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哪个医院点痣好:论“以学定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4:02:02
论“以学定教”
 

栏目:教育文摘  加入时间:2011-1-13 8:32:32  new2  点击:72

       
     “以学定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古今中外的诸多先贤时俊对此都有过教育实践与深刻论述。

        《周易》的“蒙”卦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句话表明,蒙者学习要具有主动性,发蒙者是等待蒙者来求教的。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发蒙者自然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学问,但他并不以上就主动告诉蒙者,而是要等蒙者来“求”。求才教,不求不教。即使蒙者来求,也不是什么都告诉他,而是要求什么给什么。即使求什么给什么,也不是一下子就给了,而是要根据蒙者的程度,浅者浅给,深者深给。     

        《学记》云:“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这段话表明,教不以学情,即违背教育的规律,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论语·学而第一》中记载: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只有当子贡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之后,孔子才说现在可以与他说《诗》了,说明孔子的教学是根据学生学情,即学习程度来决定的。如果子贡说不出那番话,达不到那样的认识水平,孔子是不会给他说《诗》的。在《论语》中还有很多次学生向孔子请教问题,孔子都是简单地给予回答,如果学生不追问,他也就不再详细解释了。孔子是个问而答,但很少释的人。问而答,如果学生能够理解了、领悟了,自然不需要再多说。如果学生对他的回答还能彻底理解,还要问,他就给予进一步的解释。如果说前面的“问而答”是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那么后面的“答后释”则是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整个的过程都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程度来确定的,是“以学定教”的。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材”即“学情”来确定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的。

      教学内容要根据学情来定,学生需要什么内容,就向他们传授什么内容,他们能接受到什么程度,就传授到什么程度。不仅如此,教学的方式方法也要根据学情来确定。

       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归国后,考察了许多学校,对当时学校教育的状况极为不满,因为“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是’‘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在他看来,“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方严编:《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1947年版,第10页。)因此,他极力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这是以“学法”定“教法”,即根据学情定教学方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奥苏贝尔著,佘星南、宋均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扉页。 )

       前苏联的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育要确定儿童业已达到的已有的发展水平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可能的发展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对教育而言,确定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就是确定学生的“已有学情”,确定儿童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就是确定学生的“未来学情”。教育的作为之处就在帮助学生从“已有学情”达到“未来学情”。不论是“已有学情”,还是“未来学情”,教育都必须根据学情来进行,即“以学定教”。

         综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可以看到,教育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即“以学定教”。那些违背了这条原则的教育,最终都会给教育或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确定学情”,是“以学定教”的前提。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快速、准确、有效地确定学情。根据学情确定教育内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根据学情确定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成功的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学情”展开。

        让我们明确地关注学情,快速有效地确定学情,科学合理地施教。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以学定教”这一块教育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