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藤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人的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05:59

   新华网上海频道5月12日消息: “包容”这个词,首先是上海的历史,是上海城市生成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上海开埠之时,只有24万“上海人”,到上海解放,总人口554万,原籍非“上海人”的,占了85%。今天的“上海人”,更有几个原籍上海的呢?所以说,五方杂处、移民远来,造就了上海这个特大型都市,也造就了“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包容”本应是上海最大的城市特色。

    然而,我们今天再讲“包容”,并不只是讲移民城市的过往由来,而是有着鲜活的时代意义和现实的紧迫需要。上海要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于是660万外来建设者融入上海,成为海上繁华的重要缔造者;上海要建成金融、航运中心,本土的人才捉襟见肘,于是急需海外的、外地的专才成千上万地进入。更重要的是,“四个中心”也好,国际大都市也好,都不是闭锁的围城,而是开放的系统。所以“包容”又成为上海强烈的时代呼唤。

    但是今天的上海人,似乎还不那么包容。一位上海的领导同志感慨地说,一些外地人到上海,还会感到上海人“小气不大气”、“精明不高明”、“傲慢不浪漫”,精于算计而外,还难以融合。因此,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之上,加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有针对性的。包容,应当成为上海的人文精神。

    包容作为一种文明,其实还不止于对待外来的朋友。包容还是一种内凝力。比如我们要破解上海人才紧缺的难题,就要“包容个性”。人才多有鲜明个性。如果我们不懂得包容,求全责备,过于挑剔,就会水至清而无鱼,弄得人才无法相安,难以留人。又比如我们要让人才脱颖而出,让创新领军者和攻关团队拔营破寨,让创业者甘于冒风险敢于当“首领”,就要“宽容失败”。攻关险峻,创业艰难,失败比成功多;失败才是成功之母。这是一条规律。而这一条规律,并不是所有上海人都能了然,都能接受。所以提倡“两个包容”,对于我们上海人,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