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能买到苹果x吗:专家:美对外转嫁危机 酿北非动荡恶果//且看美国在中东“变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23:29

专家:美对外转嫁危机 酿北非动荡恶果//

且看美国在中东“变脸”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赵可金

2011年02月25日09:09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强我国威 壮我军威 网友寄语中国国防
  • 感动!2010年解放军抢险救灾身影
  • 2010年回顾:美日韩在中国周边"尖叫"
  • 我军实弹演习震惊外媒 舰艇南海密射
  近期北非和中东地区有关国家的持续动荡,有其深刻的世界经济和社会根源,既是全球金融危机最后一波后遗症的产物,也是美国主导世界能力下降的结果,但说到底是美国金融危机和两轮扩张性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向海外转嫁危机造成的恶果。只要全球金融危机的内在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此种动荡就会持续。

  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世界,生产要素和资源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重组,世界经济相互依赖所产生的“蝴蝶效应”日甚一日。在全球资源重组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地区的动荡都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刻影响。广大非洲阿拉伯国家地处全球经济链条的战略咽喉地带,长期扮演着世界经济发动机的“燃料库”角色,这些地区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世界石油供求、石油美元的流向以及世界经济心理的预期产生复杂难测的影响。想当年的“石油战争”,对西方世界造成了沉重打击,令不少国家此后长期陷入痛苦的“滞胀期”。

  长期以来,过于依赖能源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使得非洲阿拉伯国家的经济结构严重扭曲,源源不断的石油开采喂肥了一大批腰缠万贯的亿万富翁,难以消化的巨额财富以石油美元的形式回流世界资本市场,没有转化为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及时弥补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当全球金融危机和一些国家以邻为壑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推行后,广大社会中下阶层陷入了通货膨胀、收入锐减和生活拮据的泥潭。越是奉行亲美和附和路线的政权,所承受的来自民众的压力越大,政局也就越发动荡。因此,有关国家要想在短期内治愈危机的根源,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外,在有关各国自顾不暇的时刻,对非洲阿拉伯国家的救援和治理必然难有作为。迄今为止,不仅联合国的危机外交迟迟没有下文,就连一些传统上不甘寂寞的国家也陷入了左右为难的焦虑。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大国可能会趁着非洲阿拉伯国家立足不稳之际,采取更加不负责任的政策,将局势搅得更加复杂难测,从而谋求不可告人的政治经济利益。一旦发生此种情况,不仅世界经济将在短期内复苏无望,甚至还将引爆一连串政治安全危机,令世界陷入局部战争的泥潭。

  北非中东变局事关世界和平发展的未来。眼下最紧要的是有关国家在联合国的框架内抓紧出台一系列密集的预防性外交行动,协同各方政治力量,回到谈判和对话的轨道上来,稳定地区和国家局势。惟有如此,全球经济复苏才会有乐观的未来。  

望海楼

且看美国在中东“变脸”

刘水明

2011年02月25日11: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强我国威 壮我军威 网友寄语中国国防
  • 感动!2010年解放军抢险救灾身影
  • 2010年回顾:美日韩在中国周边"尖叫"
  • 我军实弹演习震惊外媒 舰艇南海密射

  “变脸”是中国多个地方剧种表演的特技之一,尤以川剧最为著名。

  最近一个时期,因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中东一些国家相继发生“政治地震”,先是突尼斯国家政权被民众骚乱冲垮,接着18天的埃及动乱为穆巴拉克近30年的强势统治画上句号。眼下,这种剧变的“外溢效应”还在向其他阿拉伯国家扩散,引起世人关切。中东乱局蔓延的速度之快令世界惊讶,而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其面孔变幻频率之高,与川剧中的“变脸”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令人愕然。

  埃及是阿拉伯国家的领头羊,也是平衡中东格局的“稳定器”,穆巴拉克曾是美国的“朋友”,他对美国的大敌——伊斯兰极端势力毫不妥协,予以严厉打击;他对美国稳定中东的基石——阿以和谈坚信不疑,积极斡旋调停。当开罗刮起“街头政治”风暴时,美国开始力挺穆巴拉克,副总统拜登还公开称其为“可靠盟友”;随着事态发展,美国呼吁埃及“稳定过渡”,直到9月份总统选举;眼看游行示威愈演愈烈,穆巴拉克无法控制局面,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走上前台表态:穆巴拉克应该下台,而且是立即下台。美国政府见风使舵,甚至落井下石,在紧要关头抛弃穆巴拉克的绝情做法,不仅使美国在中东的其他盟友感到寒心,也使他们进一步认清了美国中东外交的实用主义本性。

  主导中东事务,是美国延续全球霸业的关键环节之一。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那里还是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主产地。2009年,中东地区累计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32亿吨,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55.6%。正因为如此,“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都信奉“谁控制了中东和它的石油,谁就拥有世界”的说法,投入大量资源苦心经营中东,其惯常策略是在充满敌意、战乱不息的中东地区“两面下注”。如一方面不惜血本全力支持和扶植以色列,以达到威慑中东其他国家的目的;另一方面又以盟友关系拉拢一些伊斯兰国家当权者,使其成为推行中东战略的配合者和代言人。在美国人看来,无论是32年前的伊朗国王巴列维,还是10多天前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似乎都起过这样的角色作用。可当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将巴列维赶下台后,美国也弃之如敝屣,连他想携家人前往美国定居的申请都被驳回。由于美国的“变脸”,在今天穆巴拉克的身上,人们仿佛看到了巴列维的影子。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反恐重心直指中东,并不失时机推出“大中东民主计划”。美国认为,唯有“民主化”才能消除中东的“反美恐怖主义”。然而,面对当下中东一些国家接踵而至的“民主化运动”,美国并未一味叫好,而是在“有选择性干预或淡忘”。最鲜活的例子是,美国乐见伊朗、利比亚等国尽快通过“民主”改变颜色,而对驻扎了美军重兵的中东国家,美国则强调“情况不同”,在“看碟下菜”。事实正如瑞士《巴塞尔日报》一篇报道所言,美国对中东的民主并没有真正兴趣,美国推进中东“民主化”只是出于自身利益。

  明乎此,人们就不难理解,那些“民主、自由”等美国经常挂在嘴边的“崇高理念”和“普世价值”,那些对中东各国各个阶段的态度,为什么变化多端了。只有一条是恒久不变的,那就是美国要掌控中东的战略利益。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