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丝固定活动牙:“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9:53:24
一、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容量大,实验多,知识面广,不作精心安排,难以按时完成任务。必须把握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巧用电教手段,解决重点、难点知识,简化一般知识,浓缩了解性知识。做到突出重点,照顾一般,兼顾全面。 该课重点为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点为化学性质中CO2和H2O的反应,CO2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一般知识为应用CO2的性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了解性知识为CO2的用途和石灰石的用途。该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在科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教育目的看,CO2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CO2含量的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球人类的关注,全面系统的研究CO2的性质更具有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有关二氧化碳的一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例如: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二氧化碳的可溶性、二氧化碳的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等。并且学生对二氧化碳比较熟悉,容易引发他们更深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思路。1、使用录像以“死狗洞”的故事引入新课,一开始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充分发挥了电教在新课导入的作用。教师板书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由投影片投影本课教学目标,引入课题自然、生动。2、实验、电教交替使用,扬长避短,相互补缺,使实验电教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该课共设计6个实验,其中演示实验5个,学生实验1个,使用电教手段12次,其中录像5次,投影实验2次,投影片6次。投影演示CO2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用录像播放“用自制天平演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实验”。投影演示小动物在CO2中窒息死亡和在空气中安然无恙;CO2熄灭灯火的实验;实验演示CO2和H2O反应生成H2CO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红色液体取样加热后又复变成紫色的实验。使最后排学生也能非常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解决了实验器材小效果差的问题。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安排为学生二人组实验,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增强参与意识。对于教学目标达成测试采用自制投影片进行分阶段测试,节省板书时间,增加学生思维、讨论活动时间,强化了知识的记忆。CO2的用途用录像剪辑连成光合作用、灭火、致冷、舞台云雾、人工降雨等几个知识点播放后由学生归纳。石灰石的用途也用录像剪辑成建筑大理石、制生石灰、制水泥等几个知识点连成一段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设计时,使用实物投影实验,突破难点,采用录像剪辑、投影、实验、课本、多媒体交替使用,进行多循环教学,调动学生认知的主动性,解决重点,采用录像剪辑的方法浓缩二氧化碳的用途和石灰石的用途,达到点明用途,拓宽知识面,节省时间的目的。 2、尽量简化板书,做到简明、扼要、易记。3、利用投影片,预先设计好目标达成测试题和知识归纳要点,节省大量板书时间,把时间花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和学生活动上。由于实验、电教合理交替使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一直处在兴奋状态,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课堂发言、讨论热烈,理想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本堂课采用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活动和科学探究的鲜明特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播放“死狗洞”的故事录象,采访学生,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播放“用自制天平演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实验”。 [提问]该现象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学生观察现象、思考并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演示实验1]拿出一瓶汽水并打开。学生观察现象,并由学生讲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化学生对CO2的溶解性的认识,七上时已有初步的学习。) 讲解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学生解释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关系。理解“干冰”含义,思考CO2气体的三态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引导学生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CO2的物理性质。1、密度比空气大2、CO2的三态变化 多媒体演示小动物在CO2中窒息死亡和在空气中安然无恙,联系“死狗洞”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演示实验2]CO2熄灭灯火的实验(①.CO2密度比空气大(物性)②.通常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性))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并引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CO2的化学性质。1、通常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演示实验2]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加几滴稀硫酸,解释紫色蕊试液遇酸变成红色的原因。[演示实验3]向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提问]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什么?并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板书]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O+CO2=H2CO3) [演示实验4]将上述变红的溶液加热并将所产生气体通入另一支盛有紫色石蕊的试管中。[提问]有什么现象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师生讨论并归纳总结: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加热时分解更快.指导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变化。(H2CO3=H2O+CO2) [学生实验]向石灰水中吹气(2人一组,精心指导)。学生交流心得,描述现象并思考原因。 [演示实验5]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并请学生比较两个实验的现象。 [板书]3、CO2与石灰水(Ca(OH)2)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白色沉淀。(CO2+Ca(OH)2=CaCO3↓+H2O)讲解:科学上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多媒体播放CO2的用途的录像和石灰石的用途录像。建筑大理石、制生石灰、制水泥等。(剪辑连成光合作用、灭火、致冷、舞台云雾、人工降雨等以及建筑大理石、制生石灰、制水泥等,几个知识点播放后由学生归纳。) [板书]三、CO2的用途1、气体肥料2、灭火3、致冷或人工降雨或制造舞台云雾。[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投影片展示)[课堂作业]1、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抢答问题(投影片展示)多媒体播放: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造成并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及其危害。1、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及其危害,加强情感教育。2、学生作好课堂笔记并当堂消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四、教学过程分析和反思。本节课是一堂典型的实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很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培养与提高。本节课教学手段多样化,将实验、教材、讨论、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知识以多种方式立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和提高。笔者通过精心创设开展活动和科学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了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并获得了对科学探究活动很深刻的亲身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的求知欲望,体现了学生活动和科学探究的特点。 1、教师通过录像、投影、实验、课本、讲授等多种媒体,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这些现象说明CO2具有什么的性质,所有结论都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后得出。回答问题气氛热烈,举手回答、点名回答、集体回答交错进行,结论得出后再回到课本,强化知识巩固和记忆,学生在多种媒体的诱导下,愉快主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果较好。 2、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学生直接参与实验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3、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巩固探究成果。1在学习C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后提出:你会解释死狗洞为什么死狗吗?什么情况下死狗不死人?什么情况下死狗又要死人呢?2在学习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后提出:久置的菜窖和不熟悉的溶洞能冒险进去吗?你有怎样的办法来判断进入有无危险?3在学习CO2鉴别方法后,提出:要鉴别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某学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火焰熄灭,于是他得出了结论,这是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还需要设计怎样的实验,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呢?4在学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的性质后提出,为了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更潮湿?这些反馈题目作为教学目标达成的分阶段测试,能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加速了教学信息的反馈。4、循循善诱,精心点拔,扫除学生的认知障碍。在投影第4道思考讨论题后,估计学生一时无法回答问题,认知障碍在于学生现有知识不足,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石灰浆的成分为Ca(OH)2,干燥后变成了CaCO3,实现这个变化还需要什么?在化学反应中还有什么生成?学生的思维就会茅塞顿开,正确解答上述问题。 从本节的“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教学,笔者对科学课堂教学的多媒化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1、在科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认识科学世界的主要方法,它是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的真实反映,可信度高。在电教引入课堂教学后,决不能用电教完全代替实验。当然,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化小为大、化微观为宏观等独特的优势,它能激起学生多种感官的兴奋状态,这是实验无法与之比拟的效能。而且,对一些有毒、有污染、有危害、常规条件下难反应或无法操作物理或化学变化可用计算机模拟操作;同时要在课堂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媒体,配合使用,交替使用,使实验和电教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发挥最佳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2、充分发挥课本教学媒体的作用。在课堂设计中要正确把握好电教与课本的关系。课本是教与学的根本,是学习知识的仓库,教师备课的依据,课堂教学中不能用投影和其它电教手段来取代课本。而应遵循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的原则,学习的问题是从课本中提出、引申的,知识的要点在课本中点清,并组织学生阅读自学。电教、实验、投影、讲授实质上是为课本、教学目标服务的,脱离课本上课不是一堂真正的好课。3、注重教学设计,把教学设计作为灵魂。4、关于学生课堂笔记的酌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电教手段后,大量的板书已被投影或其它电教手段所代替,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直接参与认识活动。学生记课堂笔记,过去是老师板书的翻版,而教师的板书是教学过程的体现和课本知识的要点。对学生建构知识的作用不大,而在板书被电教手段代替后,学生记笔记的速度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程,且势必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分散直接参与认知活动的注意力,不利于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我们主张课堂笔记改为学生思维活动技能测试和目标测试的练习本。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集中精力参与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回答提问等认知活动,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巩固与记忆,而知识的要点,只要能充分利用好媒体,即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