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美度实体店:黑皮玉器的鉴定 -红山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9:36:29
2011-02-25 08:50:53|  分类:红山玉器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究竟有没有黑皮玉器的存在呢?在拙作《红山玉器的收藏和鉴赏》和钱益中、韩连国先生的《红山古玉》两书出版以后,红山玉器的收藏界对黑皮玉器的认识还是有不少的分歧。多数读者认同黑皮玉器的提法,认为这些黑皮玉器的确是史前人类的文化瑰宝。黄康泰先生从其几十年的收藏生涯所走过的地域分析,它认为黑皮玉器出自于通辽奈曼地区;柏岳先生对黑皮玉器的收藏品,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正尝试把黑皮玉器中的C字龙进行分期研究,以摸清C字龙的演变轨迹;张明华先生在对黑皮驼形猪皮壳由黑变白、再由白变黑的观察之后,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黑皮玉器的黑色,不是受沁的结果,而是古人崇尚黑色而在当时就用某种方法染上去的;沪上的玉器收藏大家胡正文先生在研究黑皮玉器后,确信这是真正的史前文物!他提出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见解,这些黑皮玉器是“玉石俱焚”的结果,也就是说,在巫教盛行的红山文化时期,当在某种宗教仪式进行之后,这些作为替身的玉器在仪式结束之后,被火焚烧从而掩埋。这个见解,和我们在《红山玉器的收藏和鉴赏》一书中的观点不谋而合。同时,对于《书·夏书·胤征》中的“火炎昆冈,玉石俱焚。”这句著名的成语,应当有新的解释。也许,这是原始社会,部落在进行重大活动时,比如战争、选举部落首领等活动时,必须举行的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这种仪式就是把作为替身或者祭祀法器的玉器用火焚烧,也就是所谓的“玉石俱焚”,也因此为我们留下了史前人类文化的瑰宝。而《书·夏书·胤征》记载的年代,正是虞尧时代,即相当于新石器时代,那时发生的玉石俱焚的事情,在后世被引伸为其他的含义了。
我们还要告诉读者的是,大英博物馆的陈列中也有黑皮玉器的身影,那儿的说明是“原始雕刻”。我们还和通辽市文物商店的王明家先生作过交流,他在实际工作中,就收到过一些黑皮玉器。所以说,黑皮玉器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一点,已经获得不少收藏者和研究者的认同。
在《红山古玉》和拙作《红山玉器的收藏和鉴赏》出版以后,市场上的黑皮玉器销路好了不少,许多读者对这些黑皮玉器有了极大的兴趣,不过,我们要告诫读者的是,黑皮玉器已经有了仿品,因此,对于黑皮玉器完全有必要作一番如何鉴定的研究。
黑皮圆雕玉器的名称是柏岳先生最早在《中国收藏》[1]杂志上提出的,后来,他又在《中国文物报》上重提此事,并列出了皮壳测试的数据,但是,此事似乎没有引起考古界的重视,许多专家对这类玉器不感兴趣。
我们先来看看柏岳先生的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1
测试报告2
上海博物馆也就黑皮玉器的材质作了测试。可惜的是,这次测试没有将皮壳和玉质本身分开,因此很难和柏岳先生的测试作比较。我们也将上海博物馆的测试结果列在下面:
红山黑皮玉人元素成分分析
元素成分
Na2O
MgO
Al2O3
SiO2
K2O
CaO
TiO2
MnO
Fe2O3
PbO
侧面1
微量
10.51
4.24
49.99
0.64
16.60
微量
4.05
11.13
2.86
底面2
微量
7.79
2.24
58.30
0.67
15.09
微量
4.91
11.01
1.64
这次测试是上海博物馆实验室无损分析组用美国TN公司QuanX型能量色散荧光分析仪来进行的半定量分析。本来想通过测试了解黑皮玉人的皮壳成分,由于混入玉的成分,所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通过对玉人的元素分析,初步表明玉人主要是软玉类矿物,含铁量较高。且表面含较高的锰、钾、铅等其他元素。
从前面已经介绍的有关玉料的知识中,我们了解了玉本身就是一种氧化硅含量极高的矿物质,上海博物馆的分析报告中,剔除玉的成分,也就是剔除氧化硅的成分,那么,上海博物馆的分析报告和国家地质测试中心的分析报告就十分接近了。也就是说,黑皮玉器的表皮是“大量少见元素说明黑皮圆雕玉器的黑色皮壳是该玉器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存身超基性岩土中,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其它各种条件的作用,土中的多种元素逐渐积淀于玉器的表面并形成厚厚一层黑色皮壳。”[2]也就是说,这些大量稀有元素的存在,不是人为可以仿造的。
当然上海博物馆的相关人员迄今为止并不认同黑皮玉器为史前遗物。
有些读者曾经向我们说起过一些仿造黑皮玉器的地方。为此,我们走访了这些城市,在锦州、在阜新、在蚌埠,我们走访了一些作坊,也手把手地请教了一些老师傅,更是认真地观赏了一些制作十分精美的仿品,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地方都没有黑皮玉器的仿品,而有的所谓黑皮玉器的仿品,其表面的黑皮,和我们所介绍的真正的黑皮玉器的表皮完全是两码事,只要看过并亲手把玩过真正的黑皮玉器,就能比较容易区分它们,所以关键是读者要看过真正的黑皮玉器,才不至于被一些粗劣的仿品所迷惑。
柏岳先生在文章中是用物理和化学的手段来证实这些玉器的真假,那么,用传统的方法来观察这些玉器,我们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首先来看它的玉质。尽管这些玉器已被沁成黑色,但其开窗部分,仍旧可以看出其玉的本色。它们都为碧绿、淡绿、黄色、黄绿的岫玉,其中犹以褐色玉为多,而褐色玉的玉质较差。显然,这些玉材是完全产于当地,非外来玉质,和出土报道的其他红山文化玉器完全一致。
其次,看它的纹饰。这些黑皮圆雕玉器的纹饰和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完全相同。红山玉器的瓦沟纹是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从柏岳先生提供的玉器来看,可以明显看到这个特征。另外,这类玉器还有一些独特的雕刻技法,比如,鼓眼、棱线(凸弦纹)、对穿孔。鼓眼有两种,一种是蛙形鼓眼,另一种是梭子形鼓眼。鼓眼凸起处和勾勒鼓眼的眼眶,弧面圆润,过渡自然。造假者最容易在此露出马脚,圆弧笨拙呆扳,凹槽处会留下明显的刻画纹。更为叫绝的是这些玉器中的棱线或者叫凸弦纹,就像脊梁一样挺拔,可以用四个字来描绘其特征,就是“黑、细、直、挺”。
黑,就是说,凸弦纹的黑度要比其他地方明显;
细,就是说,这条棱线,比玉器中的其它的纹饰要细得多;
直,就是说,凸弦纹无论是线状还是弧状,总给人一种笔直的感觉,不会出现歪歪扭扭的样子(这里所指的“直”应用微积分学的观念去理解);
挺,就是说,棱线的突起比较突兀,没有坡度。
仔细体会黑皮圆雕玉器的这种纹饰特征,就可以看出,它既和其他红山文化玉器的纹饰有着相似的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黑皮圆雕玉器的穿孔也具有红山文化玉器的特征。它一般都在人像或神像的脑后有象鼻孔,用以佩系绳子,因此,小型的这类玉器也应该是缀件。另外,这类玉器的人身像雕塑,往往在颈部、两腋下、足间和尾部雕有对穿孔。这类穿孔外大内小,孔壁打磨光滑。
总之,从纹饰特征来看,黑皮圆雕玉器应该是红山文化类玉器。
第三,我们再来讨论黑皮圆雕玉器的器型。这是最受个别专家质疑之处了,一些专家认为,这类玉器的器型,许多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在没有正式发掘报告之前,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是史前玉雕。他们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黑皮圆雕玉器的有些器型的确太奇特了。
如果玉质、纹饰、穿孔、沁色、蚀斑和雕工都没有现代工艺的特征,我们能不能因为从未见过这类器型而否定它们呢?
其实,我们曾经肯定过许多奇特的器型。“C”字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迄今为止,“C”字龙还没有正式的出土报告,又有哪一个专家否定“C”字龙的真实性呢?就是柏岳先生介绍的太阳神玉雕,尽管人们还有疑问,但它的器型却和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的异人形玉饰相类似。因此,我们不能以是否有过正规的发掘报告作为判别玉器真假的依据,而是应该综合考虑,否则,我们很可能丢失许多重要的发现和信息。还是拿红山文化太阳神玉器举例,其中一件黄色的太阳神已经拍出高价,像这种头顶以十字分开的玉雕,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柏岳先生有一件,这样的太阳神玉器虽然有相同的特征,却没有一件是雷同的,也就是说,它们不是按着图录仿制的伪品。因此,我们觉得要慎重对待这类玉器,没有经过仔细的研究,不要匆忙下结论。
应该提醒读者的是,黑皮圆雕玉器有的已经流散到国外。我们曾经介绍过上海银河宾馆中陈列的从日本回归的黑皮圆雕玉器,我们还从美国友人处知道,美国不少收藏家也收藏有这类黑皮圆雕玉器,如果不对这类黑皮圆雕玉器加以重视,其流散的速度将会加快。
我们曾经把这些玉器请教过一些雕塑家,他们也被这些造型奇特的玉器所吸引。在比较这些玉器的构图、技法、形体比例和造型特征后,他们认为这些玉器绝不可能是现代作品。它们只能是原始人类虚幻和荒诞意象的产物。
黑皮圆雕玉器的沁色是最令人费解的问题,它表皮的一层黑色究竟是怎样浸蚀上去的呢?
有的说,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黑漆古;有的说,这是现代人涂上去的。柏岳先生对这层黑沁作过探针分析,其结论已经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其中的复杂化学成分不是人为地可以在短时间内搞上去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科学地解释这层黑沁的形成肌理。有的说,这是因为当地有个煤矿,在几千年自然浸润作用下,这些玉器被沁成黑色。总之,各种各样的讨论更使黑皮圆雕玉器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我们曾经发现黑皮玉器的一个奇特现象,在《红山玉器的收藏和和鉴赏》一书中写道:“在长期的盘磨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玉器的黑沁是会发生变化的,尤其在潮湿的环境中,这种变化会来得快一些。如果消毒后,贴身佩戴,几个月后黑沁就会变白,开始时出现少量白点,然后是一片,再后会布满整个玉器。如果用干净的布擦拭,这些白斑会消失,仍旧露出黑沁,而在布上却不会留下污渍痕迹。继续佩戴,白点还会出现,重复前面的过程,再擦再黑,再盘再白,重复多次,直至露出玉色,玉器上才不会出现黑沁或盘出白色。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只要在露出玉色的部分,不再发生这类变化,已经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了。我们到现在还不能解释这种黑到白、白到黑的现象,一些玩玉的老行家说,这种逸出的白色,就是盘磨后受沁玉器从里面逸出的土气。这是传统的说法,它还不能从物理化学的角度科学地分析这种变化的机理。我们期待着矿物学家早日找到受沁玉器的这种变化机理。”比较一下图187的黑皮圆雕玉猪和图188、189、190盘磨以后它所发生的变化,我们应该能够看到黑皮圆雕玉猪龙表皮颜色的明显差异。

图  黑皮圆雕玉猪

图  黑皮圆雕玉猪上出现白色沁斑

图  黑皮圆雕玉猪上白色沁斑增多

图 黑皮圆雕玉猪上布满白色沁斑
现在,我们可以把最新的研究结果告诉读者,这种变化,是碱性化合物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知道读者有没有见过盐碱地的地貌,白茫茫一片的白花。这种地貌表面的白花,就是被称为醭的化学物质。醭,就是酒、酱、醋等因败坏而生出的白霉,醭也泛指一切东西因受潮而生的霉斑,宋人杨万里《风雨》诗云:“梅天笔墨多生醭”,就是指笔墨在梅雨季节容易生出白醭的事实。而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地区,是盐碱地比较集中的地区,这种碱土,是指土壤胶体吸附代换性钠离子较多,或含有碳酸钠、重碳酸钠,因而呈强碱性反应的土壤。典型的碱土具有明显的柱状结构的碱化层。在我国分布很少,只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有少量存在。碱土物理化学性状极为不良,雨后泥泞,干时固结。表层以下碱性强而且坚实,对作物有危害作用。这种对作物生长不良的碱土,偏偏就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地区,它常年累月作用在埋在土中的红山文化玉器上,使得这些玉器包含这种碱性物质。当它脱离土壤,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和氧化条件下,就会生成白醭,即使擦拭干净,它也会不断生成,直至玉中的碱性物质消失,恢复玉的本质,这种现象才不会产生。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擦拭时,白醭被擦去,并不弄脏手巾的缘故。
在对黑皮圆雕玉器的玉质、纹饰、穿孔、蚀斑、器型和沁色作了详细的介绍后,读者自然会对这类玉器作出相应的判断。应该提醒的是,市场上这类黑皮圆雕玉器已经有不少仿品,凡看到这样的玉器,读者根据我们前面的叙述,从各个方面进行比较,自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问题是,看到这类玉器,切不可以冲动,好的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