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助手3.0越狱添加原版:四川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
(2011—2015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26:44
  • 四川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
    (2011—2015年)
  • 发表日期:2011年8月2日  本文访问次数:228
  •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培育和造就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职工队伍,积极投身于我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新跨越,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根据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的部署要求,结合我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四川实际,特制定四川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1—2015年)。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为重点,大力弘扬中国工人伟大品格,不断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适应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为实现我省“十二五”规划目标,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目标
        实施职工素质工程,要着眼经济全球化竞争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以一线职工为主要对象,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水准、法律意识、科学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技能和现代心理素质为主要内容,使职工队伍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职业道德建设更加深入,科学知识更加普及、技术人才结构更加合理,职工教育培训机制更加完善,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更加繁荣。
        ——切实加强职工素质基础建设。五年内,实现各类科学文化教育活动覆盖率达80%以上,职工提升学历层次60万人以上,建设基层职工教育培训国家级示范点240个,建设“职工书屋”国家级、省级示范点各300家和各级“职工书屋”3000家。实现法制宣传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群众性安全健康卫生教育和“安康杯”竞赛活动覆盖率达80%以上,动员70%以上职工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各类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职工文化活动覆盖率达90%以上。不断推动女职工素质建设,五年内,女职工接受各类教育培训的达到85%以上,使10%以上的女职工提升学历层次,选树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点50个。
        ——深入推进职工技能培训和劳动竞赛活动。五年内,实现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活动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全省企业参与劳动竞赛面达90%以上,开展“大培训、大比武、大提升”活动面达95%以上,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面达85%以上。完成职工技术培训、技术练兵、技能比赛共3000万人(次)以上,参与劳动竞赛职工达2500万人(次)以上,职工提升技术等级120万人(次)以上,实施60万以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转岗就业培训、自主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三、实践活动
        (一)以强化职工思想、文体、法律素质为基础,全面推进职工素质的提升,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知识丰富、身心健康的职工队伍。
        1.深入开展多种类型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职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巩固广大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大众化、通俗化、经常化。开展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观,引导职工提高职业道德意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操、实践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把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职工与服务职工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2.深入开展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宣传教育活动。坚持开展“五一”工人阶级系列宣传活动,用劳模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感召激励职工立足岗位、努力奉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利用“五一”重点时段,每年开展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宣传月活动,在各级主流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新形象新作为,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社会舆论氛围。
        3.深入开展职工学习和“职工书屋”建设。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活动,不断创造新经验,赋予新内容,培育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学习型团队和学习型班组,造就一大批掌握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创新本领的知识型职工。积极推进“职工书屋”建设,搞好示范点,抓好自建点,整合社会资源,为“职工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可以推行建立电子“职工书屋”,通过读书节、读书月、读书征文、读书演讲、学习讲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营造团队学习的氛围,提高职工的读书质量和品位,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科学文化素质。结合实际,每年向职工推荐1-3本优秀读物。每年建设国家级“职工书屋”60家和各级“职工书屋”600家。
        4.开展职工法制和安全生产宣传。以“六五”普法为抓手,深入学习宣传与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职工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等制度,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职工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引导职工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提高身心健康与职业安全意识,提高职业安全意识和职业病防治能力,增强职工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女职工“四期”保护和身心健康意识。每年组织职工和农民工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培训100万人(次)以上、参加“安康杯”竞赛340万人(次)以上。
        5.开展职工文体活动。积极推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丰富职工文体活动的形式与载体。积极在基层企事业开展职工文化“六个一”活动,即提炼一种企业精神、创作一首企业歌曲、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建设一个职工活动阵地、培育一支职工队伍、选树一批标兵典型。通过举办“五一文化活动”、“职工艺术节”、 “职工读书节”、“职工艺术家”评选等活动,激发职工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打造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的文化精品,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在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相对集中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文化体育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使职工文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二)以提高职工技能素质为核心,突出各类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技术过硬、门类齐全的职工技能人才队伍。
        1.以职工教育体系建设为载体,开展“职工培训基地五年建设行动”。着力推动职工教育体系建设,挖掘本地、本单位培训潜力,整合职工教育资源。鼓励和引导职工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和自身的特点,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职工通过学习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参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多种形式取得学历证书。在广泛动员和引导职工参加各类培训的同时,力所能及地组织开办各种适应性、实用型短期培训,为广大职工更新知识、增长才干发挥作用。抓好工会“三中心”建设,完善功能,开发项目,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三中心”的阵地作用。突出抓好职工培训工作的基础建设、培训能力的上档升级,实施培训基地五年建设计划,争取到2015年,全省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培训能力较强的,省、市(产业)、县三级职工培训网络。每年实现12万职工提升层次,每年建成基层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48个,国家级优秀示范点5个。
        2.以学技术、学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三个千万提升行动”。每年实现200万职工技术培训,200万职工技术练兵,200万职工技能比赛的“三个两百万”行动,五年内完成1000万职工技术培训,1000万职工技术练兵,1000万职工技能比赛的四川职工“三个千万提升计划”。通过5年时间,应使参加过1次以上各类岗位技能培训的职工要达到在职职工总数的85%。在精通本岗业务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技术进步的规划,5年内对职工进行1-2项新技术的培训,使更多职工学习掌握第二技能。加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再就业技能培训,每年实现“36611”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帮助3万名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为6万名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为6万名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完成培训有技术等级的技术工人1万名,帮助10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
        3.以培育高级技工、提升技术等级为目标,开展职工技能大赛。在各市州和产业开展技能大赛的基础上,继续举行3年赛制的全省职工技能大赛,每年组织二类省级比赛工种5个以上,各地、各产业、各企业每年举行本地(产业、企业)职工技能大赛。逐步实现“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考核升级”四位一体的高级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在企业继续实施推行首席员工、特聘技师评聘活动,形成“关键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加快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提供人才支持。要采取企业内部等级、行业等级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多渠道鉴定考核的办法,每年使24万以上职工在原有的技术级别上再上一个等级。
        4.积极探索建立新的技能培训激励机制。加强与教育、劳动等有关部门沟通,探索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机制,扩大职工高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范围;研究制定本地、本单位有利于把职工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的激励政策;探索宽进严出的职工参加成人高考学历教育新的途径和完善职工优秀技术能手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考核鉴定的方法。对学有所成的职工,各地、各产业、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
        (三)以职工劳动竞赛为载体,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1.围绕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当先锋、促转变,争跨越、立新功”为目标,开展奋战“十二五”劳动竞赛活动。着眼我省“十二五”规划,立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各地、各产业、各企业要围绕“当先锋、促转变,争跨越、立新功”为主题,组织职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大力开展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的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竞赛活动。力争每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参与面达90%以上,参与活动的职工达到500万人(次)以上。每年年底表彰一批建功立业劳动竞赛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强化竞赛活动的激励效应。
        2.围绕重点工程建设,以“奋战蜀道天堑,建功西部枢纽”重点工程竞赛为龙头,开展争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排头兵”劳动竞赛活动。围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全面推动我省以“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五十多个交通重点项目中开展“奋战蜀道天堑,建功西部枢纽”劳动竞赛活动。通过重点工程竞赛,建设一批精品工程,树立一批企业的良好形象,带出一批高素质职工队伍,彰显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提高工会组织服务大局的能力,进一步扩大工会的社会影响,推动四川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
        3.围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作贡献”活动,实施职工“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推广行动。围绕“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省区”的目标,扎实推进节能减排降耗工作。组织职工开展节能减排知识竞赛、提合理化建议、讲演比赛、征文等系列活动,引导职工树立发展循环经济意识,大力开展“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块煤、节约一寸材、节约一张纸”活动。在全省宣传、推广一批高价值的“节能减排金点子”合理化建议,推动全社会树立节能减排意识,提高职工节能减排能力。
        4.围绕企业生产发展,突出企业劳动竞赛的重点。从企业生产实际出发,开展有特色的寓教于生产、寓教于技术、寓教于管理的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学习技术、钻研业务、争创效益、比做贡献的积极性,为加快实现由“四川制造”到“四川创造”建功立业。一是围绕新产品研制开发、产品更新换代、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技术攻关、节能减排和降低成本开展竞赛;二是围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益开展竞赛;三是围绕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开展竞赛;四是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展竞赛。
        5.围绕职工技术创新,实施“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大职工参与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组织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参加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加“六个一”活动 (参加一次技术比赛、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参与一项技术攻关、实施一项技术创新、参加一项新产品开发、培育一名徒弟)。在企业中开展“百项重大技术难题攻关”、“百名技术创新带头人”活动,鼓励企业班组(车间)和职工争当“创新示范岗”、“创新能手”。省总工会将联合省级有关部门开展“四川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积极参加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每年全省参与职工企业创新的企业达85%以上,参与职工达500万人(次)以上。
        6.围绕企业班组建设,开展“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以班组为重点,把创建活动与班组的精细化管理、标准化评比和评先创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抓好窗口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创建活动,带动其它行业产业。认真总结创建“工人先锋号”经验,推进创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完善考核标准、评选标准、验收标准,夯实创建工作基础。每年,全省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的企业保持在1.2万户以上,命名表彰省工人先锋号200个,建设优秀班组1000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成立四川省职工素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省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统一指导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总工会宣教部,负责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日常协调工作。各地、各产业工会要在党委的领导下,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工作目标,并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合力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行政)支持、工会牵头、社会参与的职工素质工程工作格局。
        (二)落实经费保障。各级工会要加大对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职工教育培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把企业工资总额的1.5%-2.5%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足额提取和使用纳入集体合同,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形式,接受职工群众监督,确保经费总额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
        (三)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对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全过程管理,把职工素质工程的推进与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尤其要把职工参加学习培训、提升技术技能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与增加岗位津贴、晋升职称和竞聘晋级等紧密挂钩,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定期对职工素质工程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加大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省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评选中的比重,把政策激励、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统一起来,逐步建立起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学技术、提素质、练技能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抓好阵地建设。加强职工素质教育阵地建设,办好各类职工学校和职工技能培训基地,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打造多样化、广覆盖、开放式职工教育培训平台和学历升级、技能晋级的技能提升平台。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推出一批职工文化特色项目,吸引职工积极参与各项群众文化活动,积极争取将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等工会文化教育培训阵地真正纳入公共文化教育管理体系;加强职工宣传网络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工人报刊和工会网站的作用,使之成为职工教育、舆论宣传和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阵地和力量。
        (五)创新工作方式。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远程开放继续教育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建设以四川工会网为依托的全省职工教育专题网站,开办职工教育培训专题网页和栏目。组织适合职工素质提升需要、体现工会特色的职工教育培训教材和职工读物。建立适应多层次需求的师资骨干队伍,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工作,努力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六)扩大舆论宣传。积极协调各类主流媒体,加大对职工素质工程的宣传力度,扩大职工素质工程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以四川工人日报为龙头的工人报刊、网站的舆论引导作用,广泛宣传职工素质工程中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人人参与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