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一般几个疗程:简论《诗经》中的农事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46:28

简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原创,本科毕业论文)  

2009-06-06 08:52:04|  分类:作者: 轻雨飘飞|字号 订阅

 

内容摘要:通过简论《诗经》中的农事诗的祭祀活动、生活场面、采集畜牧。从而了解《诗经》中这一系列农事诗的价值,及对后世田园诗的影响。

关键词:农事诗  祭祀活动 生活场面   采集畜牧

                                             绪论

   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农业是中国几千年的顶梁业,其历史源远流长。而由此衍生的关于农事的诗更是耐人寻味,延至后世的田园诗已是春花烂漫的诗坛一景。当陶渊明以清新明净的诗体树立了一个范型,成为田园诗的正统,开辟了田园诗的疆域时,田园诗便在诗坛蓬勃生长,然索田园诗之源,陶渊明并非第一人,最早的田园诗稚形应推《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中人们熟知的《七月》固然是《诗经》中的优秀作品,但除它之外,雅颂中的十首农事诗,国风中的采集之歌与牧人之诗,也可视作中期的田园诗。田园与农事是分不开的,即使是后世文人大夫的田园诗也离不开农事的内容。由于后世写田园诗的人能真正接触农事的不多,所以他们笔下的农事往往变了味。在这种情况下,《诗经》中的农事诗更显出了它独特的价值。

                一、农事诗中的祭祀活动

现存《诗经》中的周代农事诗约有十一首,这十一首农事诗即是我国田园诗的先驱。

周礼将这十一首农事诗分为《豳诗》、《豳雅》、《豳颂》三类。《豳风》中的七月为《豳诗》;《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四篇为《豳雅》;《周颂》中的《思文》、《臣工》、《噫噫》、《丰年》、《载芟》、《良耜》为六篇《豳颂》。

据《周礼。春官》记载,上面这十多篇农事诗有明显的祭祀祈年的目的:“中(仲)春,昼击土鼓,籥(吹)《豳诗》以逆(迎)署。中秋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籥(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祀蜡则籥(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可见,这些作品是周人祭祀所用的乐歌,在每年的寒暑交易之际,要举行仪式,在这个仪式上,众人相聚,吹豳籥,击土鼓,歌《豳诗》,祈求节序分明,风调雨顺。而在祭祀田祖,或逢蜡祭时,也以此仪式来祈求丰年,劳送万物,使其休息。因此,这些以农事为内容的乐歌,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场合用来祈求丰年的祭歌。

由于周代的这些农事诗带有明显的宗教目的,所以这十一首农事诗实际上是宗教活动和农家生活的混合物——祭祀与农事的混合;宗教精神与田园风情的混合;祈年的目的和描摹劳动场面的混合;这种混合,不是个别的现象,它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这十一首农事诗中。(关于《七月》,我们留在下面谈)。对于雅颂中的十首农事诗,过去的评价不高,原因是它没有更多地表现下层农人的生活和情感,其实这些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即为了祈年的目的,如何去叙述农事活动,以求得神灵的庇佑。这些诗当然是以上层人物的观念去观照农村生活,而且还要达到祈年的目的,这就不能不使这类诗有一些虚饰的成分,但它毕竟还是反映了一些周代社会的真实情况:

这些诗大多首先是叙述农人的垦荒耕植: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

今适南田,或耘或籽,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甫田》)

太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万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大田》)

类似的叙述还见之于《楚茨》、《噫噫》、《丰年》等诗中,这些诗自然没有反映下层农人的劳累和贫困生活,它表现的是作为农场主或高层统治者对农事的观感。大规模的垦植,庄稼长势良好,农官与农人克守厥职,诗中洋溢着一种土地所有者对生活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还延伸到了秋收以后谷粮满仓与祈求富足的场景:

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稷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庚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楚茨》)

丰年多黍多徐,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丰年》)

在统治者眼中,农业兴旺,五谷丰登,自然是诱人的景色,但他们所希望的是神灵庇佑,万世永享福酢。于是,这些诗无例地又将笔锋转向祈求万世基业的祭祀场面:

执爨躇躇,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神保是格,报以景福,万寿攸酢。(《楚茨》)

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田》)

雅颂中这些农事诗的叙述程式,一般从开荒垦殖写到五谷丰登,再到祭祀求福,表明了这类农事诗具有鲜明的功利目的,即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永享景福。我猜想这类诗应起源于远古部落的祭祀活动,通过叙述族人的活动,咏唱部落的成长状大,以求得神灵的庇佑,雅颂中的这类农事诗,将农事与祭祀相结合,其渊源也应该是上古的祈年风习。

这些作品的价值在于它与《七月》可以形成互补,它所展现的一些场景是《七月》中所没有的。譬如周代大规模的垦荒活动,周初五谷丰登的社会状况,祈年的风俗等等。把它与《七月》相结合,才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周人的田园与农事生活。故而我们对它的评价,也不能拘泥于是否表现下层百姓的生活,因为这类诗所表现的内容,毕竟也是周代社会的一种真实现象。并且它艺术上的平和雅正,在《诗经》中自然也能独树一帜。

二、农事诗中的生活画卷

若要说到能表现下层百姓的田园生活和农事情感的,首推《豳风》的《七月》为代表。

《七月》是豳风中也是十五国风中篇幅最长的作品。全诗共八章,每一章十一句,共八十八句。首章概述从岁寒至春耕期间,农夫们的生活与生产情况;第二章写农家女子春天的采桑活动,及她们担心被贵族公子侮辱的心情;第三章写劳动者修剪桑枝,纺织染布和为贵族公子缝制衣裳的情形;第四章写田间劳动结束后的打猎活动,以及把大部分猎物交给领主,忍受残酷的剥削的情景;第五章写秋尽冬来,农夫们为抵寒而修整破败不堪的屋舍的惨象;第六章着意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写出农夫们以野果、野菜充饥的痛苦生活;第七章写秋后的紧张和劳累;末章写冬季凿冰、贮冰,并描写了年终的祭祀和宴饮。

《七月》的可贵,在于它历叙周人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雅颂中所不易见到的景象。诸如从正月到腊月,农耕打猎、采桑织布、凿冰春谷、索茅修屋、无不一一毕现。清人方玉润说:“《豳》仅《七月》一篇,所言皆农桑稼穑之事,非躬亲陇亩,久于其道者,不能言之亲切有味也如是。”(《诗经原始》)诗中所叙述的浸满了农民血汗的劳动生活,是雅颂中的农事诗和后代田园诗所难以企及的。虽然《七月》的作者不一定是农民自己,但从他对农村生活的熟悉程度看,当是一位非常接近下层百姓生活的人。

《七月》的可贵,还有在于它是一篇以农民的眼光去写农民生活的作品,这一点尤其为后世田园诗所难能。在《七月》里,农人耕作的辛劳、物质的贫困和精神的创伤得到清晰的再现。其中有农人不得喘息的劳累:“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可以听到家妇在隆冬腊月无衣避寒的忧虑:“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还可以看到寒风呼啸,陋室栖身的惨况:“穹窒熏鼠,寒向瑾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这种沾满泥土与血汗的描写,不是后世士大夫过腻了官场或城市生活,到田园去寻觅新鲜感受的文人田园诗;也不是政治家站在高处,以忧国忧民的情怀去俯视农家辛劳的田园诗;而是以平视的角度,以农民的眼光观照农民生活的、充满了泥土血汗气的田园诗。

《七月》的艺术手法也是独特的,它通篇采用“赋”的表现方法,全靠如实叙述,以事实诉读者,仿佛一个饱受辛酸的农夫在有条不紊地讲述他年复一年的痛苦生活,长而不乱。诗的各章都是按季节时令的变化来安排结构,读来亲切自然。此外,为了更鲜明地揭示出剥削的本质,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从衣食住等几方面加以对比,给人具体感受,语言朴实,如泣如诉。

此外,《七月》还是一篇农业百科全书似的作品,它全面地反映了周代农家生活的全貌。其中不仅有农家一年四季农耕打猎、采桑、织布等劳动场景,还涉及到节令气候、饮食起居、仓储纳阴、筑场修屋、春洒贺寿、羔韭祀神、衣着分配等到周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情景,因此说它是一篇百科全书似的作品毫不过分。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七月》说:

鸟语虫鸣,草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如实,茅綯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职,狩猎藏冰,祭献执宫,似国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园》、《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询天下之至文也。

所说虽然有些夸张,但他《七月》百科全书似的生活场景的概括还是准确。《七月》在对周代农家生活现实性的描写上,既是空前的,也是后世罕见。清人方玉润还从艺术上指出具卓绝处:“今玩其辞,有朴拙出,有疏落处,有风华处,有典核处,有萧散处,有精处......无体不务.晋、唐后,陶、谢、王、孟、韦、柳田家诸,从未见臻此境界。“《诗经原始》这一评价,从其手法的多样化来说也是准确的。

诗经中还有不少的作品也涉及农人的生活场景,但都不如《七月》祥尽而完备,价值取向上也有所不及,所以就不再补述。

。。。。。。。。。。。。。。。。。。。。。。。。。。。。。。。。。。。。。。。。。。。。。。。。。。。。。。。。。。。。。。。。。。。。。。。。。。。。。。。。。。。。。。。。。。。。。

(这是我本科的毕业论文,花了半年心血收集查找资料,光打印就费了两天时间,因为很多是古字,原先是全公开的,只要求一个,要使用或转载留言一声,可是很多朋友无声地拿走了,使用了二百多次而我收到的留言不过是十几条,非本人小气,这是不敬原著者的劳动,一位朋友说:不敢把自己的东西发到网上,因为很多时候看见自己的作品变成了别人的作品,觉得不甘,我也曾见我的《不敢怠慢》在别人的地方发表,还写上原创,我给他留言,第二天再去看见他把留言删掉了(因为文章中我镶嵌了我的名字等相关资料,他一字不改,想他也不明白)别人的东西拿来借用学人长处很好,但是不能说是自己的,有损文德,所以我此论文三至五及结论部分隐藏了,有要借鉴者请与我联系,并需在参考文献里注明,望见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