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左右按钮切换图片:名人爱情也凄美——世纪初的婚筵读后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59:14



  《世纪初的婚筵》是一部展现中国封建专制礼教分崩离析、自由婚恋日盛一日的20世纪初期中国现代10个作家爱情与婚姻的大作。作品急于要告诉读者的,一是真实的故事。二是这故事对现代读者的启示。

  爱情和婚姻是人类的一个永恒主题,所以歌德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我们人性中之至神至圣。”爱情和婚姻也是地球上高级动物的人,在绵绵繁衍过程中最具色彩的成分。

  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不乏对美好爱情婚姻的出色描写:《诗经》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楚辞》:“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明《山歌》:“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

  ”王昌龄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其《自由、爱情》一诗中说:“自由、爱情,我要的就是这两样。”……吟哦爱情婚姻的精品,在中外文学艺术中也灿若星海。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其卓冠古今的爱情传世之作《牡丹亭》中,刻画了一位在封建礼教重压下,爱自然、爱生命、爱自由,为爱情“梦而死”、“梦而生”的杜丽娘的感人形象。在封建的梦魇之下,我们似乎能听到杜丽娘深沉的叹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不由得令人发出:“天下女子有情,宁有杜丽娘乎!

  ”翻阅《世纪初的婚筵》,虽然其中都是真人真事,但不乏有比杜丽娘还感人至深的现代中国妇女形象。

  在《世纪初的婚筵》中,如胡适这样的“有爱的不能结合,无爱的却厮守终身”的婚姻,使我们感受到封建礼教罪不可赦!

  鲁迅先生的婚姻则更加酸楚,他在“母亲娶媳妇”中,对自己的婚姻只好听天由命,他疾呼:“我是一个可怜的中国人,爱情!

  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一个反抗旧道德、旧礼教最无畏的战士,在接受了许广平的爱情后,最终从心底里迸发出一句话:“我可以爱,我只爱你一个人!

  ”使人感到爱情的伟大。郭沫若自小聪明多情,对美好的婚姻怀着憧憬,然而入洞房时却应验了四川的一句乡谚:“隔着口袋买猫儿,交订要白的,拿回家来竟是黑的!

  ”离家出走的郭沫若在日本,与安娜(佐藤富子)的相处中尽情享受了人间的爱情。后来,在为使命的东奔西跑中,又接受过安琳的爱。他还和于立忱有过恋情,终至和于力群相濡以沫终身……用现在的社会眼光看,虽有包二奶、三奶之嫌,但客观地说,当时有战乱等社会背景。使人感到上一代人的艰辛……

  陈冠英先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去用心细致地“找”,找到尽可能多的零散的珠玑,再客观地合情合理地串起来,在叙事中去“评”。其中,看不出“戏说”、“演义”的痕迹,还一个历史人物的真实,这也正是这部书的难能可贵之处。

  《世纪初的婚筵》清丽简洁,思致明晰,笔调流畅。作者娓娓而谈,委婉亲切,绘影传神;文风雅正,风韵秀上。杂说至此,我想把汉代班固赞誉《史记》的一句话:“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转赠给陈冠英先生及其大作《世纪初的婚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