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义齿的使用年限:十大新媒体前途与命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38:47

十大新媒体前途与命运之一___电子杂志

2006-09-29 17:59

  内容单一、用户流失严重、盈利模式缺乏创新、版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让看上去很美的电子杂志,有可能陷入到发展乃至生存的困境之中。

  2006电子杂志产业大事记

  1. 2006123日,万众传媒发行《钥匙孔》;(继xplus20059月发行的电子杂志《私密》后,另一款情色杂志,引发了业内对于网络杂志涵盖情色内容正确与否的争议)

  2. 1月,ZCOM推出杂志制作大师工具;(个人制作电子杂志这一概念逐渐被网民接受)

  3. 20062 Xplus改版推出面向个人用户的MagA,实现Xplus平台派送、订阅、制作、上传功能于一体(电子杂志实现平台化一体功能)

  4. 20065月,ZCOM与五十家传统平面杂志达成全面合作(大批传统杂志开始寻求向新媒体的转型)

  5. 20060530日价值中国网推出财经类电子杂志,并向博客作者支付稿费;(电子杂志全民制造的概念再度得到推广印证)

  6. 20066月,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开幕。万众、ZCOM等众多电子杂志制作方纷纷施展招式,推出与奥运相关的电子杂志等;(电子杂志专刊的可行性及商业价值被业内进一步认可)

  7. ZCOM获《达·芬奇密码》电子杂志独家发行权(电影借助电子杂志专刊进行宣传的可行性及商业模式被进一步认可)

  8. 20067月,ZCOM宣布收购全球最大的下载软件之一FlashGet;(电子杂志市场首开婴儿期并购)

  9. 20067月,软银以换股方式向多媒体杂志内容提供商阳光导航注入2000万美元投资(据称阳光导航开始着手准备上市)

  10. 20069月,电子杂志zBox提出分众经营模式,引起产业及VC关注

  20069月,ZboxCEO钱鹏宇曝光称中国电子杂志存在严重的“漏斗效应”;(电子杂志的发展模式问题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综述:华丽服饰难掩苍白面容

  融合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flash等众多元素,通过互联网、手机、IP电视等各类终端进行便捷、快速而准确地进行传播的电子杂志,凭借其互动、直观、丰富等多重优点,逐渐开始与其他平面媒体分庭抗礼。

  自2005年底以来,电子杂志这种全新的媒体形式更是格外“惹火”,而风险投资方的几大笔资金的注入,更是让“城内”的信心暴涨,“城外”的跃跃欲试想往里“钻”。

  然而,在华丽的外衣之下,问题多多的电子杂志,依然掩饰不住苍白和无奈。

  内容模式的单一和缺乏创新,首当其冲地阻碍着电子杂志产业的发展。从目前比较成功的几家电子杂志企业来看,内容来源不外乎几种:一,与传统平面杂志进行合作;二,自己组织团队做内容;三,结合一些电影、赛事打造专刊;而在其中,选择与平媒合作成为普遍方式。但显然,单纯将平面杂志搬上电子平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做出有电子杂志特色的内容,才可能吸引用户的目光。这就成为困扰电子杂志企业的一个问题。此外,如何吸引更富内容产业优势的传统媒体加入电子媒体盛宴中来,也是让许多电子杂志企业头疼的问题。毕竟,没有高质量的内容商介入,产业何来的繁华期;

  此外,“漏斗效应”是当前电子杂志产业的最大诟病。大部分杂志平台“只知道拉拢大量的用户过来,却不知道如何留住和用好这些资源,结果导致用户快速增长又大批流失,活跃用户数非常少”,这使得整个电子杂志平台的商业价值大打折扣,难以吸引VC以及广告投放商的兴趣;

  盈利模式的不成熟,是电子杂志产业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当前,电子杂志大多效仿传统媒体而选择广告作为主要盈利模式。虽然这一模式本身并没有错,但一味效仿传统杂志显然难以取得成功。毕竟,用户黏性的不足,使得电子杂志平台的广告价值难以得到广告主的认可。而更有不少调查数据显示,低收入、低龄人群还是电子杂志的消费主力,这对于广告主而言并不是个好消息;另外,大多数电子杂志平台并不擅长广告业务运营,如果不能在其上有所创新,电子杂志的盈利还只是大多数平台一个美好的梦想。

  另外,内容、相关法律规范条例的欠缺而引发的版权纠纷、情色杂志之争等问题,也都会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电子杂志产业,并不像外面看上去的那样光鲜,虽然风投的青睐让不少从业者暂时不必为生计发愁,但只烧钱不来钱,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企业家:电子杂志如何突围?

  ZboxCEO钱鹏宇:把用户留在分类圈子里,是Zbox最关心的事

  “电子杂志是个非常新的产业,如果只定义在目前那种单纯狭隘的电子杂志上,自己不能去有所创新和领跑,很难有好的结果。

  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兴趣。这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众需求。首先,要利用杂志先天具有的分众性,根据不同的用户,划分和建立起不同的分众圈;此外,只简单地提供一个割裂式的社区,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所以在按照用户兴趣圈分类后,必须要有层层延展和递进的服务,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让用户乐意停留,从而解决用户黏度不足的问题,真正是摆脱电子杂志经营中‘漏斗效应’这一大诟病。

  收费杂志和广告,都将是电子杂志未来的盈利模式,但重点还是要体现出电子杂志的特色,我们做好了打长期战役的准备。现在的关键还是在于战略布局以及资源整合。”

  ZCOM黄明明:现在是新媒体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用户的行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包括年轻人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看传统媒体时间的总和,年轻的一代会越来越把这个时间放在新媒体上。坏的事情就是受众变得越来越挑剔,因为他们可选择的越来越多,再像CCTV采用地毯式的轰炸,可能接受到信息的人已经非常少了。这就要求媒体达到分众。

  我们做的是一个内容的聚合,聚合最多、最好的内容,包括线下的有品牌的内容和原创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提供给用户。

  宽带的应用和宽带的娱乐是一个非常大的点,未来,我们会和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内容公司合作,把电子杂志作为一个内容介绍或者是宽带内容的一个入口。”

  亿媒动力首席策划陈寰中:我们要“海陆空”全面突围

  “关于电子媒体的困惑点,行业内有共同声音。基本集中在内容品质、赢利模式、单位用户价值等,这些问题对我们来说也同样存在。不过我们在赢利模式方面有一些独到想法,所以,暂时这个众所周知的障碍对我们并不造成困惑。在亿媒看来,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新媒体技术的研发。 我们目前做的互联网版本电子杂志与其他平台的产品大同小异,同质化的情况难以避免,虽然基于移动的强大资源,可以在宣传上省一点力。这并非我们的方向。

  我们的打算是海陆空品牌多渠道多媒体化,不是仅限于线上电子杂志一种模式,而是希望能开展一种立体作业的平台模式,这样,可以最大程度让强于内容供应的传统媒体找到进入的入口。比如一个传媒品牌,它以前的强项可能是纸媒。那我们可以为它开发出包括线上电子媒体、无线媒体的多种形式,它们拥有同一品牌。未来也许它的重点会在无线,或者线上,这个取决于哪部分受众更强势,但品牌本身不会因为渠道的变异而受牵连。”

  万众传媒副总裁余颂华:电子杂志在很多环节都可能盈利

  其实目前大部分电子杂志企业都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做平台上面,杂志的内容多是来自很多小的工作室或者干脆来自于平面媒体,而万众则是在专注做内容,有了对内容质量的亲自严格控制,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是足够优秀的。

  万众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我们的内容创意团队。而且可以看到,目前这么多从事电子杂志制作发行的公司中,我们是唯一一家聚集了这么多传统媒体实力干将的。

  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事物,要求你必须不断去快速发展,并具有很高水准,那么对于位于其中的新兴媒体来说,一定要跟传统媒体比较好地结合,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从制作到广告,到互动营销,甚至未来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等,电子杂志在很多环节都是可能有盈利的,关键就是看这一媒体自身的发展和创意。

  专家点评:2007年将是回调期

  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产业链还没有完全形成

  目前,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时间太短,缺乏数字内容产业的基础环境,产业链还没有完全形成。

  只有在网络普及、宽带普及、多媒体技术发展、多种创意和技术的融合、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这种条件下,才会有真正的数字内容产业。

  易观国际资深分析师黄涌涛:2007年将是电子杂志的一个回调期

  电子杂志通过数字化分销极大地降低了媒体的运营成本,但它能否成为未来媒体数字化分销的主流方式目前还不明朗,因为电子杂志的出现对原有媒体受众的影响并不大,他们并没有大规模地转移到电子杂志上来。电子杂志目前的用户概念也还只是下载量的概念,对很多用户的统计都是重复的(如某人今天注册后一个月他又去注册了一次)。最近2年内要让读者和广告商对电子杂志培养起习惯是很难的。

  2007年将是电子杂志的一个回调期,投资商和运营商也会更理性、更冷静地来注意投资回报的问题。

  艾瑞咨询集团副总裁邹蕾:电子杂志已呈现出“烧钱”后的颓势

  对于垂直web2.0网站的发展,要看各网站提供的个性化服务能否拉动盈利的增长。当前,电子杂志网站和视频网站都面对向用户收费难的问题,尤其是电子杂志网站,从年初的投资热到现在,已经呈现“烧钱”后的颓势,由于电子杂志网站自己没有内容,对用户量的积累也没有视频网站的增长快。

  网络媒体专家程新潮:借助传统媒体电子化是不明智的选择

  中国目前的电子杂志内容运营都定位在借助传统媒体资源电子化,其实是不太明智的选择。电子杂志目前还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内容。数字媒体的内容来源还是要借助传统媒体,表现形式和经营手法要数字化,不能沿袭传统的方式,否则就像用奔驰耕地。

  中国网民尤其重视互联网内容的时间成本,相对网络新闻来说,阅读电子杂志时间成本高很多。电子杂志应该定位在体验产品,而不能定位在内容快速消费产品。

  中国电子杂志拉开中国互联网“体验经济”时代序幕,电子杂志平台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改善用户阅读体验上。电子杂志体验特性商业应用面很广,比如产品展示、视觉欣赏、人机互动等等很多领域。

  电子杂志平台利用传统杂志的分众特性进行互联网经营是新型电子杂志平台必由之路。

十大新媒体前途与命运之二___手机电视

2006-09-30 10:06 

  中交星网副总裁颜冰:手机电视需要知道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与其在内容方面继续摸索,不如把重点放在手机电视的应用上。未来手机电视虽然称为电视,但并不一定只具有看电视的功能,视频监控、可视电话、视频短信等业务都有可能成长起来。因此,手机电视需要知道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不是某个节目做得更好、更漂亮,起码现在做内容不是主要方向。

  北京风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李明:需要有品牌及海量的信息

  我们实际上很难拿着手机这么小的东西去看电视剧,时间长了会很累。内容方面,一个是要有品牌,第二个是需要有海量的信息。手机移动互联的服务完全是比照互联网的,一旦遇到个性化的海量内容的时候怎么满足用户的需求?SP又怎么去整合海量的内容?这应该是全行业都面临的问题。

  西伯尔科技集团市场总监张蒙:终端仍是关键诱因

  2005年手机用户已接近4亿,不容乐观的是,国内目前支持流媒体的手机仅有40多部,100多万跟4亿是多大的比例?但相比04年只有一两款价格昂贵的终端,市场的发展已十分迅速。预计2008年奥运会时出现爆炸式增长,2009年整个产业进入赢利期。

  专家点评:短时间内不可能大规模启动

  赛迪顾问消费电子资讯事业部张琰:DMB标准应该重点突破

  DMB标准的手机电视节目下采用卫星广播无线传输,在传输速度和带宽上都远远高于蜂窝网络,基本与现在的车载移动电视无异,所以这种采用新技术标准的手机电视才是广告商家应该重点突破的媒体形式。

  易观咨询互联网分析师黄涌涛:短时间内手机电视不可能大规模启动

  从其发展前景看,手机电视应该有着广泛的用户需求。无奈面临着标准和牌照的问题,短时间内不可能大规模启动,目前各方投资者都基本上本着观望态度。如果短期内标准能够确立下来,将会对产业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

  北京博通智信资讯公司首席分析师修士辉:考虑在自身的平台上发展特色

  手机电视与传统电视之间会继续共存,两者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使用体验,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不要想到去互相取代,而应该去想如何在各自平台上发展特色。除了从用户需求层面考虑,从政府推动,社会需求上同样可以看到手机电视的发展前景会很好。如奥运、政府建设信息化社会的号召和投入等等,都会推动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

  《互联网周刊》主笔陈琼:采用类似ADSL那样的包月或套餐的捆绑收费方式

  用手机看电视如按流量计费,代价极其昂贵,用户很难承受。采用类似ADSL包月或套餐的收费方式,取代目前常用的数据流量费加内容服务费的模式,是个不错的选择。

  根据底层技术的不同,手机电视分为两类:一是利用现有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传输的“通信类”手机电视,在智能手机上即可播放;另一类是使用上述数字广播技术进行信号传输的“广电类”手机电视,又称“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

  由于2年前移动在其GSM网络上、联通在其CDMA网络上都已推出相应的手机电视服务,目前累计用户已达7位数。相比之下,目前国内“广电类”手机电视用户仅有18万,由于资费偏高及终端稀缺,业务推广步履蹒跚。

  由电信运营商们主导的手机电视产业链,与由广电部门主导的手机电视产业链,依然互不搭界,且彼此明争暗斗。时至今日,尚双方没有迹象会在短期内坐到谈判桌上,心平气和地联手制定明确的产业标准与分成模式,因此手机电视业务的盈利模式、资费模式、网络与内容的匹配问题等等,也愈加模糊。

  三股标准互不相让

  此外,悬而未觉的标准也制约了手机电视的前行脚步。在中国,高通的MediaFlo标准、欧洲数字电视标准的DVB-H,韩国的T-DMB等数字标准已经开始进入,力图在中国手机电视的正式标准颁布之前,占据一席之地。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产品。作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在市场的国家,中国必须对此有足够的重视。中国的国家标准应该是自我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

 

  手机电视统一标准的缺乏,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815日,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透露,我国已经掌握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移动多媒体广播(即俗称的手机电视)的技术,将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电视标准,不涉及到任何国外专利费。

  尽管国家标准采用国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已基本板上钉钉,但国内的手机电视标准仍面临多家竞争的局面。在众多的手机电视标准之中,广电科学研究院所主导的以STiMi为核心CMMB标准\新岸线公司的T-MMB标准以及清华大学的DMB-TH标准等,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与信息产业部对中国3G标准TD-SCDMA相比,国家广电总局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电视标准的支持从一开始就要明确许多。由于该系统技术体制、技术标准和运营管理政策,均由广电总局统一制定、统一管理。因此,即便是包括芯片在内的相关产品还没能真正问世,StiMi就占据了不错的起点。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相关领导在多个场合也表示对该标准体系的支持。

  此外,由北京新岸线科技公司、中国传媒大学、东南大学联合研发的T-MMB标准也在做申请国家的准备。据北京新岸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王斌介绍,T-MMB标准是在信息产业部主导下研发的,它是以韩国DMB标准为基础进行深度研发的一个标准,具有部分自主知识产权。

  另一不可小视的标准出自清华大学,他们所确立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DMB-TH实际上就曾经涵盖手机电视的标准体系。理应是近水楼台,先行一步。

  细节问题不容忽视

  在诸如标准的混沌、机制的制肘、频谱资源的匮乏、利益团体的博弈的问题困扰下,曾经甚嚣尘上的手机电视业务,迄今依旧缺乏一个清晰的晴雨表。

  除上述“硬伤”之外,手机电视还不得不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有多少人愿意为手机电视付费?愿意付费多少?除了向用户收费,手机电视还有什么盈利途径?移动、便携是手机电视的最大优势,但它的致命弱点也在这里,信号能不能保证清晰?为保证便携屏幕就不可能太大,但屏幕大小直接影响视频效果。甚至还有电池的问题,一块薄薄的手机电池,能支撑多久的视频播放?

  企业家:手机电视如何突围?

  广州富年的总经理冼建东:催生3G

  DAB(数字音频广播)广播制式手机的出现对3G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DAB广播制式的手机电视在2008年以后肯定要进入市场,如果等到那个时候,3G再努力的话会遇到很大的挑战。

  中交星网副总裁颜冰:手机电视需要知道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与其在内容方面继续摸索,不如把重点放在手机电视的应用上。未来手机电视虽然称为电视,但并不一定只具有看电视的功能,视频监控、可视电话、视频短信等业务都有可能成长起来。因此,手机电视需要知道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不是某个节目做得更好、更漂亮,起码现在做内容不是主要方向。

  北京风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李明:需要有品牌及海量的信息

  我们实际上很难拿着手机这么小的东西去看电视剧,时间长了会很累。内容方面,一个是要有品牌,第二个是需要有海量的信息。手机移动互联的服务完全是比照互联网的,一旦遇到个性化的海量内容的时候怎么满足用户的需求?SP又怎么去整合海量的内容?这应该是全行业都面临的问题。

  西伯尔科技集团市场总监张蒙:终端仍是关键诱因

  2005年手机用户已接近4亿,不容乐观的是,国内目前支持流媒体的手机仅有40多部,100多万跟4亿是多大的比例?但相比04年只有一两款价格昂贵的终端,市场的发展已十分迅速。预计2008年奥运会时出现爆炸式增长,2009年整个产业进入赢利期。

  专家点评:短时间内不可能大规模启动

  赛迪顾问消费电子资讯事业部张琰:DMB标准应该重点突破

  DMB标准的手机电视节目下采用卫星广播无线传输,在传输速度和带宽上都远远高于蜂窝网络,基本与现在的车载移动电视无异,所以这种采用新技术标准的手机电视才是广告商家应该重点突破的媒体形式。

  易观咨询互联网分析师黄涌涛:短时间内手机电视不可能大规模启动

  从其发展前景看,手机电视应该有着广泛的用户需求。无奈面临着标准和牌照的问题,短时间内不可能大规模启动,目前各方投资者都基本上本着观望态度。如果短期内标准能够确立下来,将会对产业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

  北京博通智信资讯公司首席分析师修士辉:考虑在自身的平台上发展特色

  手机电视与传统电视之间会继续共存,两者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使用体验,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不要想到去互相取代,而应该去想如何在各自平台上发展特色。除了从用户需求层面考虑,从政府推动,社会需求上同样可以看到手机电视的发展前景会很好。如奥运、政府建设信息化社会的号召和投入等等,都会推动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

  《互联网周刊》主笔陈琼:采用类似ADSL那样的包月或套餐的捆绑收费方式

  用手机看电视如按流量计费,代价极其昂贵,用户很难承受。采用类似ADSL包月或套餐的收费方式,取代目前常用的数据流量费加内容服务费的模式,是个不错的选择。 

十大新媒体前途与命运之三___宽带视频

2006-10-08 15:56 

  饱受内容贫乏、监管政策不明以及盈利模式老旧等问题“折磨”着的视频互联网,是否会成为博客那样的一个巨大泡沫?

  2006视频互联网产业大事记

  1. 20061月,网上传播出恶搞电影《无极》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并迅速串红;(引发恶搞视频短片的流行风潮)

  2. 2月,《无极》导演陈凯歌起诉《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作者胡戈;(视频恶搞首次上升法律层面,并引发一场视频作品尺度的全民大讨论)

  3. 20063月,搜狐宣布与上海文广集团旗下东方宽频签约,成为东方宽频2006世界杯宽带互联网视频独家合作门户网站;(这是世界足联FIFA首次在全世界授权互联网播放世界杯精彩视频)

  4. 20065月,Mysee与上海文广签约合推世界杯视频直播,悠视网则与东方宽频合作推出手机视频

  5. 20066月,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开幕,搜狐、新浪、腾讯等一干门户围绕世界杯网络视频播报以及受益问题,展开斗智斗勇的拉锯战;

  6. 20068月,广电总局表示将酝酿新管理条例,以加强网络视频监管;(视频内容以及监管问题成为视频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讨论对象)

  7. 20068月,消息称视频网站56网(我乐网)将获得红杉资本的风险投资;(VC对视频产业的热度依旧不降)

  8. 20069月,YouTube牵手时代华纳等唱片公司,引起关注(草根出身的YouTube,如今也开始在版权之路上进行探索)

  9. 20069月,新传、光芒国际、千橡相继裁员“瘦身”;(就此事接受采访时,千橡董事长陈一舟称,‘听说国内竟然有150家公司在做微视频网站,感觉泡沫太大’,虽然这只是千橡裁员的原因之一,这番话多少也揭示出了视频互联网产业的现状)

  视频互联网:博客之后的又一个泡沫?

  视频互联网似乎是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势头还不小,大有轰轰烈烈点燃一切的架势,颇有点类似当年博客的兴起。

  然而,从2005年底到如今,视频互联网的大火烧了多半年后,业界终于开始有些清醒客观的认识,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起--遭遇内容贫乏、版权困扰以及盈利模式老旧等问题“折磨”着的视频互联网,是否会成为博客那样的一个巨大泡沫?

  纵观当前视频互联网上传播的内容来源,不外乎没有版权的影视内容上网传播、通过合作获取授权将传统影视作品搬上网、与专门的制作机构合作打造内容以及网友自传视频作品等几个途径,然而,传统影视作品拿到互联网上未必会叫座,还牵涉版权获取;制作机构打造内容涉及成本及数量问题;而源自网民的内容,更是面对着形式单一,内容良莠不齐,版权界定困难等问题--人气和内容,以及版权之间如何协调处理,是视频互联网企业们迫切需要突破的瓶颈;

  与内容以及传播方式相比,能否寻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更直接决定了视频互联网产业的生死存亡。在当前的视频互联网产业中,依然沿袭着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广告以及发行。然而,视频互联网产业毕竟同传统媒体产业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而当前多数视频企业们还未达到收支平衡,更不用说盈利了。因此,怎样在口袋中来自风投的钱还没花光的时候实现自力更生,是视频企业们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此外,尚未明朗的监管政策,日趋严格的版权管理,都让不少企业感到头疼……

  据悉,目前仅仅在国内,就有多达150家公司在做微视频网站。这样大一批企业,在随即的产业整合演变过程中,必然会有个收缩整合的过程。实际上,新传、光芒以及千橡的裁员,已经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一迹象。

  对于数量迅速增长起来的视频互联网企业而言,唯有妥善解决好内容、用户、成本等问题,摸索出具备互联网以及视频特色的商业模式,才可能不在即将到来的整合裂变期中“凄惨而亡”。

企业家论坛:

  乐视移动传媒副总裁刘弘:靠盗版起家的网站将难以为继

  按照市场的优胜劣汰,有资质的,有技术资金实力的,有好的营销概念、广阔推广渠道和支付平台的网站肯定能活下来;而没有这些优势的、靠盗版起家的网站,肯定会被淘汰。

  商业模式其实是并存的,前期可能会是付费为主,等到市场发展起来,用户达到数千万级别后,自然会有不少广告来投入,这是个积累的过程;要依靠付费的话,则需要提供更多别家网站没有的优质内容资源--只要你的内容做得好,够吸引人,再外加多样化的营销推广手段,我想收费不是问题。

  千橡联席首席运营官刘健:WEB2.0对视频互联网至为关键

  Web2.0时代,网民既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这种由网民来自主创造、自主传播、自主消费的WEB2.0精神,极大地丰富了网络世界的视频资源,并且丰富了视频的形式、主题。今年,互联网视频产业尤其火热,这也是因为今年是WEB2.0发展最鼎盛的一年。可以说WEB2.0的兴起为网络视频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我们的UUMEITV等网络视频产品不是独立生存的,而是依托于千橡互动集团的整体规划共同发展的,其实与其他网站的单兵作战相比,我们更像是一种集团化作战。

  网络视频向手机业务延伸,是互联网视频发展的必然趋势。

  磊客中国总裁吕春维:我们的目标对手只有Youtube

  视频决不等于美女聊天加恶搞。它应该是一个流媒体的大社区,上面有各种要样的东西,人们在上面交流,形成一个新的媒体平台。

  磊客不会让色情、恶搞横行,我们要做的是一个视频的供求平台,在上面应该有更多生活化的视频。磊客希望可以把视频做的高端一些,区别于一般性的播客类网站。

  我们的目标只有Youtube。在国内我们已经做得最大,已经没有同级别的对手。我们的目标也不仅仅是国内视频分享,磊客更要做国际业务,而目前我们的目标是Youtube,它是磊客的唯一竞争对手。

  优酷网CEO古永锵:广告本身就是种网络视频

  视频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一个转折点,它是互联网媒体的升级。

  制作门槛低并不是坏事,因为网络视频的平台定位,就不是高门槛的。它需要有大量的草根进来,来聚拢大量人气,支撑这个产业的发展。视频类网站要想赢得市场,靠的是差异化的模式和内容,网站要有自己的再创造。

  相比传统网站,视频站点的广告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图文广告外,与视频结合的片头片尾广告将是视频网站的特色。其实作为广告本身也是一种视频。

  青娱乐董事长兼总裁欧蓬:生活化的内容才是未来前景

  目前整个中国的用户制作的视频短片中,都呈现出DV流传很少,自拍、恶搞类节目较多的状况,而这些低端娱乐是难以成气候的。未来的发展关键,还是在内容上,而生活化的、有情节的内容才是发展的最好前景。

  未来的发展关键,还是在内容上,而生活化的、有情节的内容才是发展的最好前景。

  六间房CEO刘岩:视频共享同样有技术壁垒

  视频的网站却并非草根的产物,它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作为支撑。

  我们暂时不会考虑盈利问题,因为我们的资金很充裕。此时正是网站发展的黄金时间,是做流量和品牌的时候,如果此时过多的考虑盈利,网站在内容建设上必然受到影响。不过对于盈利在谈风险投资的时候也必然会讲到。传统的页面广告就绝对可以支撑起网站的开支。如果考虑到视频片头片尾的广告,日后3G领域的广告,盈利再简单不过。不过我认为这些都是小玩意,视频所带来的真正收益人们还都没有发现,它才是网络视频真正的收入。

  21cn市场总经理杨益:宽频其实还有第三种商业模式

  用PC来看影视节目和与通过电视台、电影院来看,并不是一个对立和替代,而是一种互补。

  目前大家所认为的两大商业模式就是广告和收费,大家都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度。成功的东西大家是可以借鉴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用户行为已经不同了,盈利模式也会有变化。我们现在正在探索宽频时代的第三种商业模式--从增值服务这个思路来做。未来,真正有生命力的盈利模式是网络的增值服务。

专家点评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委员侯自强:

  今天来讲视音频这块基本上还在产业链的前端,国内的有关网站都是把视音频文件收集起来,往下走就困难了。

  对业界来讲,大家促进一个行业自律,我们能让它做好,就不能光往钱上看,要有行为准则,只要按照行业自律监管做好,这个问题就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网通集团宽带在线有限公司总经理左风:宽带视频其实缺少一个产业链

  目前的互联网还不是网民真正需要的互联网。应用形态和呈现形式都还不够。

  现在的宽带视频其实缺少一个产业链,SPCP不愿意做,因为带宽、服务器等成本问题,也因为他们固有的商业模式问题,他们不敢轻易试水。

  成功的商业模式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摸索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不能因为今天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就断定宽带视频没有前途。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 把电视上的节目拿到互联网上播放它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从技术的发展角度来讲电视属于低端的技术,而互联网属于一个更高端的技术,而高端的技术可以包含一个低端的技术,而低端的技术永远不可以包容一个高端的技术。同样,互联网的节目可以在电视上播放,但把电视上的节目拿到互联网上播放它的价值会大大折扣。

  机构的内容将成为视频互联网内容的主流,而不是个人视频。

  易观国际资深分析师黄涌涛:视频分享网站面临三大挑战

  对于视频分享网站来说,目前面临三大挑战,亦即“商业模式不清晰”、“运营成本压力”以及“昂贵的用户体验”。

  P2P和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互联网向宽带化发展,向视频多媒体转型,对网络视频网站而言,如何利用新媒体内容与传播方式创新的特点拓展新的盈利空间,迅速形成商业模式,是网络视频面临的关键挑战。在未来两三年内,视频分享领域少量能够提供优秀用户体验的网站将会出现爆发性增长,成为宽带互联网时代的主流门户,而大量服务模式雷同、用户体验差的视频分享网站将面临用户流量和盈利的困局。 

十大新媒体前途与命运之四___楼宇电视

2006-10-10 09:05

  噪音大、“进场费”高、尚无播发新闻信息的资质、广告泛滥、内容单一,令楼宇电视愈加举步维艰。被誉为“第六媒体”的楼宇电视,诞生时无疑是个新鲜事物,出尽了风头,然而随着新鲜感的剥离,楼宇电视的弊端也更多的暴露出来。

  2006楼宇电视产业大事记

  200618日,分众传媒以9400万美元现金、2.31亿美元股票共3.25亿美元的代价与其国内主要竞争对手聚众传媒达成购并协议,由此新分众传媒占有了中国楼宇电视98%的份额。(分众传媒终于扫清竞争对手,一家独大)

  2006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写字楼里看到聚众传媒楼宇电视播放的新闻竟然是两个多月前的“新闻”,感到很是困惑。(由于没有新闻传播资质,楼宇电视只能用新瓶装旧酒)

  20062月,北广传媒城市电视攻城略地,计划到年底安装显示屏达到10000块的数量,与楼宇电视狭路相逢。(楼宇电视遭遇城市电视围攻)

  20063月,分众传媒在原先的商业楼宇联播网平台上细分资源,推出包括商业楼宇联播网、中国领袖联播网、中国商旅联播网、中国时尚联播网等7大产品线。(鱼龙混杂的楼宇广告亟待进一步细分)

  20064月,玺诚传媒设置在超市里的广告电视改投“东家”,与分众传媒签约。在接连起诉乐购13家“变节”超市后,玺诚传媒以“不公平竞争”抢走客户为由,将分众传媒告上法庭并索赔1357万余元。(楼宇电视提供商争抢资源进入白热化)

  20066月,年初被分众传媒以3000万美元的高价收购的WAP PUSH运营商凯威点告,在更名为北京分众无线传媒技术有限公司后,正式开始运营,开卖手机广告。(继楼宇电视飞入寻常百姓家后,分众传媒开始寻找新的赢利点)

  20067月,由于受租金、楼宇网点数等客观因素影响,分众传媒调整了自身的商务楼宇广告价格,提价10%-12%。(物业认识到楼宇空间的有限性,纷纷提价)

  综述:楼宇电视被束缚在狭小的空间

  今年以来,在北京的很多小区,电梯内的液晶电视被频频撤下,公寓楼宇电视也再度饱受质疑。以一栋10层公寓为例计算,一梯两户,每户平均3口人,总人数约在60人左右,人流量如此之少,广告效果自然无从谈起。而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员却成为了楼宇电视的主要观众。

eNet:十大新媒体前途与命运之四___楼宇电视

2006-10-10 09:05 

  尽管楼宇电视咄咄逼人,将受众“围追堵截”在狭小的电梯间,但在楼宇电视狭小的空间中,往上走只能碰到“天花板”。无论是主动撤下,还是被动撤下,对于众多楼宇电视提供商来说,都不失为明智之举。

  上海海略管理信息咨询公司在上海和北京两地进行调研,对商业写字楼内工作的白领人士进行随机拦截访问。调查显示,白领偶尔或从不看楼宇视频广告的占55.6%,经常看楼宇视频广告并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仅占10.1%,经常看楼宇视频广告并影响到购物欲望的仅占6.3%

  在外界看来,楼宇视频的致命伤口在于只能播放商业广告,同样的广告反复播放,更新周期较长。严格意义上来说,楼宇电视仅仅是一种“广告播放”,而电视、报纸还是互联网,受众首先看的是内容,被内容所吸引,然后才接受广告。内容是广告主、受众之间的主要桥梁,但楼宇电视基本不具备这个功能。

  此外,楼宇电视的主渠道依然是写字楼,然而随着与大量楼宇的签约陆续到期,很多楼宇开始要求抬高价格,王府井和国贸的部分楼宇里甚至成倍增长。在分众传媒最初开发这个缝隙市场的时候,没有人认识到其中的价值,但是,当其成功的名声远播的时候,楼宇电视的租金也随之水涨船高。

  再次,楼宇电梯间人的停留时间较短,且相对比较焦虑,很难认真看广告,传播效果难以评估。而广告播放的细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做到地域细分,同时要做到内容细分,但是,楼宇电视目前很难做到,其采取人工播放的方式,每周才更换一次内容,同时各种广告鱼龙混杂,传播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催生了更多细分的楼宇电视新军。香港晨星集团投资的健康传媒,联想投资的广源列车传媒,有着政府背景的北京城市电视,占据了国内主要机场的航美传媒以及在大卖场有相当优势的上海玺诚传媒等等,正分食着楼宇电视有限的发展空间。

  企业家论坛:

  分众传媒CEO江南春:2006年,分众传媒有新的增长点

  在2006年分众有两个重点发展方向:第一是户外大型LED媒体,即大屏幕视频广告。其次就是手机广告,这也是出于公司战略定位的考虑。无论是去年收购框架媒体也好,还是今年年初合并聚众也好,分众的战略定位已经确立,就是打造中国最大生活圈媒体群。

  玺诚传媒CEO田冠勇:分众更像是门户网站的新浪,而我们则是一个细分的专业网站

  与分众、聚众家喻户晓的程度相比,玺城文化在品牌上还相对较弱,但在超级大卖场领域,玺城的名字响于分众传媒。

  新生代执行副总裁马旗戟:目前楼宇电视只是一个简单的广告播放器

  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盈利模式,这个行业里最需要的就是资源,一旦资源有了就会有转让的机会。目前楼宇电视也只是一个简单的广告播放器,还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

  上海天业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成:楼宇电视具有替代性

  楼宇电视媒体绝对具有替代性,这点可从客户媒体投放的目的排序中体现。如果媒体投放的目的是深层渗透,促进购买,那方法可能有很多。如果目的是全面提升知名度和好感度,大众传媒不可忽视。

  专家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研究员匡文波:楼宇视频广告只能成为媒介组合中的一种辅助方式

  楼宇视频广告在提高知名度、建立熟悉感等方面的效果是远远比不上电视、报纸等传统广告媒体的。只能成为媒介组合中的一种辅助方式。

  分众收购聚众的确变成了楼宇广告这个非主流市场的垄断者,但是由于具有竞争性差异优势者的存在、市场的扩张以及楼宇广告的需求弹性,它的垄断力量是较有限的。

  易观咨询互联网分析师黄涌涛:楼宇电视从业者开始介入“分众”领域

  楼宇电视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市场的拓展,关联企业开始在户外广告市场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比如卖场、医院等等。楼宇电视从业者也开始借助技术引发的新媒体演化和传统媒体改制的产业机会,介入手机、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等分众领域。从投资风险来看,楼宇液晶电视市场容量有限,新加入者短期难有大作为。

  新媒体模式创新研究和设计者戴天岩:在消费者的分类上,基本不可能区分

  楼宇电视找到了一个更贴近消费者的方法,但是在消费者的分类上,基本不可能区分,广告的成本至少也浪费了超过50%

十大新媒体前途与命运之五___桌面搜索

2006-10-12 10:43 

  在易观国际资深分析师黄涌涛看来,以内容管理模式为主的桌面搜索将是未来搜索的主流方向。

  然而,用户的需求不足、黏性较差,加之桌面搜索商业模式不清晰,并且存在推广方式、安全保护等诸多问题,让桌面搜索在如今来看,尚且是个“叫好不叫座”的产物。

  2006桌面搜索产业大事记

  2006118日,中国搜索悬赏1万元为其桌面搜索软件“网络猪”征新名,更名原因是中搜认为,“网络猪”这一名字不容易被口口相传,并给市场推广带来一定不便;

  2月,Google发布新版桌面搜索软件,其中加入了远程组织和查找信息,以及与朋友共享等新功能。但要实现这一功能,用户必须将个人文件复制到Google服务器,最终再转回自己的PC。(这一举动,被视为Google向桌面软件霸主微软发起了更强劲的挑战,但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用户隐私保护之争)

  222日,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针对Google最新桌面搜索工具Google Desktop 3发出警告,建议使用者谨慎使用或者完全不用这种工具。随即不久,Google推出桌面搜索软件企业版,用以化解用户隐私所面临的安全威胁(用户隐私保卫战奏效)

  529日,Google宣布与戴尔结盟,Google的桌面搜索软件将预装在戴尔电脑中对外销售

  200665日,搜狗将正式推出名为“搜狗拼音输入法”的软件,期望通过其抢占用户桌面端(避敌锋芒,采取迂回战术,搜狐可谓深谋远虑)

  614,国内企业,聚合搜索引擎一网搜发布桌面搜索概念软件,杀入桌面搜索市场;(整合多个搜索引擎的这款工具,对习惯单打独斗的企业们而言,未尝不是个提醒)

 

  8月,百度中搜等企业纷纷裁员,一时之间,web2.0企业步入冬天的说法不绝于耳;(搜索企业的赢利问题再次被摆上桌面)

  9月,雅虎与世界第四大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台湾宏基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宏基生产的所有个人电脑中,都将整合雅虎的网络搜索服务(合作,成为搜索企业们扩大市场份额的一个利器)

  95日,中搜因为之前的网络猪划词搜索插件推广方式,被反流氓软件联盟告上法庭;(尽管已经表示停止划词搜索插件推广并致歉,中搜依然被指‘流氓’,反流氓软件运动,波及桌面搜索领域的游戏规则)

  桌面搜索:叫好不叫座?

    追溯起来,桌面搜索这一概念最早还是出于中国搜索总裁兼CEO陈沛口中。“网络猪”软件的问世,让业内发现,除了雅虎的分类和Google的关键字以外,搜索还有第三种方式--桌面。也正是这一点,让陈沛颇为自得地将中搜和网络猪称为“第三代搜索引擎”。

  虽然早期的“网络猪”并未如陈沛所料那样引起业界极大关注,不过随即Google、百度、微软等业界巨头们的重视,仍然让“桌面搜索”这个词成为了近年来搜索领域的热点所在。

  然而,用户的需求不足、黏性较差,加之桌面搜索商业模式不清晰,并且存在推广方式、安全保护等诸多问题,让桌面搜索在如今来看,尚且是个“叫好不叫座”的产物。

  首先,愿意下载安装桌面搜索的用户并不多,而已下载安装桌面搜索的用户中,经常使用的也只占很小一部分。对于搜索引擎厂商而言,必须要在提高用户对桌面搜索的使用粘性上下功夫,包括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切实推出一些实用的增值功能,真正将用户“粘住”;

  其次,桌面搜索工具自身的性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沸沸扬扬的用户隐私泄漏固然是核心问题所在,桌面搜索软件的稳定性、用户使用体验等小细节也不应忽略,毕竟,很可能一次使用的好恶,就决定了一个用户、乃至一群用户的去留;

  另一个影响桌面搜索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仍然要归结到商业模式上来。目前,整个搜索引擎产业的商业模式不外乎固定排名、竞价排名等,但这些方式是否适用于“侵占”到用户“桌面”的桌面搜索?是否还有更加适宜、更被用户认可的商业模式?

  反流氓软件运动的出现让中搜卷入官司,而这恰恰也是对桌面搜索的拷问。如何推广、如何让这一产品普及开来,真正成为门户的替代品,展现出用户的个性化特征,也成为桌面搜索发展路途中,必须跨越的一道鸿沟。

  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桌面搜索,才有可能从现在的叫好不叫座,转化成为既叫好又叫座的新兴媒体。

  企业论坛

  微软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桌面搜索帮我提高了工作效率

  桌面搜索改变了我访问PC、服务器和互联网上数据和信息的方式。随着大容量硬盘的出现以及网络带宽的增加,我的PC和服务器上已经存储了大量的信息,其中包括电子邮件、文档、媒体文件和通信数据库等等。桌面搜索的出现,使我在搜索一个文件时无需打开每个目录,而只要在工具条中输入搜索项即可。

  慧聪国际总裁郭凡生:中搜的桌面搜索技术是世界NO.1

  中搜能够从联想、IDG等处获得风险投资,是因为他们的技术特别优秀,特别是桌面搜索。我可以说,中搜的桌面搜索技术是世界NO.1

  中国搜索总裁、CEO陈沛:世界上桌面搜索最便捷

  桌面搜索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便捷的搜索方式,因为不用频繁地打开搜索网站。

  搜索的未来在桌面。“整合”的好处不仅是让网民对于互联网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IG提供了一种一切网上操作都在桌面完成的全新模式,开创了互联网的“桌面时代”。

  只有将人的知识融入到搜索引擎结果中,才能实质性改善搜索的质量,就是搜索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如果说,第二代搜索引擎搜索的主要对象是内容本身,而新一代搜索引擎甚至要搜索关注同样内容的人,就是说,特定的人群也会成为搜索的对象,这是一种以内容为中心的全新的搜索能力。

  搜狐高级副总裁王建军:从搜狗输入法着手抢占桌面

  中文输入法软件才是真正应该抢占的桌面第一端口,这是比桌面搜索更加靠近用户的位置。

  搜狗输入法虽然只是一款中文输入法软件,但是对于搜狗而言这会是一个后来居上的战略性产品。

  专家点评

  互联网观察家王本锐:要善于抓住用户对于桌面的需求

  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史来看,桌面搜索未来的前景应该是比较广阔的,参考的因素有几个方面:1.计算机的存储介质越来越大;2,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越来越强,3.用户的各种文件包括文档、照片、音频、视频越来越多。我认为,桌面搜索的需求在未来还会持续增长。 不过目前桌面搜索的发展尚处于导入期,应用的面还比较窄,尚未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而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用户的需求。因为目前来看,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根本不需要使用桌面搜索提供的服务。所以对于做桌面搜索的企业来说,抓住用户对于桌面的需求,才会更有前景。

  赛迪顾问分析师谭斌:搜索引擎门户化将是未来大势所趋

  随着业务的不断细分,综合的搜索引擎将越来越趋向于更加互动的新型门户,搜索引擎门户化将是未来综合搜索引擎发展的大势所趋。

  未来几年,商业模式创新将同技术一样成为主导搜索引擎市场格局的重要因素,因此厂商在加强技术研发的同时,绝不能放弃对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探索。

   易观国际资深分析师黄涌涛: 桌面搜索存在两大挑战

  如果说搜索逐渐成为用户进入互联网的入口,那么桌面搜索正逐渐成为PC用户的基础功能之一,知识管理目前因为结构僵化而遇到了困境,由于涉及到人的思维模式问题,短期内无法实现更多的突破。而桌面搜索在内容管理方面的优质正逐步凸现出来。通过桌面搜索为主的内容管理模式将在未来显示出更多的竞争力,而这正是桌面搜索的主流发展方向。

  目前来看,借助Web的发展,以桌面搜索为代表的个人用户IT技术发展远远超过企业用户的信息化发展速度,这表明了IT技术消费者化的趋势。IT软件商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借鉴Web2.0带来的消费者IT技术进展,逐步完善内容管理、协同办公模块的功能和内涵。而桌面搜索正同时担负着个人和企业两个领域的重要职能,未来的桌面搜索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桌面搜索目前的挑战存在两个,第一是,如何和其他功能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容管理和协同办公。第二,如何更精准的理解搜索关键词,更智能化的人机互动。

十大新媒体前途与命运之六___列车电视

2006-10-18 11:03 

  尽管列车电视能给乘客带来一种全新的选择,但列车电视、卖场电视、移动电视,都是以通路区分,以圈地为主的平面化运营。缺少纵深化运营。难以为大广告商提供准确、到位的广告服务。这也成为其主要隐患。

  2006列车电视产业大事记

  20064月,广源传媒列车电视装车量已达到150列,日均覆盖旅客30万人。按照列车线路和车次对乘客进行细节分析,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有差异的节目及广告。(广源传媒的目标不仅仅在列车电视联播网,同时想通过卫星通信和无线宽带通信连接互联网,搭建新媒体)

  20063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北京神州亿品传媒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在中国主要铁路线上运营的特快列车车厢及站点上播放帮助公众增强艾滋病意识的音像资料。(作为户外媒体,列车电视必定会带上公益公告启程)

  20064月,广源传媒推出“公益快车”活动,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蓝天爱心计划推广办公室合作,共同策划了“背起母亲上大学”的浙江林学院学生刘霆演唱《母亲》公益歌曲的MV拍摄活动,并在广源传媒列车电视上首播。

  随后,列车电视又播出了《母亲》大型主题公益晚会的歌舞诗剧,在列车上掀起一场公益旋风。《母亲》MV在结尾还留下了互动短信的联络方式,使列车收视获得了更好的效果。(列车电视首次实现互动,不过更多的是在借鉴“超女”模式)

  20068月,大超联赛落户列车移动电视,正是看重铁路乘客广大的群体,尤其在寒暑假期大批高校学生的流动,使推广大超联赛的目的得以很好的实施,也为乘客带去大超联赛最精彩的赛事节目。(列车电视尝试用户“分众”,但只是针对消费水平偏弱的学生群体)

 20068月,亿品传媒与全球著名媒介研究机构AC尼尔森正式签署媒体监测协议,由AC尼尔森对亿品传媒平台上的所有广告投放进行监测评估。此后,亿品传媒又与AC尼尔森举行了“中国最大的铁路动众媒体”的推广活动。并对“动众”概念做深刻专业分析。(作为后起之秀,亿品传媒一出现似乎就在追求与众不同)

  20069月,国内保健酒行业新秀--香港展生集团中国持酒与国内最大的空调列车电视媒体--广源传媒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以创新的列车电视广告营销模式进行持酒的推广。(日常消费品开始注意列车营销)

  20069月,亿品传媒先后签约光纤传媒、滚石等,独家提供了《百事音乐风云榜》、《电视剧风云榜》和《时尚风云榜》等影视娱乐资讯节目。并称目前已覆盖全国100余列高等级列车,预计到2006年底,将覆盖超过200列高等级列车,辐射全国重要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提倡“动众”理念的亿品传媒尝试以娱乐起家)

  走走停停的列车电视

  同样是媒体环境,现在的航空电视、列车电视、公交电视、楼宇电视都构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收视环境。不夸张地说:都接近强迫性收视。而列车电视的“行经”又被看作最为恶劣,因为其强迫时间最长。在运营商看来,正是这种强迫性,列车电视为广告商提供了一个所谓“精准营销”的机会。

  人们在长时间乘车的过程中,多处于轻松、随意甚至有些无聊的状态,这种情况有利于旅客接受广告。实际上,这也害列车电视的强迫性有关。调查显示,旅客对于列车电视喜爱的程度达到了53%,能接受的广告时长是整个旅程的10%,而且广告到达率达到了71%。同时,列车电视是单一频道、封闭运行,受众手里没有遥控器,79%的人在遇到广告时会坚持看下去。

  正因为此,列车电视也有其特殊的不确定性。首先,车厢的收视环境是否会影响传播效果?在狭小的列车身居长时,往往会产生急躁情绪。尽管运营商生成不会在夕发朝至的列车中安装电视,但即使是在白天,长久观看车窗外的景色及车厢内跳动的画面,也会容易视觉疲劳。许多人或许对运力紧张时的车厢环境印象很深,在那种环境下,很难想象乘客是否还有心情看电视。

  其次,列车电视的广告面临太多不确定因素,令广告主不敢轻易试水。如果脱离了广告成为公益电视,列车电视恐怕很难再前行。众所周知,中国地域辽阔,铁路线漫长,对于庞大纷杂的受众,如何让广告主找到最合适的投放时间和线路?即使运营商能粗略看出哪趟列车的广告级别高,中国如此多的列车以及不确定的乘客身份,很难精确的得出广告级别。

  这其中还包括列车广告的播放效果如何测算和评价?由于列车电视媒体的移动性和跨地域,为广告主检测自己广告的播放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除了媒体方的播出报告,广告主不可能派人跟随列车抽查播放情况。

  此外,在国内市场上,列车电视介入厂商不多,基本被少数厂商垄断,这也令列车电视的成长经历了太多自主因素,缺少有效的竞争催促这一行业成熟。包括内容、广告价位,都是唱独角戏,难以服众。

  企业家论坛:

  广源传媒CEO王超∶列车电视可以划分受众

  如果从列车旅客角度说,广源传媒卖的是产品;如果从广告角度说,广源传媒卖的是资源;如果从投资的角度说,广源传媒卖的是概念。

  列车电视的一大好处在于有一个单一的封闭的环境,用户会比较容易接受信息。据调查显示,在旅客乘车时有82%的旅客最喜欢接触的是电视,而且由于没有遥控器,也不会出现广告商最怕的观众遇到广告就换台的情况。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始末站和列车档次来划分受众,比如说暑期我们就可以播“动感地带”的广告,因为届时会有很多学生乘坐列车。

  亿品传媒总裁唐立新:列车电视的受众规模足以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广告空间

  中国铁路拥有6000多个车站,每日运行旅客列车2600多列,年客流量15亿人次以上,每个人在列车上的平均时间是8个小时。对于一个新的媒体平台来说,这个受众规模足以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广告空间。

  广源传媒副总裁欧阳国忠:列车电视相关的运营和盈利模式尚处于探索之中

  列车电视相关的运营和盈利模式尚处于探索之中一辆列车大约需要100多台液晶电视,加上缴给签约合作的地方铁路局的管理费等运营费用,一辆列车耗资硬件设施费用大约在4050万元。从广源传媒着手运营以来已经投入资金约2亿元。列车电视相关的运营和盈利模式尚处于探索之中,预计今年的广告额将能达到六七千万元。

  专家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列车就是一个社会

  列车就是一个社会,而且每年能拥有13亿的受众人口,这个社会还很大,尤其坐卧铺的人有比较可观的消费能力,是社会的消费主体。我国南方和北方对节目的需求差异很大,列车电视在节目编排上考虑个性化差异符合我国的地域特征。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以地区差异的标准来进行节目编排是明智之选

  列车电视的差异性节目编排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地区差异的标准来进行节目编排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此而投放的广告效果也会非常好。

  易观咨询互联网分析师黄涌涛:列车电视受制于铁道部政策影响太大,发展缓慢

  随着社会的发展,户外媒体的价值越发显现出来,尤其是具有强针对性、微内容特性的媒体,楼宇电视、列车电视等一系列分众性媒体的火热,正是这一产业趋势的体现。然而,对于列车电视来说,弊端非常明显,受制于铁道部政策影响太大,发展缓慢。而在非市场的竞争环境里运作,又对列车电视提出了特殊的竞争态势和挑战。 

十大新媒体前途与命运之七___无线互联

2006-10-19 10:59 

  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以及对3G时代的美好期望,使得近年来独立WAP网站数量飞速膨胀。然而,同许多成长过快的事物一样,WAP网站也存在着内容同质化、盈利模式模糊不清、从业者过于浮躁等诸多问题,加之运营商难以琢磨的态度和举措,让众多的WAP网站成为了迷惘的“惊弓之鸟”。

  2006WAP产业大事记

  20061月,中国移动发布数据称,WAP已成为其增长速度最快的数据业务,年度增幅高达120%以上。而旗下数据业务平台“移动梦网在全球”的合作SP数目已经接近700家,(年初就传出这样的数据,无疑大大增强业内对WAP的信心);

  1月底,广东移动、辽宁移动先后宣布,部分不限制流量的包月WAP上网服务将被取消,调整为限制流量;(此举被视为运营商日渐向免费WAP网站开刀);

  2月,四家免费WAP网站发起成立“中国独立WAP绿色联盟”,宣称要通过自律杜绝一切WAP不良信息,并承诺在任何情况下不误导或强制用户消费;

  3月,中国移动圈定了飞拓无限作为手机广告推广的商务伙伴,建立手机互动营销平台(此举被视为移动借移动梦网来加速在WAP领域的圈地运动);

  4月中,业内引发了一场关于免费WAP网站是否应该存在的大争论,专家学者悉数登场,各抒己见;

  20065月,互联网基础服务提供商万网加大免费WAP网站服务力度,一批传统网站免费进入WAP领域;

  200666日,eBay易趣与TOM在线达成合作协议,合推国内首个WAP手机购物平台;

  7月,空中网重拳出击无线领域,宣布斥巨资打造无线互联网门户Kong.net,欲做中国无线互联网第一门户(空中网可谓传统SP“转身”的典范代表);

  7月,有消息称,中移动正在对WAP网关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手机使用CMWAP接入点上网只能访问移动梦网,如果要访问除移动梦网之外的免费WAP网站,需要另外设置上网方式,而上网费将额外计算(消息一出,免费WAP网站哀怨连天);

  7月底,中国联通在广东发布WAP新规,规范WAP业务的信息服务费,实行统一定价;

  8月,信产部表示正联合运营商开始做WAP站点备案系统(这意味着WAP网站今后将像互联网一样进行网站备案制度,没有备案的WAP网站将被强行关闭 );

  9月中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鲁向东公开代表移动表态,称不会垄断WAP无线互联网,并称将与免费WAP共寻盈利模式;

  WAP:迷惘的惊弓之鸟?

  2005年无疑是WAP网站的大跃进年,据统计,仅中国移动一家,其WAP业务就较2004年增长了120%以上。而独立WAP站点的发展更是迅猛,无论是用户数还是流量,都已经超过了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官方网站。

  然而,同许多成长过快的事物一样,WAP网站也存在着内容同质化、盈利模式模糊不清、从业者过于浮躁等诸多问题,加之运营商难以琢磨的态度和举措,让众多的WAP网站成为了迷惘的“惊弓之鸟”,不知道该往那里飞,该怎么飞。

  据2006年艾瑞市场咨询公司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内容同质化是用户认为WAP网站运作中最严重的问题。诚然,和互联网早期的发展非常类似,目前不少WAP网站均存在着相互抄袭,内容雷同、特色及创新不足、资源难以充分利用、内容缺乏深度及内涵、后继无力等现象,而这也就必然导致了用户的缺乏粘性、忠诚度降低。

  此外,浮躁的心态和短视的行为,也大大损害了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众所周知,目前非官方WAP站点的建站门槛并不高,这也导致了行业中混入不少抱着投机心态的从业者。诸如不良信息泛滥、随意泄漏用户个人信息、与SP合作为用户设置收费陷阱、乱发骚扰短信等行为屡见不鲜,而正是这些短视的举动,引发了用户大规模投诉,也导致国家相关部门以及中国移动严厉的整治,最终制约和伤害了行业的长远发展。

  和其他新媒体一样,WAP网站也面临缺乏成熟清晰的商业模式这一困境。围绕“免费WAP网站是否应该存在”这一话题的争论,如今依然没有什么明确的结论,而有效商业模式、支付渠道等问题,则也无法避免地成为日渐增多的独立WAP站点们难以突破的瓶颈。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阵营和独立WAP站点阵营之间的关系。运营商的强势,加上其官方的WAP业务所受到的得天独厚的待遇,总是容易让独立WAP站点们感到“恐慌”和无所适从。实际上,正如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所言,运营商不可能通吃整条产业链,因此,对独立WAP站点而言,与其整日提心吊胆地“防”运营商,不如踏踏实实从自身心态、业务、服务等入手,积极主动地同运营商协作沟通,共同打造一条出稳定共赢的产业链来。

  企业家论坛

  空中网总裁杨宁:在手机上打造出下一个新浪、搜狐

  在3G时代,空中网将延伸到全方位的服务上,现在PC网站能够看到、应用到的东西,无线互联网都应该能够提供。今后我们战略的重心是无线互联网门户,而不仅仅是一个SP。我们要在手机上打造一个像新浪、搜狐那样的门户网站。

  未来,空中网最担心的公司是那些我们还不知道的公司,因为他们将来会以颠覆者的角色出现,就像空中网当初颠覆别人一样。

  WAP世纪总经理黄波: 免费还是收费应该由市场规定

  产业是不是发展,是由用户决定的,就像软件一样,由用户来决定,而不是我们运营商决定该收费还是免费。为什么现在免费WAP发展这么快?主要是因为用户。

 

  我们的企业的理念,要构建营销渠道和分销体系。WAP很大一个层面是拉皮条的,拉皮条比较难听,我们认为我们是一个媒体,我们是为企业、为产品铺渠道的,我们去拉人的。这个真的是产业的核心价值,有人用。所以到底是免费还是收费应该由市场规定。

  WAP天下网站创始人王鹏飞:3G来临后WAP竞争时代才开始

  2006年开始,我们所面临的已经远远不是新公司的创业问题,而是高速发展、明确稳定的赢利模式以及对WAP消费习惯的深入研究。

  在积累阶段大家的发展方向会呈现出各种状态,而等将来3G宽带网的真正到来了以后,才是真正的WAP竞争时代的开始。

  中国万网总裁张向东:WAP建站费用高主因在于营销规则

  当前造成WAP建站费用高主要是由于追求暴利的营销规则造成的。万网将旗下60多万家网站,从传统的WEB领域免费升级到了WAP空间,并且宣布新开通网站空间的用户也能享受此优惠待遇,令众多的WEB网站能够通过手机展现出来,这势必会急速扩大移动电子商务普及的市场基础,同时带动手机支付、无线钱包等增值服务的推广。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鲁向东:中国移动不会垄断WAP无线互联网

  在中国的互联网处于低潮的时候,无线互联网和无线增值业务的崛起为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会。但是在过去几年的发展里,有很多人很浮躁、很多企业,由此产生很多泡沫,有很多对发展模式是在认识不清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

  大家可能很清楚,在半年以前中国移动对独立WAP网站实现主叫管制,认为中国移动搞垄断,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现在很多独立WAP门户网站是不健全的,采取统统不收费的方式进行独立WAP网站的发展我们认为不会持久,没有正常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无线的信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肯定会比有线信道成本要高得多,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不可能支撑移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我们不可能通吃,不会在这个行业里做垄断,我们是希望能够跟互联网、SP等在内的所有同行们共同打造一个稳定共赢的产业链,因为未来的许多竞争可能不是企业跟企业的竞争,很可能是产业链和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专家点评

  信产部通信科技委委员侯自强:免费WAP站是趋势 电信太封闭

  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早晚要进到手机上,只是时间问题,多维持一天,移动运营商的盈利模式就会维持一天,如果变成免费就会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就会面临和固网运营商一样的问题。

  目前移动运营商搞了一个封闭的小圈,维持了WAP一定在他的控制下,有些人想冲破这个控制,就建立了一个免费的WAP网站,这是试图冲破这个封闭圈的作法。如果将来宽带发展,这个封闭圈被打掉了,那大家都可以上网了,所以你堵不住它!

  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思路是一个可管理的网络,有认证授权等等,换句话说,可管理、能盈利的网络,是封闭的、可管理的。但是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自治的,所以互联网的体制结构和电信网根本上是不同的。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王立新:免费WAP面临第4次信誉危机

  独立WAP门户的出现,让本来就庞大的无线互联产业生态环境变得更为错综复杂,这个游离于行业监管之外的群落,对其所处的无线互联产业生态环境也构成了新的威胁。如果免费WAP门户继续在市场上肆意生长,必然将引发移动产业链的第四次信誉危机。

  面对正在遭遇破坏的产业生态系统,产业生态圈中的核心力量采取主动动作,是消除不利因素较为有效的方式。作为一个新生的行业,独立WAP门户尚处于监管真空的状态,因此迫切需要政府等具有公信力和强制力的第三方对其进行规范,因为经验表明,来自政府部门的处罚力度远甚于电信运营商。

  《通信世界》总编项立刚:运营商是WAP发展过程中的龙头

  现阶段WAP的发展,不是技术的问题,技术可以完善,不是市场的问题,随着3G的发展,用户对于WAP应用的需求是肯定会不断增加。

  我认为心态问题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运营商需要开放市场,通过提供接入、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为SP开展业务提供方便,运用不同的管理层次把更多的SP引入这一市场,使WAP市场更加充满活力。而SP应该利用运营商的管理平台、服务平台,更好地开展业务。运营商和SP缺乏沟通、相互抵触,是一个大的瓶颈,这一瓶颈不打开,其他的业务问题、技术问题都不能随之解决。

  在WAP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运营商是龙头,它容易处在主导地位,运营商首先走出一步,形成管理思路是打开WAP市场的第一步。

十大新媒体前途与命运之八____博客

2006-10-23 14:13 

  日前,有消息称,博客实名制将在全国推行。博客实名制,意味着博客用户必须进行后台的实名登记,如同到银行开户必须凭身份证办理一般。这令原本就饱受争议的博客再度雪上加霜。版权争议、名人效应、内容杂乱、盈利模式不清晰,仍然是BSP(博客服务提供商)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2006博客产业大事记

  20062月,“两会博客”发挥重要影响,央视首次在专题报道中广泛采用博客发布信息以及与观众互动。(博客难得搭乘政府顺风车)

  20062月,徐静蕾博客点击量冲破千万大关。(事后证明,“老徐博客”争议颇多)

  20063月,韩寒在博客上骂白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博客网发起《博客公约》讨论,并综合专家和博客意见拟定了中国第一份《博客公约》。(博客上的口水战逐渐惹争议)

  20063月,和讯、博啦分别推出了各自的博客广告代理服务。(BSP开始勇敢探寻新的盈利模式)

  2006年4月,《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发布会上,清华大学与互联网实验室联合发布的报告预测2006年中国博客用户将突破6000万。(博客用户有增无减)

  20067月,敏思博客遭遇关门危机。(没有风投,没有盈利模式,BSP就很难生存)

  20067月,百度推出博客服务“百度空间”。(百度试图借搜索赶新媒体热潮)

  20068月,博客网发布“博客金行”,推出博客、博客网站、广告主三方共赢的全新模式。(一种新的博客盈利模式显现,但实施难度很大)

  20069月,网易正式宣布对外推出博客业务--网易博客。(三大门户搜狐、新浪、网易都已经正式启动博客业务,一场激烈的“搏击战”开打)

  200610月,有网友爆料称,前不久发现范冰冰博客上的一篇博文--2006925--《我的星期天从来不“打烊”》里,有一段文字居然是抄袭而来的。(名人博客逐渐遭遇信任危机)

  博客:内容错综复杂 盈利模式尚不明晰

  2006年,可以看作博客“大跃进”的一年,各式各样的博客如火如荼遍地都是。甚至又媒体称80%的网民都拥有了自己的博客,这些博客每天为中国的互联网提供着大批量的内容。

  然而,博客事业还存在着许多弊端,阻碍着它的发展。举个简单例子,许多网民博客做得很好,充分地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博文写得也很精彩,具有一定的阅读价值,然而他们的博客却很少有人问津,因为他们都是“平民博客”。而这些博客主在不被关注的情况下,正一点点消失着自己的热情。

  相比来看,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名人博客,却门庭若市,一片“繁华”景观。而“繁华”背后,展现出来更多的是网络泡沫。

  此外,由于博客不设门槛,没有章法,没有禁忌,乱写,乱评,乱捧,乱贬,滥竽充数者日见其多,怪、力、乱、神充斥其间,乌七八糟、浮躁无聊的内容大行其市,哗众取宠、八卦粗俗的东西往往占了上风,更吸引眼球。一度出现谈“博”色变的尴尬场面。

  【eNet硅谷动力专稿_十大新媒体前途与命运特别策划】日前,有消息称,博客实名制将在全国推行。博客实名制,意味着博客用户必须进行后台的实名登记,如同到银行开户必须凭身份证办理一般。这令原本就饱受争议的博客再度雪上加霜。版权争议、名人效应、内容杂乱、盈利模式不清晰,仍然是BSP(博客服务提供商)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2006博客产业大事记

  20062月,“两会博客”发挥重要影响,央视首次在专题报道中广泛采用博客发布信息以及与观众互动。(博客难得搭乘政府顺风车)

  20062月,徐静蕾博客点击量冲破千万大关。(事后证明,“老徐博客”争议颇多)

  20063月,韩寒在博客上骂白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博客网发起《博客公约》讨论,并综合专家和博客意见拟定了中国第一份《博客公约》。(博客上的口水战逐渐惹争议)

  20063月,和讯、博啦分别推出了各自的博客广告代理服务。(BSP开始勇敢探寻新的盈利模式)

  2006年4月,《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发布会上,清华大学与互联网实验室联合发布的报告预测2006年中国博客用户将突破6000万。(博客用户有增无减)

  20067月,敏思博客遭遇关门危机。(没有风投,没有盈利模式,BSP就很难生存)

  20067月,百度推出博客服务“百度空间”。(百度试图借搜索赶新媒体热潮)

  20068月,博客网发布“博客金行”,推出博客、博客网站、广告主三方共赢的全新模式。(一种新的博客盈利模式显现,但实施难度很大)

  20069月,网易正式宣布对外推出博客业务--网易博客。(三大门户搜狐、新浪、网易都已经正式启动博客业务,一场激烈的“搏击战”开打)

  200610月,有网友爆料称,前不久发现范冰冰博客上的一篇博文--2006925--《我的星期天从来不“打烊”》里,有一段文字居然是抄袭而来的。(名人博客逐渐遭遇信任危机)

  博客:内容错综复杂 盈利模式尚不明晰

  2006年,可以看作博客“大跃进”的一年,各式各样的博客如火如荼遍地都是。甚至又媒体称80%的网民都拥有了自己的博客,这些博客每天为中国的互联网提供着大批量的内容。

  然而,博客事业还存在着许多弊端,阻碍着它的发展。举个简单例子,许多网民博客做得很好,充分地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博文写得也很精彩,具有一定的阅读价值,然而他们的博客却很少有人问津,因为他们都是“平民博客”。而这些博客主在不被关注的情况下,正一点点消失着自己的热情。

  相比来看,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名人博客,却门庭若市,一片“繁华”景观。而“繁华”背后,展现出来更多的是网络泡沫。

  此外,由于博客不设门槛,没有章法,没有禁忌,乱写,乱评,乱捧,乱贬,滥竽充数者日见其多,怪、力、乱、神充斥其间,乌七八糟、浮躁无聊的内容大行其市,哗众取宠、八卦粗俗的东西往往占了上风,更吸引眼球。一度出现谈“博”色变的尴尬场面。  

十大新媒体前途与命运之九___公交电视

2006-10-25 16:25 

  据统计,仅北京一个城市,今年年底前安装车载电视的公交车将达到7000辆。这样庞大的数目,预示着更加庞大的受众人群,然而,尽管比起其他新媒体,公交电视有其“强制性”的特性,但这些受众人群能否转化为广告客户,还需要打上大大的一个问号。

  2006公交电视产业大事记

  20061月,移动公交电视在国内继续普及,大连、吉林等诸多城市公交车上均可收看移动电视;

  321日起,北京公交车和出租车上的移动电视开始对早晚高峰的路况进行直播,全天直播时间达5小时;

  4月,一位青岛市民认为每天乘车都看到公交车上的电视广告属于强迫宣传,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并为此将公交集团告上法庭,象征性索赔一元(这可以算作是公交电视第一案,而由之引发了对于新媒体广告播放模式的思考);

  424日,北京移动电视推出一档名为《一路通》的电视互动指路的问询直播节目(公交电视单向传播模式向双向互动再迈一步);

  721日,北广传媒移动电视公司宣布已经与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公司共同经营地铁内移动电视的业务。(此举标志着移动电视进入北京地铁已经为时不远);

  920日,南京移动电视全面进入地铁公交出租车。(南京在成为全国30多个已开展移动电视业务的城市和地区中,唯一拥有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载体播放终端体系的城市);

  10月底,北京公交集团宣布将利用移动电视这一载体,与乘客之间开展互动,包括对司售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等;

  公交电视:“强制”未必能转化成收益

  在十大新媒体中,公交电视的发展和普及速度绝对可以排在前面。据统计,仅北京一个城市,今年年底前安装车载电视的公交车数量就将达到7000辆。

  这样庞大的数字,预示着更加庞大的受众人群,然而,尽管比起其他新媒体,公交电视有其“强制性”的特性,但这些受众人群能否转化为广告客户,还需要打上大大的一个问号,而信号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而影响收看效果、内容单一重复等诸多问题,仍困扰着公交电视朝着商业化方向发展的脚步。

  作为数字电视的移动化体现,公交电视一经推出,着实吸引了不少眼球。不过虽然移动数字电视的技术基本成熟,但由于环境、速度等因素影响,公交电视节目信号中断、模糊不清等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此外,在嘈杂的乘车环境中,公交电视的音响效果就显得较差,而一些公交车上的车载电视甚至遭遇到破坏、盗窃,只剩下两根线头留在那里……硬指标的欠缺,自然导致公交电视叫好不叫座;

  此外,内容的苍白和单一重复,也是导致公交电视不如想象的那样受乘客欢迎的一大理由。

  毕竟,公交电视的商业模式相对简单,主要就是依靠广告投放。虽然相对密闭的收视环境,也使得这种媒体具有“强制性收看”的性质,从而为广告商提供了一个“精准营销”的机会。但在公交汽车这样一个嘈杂、拥挤、颠簸、人员构成复杂的环境中,多少用户真正收看电视,其中又有多少在看广告?如何确定最好的广告投放时间和内容?无法对广告效果进行监控评估,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了广告商的投放积极性;而就公交电视的另一商业模式--互动增值而言,当前公交电视的增值服务种类太少,已有服务也缺乏足够吸引力,对于公交电视受益自然帮助不大。于是乎,不少城市的公交电视,都做成了公益事业。

 

  因此,对于公交电视服务提供商而言,提升服务质量、活用独特优势、探寻更好的商业途径,是当前发展的关键。

企业论坛

  北京泰美世纪副总裁李群:公交电视是产业的自然延伸

  目前,公交电视或车载电视,从技术上看,是传统的模拟无线电视发展到数字无线传输的一个必然结果,技术很成熟,目前国内几大城市采用的技术标准主要是欧洲的DVB-T,国家标准出台后,按理应在一年之内转换到国有标准,其商业模式没有什么太多选择,主要就是广告。在这方面,发达城市更加能实现盈利,而欠发达地区则更多地当成公益事业来做,因为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差异导致的广告投放量多少所致。

  公交电视还不至于说是个新的产业,说产业有点大,说是个新的商业机会也许不为过,是技术进步的产物,毕竟以前的电视无法在移动的情况下接收信号。作为传统广告模式为主的电视运营业的自然延伸,产生了在一个新的时段--乘车时间--服务于大众的机会,一个新的向特定用户群投放广告的机会。但是,对那些愿意安静地养养神或看看报纸的乘客,坐上有电视的公交车有点像在有演出的餐厅吃饭,未必一定讨人喜欢,公交电视对终端设备来说也是一个商机,尽管这一商机似乎很有限。实际上目前公交电视盈利的很少,大部分还是作为公益服务。

  巴士在线董事长兼CEO王献蜀:3G的迟到给了巴士在线一个机会

  巴士在线今后的内容来源和互动均源自互联网,但我们会通过移动电视、手持终端等各种渠道实现我们的服务和业务,而为客户所作的所有营销都将融合进行。

  在未来五个季度内,完成转型和培育产业链是巴士在线的首要目标。目前国内视频互联网公司中,拥有较高内容制作水平的公司并不多见,而要支撑巴士在线连续不断的播放内容,首先要培育一批优秀的内容提供商。

  3G的迟到给了巴士在线一个机会,让我们可以有时间充分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北广传媒移动电视公司总经理彭岱:公交是移动电视的主阵地

  公交是移动电视的主阵地。北广传媒的新计划是,在4000辆公交车的基础上,明年覆盖到1万辆。同时,近万辆出租汽车和地铁、城铁的乘客也都能收看到移动电视。

  专家点评

  资深网络媒体专家程新潮:公交电视没有粘性但有强制性

  中国的媒体形态越来越呈现渠道化,媒体运营商所有努力都在吸引用户某个时间段的眼球,也就是说,媒体正在抢占人们一天时间分布的任何一个片断,已经没有一个媒体能叫嚣自己是垄断媒体了,可以控制人们一天的眼球资源。所以,只要在用户恰当的时间给与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的媒体,我认为都有价值。

  公交电视是一个典型的没有粘性的渠道媒体。从媒体的渠道特性来讲,现在的媒体很难形成很强的粘性,人们看每个媒体只是觉得我方便所以我选择。另外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维持很长时间的粘性也许是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情。

  但是没有粘性不能说没有价值。公交电视业不例外,公交电视属于典型的渠道媒体,他可以打发用户在乘车期间的时间,所以有价值。它的价值不在内容,而在垄断了乘客的空闲时段,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内容都有一定价值,当然包括广告。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公交电视广告的粘性可以理解成长时间乘坐一趟公交的乘客群体。所以公交电视媒体具有典型的强制性。渠道媒体一旦具有强制性,其广告价值自然就大。

  易观国际资深分析师黄涌涛:公交电视需要向广告主证明媒体影响力

  公交电视是户外媒体创新的重要形式,目前来看,主要推动是各地的广电运营商,像北京等大型城市的移动电视运营,基本能够实现盈亏平衡,在逐步收回投资,而一些二、三线城市的移动电视,也出现了投资成本高、广告效果差、广告主不认可的局面,对于户外新媒体而言,正确的评估广告效果,向广告主证明媒体影响力,可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对于未开发公交电视的城市而言,需要进行广泛的调研来评估投资风险和回报,选择合适的进入时机。  

十大新媒体前途与命运之十___即时通讯 

  即时通讯,学名IMInstant Message),顾名思义,即随时可以互通信息的软件。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有腾讯QQ、微软MSNTOMSkype、新浪UC、网易POPO、雅虎通、263-e话通、点击科技Lava-Lava等。但由于互联互通困扰,用户往往不得不在桌面右下角同时登录数个即时通讯,这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即时通讯成为主流媒体。

  在易观咨询互联网分析师黄涌涛看来,即时通讯历经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市场裂化的前期阶段,各家IM服务提供商拥有不同的发展思路。

  腾讯完全侧重于对于用户体验的深度挖掘,如何保持现有用户的忠诚度,开发更多的新应用,盘活现有用户资源,并实现增值盈利;Skype完全侧重于对于商务语音人群的拓展,各下载门户下载量位居前列,商务语音功能逐步普及;网易POPO一直侧重于同网易公司产品和用户资源的整合,第三季度在整合社区的基础上,完成了和网易邮箱、博客的整合。POPO也逐步发展为网易产品的整合平台;新浪UC发展缓慢,最高在线人数逐步降低,显示出新浪UC缺乏有效发展轨迹。

  2006即时通讯大事记

  20062月,慧聪网推出新版即时通讯工具“买卖通IM”。在原买卖通服务组件“买卖通TM”的基础上所做的全新改版。(即时通讯是促成电子商务用户线上交流的主要途径,企业自然不愿放过这一大蛋糕)

  20064月,中国联通宣布推出一项准3G应用QQ手机。(手机永远是新媒体的试验田)

  20066月,MSN中文网正式宣布推出读书、交友、数据、社区、汽车五个频道,预计今年频道总数将达到20个。(MSN提供的内容已经不亚于一家门户网站)

  20066月,悠视网与王志东的点击科技达成合作,共同为点击科技提供的IM软件Lava-Lava所拥有的用户提供世界杯视频信息。(即时通讯被灌入新媒体的内容)

  20066月,点击科技的即时通讯(IM)产品,Lava-Lava部落版正式上线。(Lava-Lava上线前已内部运行达一年之久,点击科技始终在寻找IM的蓝海攻略)

  20066月,中移动发布的关于停止与各类IMSP服务合作通告。通告称,从61日起,各梦网业务线(短信、彩信、WAP)中不再新增聊天社区类梦网业务,而现存聊天社区类梦网业务也不再与此类业务开展任何形式的营销合作。(移动所做的一切,都在为自己铺路)

  此后,中移动推出IM软件“飞信”,其功能与QQMSN十分相似。除了具备聊天软件的基本功能外,用户还可以通过PCWAP、手机等多种终端同时登录。(移动IM的确是块大蛋糕,但也只有运营商有胃口吃下)

  20069月,中国联通也宣称将推出即时通讯软件以抗衡飞信。(随着大运营商的逐步进入,即时通讯软件的竞争将会更加白热化)

  200610月,腾讯公司起诉掌中无限公司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并索赔500万。被称为即时通信的互联互通第一案。(即时通信因涉及到互联网IM和手机IM的互联互通,市场更引人关注)

  固步自封的即时通讯

  2006年,中国IM市场规模将达到25.8亿元;而移动IM作为一项数据业务更是被视为未来3G时代的一大“金矿”。目前在国内无线IM市场中,腾讯的移动QQ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MSN也超过了20%。而两者也不放过扮演新媒体的角色,提供新闻素材。

  目前,在公测中的中国移动的“飞信”,就被业界认为将带来即时通信市场的洗牌,其功能与QQMSN十分相似。除了具备聊天软件的基本功能外,用户还可以通过PCWAP、手机等多种终端同时登录。实现手机与电脑之间MP3、图片和Office文件的传输,并提供“语聊”服务。从功能上看,似乎更接近新媒体,这也为传统IM厂商敲响了警钟。

  尽管早期发展起来的IM为用户使用习惯增加了转移成本,但如果服务没有创新没有满足用户的发展要求,一些填补市场空白的IM终究会发展壮大起来。在竞争激烈的即时通信市场,垄断无疑痴人说梦。研究数据预测,2006年,中国IM市场规模将达到25.8亿元。作为又一大“金矿”,谁不想掘金主导这一个市场?

  各家都在把自己的IM打造成移动信息的综合服务台,不能实现互联互通的IM是没有太大市场发展的。在艾瑞咨询的一份调查中显示:47.9%的网民对即时通信工具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即时通信软件之间不能互联互通,而71.43%网民希望不同即时通信软件间实现兼容。

  其次,由于竞争的加剧,即时通讯厂商往往难以专心做新闻提供商,而技术的不成熟,也导致相关厂商谨慎涉足。即使是微软MSN,也保守争议。尤其是稳定性出现问题,即时通讯很难传达信息。

  “今天安装完MSN8.0后,很多联系人突然都没有了,只剩下了一半,而且连原本的分组也没有了。”许多网友在将自己的MSN升级到8.0版本后,发现原来的好友名字全部不见了,或丢失了一半。有人为了寻找好友名单,将软件多次卸载重装,问题依然难以解除。

  此外,IM与电邮一样会留下痕迹,可以被保留和轻易地进入。随着IM应用的进一步扩大,围绕其的攻击也“遍地开花”,成为互联网安全的一大威胁。恶意插件、网络诈骗更是令用户防不胜防。

  企业家论坛:

  腾讯总裁兼CEO马化腾:让QQ无条件地开放,没有道理

  尽管腾讯支持合理的互联互通,但让QQ无条件地开放,就等于让所有的即时通讯软件都可以利用QQ的用户去盈利,没有这种道理。

  微软MSN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监罗川:MSN中文网站将长期坚持与其他垂直网站进行内容合作的模式

  MSN中文网站将长期坚持与其他垂直网站进行内容合作的模式。中国市场已成为微软整个互联网策略中的重中之重。去年,MSN(中国)在微软的全球策略中处于最低级别的基础市场,今年则被提升为全球最重要的四个市场之一,今年MSN对中国的投入是去年的5倍。

  点击科技总裁王志东:IM后来者都存在某一项功能也许做得很成功,其他功能不尽完善的问题

  与QQMSN竞争的产品都存在一个问题:某一项功能也许做得很成功,其他功能不尽完善,给Lava-Lava留有“可乘之机”。但纵观近两年的即时通讯市场来看,由于网民先入为主的观念难以打破,后来者如果没有一个相对高的量级,根本无法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里生存。即使QQMSN等时常出现网络诈骗、系统不稳定现象,其他即时通讯工具仍难以撼动两者的垄断地位。

  专家论坛: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贺宁:一旦实现互联互通,用户规模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IM企业一般都不愿意互联互通,用户规模就是竞争优势,一旦实现了互联互通这个优势就不明显了。例如,MSN在国内的普通消费者用户市场不占主导地位,所以,他们选择和雅虎通结盟,但是在企业用户市场,具有优势的MSN却并不愿意跟其他企业结盟。

  易观咨询互联网分析师黄涌涛:各家IM服务提供商拥有不同的发展思路

  即时通讯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市场裂化的前期阶段,各家IM服务提供商拥有不同的发展思路。多方博弈将驱动市场的进一步成熟演化,可以想像,未来的主流IM应用,将和今天的有所不同。

 

【来源:eNet硅谷动力专稿_十大新媒体前途与命运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