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盆景养护:武艺传承:心无所住便无烦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41:08

    看到这篇文章也同作者一样感慨多多。看得出作者对太极拳这一国术是极具慧根极具悟性的,仅半年多的宋门太极的修炼就书写出那么多有质量的体会心得,让人仰慕,其师也赞誉为“必将树起宋门太极的一杆旗帜”。这说明:一是习练的太极拳好,“刀客”先生(西安王工宣师傅)的东西好,二是“刀客”先生所教授的方法好能力高,三是“宋门太极后学”博友的慧根深悟性好。缘到了。无论是国术还是小杂耍都离不开缘,缘起缘灭皆须顺其自然。上善若水,千条江河归大海,水在形成溪流江河过程中总是滋润万物而不居功,但是一旦流归大海以致大洋深处,即处在最低位置时,要再来惠及万物必然是另一种方式了。太极拳修炼是通证大道的,与水之属性同一。《老子》说水最近于道大概就是如此 。对故事里的吴式太极拳大师肃然起敬。记住他老人家的话:“拳术虽为道艺,却是自娱自乐的事。”“拳术上的自在是小自在,心性上的自在才是大自在,小自在不收敛便不会有大自在。”如此对寻找太极拳术的人说绝对是个不可弥补的损失,但对寻求太极拳真谛的人说来是否象是当头棒喝?喜也!忧也!故事盼能有更多的太极拳管理层人员看到,感谢“宋门太极后学”博友!

武艺传承:心无所住便无烦恼

    今日拜访了一位认识二十多年的吴式太极前辈,感触很深。
    老人家是北派吴式太极拳的嫡传弟子,也是一位资深的佛家居士。老人家无私地给过我许多指点,但是我与老人家的关系很微妙,我不是人家的徒弟,也不敢说是忘年交,且算作是很投缘吧。老人家的功夫不是我所能评论的,但是我知道老人家年轻时是因为下不了坑,几乎奄奄一息才开始练习吴式太极拳的,因为不能下坑,所以在传授上与别人有所区别。承蒙老人家错爱,在十二年前托嘱我为其整理太极拳心得。那时,老人处于通达多年之后,让人一见到他就会想起童颜鹤发这个词,双目如一湾清水,手脚活泼如顽童,却是一派儒雅之气。他目睹习练太极拳者众而道正者少,不禁忧心忡忡,出于佛心慈悲,欲将习太极四十年之心行公布于世,以儒释道释之,定名为《术语回狂》,并准备十年后多寻些有慧根的弟子传艺,可见有“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之雄心。无奈,我太不成器,工作上也正处于意气风发的年代,虽然不断往返于驻地与家乡之间,仍未能对老人之言心领神会,面对老人家的微微摇头,暗下决心,好好积累,等退下来有时间了,一定协助老人家完成这个夙愿。
    后来回乡休假,拜访老人家都是谈拳论道,再未提及此事。现在正好有了时间,遂重提旧事,老人家笑着摇了摇头,告诉我:拳术虽为道艺,却是自娱自乐的事。便不再言及此事,我心里一惊,再细打量老人家,这才注意到他身上已经不再流露着以往的神气,感觉与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一搭手更是吃了一惊,以前搭上手动起来我才歪歪斜斜,现在一搭手就有被吸进的的恐惧感了。聆听老人家谈了许久,其中一句话很让人醒悟,拳术上的自在是小自在,心性上的自在才是大自在,小自在不收敛,便不会有大自在。
    回家后久久想着老人的话,突然想起了一段很感慨的话:这玩意(指内家拳)到底是不是国粹都很难说,这不是你说它是粹它就是粹,也不是我说他不是粹它就不是粹,如果它真的是粹,那末它自然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如果它不是粹,那末它必然会被遗弃或自己夭折。至于它是长久延续还是短寿夭折,并不以你我的意志为转移,历史自有自己的运行规则。
    回味着这些,我突然感觉到轻松了太多太多,人都是渺小的,在时空中不过沧海一粟,能做什么事、该做什么事,恐怕是有定数的,喜欢做就投身其中,有功利性的目的固然不可取,没有功利性的目的也很煎熬人!
    心无所住便无烦恼,还是顺其自然的好,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