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腰花的做法:澳大利亚外宾喊“周恩来万岁”险酿成严重后果(雷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00:40
澳大利亚外宾喊“周恩来万岁”险酿成严重后果 2005-02-22 08:23:05  
     “万岁”是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一些外国人确实无法理解,因此险闹后果可能严重的“笑话”。

  周恩来会见外宾时,中联部工作人员齐锡玉曾当过几次翻译。据齐锡玉在《为周总理作翻译的点滴回忆》一文中写道,1952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邀请各国工会代表团参加五一节观礼,并列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齐锡玉负责接待澳大利亚工会代表团,其中有位比尔·加德纳先生,是煤矿工会代表。在大会闭幕那天,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接见全体代表和外国工会代表团。当中央领导出现在主席台上的时候,掌声和“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成一片。这时,加德纳不解地向齐锡玉问道:“为什么只喊毛主席万岁,不喊周恩来万岁?”对此提问,齐锡玉心里怪他“怎么会提出这样没有常识的问题呢”,但碍于领导指示,于是耐心向他解释说中国的制度不同于澳大利亚,总理不是第一把手,主席才是全国的领袖……不想加德纳却不客气地打断齐锡玉说:“这些我知道,我的经历你却不知道。”原来在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时,澳大利亚工会发动罢工声援中国,抗议澳大利亚政府卖生铁给日本。加德纳积极参加了这次罢工。他说,之所以参加罢工,是因为当时看了一部新闻片,里面有很多反映日本侵略军暴行,让人毛骨悚然的镜头。而这部新闻片最后是周恩来答记者问。“周恩来的镜头很短,但是他的眼神和声音却充分表达了他的义愤和决心。从那时起,周恩来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象征!”

  会见结束时,外宾分成三队同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握手告别。加德纳在同周恩来握手时用英语说:“向你致敬。”周恩来直接用英语回答:“谢谢你。”但谁也没想到,紧接着加德纳竟用英语喊出“周恩来万岁!”的口号。周恩来立即摆手示意,不让齐锡玉翻译。

  的确,加德纳很可能以为“万岁”(Longlive)只是向自己敬重的人表示一种美好的祝福、愿望,所以他很“不常识”地不顾“常识”,一定要喊“周恩来万岁”,表达自己的心愿。他不知道“万岁”在中国政治文化中代表至高无上的神圣性和权威意义,不知道错用“万岁”有可能引起何等严重的后果。

  李雪峰回忆说,在1966年4月“第二次杭州会议”(亦称“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彭真受到点名批判。会后,由他与宋任穷将彭“押送”回京。不久,中共中央就正式通知由他接替彭真的工作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主持北京市工作。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彭真曾态度激昂,大声说:“谁是第一个喊万岁的!”,证明历史上是他先喊主席万岁的。尽管是他第一个喊“万岁”,但此时依然无济于事,终未能摆脱首批被打倒、惨遭十年残酷迫害的命运。

  彭真的罪名之一是包庇长期担任北京市副市长的明史专家吴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吴晗的一篇《自传》。吴晗的这篇“自传”大约写于1956年,当时47岁的他任北京市副市长,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这篇《自传》也写得非常自然、坦诚。谈到自己思想、感情的转变时他写道:“在蒋介石统治区生活的日子里,对蒋介石的以党治国,独裁专政,万岁百岁,极端厌恶,听了恶心。初到解放区,听到专政,拥护共产党,毛主席万岁,很不习惯,心里以为好是好,何必搞这套形式……其实是我当时还没有和解放了的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还没有体会到解放了的人民的真实感情。一句话,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感情,而不是解放了的劳动人民的感情。但是,这种错觉很快就纠正了。经过学习,我用自己眼见的亲身的感受,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不多日子以后,我从心坎里喊出毛主席万岁了……”

  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加德纳的“没有常识”恰恰更符合当代文明的“常识”、“常理”;而我们习以为常的“万岁”,才真正违背了文明发展的“常识”、“常理”。正因为违背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常识、常理,才会发生“文革”那样的浩劫。彭真、吴晗均为“文革”发动的祭品。或许,他们的悲剧在当年第一声真诚的“万岁”和从“不习惯”到“习惯”的真诚转变中便已铸就。当然,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社会的悲剧。因为一旦全社会自觉自愿地尊奉一人为“万岁”,“万岁”的权力便不受任何监督与制约。权力一旦摆脱监督与限制,必然造成巨大的灾难,绝无例外。(《领导文萃》第1期作者雷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