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区批发盆栽:回顾历史上的今天:中美建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2:39:04

中美建交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这是在美国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情况下取得的成果。 是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由此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事实证明,中美建立和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同时也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了时代潮流,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美建交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西方关系突破的标志性大事。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来访
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中美建交 - 概述

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中美两国领导人清醒地意识到,改善双边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以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格雷姆·斯廷霍文为团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应邀访华的美国团体。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的访华,重新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开端,因而被称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为尼克松访华铺平道路。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华。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横跨太平洋的握手,打破了中美冻结20余年的坚冰。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在公报中,双方回顾了经历着重大变化和巨大动荡的国际形势,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和态度,并确定了共同的基本原则。然而,尚未来得及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就因“水门事件”提前下台。继任总统福特由于各种原因也未能实现中美关系的新突破。

1977年,卡特入主白宫。基于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上的作用日益重要这一事实,卡特政府把同中国关系正常化作为它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1977年8月和1978年5月,卡特分别派国务卿万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就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方进行磋商。1978年7月,中美两国代表在北京开始建交谈判。台湾问题是谈判的关键。1978年12月13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北京会见了美方谈判代表伍德科克,直接与他就建交联合公报方案交换意见。美方随后提出修改草案,基本满足了中方要求。在关键时刻,邓小平亲自参与谈判,使中美建交谈判在数日内一锤定音。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中美两国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公报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决定1979年3月1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中美建交 - 历史背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先后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各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当时,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个阵营对峙,形势严峻,进行着针锋相对的斗争。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拒不承认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封锁中国,在军事上威胁中国。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采取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方针。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50年代初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是两国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存在共同点,同时,两国在国际上有共同的对手美国。

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逐渐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把中国纳入与美国争霸的轨道,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如1958年苏联要求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1960年,苏联片面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了243个合同书,废除科技合作项目257个,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同年,苏联在新疆挑起边境冲突事件,中苏关系恶化。1969年,苏军挑起珍宝岛武装冲突。苏联在中国边境增兵百万,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开始把苏联称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并且把苏联做为头号敌人,与苏联霸权主义进行斗争。

这一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同中国处于敌对状态。中国在国际关系上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70年代初,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转入战略防御。为了扭转同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美国提出了“尼克松主义”,转而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为了抵抗苏联的压力,也需改善同美国的关系。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美建交 - 正式建交过程

1977年初,美国总统卡特执政后,曾于1977年8月和1978年5月分别派国务卿万斯和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就中美关系正常化进行磋商。万斯访华时,美国政府尚未对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下最后决心。

布热津斯基访华时,卡特政府已决定先与中国建交,再以优势地位与苏联谈判,谋求遏制苏联的扩张势头,增强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地位。布热津斯基访华时表示,卡特总统已下了决心,在第一届任期结束前,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还表示美国愿意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美同台湾当局断交、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但希望(而非作为条件)在美方作出期待纯属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得到和平解决的表示时,不会明显地遭到中国的反驳。布宣布美国已授权其驻华联系处主任伍德科克同中方就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具体谈判。

中国方面对布热津斯基带来的信息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双方于1978年7月初在北京开始建交谈判。台湾问题是谈判的关键问题。经过近半年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下述协议:一、美国承认中国关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它非官方关系;二、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际,美国政府宣布立即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在1979年4月1日以前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完全撤出美国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并通知台湾当局终止《共同防御条约》;三、从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3月1日互派大使,建立大使馆。在这些协议的基础上,双方于1978年12月16日晚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在谈判中,有些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美国希望中国只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则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他人干涉。最后是双方就此各自发表一个声明。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表明,尽管中美达成建交协议,美国却没有完全放弃它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


为了进一步增进中美双方的了解,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邓小平副总理于1979年1月29日至2月4日应卡特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受到了美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中美建交 - 影响

80年代,苏联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进行全面收缩。在这种情况下,中苏关系开始缓和。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中、苏、美三国关系随着美苏争霸局势的变化而变化,中、美、苏关系恶化时,给三国都带来了损害。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的关系,从美苏方面来说,都是在战略进攻时要控制或颠覆中国政权,而在战略防御时又打“中国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中美建交的影响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结束了长期的对峙,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②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③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④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⑤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中美建交 - 社会评价

美国方面

中国在过去30年的变化要比美国大得多,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变化是世界史上最为巨大的变化。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为中美两国都带来了好处。过去30年,中美之间虽然也有分歧和纠纷,但这些分歧和纠纷的解决却增强了两国关系。中美两国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他说,由于中国人民有爱好和平的传统,因此中国将对世界政治产生积极影响。

中美两国都是经济大国,两国的庞大消费和生产力将直接和间接地主导未来50年的世界政治和贸易政策。他说,很多政治变化,包括国内和国际的,都受到贸易关系的影响。同样,美中两国的外交关系,包括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都将服从于经济利益以及与经济有关的问题。

中美建交是两国领导人和两国人民明智的选择,两国建交使世界局势总体上变得更加稳定。他希望,两国能继续通过乒乓球交流等民间活动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美中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为两国人民的相互学习提供了机会。她说,由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在学习中文。

美中两国在软实力领域存在着现实的合作机遇,尤其是在技术创新方面。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富有创新能力,两国可以在能源等一系列领域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美中两国在知识技术领域进行合作,有助于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