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多少钱一斤2017:文学欣赏的过程和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4:10:31
  文学的欣赏的意义、原则、过程和方法
  
  1.文学欣赏及其意义。
  
  文学欣赏是指在学习文学作品过程中,读者通过文学语言的媒介.逐步获得形象的感受与体验,在理解和把握作品内容的同时。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与反响,得到审美的愉悦、满足与享受,从而从心灵深处受到震撼、启迪、影响、教育、鼓舞的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
  
  文学欣赏既是一个认识活动,更是一个情感活动,文学欣赏重在审美。也就是说,进行文学欣赏,首先要进入作品描写的特定的具体的艺术境界.置身于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中,目睹各色各样的人、事、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的感觉,并激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然后。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进行理解、分析、评价,从中吸取营养和教益。
  
  学会欣赏对我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升华人格,平和心态,促进健康。它是我们进人文学殿堂的必由之路.不会欣赏就不能真正领悟文学的真谛,就会虽人宝山却空手而归:同时。学会欣赏还能给自己的写作提供最有意义,最实际的学习、借鉴,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路径。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欣赏能力。培养欣赏习惯。
  
  2.文学欣赏的原则
  
  进行文学欣赏应该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①形象思维为主的原则:文学欣赏,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即通过对形象的感知、认识、玩味得到思想感情上的满足,得到美感享受。它自始至终都不能离开形象,我们只有将艺术语言还原为艺术形象、生活画面,才能进行文学欣赏。当然,在进行形象思维的同时,也要进行审美分析、归纳、推理作出审美判断.即运用逻辑思维,但是进行逻辑思维的全过程仍然是围绕着艺术形象进行.仍然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
  
  ②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原则:文学欣赏是一项非常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修养,以及对作品的感知、认识,通过想象和联想对艺术.形象、生活画面进行复原,构建出自己所理解的艺术形象和画面.这是读者的再创造,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和个性特点。但是,读者的任何想象、联想。任何再创造都必须以客观的作品所提供的形象为基础,为依据,受到作品客观艺术形象的支配和制约.而不能“随心所欲”地任凭主观臆造。作品中的客观艺术形象唤起读者相应的感觉记忆、情绪记忆和形象记忆,并规定着读者感受、理解、体验、想象等审美认识活动的趋向、范围、内容和性质,进而向读者展示艺术形象所包蕴的思想感情及其意义和价值,使读者受到感染、启发、教育。因此,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审美评价,真正领略到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魅力。
  
  ③思想分析与艺术分析结合的原则: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意义是通过艺术形象、艺术手段来表现的,而艺术形象、艺术表现中又饱和着、渗透着思想和感情.二者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否则就不能成其为文学作品。因此,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体验、审美分析和评价时,必须把思想分析和艺术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和体验艺术形象,并且发现、把握、开掘出艺术形象的思想意蕴和美学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获得深深的启迪和教益。
  
  3.文学欣赏的过程和方法、
  
  文学欣赏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审美感知阶段:即在学习文学作品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经验.发挥想象和联想,使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生活画面逐渐确定、完整、鲜活起来.逐渐地进人作品构建的艺术氛围和形象世界,仿佛身在其中,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心有所感,各个具体形象之间的关系也了如指掌,并且引起了思想情感的强烈反应.开始感动,甚至激动起来。
  
  ⑦审美判断阶段:在艺术形象得以复制,再现并获得一定感染和感受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审美分析、评价,理解艺术形象包孕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这种分析评价.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局部的,有所侧重的。如:进行思想品质欣赏、伦理道德欣赏、民情风俗欣赏、理想信念欣赏、自然风光欣赏、艺术技巧欣赏、艺术语言欣赏……但不能离开整体艺术形象的基础,避免断章取义。
  
  ③审美体味阶段: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用有限的艺术语言,展示无限的艺术空间.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创造出优美深邃的艺术意境,浓缩着人生的精华.饱含精辟隽永的哲理,有时一字一词、一句一段、巧夺天工,精彩别致,美妙传神。韵味无尽,只有反复吟诵、体味、细心感悟、品赏,才能领略它的艺术真谛,使自己的思想得以升华,感情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振奋,真正进人作品创造的艺术境界,甚至达到物我两忘,如痴如醉的境地,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满足,享受到美的极至。
  
  文学欣赏的一般方法有:
  
  (1)知人论世法:文学是以审美的方法把握世界的。文学作品是特定时代的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此,对任何作品的正确理解,都不能对作者和他的时代毫无了解。我们欣赏作品应该尽可能地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写作的具体背景、创作意图等。然后,结合作品的艺术表现进行欣赏。
  
  (2)因歌择调法:就是对不同的文学体裁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同一体裁不同的体式的作品,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因篇而异,机动灵活。以求得更好的欣赏效果。
  
  比如:诗歌要着重把握意象,领略意境;散文更重视它的艺术构思与结构;小说则可以从情节切人,直逼人物这个中心;戏剧着力于戏剧冲突及人物对白的艺术审视;影视文学,对基本词汇——画面、蒙太奇手法,特别是视觉形象。要着力理解、把握。重点不同,方法各异。以下各章将详细论及。
  
  同一体裁不同体式的作品,侧重点不同,欣赏方法也不尽相同。就小说而论。情节小说,要紧紧把握住情节链;性格小说,要把握好人物性格的中心;情绪小说要抓住情绪的端点……
  
  (3)既入又出法:欣赏过程中,要十分投入,进入作品创造的艺术境界,与作品中的人物,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做到“零距离”,达到入迷、忘我、融为一体的境地,真正“入乎其内”,作真切的感受、体验。同时,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作品拉开一定的距离。客观地,理智地进行审美分析、评价。对作品的思想倾向和美学倾向。对作品的内容意蕴和艺术表现。进行悉心的领悟和深入的开掘.作出自己独立的审美判断,真正“出乎其外”。只有进得去,出得来,才能真正把握、领略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水平,并从中受益。
  
  (4)相互比较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区分事物,才能把握异同,文学欣赏亦如此。比较的方法多多,可以进行纵向比较,也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作品的比较;可以是求同性比较,把握共性,也可以是求异性比较,找出个性;可以是作品内容因素(主题、题材、情节、环境等)的比较,也可以是形式因素(结构、技巧、手法、语言、体裁等)的比较……通过比较,深人作品的肌理,把握作品的灵魂和血脉,以求得更多的审美收获,审美享受。
  
  (5)反复玩味法:对文学作品的感受、理解、评价,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需要反复阅读.再三揣摩,不断体味,才能得其真谛,但仍然不是欣赏的终结。别林斯基说过:“一部艺术作品不是一下子就能被人领会的,而是逐步被人领会的,人们越是把它多读,它就越是变得容易懂,越是给人带来快感,随着时间推移而越增其美。,,要善于从反复阅读、揣摩、品味中敏锐地捕捉作品中那些独创而精微之处.进行思考、分析、体味,增加艺术感受的深度和力度,充分开掘那些含蓄隐蔽的艺术内涵.收获更多的美感。好书不厌百回读,对优秀文学作品更是要反复吟诵、体验、玩味,乘着美的旋律在文学艺术天地里翱翔,那实在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