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软籽石榴树苗:《短文二则》解析鉴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5:36:41
《短文二则》解析鉴赏 

智子疑邻

韩非子

【作者介绍】

见《扁鹊见蔡桓公》。

【解题】

这则寓言选自《韩非子·说(shuì)难》,题目是编者加的。

《说难》是韩非子的名篇,是分析臣子向国君游说或进言的种种困难情况的,主旨是说明君主的心思不易捉摸,弄不好就会招来灾祸,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引用了一些历史故事、寓言等帮助说理,本篇就是其中一例。

《智子疑邻》是在论述“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时插入的,说的是宋国一个富人,对来自儿子和邻人之父的同一忠告,却以亲疏为准则,作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批判了富人的主观片面性,同时从邻人之父被猜忌的情形生动的说明了说难的道理。

智子,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智在这里是意动用法,“认为……聪明”的意思。疑邻,怀疑邻人。

【注评】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宋:宋国,周代诸侯国,国都原在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后迁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有富人:有个富人,文言中常常不用量词。雨:下雨,动词。墙坏:墙倒塌了。坏:倒塌。  ○交待故事起因。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代词,代富人。曰:一说。筑:修筑。必:副词,一定,必定(会);表示对动作行为的推测或判断。将:副词,一定会,必定;表示一种主观上的判断。盗:偷东西的人,盗贼。  其邻人之父亦云。  其:代词,代富人。邻人之父:邻居家的老头。之:助词,的。父:古时对老人的尊称.亦:也。云:说。  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这里用在连词。而。前面作后面动词的状语,表示时间。而。连词,就.果,副词,果真,果然;表示情况的发展同事先设想的一致。大:副词,大大的;表示程度之甚。亡:丢失。其:代词,代富人。  ○“大亡其财”与“富”字相照应。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其:代词,代富人。甚:副词,非常,很。智:名词用作意动,以……为智。而:连词,但,却;表示前后两部分在语义上是逆转的。  ○同一种认识,提出来后得到两种结果。

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智于疑邻”的经过。

【译文】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富人,(有一次)天下大雨,家中的院墙冲坏了。他儿子说:“(墙)如不及时修补,必定会有贼来偷东西。”他邻居家的老头也这样说,到晚上,他们家的财物果然丢失了很多。(事后),富人一家认为自己的越子很聪明,却怀疑起邻居家的老头(与偷窃有关)。

【简析】

这则故事形象的说明了“说难”的一个方面,即作者反复指出的“亲近不疑,薄者见疑”的社会现象,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两方面的启示:一、对正确的意见或忠告不管来自何方,都要实事求是的分析接受,不能凭亲疏关系判断是非、冤屈好人,曲解别人的善意批评和建议。二、在现实生活中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正确的东西可能被曲解和猜忌,坚持真理、讲真话有时要付出代价、作出牺牲,这就需要一种勇敢的精神。

应该指出,韩非子通过这个故事主要是告诫人们提意见时要揣摩对方心地,谨慎小心,明哲保身的,消极成份很多,应该承认,在君主专制时代,忠奸倒置,是非混淆的悲剧是屡见不鲜的,尤其可悲的是,韩非本人也是这样死的。司马迁说:“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在社会主义时代,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政治民主、思想解放,人们的觉悟普遍提高,“智于疑邻”的情况已属于少数,人人都应该畅所欲言,不要犯明哲保身的自由主义。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语言简练.全文仅44个字,有条理地叙述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阐述了一个极平常而又寓意深远的道理。富人、其子,邻人之父、其家人的思想和形象,读者都可以想象补充出来,智子疑邻一类的社会现象尤其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充分反映了韩非子深刻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熟练的表达能力。

【字调句基础知识举要】

在古代,“筑”和“築”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筑”是个会意兼形声的字,从竹巩,竹亦表声音,巩是持之的意思;“筑”本义是一种乐器名,如《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击筑自为歌诗”。“築”是个形声字,从木筑声,本义是筑墙,古代用木板夹住泥土,用木杵捣实,引申后,築墙用的木杵也叫“築”,其它方面的建造,修筑也叫“築”。作为乐器的“筑”现已不存,汉字简化后,“築”简化为“筑”。本文中的“筑”是“筑墙”的意思。《孟子》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节有“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一句,“筑”指筑墙用的木杵。

“盗”是个会意宇,从次皿,次是“欲”,“欲皿为盗”。凡阴私自私,窃人财物都叫“盗”。引伸后偷东西的人也叫“盗”,本文中“必将有盗”的“盗”就是偷东西的人。

盗、贼二字,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差不多相反,古时盗小而贼大,现代汉语普通话所谓“贼”(偷东西的人),古代叫“盗”;现在所谓“强盗”(抢东西的人),古代也可以叫“盗”,但一般都称“贼”。

“亡”本义是逃亡,逃走。引伸为死亡、丢失等义。本文中“暮而果大亡其财”的“亡”是丢失的意思。

其家甚智其子

这句中“智”字是名词用作意动。“智其子”就是“认为其子是聪明的”。意动用法往往表示人的主观看法,事实并非如此。

塞翁失马

《淮南子》

【作者介绍】

《淮南子》,也叫《淮南鸿烈》,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著,所以称《淮南子》。

刘安(前179~前122),西汉沛郡丰(今江苏省丰县)人。汉高祖孙子,汉文帝时,刘安袭父爵为淮南王。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汉武帝竹艺文,刘安以辩博善为文辞而奋受尊重,曾为汉武帝作过《离骚传》。刘安追求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撰了《淮南子》,《汉书艺文志》把《淮南子》归入杂家。

刘安曾存有当天子的幻想,并为此用了一番心机,后发展到谋反的地步,事发后自杀,受株连而死的数千人。

【解题】

 这则寓言故事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淮南子》虽被列入杂家,但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导,其《人间训》篇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人世间祸福相依的辩证关系,这就是源于《老子》中“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的道家思想。本文就是所举的一则故事,这则故事通过塞翁因失马而引起的一连串祸福变化,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祸福得失是可以转化的,尽管塞翁对祸福的认识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但仍有其不朽的认识价值,它告诉人们不要孤立、静止的看待得失,坏事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好事,反之亦然。

可悲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刘安虽能从理论上认识祸福得失的辩证关系,但仍抗拒不了天子之位的诱惑,终于导致谋反丧命,正象司马迁说韩非“为说难而不能自脱”一样。

【注评】

近塞(sài)上之人,有善术者,  近:靠近。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塞:边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之:助词,的。善:擅长,善于。术:术数,指预卜吉凶的卜筮之术。者:助词,与动词短语“善术”构成“者”字短语作“有”的宾语,指代人。  ○开篇交待地点,人物。 马无故亡而入胡。  无故:无缘无故。亡:逃跑。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胡:古代称北边或西边的少数民族为胡。  ○故事从“失马”起。  人皆吊之,  人们都来慰问他。皆:副词,转化。人皆贺之,人们都来祝贺他。之:代词,代塞翁。  ○常人以多得马为福。  其父曰:“此何遽(jù)不能为福乎?”  其父:那个老翁,即塞翁,也就是善术者。其:代词,那,那个;这里表示对具体对象的强调。父:古时对老年人的尊称。此:这。何遽:复合词,怎么;就是“何”的意思。为:成为,变为。福:好事。乎:表疑问的语气词。  ○塞翁不以失马为不幸。  举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居:这里是停留、经过的意思。其:代词,他的;代塞翁。将:带领。骏马:良马,好马。而:连词,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归:回来,回家。  ○因祸得福,一层转化。  人皆贺之,  人们都来祝贺他。之:代词,代塞翁。  ○常人以多得马为福。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能,能愿动词,能。  ○塞翁不以多得马为福。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ì)。  富;多。良马:即上文骏马。其:代词,代塞翁。好骑:喜欢骑马。堕:掉下来。而:连词,前后两部分有因果关系。折:折断。其:代词,他的,代其予。髀:大腿。  ○因福得祸,又一层转化。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常人以其子折髀为不幸,塞翁不以为不幸。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过一年,胡人大举侵入塞内。  丁壮者引弦而战。  丁壮:壮年的男于。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而:连词,前一部分修饰后一部分,表示方式。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靠近塞上的人,战死的有十分之九。十九:十分之九。文言里的一种分数表示法。  ○健康人的遭遇  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  此:这家。独:副词,唯,独。以:介词,因为。破:瘸腿。相:副词,互相,共同。  ○因祸得福,第三层转化。

记述了塞翁因“失马”而引起的一系列祸福转换。

【译文】

靠近长城边塞的老百姓当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的逃跑到胡人那里去了。人们都来慰问他,那个老翁说:“这怎么不能成为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跑失的)那匹马带领着胡人的好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那个老翁却说:“这怎么不能变成为灾祸呢?”塞翁家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跌断了腿,人们都来慰问他,那个老翁却说:“这怎么不能成为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塞内,青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边塞一带的人,十分之九丧了命,这家唯独因为儿子瘸腿的缘故,父子共同保全了性命。

【简析】

这则寓言通过塞翁不以一时失利而忧,不因一时得利而喜,坦然的对待失马、得马、儿子堕马折髀的故事,反映了他对待祸福的辩证观点,刻划了一个智者的形象。故事启发人们,人的祸福、得失、成败等都处于一种暂时的、相对的矛盾状态中,它随时可以转化为对立的状态。认识到这一点,人们就可以避免盲目悲观和盲目乐观的偏颇情绪;而保持一种心理上的平衡状态,也就是道家提倡的“达观”。当然,道家的达观往往导致“无为”,抹煞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并不是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但是恰如其分的理解它,对人生还是有积极意义地。后人把这则寓言概括为成语“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来教育人。同时还应指出,塞翁是仅以狭隘地家庭利益来衡量祸福得失地。例如,外敌入侵,“近塞之人,死者十九”,而他却以来能参战为福。这是一种可耻的自私心理,在当时也不是一种正大光明的思想感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一、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故事集中。故事按照时间顺序一步步发展,写出了“祸──福”、“福──祸”、“祸──福”三次矛盾转化,形象的说明了事物周而复始的矛盾运动,而这一切又都围绕着马来写,虽曲折变化而中心不变。

二、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刻画塞翁的形象,突出了他的见解和性格。当人们都认为是不幸的事时,他却认为可以得福;当人们都认为是福时,他却认为可以变成祸,他的见解是如此的与众不同,而事态的发展恰又证明了他的预测,既突出了他见解的卓越,又烘托出他冷静自若、不为暂时的得失所动的性格,也与他“善术数”的本领相照应。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术”繁体字写作“術”,本是形声字,从行术声,“行”是象形字,象四达的路,因此,術的本义是。“邑中道”。由道路的意思引伸为“技能,技术”,后成为主要用法。本文的“术”指术数,“术数”作为一个词有几个意思;其中一义指“卜筮、占候等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推测人事吉凶的学问”。本文中“有善术者”的“术”就是此义。术数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迷信成分很多,但也有些科学的内容夹杂其中,有待清理。

“吊”本写作“弔”,据篆文形体看,是从人从弓的会意字。“弔”本义是同终,即对死人表示慰问。远古时代,人死后用茅草包着丢弃在野外,为了防止禽兽糟践尸体,有持弓守尸驱赶野兽的习俗。现在一些地方土葬习俗中仍有在棺木上放一张弓和几枝箭的习惯,就是这种古风的残留。此词引伸为对人的不幸表示慰问,本文中“人皆吊之”的“吊”就是对一般不幸表示慰问的。此词后也用异体字“吊”,“吊”也是会意字,从口从巾。口表示口头慰问,巾是货币,表示物质上的慰问。

“富”是形声字,从宀(miǎn)畐声。它有两个基本意思,一是“备”,指财产多,与“穷”相对。如《智子疑邻》中“宋有富人”的“富”。另一义是“厚”,是宽裕,丰厚的意思。如本文中“家富良马”的“富”,在这里用作动词,是富有、多的意思。

何遽

“何遽”是一个同义复合词,“遽”也是“何遽”的意思。王念孙在《读书杂志·汉书九》中说:“连言何者,古人向有复语耳。‘遽’字或作讵、距、钜,巨,又作渠,……或言何遽,或言奚遽,或言岂遽,或言庸遽,或言宁渠,其义一也。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古代汉语的分数表示方法较多,有与现代汉语表示法相同的,如《史记·货殖列传》:“故关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这种表示法是:分母、分、之、分子四部分组成。还有一种表示法是,分母,分子二部分组成,“死者十九”就是“死者十分之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