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忍者bilibili合集:周润发:南丫岛上一个顽皮的浪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4:26:32

周润发:南丫岛上一个顽皮的浪子

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新浪读书    文章摘自《周润发私家相册》
  作者:庞贝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本书简介:他扮演的小马哥重情重义又玩世不恭,令他一夜间成为大众偶像以及大哥样本.重新定义了中国古代传统的仁义精神。风流儒雅,能把黑长风衣加白围巾穿出那样翩翩风度的许文强,已成为一代中国人的浪漫记忆。他与生俱……
  从香港本岛搭乘轮渡南行,半个小时就可以抵达南丫岛。这个面积约14平方公里的小岛是香港的第三大岛屿。考古发掘显示,南丫岛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古老的文化遗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聚居。自古至今,渔业就是岛民们最主要的谋生方式。

  今天的岛民早已不只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了,岛上的一万多居民中,外籍人士几乎占了一半。吸引他们的是这个小岛上的美丽的环境,山峦、绿树、竹林、村庄,当然还有环绕小岛的海滩,这一切构成了一种世外桃源的意境。相对于喧嚣繁华的香港岛来说,南丫岛依然有着一种古朴的宁静。

  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在香港工作的外国人来南丫岛定居,他们带来了咖啡馆和洋酒吧,也带来了比基尼泳衣和形形色色的洋玩意儿。南丫岛成了香港的欧陆风情岛,这种异国情调更吸引了很多现代派的中国年轻人,这些崇尚自由的“波波族”青年又使小岛变得颇有一些艺术气息了。

  新居民们为南丫岛幽静宜人的环境而来,也是因南丫岛相对便宜的房价而来。而对于更多休闲观光的游客来说,他们是冲着南丫岛的美味海鲜而来的。

  香港是“美食天堂”,去南丫岛吃海鲜更是香港人的一种消费时尚。南丫岛盛产海鲜,岛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海鲜酒楼。在所有海鲜酒楼中,“天虹海鲜酒楼”是生意最为红火的一家。天虹酒楼味道好,价格又公道。为了招揽食客,天虹酒楼的一艘贵宾专船每日4班往返港岛中环的皇后码头和九龙的尖沙咀码头,并提供“游船河、吃海鲜”的包船服务,让客人既可以乘船欣赏海港景色,又可以享受美味海鲜。

  天虹海鲜酒楼里挂着周润发与店员的合影,这无疑是酒店的一种极好的形象宣传,因为周润发就是土生土长的南丫岛原住民。

  今天的周润发已是南丫岛的骄傲,也是全香港的骄傲。然而,人们不难想象,当这位国际影星在南丫岛这“最体面的酒楼”大快朵颐的时候,自然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那时候生活很艰苦,一块咸萝卜,几块猪油渣,就可以吃一顿饭。”周润发回忆说,“猪油捞饭,奢侈些才会加只蛋。有时会挖海胆加盐腌,那是上等美食。”

  1955年5月18日,周润发出生在南丫岛北部的一个贫穷家庭里,父亲是出海打渔的船员,常年在海上漂泊;母亲种菜养鸡,也常到别人家帮佣。周润发是这个贫寒之家的第三个孩子。父母给他起的学名叫“润发”,起的乳名叫“细狗”。在广东话里,“细”是“小”的意思,“细狗”就是“小狗”。

  童年的周润发确也像是一只顽皮的“细狗”,那时候没有电视和收音机,活泼好动的细狗便经常与村里的顽童一起玩“炮仗战”。南丫岛上有座“天后庙”,每逢天后宝诞庆典都会有粤剧戏班的演出,有一次细仔和几个顽皮鬼偷偷溜到戏台下用竹竿把戏台上的地毯顶起来,从台板的缝隙间捅演员的脚心,他们正玩闹得过瘾,戏班班主忽然发现了,他们就被戏班班主一个劲地追着打。

  很多年后回忆起这一幕,周润发依然笑得很快活:“那时候虽然穷,但穷得很开心。”

  这个被唤做“细狗”的孩子直到7岁时才开始读小学一年级,细狗没有读过幼儿园,因为听惯了被别人唤做“细狗”,当小学教师点名叫到“周润发”的时候,细狗居然毫无反应。

  细狗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野孩子”。“以前整天都逃学,到人家屋里喂鸡,直听到学校放学的钟声,才赶回家里去。装没事返家,要被阿妈识破,就用竹片抽一顿。”周润发后来回忆说,“我在好多学校读过,由南丫岛小学读到民权子弟学校,那是一所‘左派’学校,暴动那阵,学校里乱石横空,家里人好怕,就把我从‘极左’送到‘极右’,去调景岭寄读,又去一所威灵顿飞仔学校,然后又转到一所在北帝街那里的廖创兴学校。”

  在成年周润发的回忆中,从小学到中学的经历是一个可以混在一起说的,因为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无论是留级还是升级,对于那时的他来说,都不曾有任何特别的意义。转来转去,无论到哪所学校,那时候的周润发都是“唔钟意读书”(粤语:不喜欢读书)。一位小学老师回忆这个学生时实话实说:“发仔成绩普通,属顽皮一类。”

  这个顽皮的孩子却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他喜欢帮母亲下田耕种,经常清晨五六点钟就要出去卖茶果,那时候没有电灯,照明用的是水火灯,他们在灯下准备好茶果,细狗就拿着出去卖。

  “细路仔(粤语:小孩子们)个个都百厌(顽皮贪玩),他也通山跑、爬树、游水,又去抢花炮,但都能依时依候(按时)回家吃饭。”2002年的南丫岛天后宝诞庆典活动中,81岁的发妈在戏棚里对探访者描述周润发儿时的情状,在发妈眼里,细狗是四个孩子中最孝顺的一个。“在南丫岛生活好凄凉,无人看得起你。想靠人?没人帮!哪个会借一杯米给你煲粥?我养猪,种番薯、花生,一日整几百只茶果同钵仔糕卖,发仔也都有帮手去卖。”

  发妈早已不在岛上住,来南丫岛参加天后宝诞庆典,老太太自有一种别样的荣耀。周润发虽然没来南丫岛,但神功戏的戏棚外挂着为天后贺诞的巨型牌匾,周润发的名字老远就能看到。

  “我的家里好穷,连五元一个月的租金也付不起,有次我帮老爸担东西到船上卖,发爸看中我,问我老爸这个女儿嫁不嫁到乡下去,老爸说嫁到乡下有屋住。”17岁的港岛姑娘陈莱芳就这样嫁到了南丫岛,她就是后来的发妈。而周润发的父亲周容允是南丫岛的原住民,周家祖籍广东,早在1889年先人就迁徙到了南丫岛。

  说到周润发这个“天生的好演员”,发妈笑着说:“发仔身形似老爸,但样子似我。”

  发妈没有理由不得意,发仔的“四万笑容”和发妈简直就是一个样。

  儿时的细狗就是一个“小靓仔”,一个贪玩的小靓仔。玩炮仗,打雀仔,捉青蛙,无忧无虑的童年就这样度过了。对于细狗来说,南丫岛就是整个的世界。

  一次搬家改变了发仔的人生轨迹。不爱读书的发仔多年之后戴上了博士帽。他的传奇故事被写进香港中学的教科书。他在内心深处深爱他的南丫岛。

  一次旅行改变了细狗的“世界观”,那是他第一次离开南丫岛去香港岛,听见“噔噔噔”的电车声,他兴奋得整夜睡不着,回到南丫岛,更是兴奋地给小伙伴们讲了一个月。

  1970年夏天,周润发终于小学毕业了。他的小学读过两个一年级,还有一次中途留级。周润发10多岁的时候,他们家从南丫岛搬到了九龙。对于家庭来说,这是为了谋求生计的改善,而对于周润发来说,这次搬家则有着更多的意味:这是从农村到城市的搬迁,也是人生旅途的分界线。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岛顽童渐渐远去了,城市的街头多了一个略带几分忧郁的少年。十几年以后,我们在《上海滩》中爱上了那个名叫许文强的年轻人,那个许文强打动我们的就是这种忧郁的气质。

  那时的发妈当然不会想到,这次搬家给发仔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假如没有这次搬家,就没有发仔日后成为大明星的最基本的环境,发仔的人生很可能就会是另一种情状。

  “我住在西环,西环的酒楼我间间做过,我又帮人倒垃圾。有假期我就帮人替工挣钱,我不怕挨苦。”回想当年的种种艰辛,发妈不胜感慨。发仔的父亲因病去世后,发妈的担子就更重了,吃苦耐劳的发妈就这样带大了四个子女。发妈为发仔今日的成就感到自豪:“你说发仔成功,不是表明发妈更成功?因为发妈成功养大了四个子女才有今日成功的发仔!”

  发仔以15岁的“高龄”进入西环的廖创兴中学读中一(初一),他的中学生活只有短短的3年时间。

  发仔不是一个“好学生”,如果他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世界上就不会有这个被人们称为“发仔”或“发哥”的周润发了。尽管后来他也为自己读书不多而感到缺憾,但对于以表演为职业的周润发来说,社会才是真正的学校。

  2001年11月,周润发戴上了香港城市大学的博士帽,与他同时获颁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的还有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香港城市大学颁予他这个荣誉学位的理由是为了表彰他作为国际巨星的成就和不断努力的精神。

  这种精神也是香港之所以成为香港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周润发获得荣誉博士的这个2001年,正是香港经济不很景气的年份。周润发在领受这份荣誉时不忘鼓励香港人一起努力共度时艰:“做人最重要的是不怕挨苦,肯做肯挨,总有出头日,例如我有今时今日成就都是因为自己不怕辛苦,将来要学的事情还有好多,做人最要紧的是不要自满。”

  当周润发在台上戴上博士帽的那一刻,发仔的妻子陈蕙莲感动得眼泛泪光。“见到老公戴博士帽的那一刻,真是好感动,觉得老公努力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了这样的荣耀。”

  作为与周润发同甘共苦十几年的爱侣,发嫂当然最有资格分享这份荣耀。

  等待周润发还有更大的荣耀:2003年,香港启思出版社在中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以长达12页的篇幅描写了周润发的传奇故事,周润发成为第一位入选中学教科书的演艺明星;同一年,香港特区政府授予周润发银紫荆勋章,以表扬周润发多年来为香港社会所作的贡献,银紫荆勋章是迄今为止演艺界人士所获得的香港政府颁授的最高荣誉。

  入选中学课本和获颁政府勋章,这是一种来自官方的确认,这意味着今天的周润发不再只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电影明星,更是一个拥有健康人格、体现时代精神的可以效仿的偶像。

  在众多香港市民心目中,周润发是仅次于李嘉诚的最受人尊崇的成功者。

  而在这位成功者的内心深处,最难忘怀的依然是那个梦幻般的南丫岛:那是他人生起步的地方,也是他年老后最想归去的地方。

  在这个没有机动车的小岛上,依然有古老的村落和残存的农田,那是周润发童年时代的家园。那里依然有他童年时代的街坊和邻居,每当这位大明星回到南丫岛,阿婆们依然亲热地跟他打招呼:“细狗,你又返来(回来)呀!”

  在这个喧嚣的商业时代,南丫岛难得地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这也是周润发这个昔日的南丫岛浪子今日所追求的境界。在银幕上,他为观众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叱咤风云的江湖英雄形象,而在生活中,他的摄影镜头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幅幅静谧的景象。作为摄影爱好者,周润发独爱黑白影调的摄影,只有黑白摄影,才能完美地表现出他所要的意境。在他本人的摄影作品中,他最喜爱的是一张题为《渔村》的照片。这是他的镜头面对的渔村,也是他记忆深处的渔村。

  这样的渔村越来越少了,我们每天都可以听到填海盖楼的机器声。城市在扩张,田园在消失。这是时代的大潮流,这情景令人伤心又无奈。

  这是一种与精神有关的情绪,一种深沉的情感。很多人都曾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过这样的情感,周润发也曾语气沉重地表达过这种惆怅和忧虑。

  2004年秋季的某一天,周润发在接受香港一家电台的访问时说,他最怀念在南丫岛耕种的日子,看着稻田丰收的感觉很舒服,那是一种自力更生的喜悦感。但近来看到很多村民离开致使农田荒废,又有人在农田上造屋,目睹此景他感到很凄凉。他认为政府应当将农田规划管理,继续保留一些稻田,让喜欢耕种的人去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