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摩托车需要驾照吗:平壤纠察队——一个中国大学生的朝鲜留学札记(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04:17

平壤纠察队——一个中国大学生的朝鲜留学札记(二) / 常识报刊亭

2011-12-21 12:41 | 阅读(6478) | 标签: 朝鲜 |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文章

文/图 _ 令军 《常识》特约稿件

 

这是作者在朝鲜平壤的留学札记,作者系天津某大学大学生,2011年4月份入朝留学,在平壤写下了大量的生活札记,记录了自己最直观的朝鲜见闻和诸多的生活细节,中国留学生在朝鲜尤其特殊之处,待遇更好,甚至可以见到“将军”金正日,的确,她的见闻太不全面了,视角太单一了,根本无法接触与观察到朝鲜普通民众,但,这不就是最真实的留学生视角吗?一个中国大学生的朝鲜留学札记,《常识》将连续刊载。

 

走进朝鲜——一个中国大学生的七个月朝鲜留学札记(一)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69490

 

平壤的街上有道独特的风景线,那便是戴着胸牌或红袖章的纠察队,有大学生类的,大妈类的,小兵类的,更有甚者,一天傍晚在金陵商店门口竟然碰到一群小学生纠察队。两个穿着白衬衫蓝裙子的10来岁的小姑娘拦住了一个五六来岁的瘦弱的小女孩,两人煞有介事地将那个衣衫有些不整的小女孩狠狠批评了一顿,不依不挠,还在一张小纸条上记着什么。那个无辜的小女孩被两个姐姐教训得哭了。

 

我站在离她们三米不到的地方目睹了这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大概那两个小女孩感觉到有人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们,义正言辞地教训完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后她们转身看着我,我也不回避,只沉默地站在那儿与她们对视。我知道她们不理解我的表情正如我不理解她们的表情是一样的。没有办法,我们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及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背景不一样,注定了在某些问题上我们无法沟通。只觉得他们这个社会那种对自由的禁锢,热衷于对人的各种管制太过极端太过深刻,大人们的那一套思想和方式完全灌输给了小孩,真可谓从娃娃抓起啊。我不愿去嘲讽,只是感到太过可惜可悲,那些小孩原本应该在这个年龄干什么的呀?难道不是应该在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自由自在地畅想未来,一起天真地玩耍打闹?可看看他们真实的样子,老师,学校,社会早已把他们成人世界那套有些病态的东西全部植入了他们的思想,而这些东西是他们这个年龄所不应该去接受与碰触的啊。

 

我可以想象那两个小女孩拿着那张小纸条跟老师一五一十“汇报工作”的情景,可以想象老师对于她们“殷切教导和鼓励”的情景,也可以想象尚未形成真正价值观的年幼的她们又是如何地感到自己纠察工作的光荣与使命。而这一切在我们看来又是那样的荒诞,让人不可接受。

 

基本各个地下通道口、地铁站口、天桥、十字路口、市场门口等人稍微多些的地方都有纠察队站岗。记得第一次被纠察队叫住时是在西城那个地下通道的入口处,当时很害怕,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状况,回头看时,那四个穿着大学生制服的人只是站在那儿看着我们,却并没有继续对我们说什么,我们赶紧匆匆走了。回宿舍后依然心有余悸,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跟同宿讲后,她帮我们分析得出结论是,那四个人是大学生纠察队,而叫住我们的原因是我们穿了紧身裤。明白过来后,我感到又好笑又可气,那那些穿着肉色丝袜的岂不更有伤风化?干嘛不把她们都拦下来呢?之后好几次又是当街被各种纠察队拦下询问。头几回我态度挺好,过去先是用敬语问候了一声然后再做自我介绍说是中国留学生,当然每次听到是留学生,他们也就点点头让我们走了。到后来碰到的次数多了,我愈加地不耐烦去做什么自我介绍,不过貌似他们每次看到我们穿的牛仔裤也就明白了,也不多问。偶尔还是会碰到一些明知故问的,以及一些态度不好找茬型的,然后我就面无表情地告诉他我是中国留学生。其实不管他们每次是拦还是不拦,我都很有心理压力。因为他们的存在就是一种提示,那就是在这里你永远都不是百分百自由的,我自然没想过要去做什么他们国情民俗所不允许的事,只是讨厌这种被监管的感觉。

 

当然偶尔也有例外的时候。上次去西城旁边那家照相馆洗照片的时候,刚过地下通道,在出口的台阶上就被一纠察队阿姨拦下了,问我是哪国的,去哪儿。我回答是中国的,然后指了指???,说完发现她竟很和蔼地看着我笑,这反倒让我感觉不好意思。赶紧甩掉刚才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微笑着点头补了一个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