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学实录:第6课 第一章 第四论??摄影曝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2:34:35

第6课 第一章 第四论  摄影曝光

(2010-03-30 13:36:50)转载 标签:

宋醉发

影像论

长篇

文化

分类: 我的理论文章和点评他人

第6课 《影像论》(宋岗著)

第一篇 影像创作概论

第一章 摄影概论

第四论  摄影曝光

 

    曝光概念用法很广。剧情曝光、隐私曝光、内幕曝光、洗相曝光、冲卷曝光等等,都用到曝光这个概念。但曝光的本义,指的是摄影曝光。

    摄影曝光,指调整曝光组合并按下照相机快门按钮的过程及相关行为范畴。所谓相关行为范畴,包括根据拍摄意图进行测光,调整感光度、光圈和快门档位以及持机和按快门的方式等。

    错误的定义:摄影曝光指感光纸或摄影胶片的感光过程。

    当快门按下以后,一次摄影曝光就此结束,一幅摄影画面的内容就此决定。不过,一次摄影曝光不见得就是一次摄影创作的终结,对于艺术摄影来说尤其如此。按下一次快门,有时候仅仅意味着确定了一个影像作品的局部。

    在摄影的登堂、入室阶段,曝光并不像入门阶段的简单操作那样,都交给“自动档”、“程序档”或“优先档”[1],如何将同样的被摄对象拍出与众不同的符合艺术个性的视觉效果,从调整曝光组合开始,摄影主体将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一、曝光组合

 

对于资深的摄影主体来说,曝光量只是一个参数而已。通过对感光度、光圈和快门的选择,即使偏离所测曝光量,也能对摄影曝光的成像效果,施行良好的表现性控制。

曝光量指拍摄时在单位时间里通过光圈截面进行感光成像的光的总量。

感光度(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指拍摄时感受光线的成像速度。感光度用“ISO”表示。一般照相机的感光度整档变化参数为,ISO50、ISO100、ISO200、ISO400、ISO800 、ISO1600。ISO的数字越大,感光速度越快,成像的颗粒越粗。为此,不可盲目地采用高感光度摄影。

在阳光下拍摄,一般将感光度调在ISO50或ISO100;在阴雨天、室内窗口附近,或大舞台摄影,可将感光度调在ISO200或ISO400;小舞台摄影,或者在夜间路灯、车灯等很弱光线下拍摄,可将感光度调在ISO400或ISO800,甚至ISO1600。需要注意的是,当感光度升至ISO400以上时,画面颗粒将越来越明显,像质也越来越粗。

光圈是光线通过镜头的截面系数。一般用F表示。光圈整档的档位有: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f90。光圈每档之间的曝光量相差一倍。

快门也称速度,指曝光过程光线经镜头入机身的成像时间。快门整档的档位有:4”、2”、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这些快门档位数字表示的意思是:4秒、2秒、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1/2000秒、1/4000秒、1/8000秒。快门每档之间的曝光量相差一倍。

运用数字相机拍摄时,如果试拍画面太暗,说明要加档;试拍画面太白,说明要减档。按照上述档位横向排列,光圈和快门的档位,数字变小(往左)都是加档,数字变大(往右)都是减档(快门慢于1秒以后另当别论)。

感光度、光圈和快门,能将这三种系列档位联系在一起进行换算的,是互易律。

互易律,又称“倒易律”,指曝光时照相机的光圈和快门按档位等量增减,曝光量可保持不变的规律。

照相机的光圈从小到大,快门从快到慢,每一档之间的曝光量增加一倍。这是生产照相机的厂家计算好的。对于任何一台照相机来说,将其光圈拨大或缩小一档,快门拨慢或加快一档,增减的曝光量不变。一些高档照相机的光圈和快门档位以半档递增,光圈与快门半档之间曝光量的变化,也是等量的。

同理,照相机上感光度整档之间的曝光量差异,与光圈和快门的整档曝光量差异也是一样的。感光度每加快一档,照相机的感光成像所需曝光量就可以减少一档。

如果选择手动曝光,每一次摄影曝光,都面临感光度、光圈和快门的选择。这种由感光度、光圈和快门构成的配套档位,称为曝光组合。当然,在自然光条件下,感光度普遍设定为ISO100,那时谈论曝光组合,仅指光圈和快门的配套档位。

在我看来,那些只关心曝光量,没有仔细研究并实践曝光组合各种可能性的摄影主体,都是停留在入门阶段的初学者。只有登堂、入室的摄影主体才知道,从自动曝光到根据需要来恰当地确定曝光组合之间,有一条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很多年,才能走完的曝光之路。

 

二、测光

 

不关心测光的摄影主体,肯定是未入门的;迷信测光的摄影主体,大多是刚入门的。千万不要以为有了机内自动测光,或者有了测光表测光,摄影曝光就没有问题了。在我看来,测光只是告诉你一个拍摄点,或者一个拍摄面的曝光量而已。尽管如此,准确的测光仍然很重要。

按照测光体的不同,测光分为机内测光和测光表测光。

机内测光指利用照相机本身自带的测光装置进行测光。这种测光有点测光、区域平衡测光或面积平均测光等。所测定的相应是某点、某区域或某个拍摄面的可呈现细节曝光量。

测光表测光,以现场灰板测光最标准。具体来说,以18度中灰色板块,无遮挡地置于现场被摄主体的焦点位置,用测光表测出灰板曝光量,称为灰度测光值。如果拍摄现场没有灰板,也可以接近18度中灰色的人手背代替灰板测光。按照灰板曝光量曝光,可以细腻地展现被摄主体灰部细节,较适合一般人想曝光。

在独立式测光表上,可以看见“EV”的标记和EV值显示。EV是英语Exposure Values的缩写,是反映曝光量的一种参数。EV值规定:当感光度为ISO100,光圈系数为F1,曝光时间为1秒时,EV值为0。曝光量每减少一档,EV值就加1。例如,F4、T8,比F1、T1的曝光量光圈缩小了4档,快门快了3档,则EV值为4+3=7。在实际测光中,反过来推算即可。例如:测光表所测EV值为14,其意思就是被测对象的灰度曝光量比F1、T1的曝光量要小14档,也就是说,光圈缩小的档数和快门加快的档数总和应该为14档,如此推算,如果光圈和速度各减7档,可以选用曝光组合:F11、T125;如果光圈减6档,快门减8档,则曝光组合为:F8、T250。

需要强调的是,互易律仅在照相机有具体数字档位的范围内有效。超出照相机具体数字档位范围,互易律有可能失效。例如,快门中的B档是手控慢门档,可在手按下快门至手松开快门之间长时间进行曝光。使用B档曝光,互易律就有可能失效。

规范的测光,所测出的曝光量都是标准值。对于不同的数码照相机(或不同感光材料)来说,适当偏离一点标准值,只要在宽容度范围之内,也能得到不错的成像。

宽容度,指常规拍摄能较好地记录景物影像的曝光量范围。彩色负片(胶卷),以及一般数码相机的宽容度较大,为景物灰度测光值的±2档左右;彩色反转片的宽容度比较小,不超过景物灰度测光值的±1档。

错误的概念定义之一:宽容度指胶片所能正确容纳的景物亮度反差的范围。

错误的概念定义之二:宽容度是指感光材料按比例正确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

测光的任务在于了解适中的曝光量。一旦有了准确的测光数据,再根据拍摄意图和拍摄宽容度确定合适的曝光量,曝光过程就可以开始。

曝光的过程,打个比方可以变得通俗易懂。把光圈比喻为门,快门则是开门的时间。曝光的过程,就是想好了门开多大,门开多久,然后开门、关门。简单吗?的确简单!不困难吗?想一想常常因为门开多大,或者门开多久等等,没有掌握好,造成拍摄失败,又会觉得不无困难。当摄影主体按下快门按钮,被摄对象的光影就会像洪水一样从镜头涌入机身进行成像。这个过程多数是一个瞬间。门开太大,或者开门时间太久,曝光(量)过度;门开太小,或者开门时间太短,曝光(量)不足

曝光(量)过度,如果没超出宽容度,胶片相机的负片成像偏厚;反转片或数码相机显示的成像偏白。如果超出宽容度,胶片成像就失去透明,几乎没有层次;反转片或数码相机显示的成像会接近全白。

曝光(量)不足,如果没超出宽容度,胶片相机的负片成像偏薄;反转片或数码相机显示的成像偏黑。如果超出宽容度,胶片成像就接近完全透明,几乎没有层次;反转片或数码相机显示的成像会接近全黑。

适中的曝光量并非都是最终采用的曝光量。为了追求特定的细节层次,或者追求特殊的影调效果,最终采用的曝光量可以偏离适中的曝光量。

如果成像细节重点在于亮部,可以按照亮部点测光,也可以按照灰度测光后,减1-3档曝光量,亮部层次就细腻了,但是,暗部层次同时也相应地减少了;如果成像细节重点在于暗部,可以按照暗部点测光,也可以按照灰度测光后,加1-3档曝光量,暗部层次就细腻了,但是,亮部层次同时也相应地减少了。

比追求成像细节重点有更高目标的,是追求影调效果的曝光量选择。

    影调,是影像调子的简称,指由于影像的亮与暗所占画面比例不同,以及影像的反差不同,形成不同视觉效果的一些画面调子类型的总称。影调主要有两大类型,第一类由曝光量决定;第二类部分由用光决定,部分由曝光决定。具体如下:
1、根据影像的亮与暗所占画面比例不同,可分为高调、亮调、灰调、暗调、低调和平常调。

高调,指超过四分之三面积的影像属于白色(或者与白色接近的浅色)的画面调子。追求高调的曝光,可按照灰度测光加2-4档曝光量。

亮调,指超过三分之二,不足四分之三面积的影像属于白色(或者与白色接近的浅色)的画面调子。追求亮调的曝光,可按照灰度测光加1-2档曝光量。

灰调,指超过三分之二面积的影像属于灰色的画面调子。

暗调,指超过三分之二,不足四分之三面积的影像属于黑色(或者与黑色接近的深色)的画面调子。追求暗调的曝光,可按照灰度测光减1-2档曝光量。

低调,指超过四分之三面积的影像属于黑色(或者与黑色接近的深色)的画面调子。追求低调的曝光,可按照灰度测光减2-4档曝光量。

平常调,指画面中不存在超过三分之二的黑色(或者与黑色接近的深色)、白色(或者与白色接近的浅色)或灰色的普通调子。拍摄平常调的曝光量一般为灰度测光曝光量。
2、根据影像反差的不同,可分为硬调、软调、剪影以及中性调。

硬调,也称强烈对比调,指画面中景物明暗反差较大,色彩对比强烈,中间缺少过渡层次,影像多为原色,缺少过渡色和补色的画面调子。硬调画面的产生由用光决定,适宜表现男性硬朗的形像,也适宜表现粗犷、豪放以及恐怖、紧张的心理情绪。

软调,也称柔和调,指画面中景物因散射光照明使明暗反差较小,色彩和谐,中间过渡层次丰富,质感细腻的画面调子。软调画面的产生由用光决定,适宜表现女性柔情形像,也适宜表现松弛、舒缓、温和的心理情绪。

剪影,借用剪纸的一个术语,指依照人或物的轮廓构成的形。摄影剪影指画面中没有受光产生人或物轮廓形状的黑色超过总面积三分之一的调子。拍摄剪影的曝光技法是,按照亮部测光、曝光,拉开亮部与暗部的反差。剪影适合表现忽略主体细节,保持神秘感的画面。

中性调,指画面中无明显软硬影像或剪影影像的调子。剪影是反差最大的调子。拍摄中性调的曝光量一般为灰度测光所得的曝光量。

 

三、曝光组合的常见模式

 

测光不仅不能决定最终的曝光量,也不能决定曝光组合,测光只是曝光组合的一个依据。所测的适中曝光量,相当于曝光组合决策的一个圆心,围绕这个圆心,曝光组合可以“画”出不同视觉效果的影像画面。

1、追求理想焦实与焦虚效果的曝光组合

根据不同景深虚实范围不同的原理,如果想要使取景画面大范围影像清晰,就要扩大焦实范围,追求大景深,在不改变曝光量的前提下,把光圈缩小,快门放慢;如果想要使取景画面中不重要的前景和背景虚化,就要追求前景和背景的焦虚,缩小景深,在不改变曝光量的前提下,把光圈放大,快门加快。

被摄对象在景深范围内而成像清晰,称为焦实。被摄对象不在景深范围内而成像不实,称为焦虚。在实际拍摄中,利用大光圈来获得小景深,可以让被摄主体清晰而背景焦虚,是突出主体常见的技法。

2、追求理想动实与动虚效果的曝光组合

根据不同快门将影响不同相对运动的被摄对象的成像虚实效果的原理,如果追求动实,在曝光量不变的前提下,快门应尽可能加快,光圈应尽可能放大;如果追求动虚,在曝光量不变的前提下,快门应尽可能放慢,光圈应尽可能缩小。

由于快门够快,使摄影机与景深范围内相对运动的被摄对象成像仍旧清晰,称为动实。由于快门较慢,造成摄影机与景深范围内相对运动的被摄对象成像虚化,称为动虚。防止拍摄动虚最好的方法就是稳定持机。对于初学者来说,防止动虚的快门界虚档位,可以列为下表:

400mm以上的超长焦镜头,界虚快门档位为1/500秒;

200mm左右的长焦镜头,界虚快门档位为1/250秒;

100mm左右的准长焦镜头,界虚快门档位为1/125秒;

50mm左右的标准镜头,界虚快门档位为1/60秒;

28mm左右的广角镜头,界虚快门档位为1/30秒;

19mm左右的超广角镜头,界虚快门档位为1/15秒;

10mm左右的鱼眼镜头,界虚快门档位为1/8秒。

所谓界虚档位,指不用脚架也能确保稳定持机拍摄的快门档位。以上对应不同镜头的系列界虚档位,相当于一条虚与实的界线。慢于界虚档位的,拍摄静物也难有防止动虚的把握;而快于界虚档位的,自然更能确保不出现动虚。资深摄影主体的界虚档位,一般比初学的摄影主体慢二至三档。如果没有三脚架,力求拍实的摄影主体在确定曝光组合的时候,快门选择一般不会考虑慢于界虚档位。

3、追求印象派粗颗粒效果的曝光组合

绘画的印象派,与高感光度拍摄的粗颗粒影像效果很接近。因此,在一些艺术摄影的创作中,有意采用高感光度(ISO800或ISO1600)的曝光组合,是一种趣向。为此,光圈和快门合起来,必须相应缩小档位或加快档位,才能确保曝光量在宽容度范围。

4、使用闪光灯的曝光组合
在光线严重不足的拍摄现场,使用闪光灯很常见。
在多个闪光灯同步拍摄的情况下,先将快门置于1/60秒,如果能用测光表测出主光闪光灯的曝光量,曝光组合就以主光闪光灯曝光量为基础来推算。需要大景深的,可调大闪光亮度或推近主光闪光灯,缩小光圈;需要小景深的,可调小闪光亮度或将主光闪光灯退远,放大光圈。
如果是机身闪光单灯拍摄,先将快门置于1/60秒,再将闪光指数除以被摄主体与机位的目测距离(单位:米)来进行大致的光圈推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种情况,互易律都只对光圈和感光速度的档位变化有效。由于快门只起到与闪光同步的作用,其快慢不增减曝光量,所以快门档位变化与曝光组合无关。
5、低照度时的曝光组合
经常会遇到室内或夜间等拍摄现场,有一定光线,但照度较低。此时如果只用现场光曝光,就要在感光度、光圈、快门之间权衡利弊,从而决定曝光组合。
一般来说,把该实的影像拍实是首要的目标。如果没有脚架,只好“牺牲”景深范围,或者“牺牲”颗粒的细腻效果,采用大光圈、高感光速度的曝光组合来解决问题。如果有三脚架,又是拍摄静景,则可以大胆地采用ISO100、慢门、小光圈的曝光组合。如果既要一定的景深,又没带脚架,担心动虚,只有“牺牲”影像颗粒的精细程度,靠升高感光速度来解决问题。
实在没有办法了,最下策是使用闪光灯。一旦闪光灯成为主光,相当于放弃了现场光效,也就放弃了挑战低照度曝光的可能性。

 

我论曝光小民谣:

入门曝光凭测光,程序优先心不慌。资深测光须计算,曝光组合细掂量。不是抓拍甭自动,手动才能玩花样。高调曝光加三档,低调曝光减三档。追求动虚用慢门,虚实有度不鲁莽。突出主体大光圈,特写焦落眼睛上。景深求大缩光圈,求稳可升片速档。曝光技巧学问多,千变万化为成像。



[1] 几种照相机上的曝光自动组合档。

我的更多文章:
  • (2010-04-28 10:42:26)
  • (2010-04-20 09:37:48)
  • (2010-04-12 00:02:33)
  • (2010-04-08 07:23:17)
  • (2010-04-03 08:07:57)
  • (2010-03-30 13:36:50)
  • (2010-03-25 00:22:38)
  • (2010-03-19 00:25:26)
  • (2010-03-10 10: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