易于藏匿弯弯曲曲的往事,容易让你勾起陈年往事:一把缕头勾住,往事犹如被抽丝剥茧,哗啦啦全都从藏匿深处出来……

我依然怀念那铺满粗石头的潮州大街,以及那些跟大街相关的儿时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