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节白蜡什么造型好看:抗运动性疲劳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0:58:19

抗运动性疲劳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

http://www.chinaqking.com/2009-7-22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6期供稿文/朱登月 王旭东(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南京 210046[导读]消除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竞技能力,是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  抗运动性疲劳  技术方法  研究进展
消除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竞技能力,是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目标。尤其是现代竞技体育高度发展的今天,国内外的体育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运用各种技术方法来达到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提高比赛成绩的目的。现对近年来所运用的抗疲劳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和分类
1982年第5届国际运动生化学术会议上将运动性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业界人士通常把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叫做运动性疲劳。
中医没有对运动性疲劳做明确的定义,通常归入“劳损”范畴,是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
运动性疲劳有很多种分类。一般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目前对躯体性疲劳方面研究成果较多,但心理性疲劳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疲劳产生的部位分为中枢性疲劳、神经-肌肉接点疲劳和外周疲劳。根据发生时间长短分为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根据发生的性质不同分为生理性疲劳和病理性疲劳。根据疲劳发生部位的大小分为全身性疲劳和局部性疲劳。
2  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技术方法的应用
中医药具有多靶点,技术方法多样的特点,在抗运动性疲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已成为研究抗运动性疲劳的热点。
2.1中医药方剂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在运用我国传统中医药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有效地提高了运动成绩和消除了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给机体带来的疲劳。研究的范围包括单味中药,复方中药和中药单体,但应用最广和最具有中医特色的是口服复方中药。
2.1.1补益药  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药。如人参,淫养霍,灵芝,景天,冬虫夏草,胎盘,阿胶等。
补肾益气中药可以减少运动对肾脏功能的损害[1]。可以刺激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减少运动时肌肉的损伤,改善骨密度。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5-HT,DA及其代谢产物的水平发生变化。可以刺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保持免疫功能稳定,调节脂代谢,节约糖原,减少自由基产生,加快自由基消除等方面也有作用。张彩等[2]筛选了抗疲劳复方,发现淫羊霍,人参,灵芝,阿胶,红景天在抗疲劳复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灵芝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之功效。高山红景天具有滋补强壮、补肾壮阳、强心等功能。淫养霍补肾阳、强筋骨。并研究了按灵芝提取物250mg/kg和淫羊霍提取物200mg/kg的比例组成的复方,该复方可以延长小鼠衰竭性游泳时间。
2.1.2健脾药  黄芪,山药,白术,甘草,白扁豆,饴糖,蜂蜜,代表方剂有补中益气汤,参术健脾丸,参苓白术散。
实验分析了黄芪生药对游泳大鼠糖代谢相关酶影响[3]。从两组大鼠力竭时间比较来看,黄芪组游泳力竭时间明显延长。黄芪能够促进无氧代谢相关酶LDH和HK活性的升高,减缓运动过程中其活性的降低,提高机体无氧代谢能力,可以增加大鼠机体有氧代谢酶SDH、MDH的活性,减缓其活性下降速率及增加其恢复,维持更长的运动时间。
2.1.3活血药  如丹参
实验证明复方丹参制剂有一定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何昌谋[4]等观察了复方丹参制剂对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发现灌服复方丹参制剂的大鼠游泳运动时间显著延长,血清尿素氮和血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在中药研究中,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在现代竞技体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防范兴奋剂问题是顺利取得比赛成绩的前提,因此在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中一定要加强药物动力学的研究[5],尤其是对中药的研究,因为中药并不是绝对无毒的,中药的可食用性往往让人们忽视了对中药毒性及兴奋剂的研究。因而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复方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2.2按摩疗法
田惠林等人[6]通过对10名运动训练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的实验发现,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时相血清MDA水平的变化幅度上看,与运动后即刻相比,足反射区按摩后即刻MDA水平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自然恢复后即刻,足按摩后24h的下降幅度也明显高于自然恢复后24h的下降趋势,表明足反射区按摩能够降低MDA的生成速率,此结果提示自由基的生成速率下降或自由基的消除速率提高,从而减少了脂质过氧化反应,使MDA的生成速率下降。杜晓宁[7]观察了中药火龙液外用结合按摩手法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受试者是河北体育学院篮球专业大学生83人,,观察运动员治疗前后心理障碍积分、情绪积分、记忆力积分、血睾酮、血乳酸等指标的变化。发现中药火龙液配合按摩治疗运动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明显,对运动后血乳酸、血睾酮的变化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3针灸疗法的研究
李红等[8]通过采用小鼠游泳训练模型,观察针灸足三里穴在提高小鼠运动能力,纠正运动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等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针灸足三里穴,特别是艾灸能使疲劳小鼠的血清T、T/C明显提高,血清C明显降低,提示针灸足三里穴具有一定的纠正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作用。
2.4穴位埋线疗法的研究
陈永珍等[9]采用关元、肾腧、命门、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对41名训练期间运动员进行穴位埋线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训练相关情况及血皋酮、血红蛋白变化情况。观察发现穴位埋线治疗后运动员睡眠质量、晨起精神、饮食情况、训练欲望、训练体能、训练质量、训练注意力的集中等训练相关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皋酮和血红蛋白的水平叫治疗前明显提高。分析穴位埋线能明显改善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皋酮和血红蛋白水平有关。
2.5脐疗的研究
丁利荣[10]研究了80名健康男性青少年长跑运动员,将四君子汤方加黄芪组成的键脾中药用蜂蜜调和敷于脐部,每天换药1次,1周内休息1天,共进行4周。分别于运动后5min,10min,15min后即刻测血Hb、HL、BUN值,研究发现脐疗4周后Hb、HL、BUN降低幅度明显比对照组要小,更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延缓疲劳产生。
2.6罐疗的研究
王和生等[11]通过罐疗运动大鼠,观察大鼠运动疲劳机体血清中尿素氮、尿酸、肌酐含量的影响。经罐疗后可不同程度上加强血中尿素氮、尿酸、肌酐等代谢废物的排除,达到消除疲劳的作用。罐疗后在电镜下可见皮纹加宽,毛孔变大,有利于尿素氮等的排出。
2.7艾疗的研究
顾一煌等观察了艾灸对小鼠力竭运动后血乳酸[12],肌酸激酶[13]等指标的影响。运动组小鼠每天游泳1h;艾灸组小鼠每天游泳1h后进行艾灸,艾灸取关元、足三里、肾俞,两侧交替,每穴灸2min,共灸20次;对照组小鼠每天放入游泳箱(不盛水)中1h。第21天,各组小鼠尾根部负荷小鼠体重7%的铅丝,置游泳箱中游泳。实验发现艾灸组小鼠的血乳酸低于运动组,同时力竭运动时间也得到延长。艾灸组小鼠的血清肌酸激酶也低于运动组。
3  其他抗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3.1音乐疗法
李靖等[14]将50只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处死组,运动后自然恢复组及运动后音乐恢复组,实验后发现与自然恢复的大鼠相比,音乐刺激下大鼠纹状体NE含量升高显著,纹状体5-HT及下丘脑5-HT、NE水平亦有升高趋势。分析后发现音乐刺激可以通过提高急性有氧运动性疲劳大鼠纹状体及下丘脑NE水平及NE/5-HT比值而增强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其疲劳抑制状态得到暂时缓解,有氧运动能力亦可能获得暂时性提高。但大鼠纹状体及下丘脑中与有氧运动疲劳直接相关的5-HT代谢并未得到恢复,相反由于音乐刺激的参与还使相应脑区5-HT代谢的恢复时机延迟,恢复过程延长。 3.2整肤疗法
成守仁[15]等将45名受试者通过运动性疲劳造模,分成自然恢复组,推拿组和整肤疗法组,测试运动前、后及治疗后血乳酸、肌酸激酶、尿素氮、简单反应时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发现运动性疲劳后,受试者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明显改变,经过休息或治疗后,指标变化不大,至次日晨,推拿组和整肤疗法组除了肌酸激酶外,其它指标基本上都恢复至正常。而自然恢复组多项指标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认为正肤疗法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具有交好的促进作用。
3.3其他营养保健康复方面
武剑等[16]将宁夏鲜枸杞原汁以不同剂量灌服,运动后肝糖原、血乳酸、血尿素氮的含量都较生理盐水对照组高,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龙碧波[17]建立游泳训练模型,测试了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及Hb、BUN、肝组织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研究发现绞股蓝具有显著的抗疲劳效果,能够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张兴海等[18]观察大学高水平长跑运动员的血乳酸、血尿素氮以及安静状态下和运动后恢复期的心率及血压。发现服用海水螺旋藻胶囊组运动后血乳酸、血尿素氮均低于对照组,安静状态下和运动后指标也低于对照组,证明螺旋藻营养法不仅可以有效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而且能提高机体运动能力。
3.4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越来越受到关注。心理疲劳的消除主要采取五种方法[19]:①中断训练或换项训练,可以增加运动员训练的趣味性。②心理恢复训练,可在训练时,听一些节奏轻快、愉悦的音乐。可以通过语言暗示诱导其肌肉和神经放松,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最终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③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来消除心理疲劳,运用MC2StudyMT仪器进行心理训练。通过刺激大脑活动频率波来调节个体的意识状态。④充足睡眠,营养饮食。⑤克服情绪周期的影响,在情绪低落、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减少运动量,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尽快从情绪的低谷中走出来。
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在研究中发现,抗运动性疲劳的技术方法众多,该如何选择呢?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哪种方法更有效呢?很明显缺乏这方面的比较研究。但是笔者认为凡是一种方法被证明有效,这种方法被熟练正确运用才能有效。不能因为新奇就采用,常规就舍之。反而应该采用技术成熟,成本低廉,易于操作,低创伤的技术。多种技术方法的研究为我们消除运动性疲劳提供了更多选择,笔者希望将来有更多更有效的方法被发现并推广之。


参 考 文 献
[1] 钱振宇,徐卫华,刘俊.补肾益气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J].四川体育科学, 2006,4:43-45.
[2] 张彩,吴志坤,倪红艳等.抗疲劳复方筛选及抗小鼠运动性疲劳的机制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 2009,28(2):117-119.
[3] 韩素萍,张承玉.黄芪生药对游泳大鼠糖代谢相关酶影响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2):129-132.
[4] 何昌谋,李爱萍.复方丹参制剂对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4):49-50.
[5] 张瑞,孔喜良.抗运动性疲劳中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展望[J].体育科学研究,2009,13(1):77-79.
[6] 田惠林,葛廷云,刘春燕.足反射区按摩促进大强度有氧耐力运动疲劳消除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29(3):340-342.
[7] 杜晓宁.火龙液外用结合按摩对运动性疲劳及血睾酮和血乳酸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8,40(9):60-62.
[8] 李红等.针灸足三里穴对小鼠运动能力及部分免役指标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1):42-44.
[9] 陈永珍,许易,杨威斌等.穴位埋线治疗运动性疲劳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J].中国针灸,2008,28(9):656-658.
[10] 丁利荣.脐部外敷健脾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J].中医研究,2008,21(10):29-32.
[11] 王和生,付文心.罐疗对大鼠运动疲劳所致尿素氮、尿酸、肌酐的消除作用[J].陕西中医,2000,21,(12):575.
[12] 顾一煌,任建宁,金宏柱等.艾灸对小鼠力竭运动后血乳酸影响的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8,25(6):48-49.
[13] 顾一煌,金宏柱,吴云川等.不同艾灸量对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影响的实验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6):373-375.
[14] 李靖,王旭东.音乐刺激对急性有氧运动性疲劳大鼠纹状体及下丘脑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649-1652.
[15] 成守仁.整肤疗法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效果及机制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4):6-8.
[16] 武剑,马宝玲,胡居吾.宁夏鲜枸杞原汁对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643-645.
[17] 龙碧波.海南野生绞股蓝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4):712-713,716.
[18] 张兴海,冯新元,赵琳.螺旋藻营养法与运动性疲劳[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33):6575-6578.
[19] 苗鹏.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形成与克服[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