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老桩什么时候挖好:缠论?操作指导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0:09:12
第十三节 走势的心理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不能由笔构成最小走势中枢?其实,这不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因为实质上,我们是可以设计这样的程序,也就是用笔当成构成最小走势中枢的零件。但这样构造出来的系统,其稳定性极差。如前所知,一笔的基础是顶和底分型,而一些瞬间的交易,就足以影响其结构。例如,突然有人打错单,或者有人给老鼠仓送货,那么全天走势的分析就大变样了。而由线段构成最小走势中枢,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一个线段的改变,不会因为一个偶尔一笔的错误而改变。也就是说,线段受偶尔性的影响比较少,想想要终结一个线段的麻烦程度,就知道这一点。

从心理上看,偶尔因素是允许发生的。只要不被再次确认,就证明偶尔因素对原来的心理合力没有大影响。反过来确认了该合力的有效性。所以,线段终结本身,其实就反应着一种微妙的心理结构的变化。特征序列分型的引入,本质上就是去勾勒这种心理结构的变化的。就像一般的分型,三次的确认才能构成,特征序列的分型,本质上也是一样的。这样的确认,其有效性就极大增加了。由此构成最小走势中枢的零件,才是合适的。

如果说三个K线的折腾就可以决定一笔的转折,那么一个线段的终结转折,就需要三个特征序列分型的折腾。这样,市场买卖双方都有足够的时间去反应,从而使得体现出的合力痕迹,当然具有了一定的延续性。而一个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这也使得转折后的新线段,同样可以让合力得到充分体现。对比这两个不同方向的线段,买卖双方在相应时间内的心理、实力对比,就一目了然了。

更重要的是,线段终结的两种方式,是有着很大的心理面不同的。第一种方式,第一笔攻击就直接攻破上一段的最后一次打击,证明这反攻的力量是有力的。再回来一笔,代表着原方向力量的再次打击,但反攻力量抗住并再次反攻形成特征序列的分型。这证明,这反攻至少构造了一个停歇的机会。最坏的情况,就是双方都稍微冷静一下,去选择再次的方向。而这,就恰好构成了最小走势中枢形成的心理基础。

走势中枢,其实就是买卖双方反复较量的过程。走势中枢越简单,证明其中一方的力量越强大。走势中枢的复杂程度,是考察市场最终动向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一个超复杂的走势中枢过后,就算一方赢了,其后的走势也是经常反复不断的。

而且,在同一趋势中,相邻两走势中枢的复杂程度、形态,经常有所区别。为什么?人都有提前量。而提前量,经常就是找最近的模本去抄袭。这样,等于在买卖的合力中,都加了一个提前的变量,从而造成整个结构的变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理,所谓不会二次跨进同一条河流,这本质上由人的贪嗔痴疑慢造成的。

至于线段的第二种终结方式,本质上是以时间换空间,反攻开始的力量很弱,需要慢慢积累。这一方面代表原方向的力量很强,另一方面,又要密切关注是否会形成骨牌效应。也就是开始的反攻力量很小,却能迅速蔓延开,这往往证明,市场原方向的分力,其结构具有趋同性,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就集体转向。这在投机性品种经常能看到,经常是一个小M头就引发大跳水。趋同性,如果对于一般性品种来说,往往意味着庄家控盘程度高。一些猛烈上涨或下跌的股票,往往甚至由于一个1分钟的小顶分型就引发大跳水或大反弹。其原因,就是这种分力的趋同性所引发的骨牌效应。一般来说,这种第二类的线段终结,一旦出现骨牌效应,至少要回到前一高、低点范围内,这就是市场上冲顶和赶底时发生的V字型走势。

分力的趋同性所引发的骨牌效应,基本上就是表现为所谓的多杀多、空杀空。特别在一些大的趋势之后,市场的力量一边倒,如果这时候突然来一个加速,一旦逆转,就会发生典型的多杀多、空杀空现象。叛徒成为叛徒之前,必然是同志,甚至就是同志中的牛人。而最危险的敌人,总是志同道合的所谓同志的背叛,同一阵营内部的塌陷才是最有杀伤力的。无论多头空头,死的时候,沿着那滴血的刀看上去,那双眼睛,一定是你最熟悉的。

较量

第十四节 分段操作

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如果按照理论,至少有一个30分钟级别的反弹,那么具体的操作应该怎么安排?首先,你必须搞清楚反弹可能的具体走势形式。因为同样是30分钟级别,不同形式,对应的对应的操作难度与方式都是不同的。而最大的难点在于,你并不能事先知道反弹究竟用什么的方式,因为这涉及预测。而一切预测都不能纳入操作计划的范围,只能聊天吹牛时使用。所以要解决这难点,必须从绝对性出发,里面不能涉及任何预测。

对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我们能绝对性指出的无非有一点,就是这个反弹至少有一个30分钟级别的走势中枢,而有这就足够了。为此就可以构造出一套绝对性的操作方法。某级别的走势中枢都是由三个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构成,也就是说,一个30分钟的走势中枢,一定涉及上下上的三个5分钟走势类型。这就是构成我们操作绝对性的最坚实基础。

显然,没有任何绝对性可以保障上下上中,最后一个上一定有比第一个上有更高的高点,特别那种所谓奔走型的反弹,后上的高点可能只刚好触及前上的低点。因此,如果你一定要等上下上都完成才抛出,那很可能面对这样的尴尬,就是你在第一个上的最低点买的,在上下上的电梯过后,你只有一个可能连手续费都不够、稍纵即逝的卖点。因此,这种操作,注定是只有相对的理论上的绝对安全性,而没有具体操作上的绝对安全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从第一上就开始分解操作。也就是说,没必要等待第二个上了。既然每次上之后都必然有一个同级别的下,而这下的幅度又是不可能绝对控制的,所以还不如把操作分段,让分段提供给你绝对的具体操作安全。因此,在这种分析下,具体的反弹操作一定是同次级别分解方式进行的。也就是说,30分钟级别的反弹,是按5分钟的节奏去处理的。

注意,这只是统一的处理方法。实际操作中,一旦第一上与下出现后,可能的走势形式,就有了很大的绝对性确认了。例如,一个30分钟走势中枢后接一个第三类买点,然后非背驰力度地强劲拉升,那你就完全可以开始坐轿子,等第二走势中枢,甚至第三、四、五走势中枢完成出现背驰后第三类卖点再说了。

其次,更要注意,这绝对性的具体操作还不是平均效率最高的。最高的,就是保持部分仓位,用余下仓位进行换股轮动操作。对于资金少的,这更可以全部仓位进行,不过这技术要求更高,就不多说了。

最后,一定不要去预测什么反弹还是反转,这根本没意义。反弹越搞越大,最后就自然成了反转。而是否如此,根本没必要知道。你唯一需要知道的就是,只要在第一走势中枢后出现第三类买点并形成非背驰类向上,才可以流着口水地持股睡觉等其余走势中枢形成,否则,随时都有被反回来的风险。不过必须补充的是,实际的操作效果还是必须靠磨练的。反弹如此,回调的操作反过来就是,更不用多说。

第十六节 市场获利机会的绝对分类

说起获利,最一般的想法就是低买高卖就获利,但这是一种很笼统的看法,没什么操作和指导意义。任何市场的获利机会,在本理论下,都有一个最明确的分类,用本理论的语言来说,只有两种:走势中枢上移与走势中枢震荡。在你的操作级别下,走势中枢上移中,是不存在着任何理论上短差机会的。除非这种上移结束进入新走势中枢的形成与震荡。而走势中枢震荡,就是短差的理论天堂。只要在任何的走势中枢震荡向上的离开段卖点区域走掉,必然有机会在其后的走势中枢震荡中回补回来。唯一需要一定技术要求的,就是对第三类买点的判断。如果出现第三买点你不回补回来,那么就有可能错过一次新的走势中枢上移。当然,还有相当的机会,是进入一个更大的走势中枢震荡。那样,你回补回来的机会还是绝对的。

以上,只是在某一级别上的应用。用同一级别的视角去看走势,就如同用一个横切面去考察。而当把不同的级别进行纵向的比较,对走势就有了一个纵向的视野。

一个月线级别的上涨,在年线级别上,可能就是一个走势中枢震荡中的一个小段。站在年走势中枢的角度,如果这上涨是从年走势中枢之下向走势中枢的回拉,那么,走势中枢的位置,显然就构成需要消化的阻力;如果是年走势中枢之上对走势中枢的离开,那么走势中枢就有反拉作用。这都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下面谈论的,是如何选择超大的机会。

一个季度走势中枢的上移,可能就是一个十年甚至更长的月线上涨,能有如此动力的企业,需要怎么样的素质?即使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单个企业的规模是有其极限的。而一个能获取超级上涨的公司,也不可能突破那个极限。因此,顶已经是现实存在了,根据企业的行业,其相应的极限还有所不同。对于操作来说,唯一需要知道的,就是哪些企业能向自己行业的极限冲击。

针对中国的企业、上市公司,我们还可以给出一个判断,就是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必然有至少一个中国的上市公司会去冲击全球的行业理论极限。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魅力所在。因为,几乎有多少个行业,就至少有多少只真正的牛股。不过,有些行业,其空间是有限的,因此可以筛选出去。这种行业的企业,注定了,是没有季线甚至月线以上级别走势中枢上移的,除非他转型。因此,远离那些注定没有季线甚至月线以上级别走势中枢上移的行业,这些行业的企业,最终都是某级别的走势中枢震荡。这里,就涉及基本面的分析与整个世界经济的综合判断。谁说本理论只管技术的?但任何的基本面,必须在本理论的几何理论的关照下才有意义。在这个视角的关照下,你才知道,究竟这基本面对应的是什么级别、什么类型的获利机会。

找到了行业,就到了具体企业的寻找。对于长线投资来说,最牛的股票与最牛的企业,最终是必然对应的。没有人是神仙,谁都不知道哪个是最后的获胜者。但谁都知道,最终的获胜者最终必然要达到例如10万亿人民币的市值,那么,他的市值必然要经过任何一个低于10万亿人民币的数。

这就足够了,这就马上可以百分百推理出,这个企业,或者是当下的龙头,或者是在今后某一时刻超越当下龙头的企业。有这样一个推论,本理论就可以构建出一个最合理的投资方案。

一、用最大的比例,例如70%,投在龙头企业(可能是两家)中,然后把其他30%分在最有成长性(可能是两三家)的企业中。注意,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龙头企业已经在基本面上显示必然的败落,那当然就选择最好的替代者,如此类推。

二、只要这个行业顺序不变,那么这个投资比例就不变,除非基本面上出现明显的行业地位改变的迹象。一旦如此,就按等市值换股。当然,如果技术面把握好,完全可以在较大级别卖掉被超越的企业,在其后的买点再介入新的龙头已经成长企业。

三、这就是本理论的独门武器了,充分利用可操作的走势中枢震荡(例如日线、周线等),把所有投资成本变为0,然后不断增加可持有筹码。注意,这些筹码,可能是新的有成长或低估价值的公司。

四、没有第四,如果一定要说,就是密切关注比价关系。这里的比价关系,就是市值与行业地位的关系,发现其中低估的品种。

注意,任何的投资,必须是0成本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以上这个策略,就是基本面、比价关系,与技术面三个独立系统完美的组合,能这样操作股票,才有点按本理论操作的味道。

当然,以上,只适合大资金的操作,对于小资金,其实依然可以按照类似思路,只是只能用简略版,例如,就跟踪龙头企业,或者就跟踪最有成长性的那家。

当然,对于原始资本积累的小资金,利用小级别去快速积累,这是更快速的方法,但资金到一定规模后,小级别就没有太大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