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哈密瓜价格:远安县高标准无性系生态茶园基地建设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3:47:30
按照“布局连片化、茶区园林化、品种优质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建设高标准无性系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实现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栽培无害化,生产标准化。

  一、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相对集中、区域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低岗地低产林双低改造及土地平整项目,坚持“集中连片”原则发展生态茶园,所有茶园建设点连片面积应尽量在100亩以上。规划区域内除非宜茶地块外,必须“全部种茶”(旱田旱土一律种茶、荒山荒坡开垦种茶)。定植零星,连片面积不足50亩的,不予验收和认定。

  (二)坚持良种化、标准化、无害化发展方向的原则:选用的良种应具备早生、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制性广等特性,并将早、中、晚无性系品种合理搭配,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具体要求一是主栽品种要适制当地主产名优茶类、适栽性强、品质特征显著、相对早生、产量高。二是搭配品种要求品质优、萌芽期有明显差异、适制多茶类。三是品种优选要与优良新品种的发展相结合,要与良种化程度提高、市场变化相结合。

  (三)坚持建园生态化、园林化,省力化的原则。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侧重选择旱田旱土、荒山荒坡和残次林地发展生态茶园,建设形成“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乔灌草三层结构,梯壁牢固,排灌自如,耕作方便,茶树生长健壮,周围绿化良好的高标准茶园,有条件的逐步完善水利设施、道路设施,方便生产,实现机械化操作,达到省力化的要求。

  二、基地建设标准及要求

  (一)园地选择:示范基地无性系良种茶园应按照无公害茶园的基本要求,结合低岗地及土地平整等项目规划及县产业发展布局,选择生态条件相对优越,降水相对比较多,大气、土壤、水质无污染能灌能排、利于机耕机采、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旱田平地进行建园。土质以沙壤土为好,沙土和粘土均不适宜。要求土层深厚,避风向阳、呈微酸性(生长有马尾松或映山红的地方PH值适宜)反应,PH值在4.5-5.5之间,地下水位低,灌溉条件好,土地平坦或稍有坡度。

  (二)园地规划:

  1、合理规划基地:茶叶生产基地规划要坚持“远景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有效保持水土,实行山、水、园、林、路综合配置。规划内容要以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园林化、标准化、良种化的要求,能达到无公害、稳产、高产、优质的目的。对道路、田块、排灌渠道、护荫树等综合考虑,既方便田间作业,又有利于水土保持。做到“山顶戴帽子,山脚穿鞋子,山腰围裙子”。

  2、合理划分片区:园区应以道路(干支道)、沟渠为骨架将整片茶园分隔为数个30-50亩左右的独立片区以便管理,片区内再以田间作业道(宽1.2m—1.5m)分作业小区,面积一般控制在5—10亩.

  (三)开垦整地:按照茶园的总体规划,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坡度,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合理使用土地,在这前提下,坡度15°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垦,建立直行茶园,翻垦深度50cm; 坡度15°度以上坡地,建立等高条植或宽幅梯层茶园,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梯面宽度1.6m~2.0m梯壁要坚固紧实。茶行长度不超过50m,依地形而定,陡坡地,建立窄幅梯田茶园,但不小于1.6米,梯田外高内低。利用旱地和水田建园都要先进行深耕,深度20cm,并进行平整。茶行走向以南北向为好。茶行应尽量延长成为直线,与主干道垂直。

  1、平地及缓坡茶园开垦。在开垦前,要清理地面杂草、石头等障碍物。杂草矮小可直接翻埋土中,以提高土壤肥力。缓坡或平地茶园可用机械深耕松土,然后划分地块,开挖种植沟,重施有机肥,打好茶园土壤基础。开挖种植沟深宽的规格为50厘米×70厘米,有利于移栽操作和茶树根系生长。开沟时表土心土分别堆放,特别是坡地茶园,在开梯地时做好表土全部回沟。然后施肥。

  2、坡地茶园的开垦。形成外高内低的梯面。同时,在梯面内侧开挖一条深水沟,起到蓄水保土作用。梯田开垦结束后,梯田土壤经一段时间熟化后即可种植茶树.

  ①梯间宽度:茶园平缓地田宽按3米设计,陡坡地梯田宽度按1.6米设计;低洼地或水田建园必须深沟高畦。

  ②梯面坡度要求:梯田田面应设计一定坡度,以利排水。梯田面纵向坡度5‰;横向坡度1-3%,外高内低;梯田内侧设排水边沟,宽0.3米×高0.2米,接入坡面排水沟。

  ③梯坎要求:梯田田坎应以土坎为主,特殊地段可少量采用石坎。坎高0.8-1.2米为宜。田坎外边坡1:0.75-1:1.0。

  (四)设施配套:

  1、茶园道路的设置。根据茶园面积的大小,与茶园的分区相一致,合理设置主干道、支道、步道和便于机械耕作的田间道,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各道路要修筑成“之”字形,同时每隔50米顺坡向,要修建1.0-1.2米宽人行步道,有条件的应进行路面硬化,形成区间有序且方便的交通网络,茶园小区面积5—10亩设置步道,30—50亩设置支道;做到路路相连,畅通无阻。道路占地应控制在总面积的5%以内。道路

  ①按园区面积大小,设置干道、支干道和田间作业道。

  ②干道设计:干道是指与园外交通干道连接,贯穿全园的主要道路。干道设计宽度一般不低于3.5米,内侧设排水边沟,路面为泥结石碾压路面。

  ③支干道设计:支道是指连接干道,通向各小区的次要水平道路。支干道设计宽度不低于2.5米,路面为泥结石碾压路面,内设排水边沟,保证晴雨通车。

  ④田间作业道设计:田间作业道是指小区内为方便耕作、运输而设置的垂直道路。平缓地田间作业道设计宽度为1.5米(不含双面排水沟),路面为土路。陡坡地田间作业道宽度为1.5米(不含双面排水沟),设计为提升道,由高到低,沙卵石垫层,路面为泥结石碾压层,上铺厚0.15M的砼路面,中间为凹踏步,两为为U25-U50排水沟。道路设置:道路设置应路路相通,并尽量利用瘦薄地段建路,因地制宜设置主干道、支道和田间作业道。主干道要求路面宽3.5米,支道路面宽2.5米,田间作业道路面宽1.5米。山地茶园每6-8个梯层设一横步道(田间作业道)。茶梯长度50米。

  2、水利建设:应在茶园上方开防洪沟,拦截山洪,引入排洪沟或在四周建排水沟;在茶园内侧开竹节沟蓄水,园区靠近水源或雨水汇集较多的地段建造蓄水池。一般每5—10亩建造一个,水池大小可根据地形、水源和灌溉面积大小而合理确定。做到有水能蓄、涝时能排、旱时能灌。有条件的地片,应在茶园内铺设管道,引水入园,建设喷灌、滴灌等水利设施,提高茶园抗旱能力。与茶行平行设置横沟,坡地茶园每隔10~15行开一条横沟以蓄积雨水浸润茶地,并排泄多余雨水入纵沟以减少水土流失;在茶园内外适当地点建蓄水池以备旱季茶园灌溉用水。

  ①池子、排水沟设置:坡面排水沟:设计在干、支道内侧和田间作业道两侧,平缓地可设计为土沟,尺寸为宽0。3米×0.3米;陡坡地段设计为25-50型U形渠。50型以上U形渠锁口宽15公分×厚12公分;50型以下U形渠锁口宽12公分×厚10公分。田间排水沟:设计在梯田内侧,为土沟,尺寸为0.3米×0.2米,纵坡千分之五,接入坡面排水沟内。

  要在茶园顶端与防护林交界处修一条深50厘米、宽60厘米的排洪沟,并安装U50型渠槽,拦截茶园止方雨水至自然水沟;在茶园下方与农田交界处开一条宽40厘米、深50厘米的排水沟(亦称保护沟),并安装U30型渠槽,防止茶园内水土冲入农田;在直步道(支干道)两侧和横步道(田间作业道)上侧开一条深宽各为30厘米的排水沟,并安装U25型渠槽;蓄水池:按1立方米/亩的抗旱标准分片区布设于该片区中上顶部,以满足全园自流灌溉的要求。池体为圆形,单个容积不大于10立方米。配药池:按0.175立方米/亩的标准设计,位于片区顶部,与田间输水管道相通。池体为圆形,单个容积不大于2.5立方米;沉沙池:田间作业道两边布置,每20-30米设计1处,尺寸长1米×宽1米×高1米。

  ②输水管道设置:输水主管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般采用直径40MM的pe塑管;输水支管采用直么20-25MM塑管。每间隔10米设置闸阀一处,并配置相应设备,输药管道为Φ20PVC塑管,每2-3块田间设置闸阀及接口一处。

  ③安装喷灌设施:结合水压、田块合理选型,一般亩按6至10个配置。

  3、养殖场。合理选址,配套标准化养殖场,采用猪→沼→有机肥→茶或猪→有机肥→茶模式发展生态茶园。

  4、配套电力设施:根据工程设施需要设计架设低压或高压线路。

  5、工具房及管理房及观光点(或平台)设计:一个园区管理用房、工具房、观光亭台应统一规划、统一房型、统一颜色、统一面积。

  6、合理布置加工点茶厂。一般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高燥、水源良好、有发展余地的地段设置茶叶粗制加工点。

  7、园区绿化。在茶园中有目的地保留部分林木植被,茶园四周营造防护林带,种植防护林带 3~5行 ,适度种植遮荫树,茶园内遮荫树每亩种植落叶乔木6—8株,株行距10一1 2米排列为好,使荫蔽度在30%~40%。茶园与茶园之间最好有隔离林带,宽5—8米,在主要道路、沟渠边均应种植适宜的树木(如香樟、黄檀、月桂、松树、果树等),每3—5米种植1株,可乔灌结合种植。茶行内套种具有固氮作用或经济效益较高的草本作物。如花生、黄豆、绿肥(紫花苕和三叶草)实行林、灌、草结合,以调节茶园小气候,提高单位茶园面积

  生态树设置:防护林。茶园北边、迎风面及山顶保留3-5米的天然林带,没有天然林带的人工种植防护林,树种以黄檀、月桂、松树为主,达到冬季防风保温的效果;

  行道树。茶园行道树一般种植于主道、主渠两旁以及陡坡和沟谷边易受水土冲刷的地方,树种以桂花树(月月桂和四季桂)、樟树为主;

  园中树。园中树按每亩5-10棵种植,树种以桂花树(月月桂、四季桂)、樟树为主,低海拔地区(<600米)园内可栽种遮荫树,高海拔地区(≥6 00米)不提倡栽种遮荫树。

  梯壁留草或种草;幼龄茶园和未封行茶园种植绿肥;茶园梯壁留草护梯,道路、沟渠两旁和四周空缺地种植树木。梯壁可选留:爬地兰、圆叶决明、百喜草、三叶草、黄花菜等。套种绿肥可选:印度豇豆、平托花生、圆叶决明、黄豆、苕子、花生等,这些绿肥作物的种植,为七星瓢虫等茶园天敌提供了繁衍和栖息场所,有利于抑制茶园有害生物为害,减少茶园喷洒农药的次数,降低农残。

  三、合理栽植:

  1、品种选择。鹿苑茶核心区要以本地大叶品种为主,荷花、河口以福鼎大白、鄂茶7号为主。无论核心区域或非核心区域必须采用无性繁殖苗,大苗壮苗移栽。

  2、施足底肥。茶梯抽槽宽50-60厘米、深60厘米,施入沟内的基肥以土杂肥、饼肥和磷肥为主,实行分层覆土分层施肥。亩施饼肥(桐子饼、菜子饼、豆饼)1000公斤(或施猪、牛粪、鸡粪3000公斤),磷肥300公斤,复合肥200公斤与表土拌匀施入种植沟,下足基肥,同时,要广辟肥源,在茶园周围荒地、地边、园边种豆科绿肥,收获时连同杂草嫩枝铺入行间,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这是解决茶园肥源一举多得的有效措施,也是为达到无公害、优质高产稳产茶园打好土壤基础,创造一个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生态环境,以供给茶树长期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机养分,促进根深叶茂,旺盛生长。

  3、定植规格:良种茶园要做到合理密植,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地力,提早成园。种植规格为双行条栽(播)为好,即大行距1.5-1.8米,小行距30-40厘米,丛距33~40厘米 ,每丛种1-2株茶苗,双行的茶丛按等腰三角形交错排列。移栽采用双行单株,即在已确定的大行距(150-180cm)中心线两侧各向外延长15-20cm,以此作为两小行行距(30-40cm)。小行株距33-40cm,每丛定植1-2株,大约每亩需4000-5000株苗。部分陡坡梯地及坡地宜采用单行条栽(播),丛距33~40厘米,单行单或双株,亩需苗2500-3000株.

  4、定植时期:茶苗移栽的最适时期,是在茶苗地上部处于休止,地下根系生长仍然旺盛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移栽容易成活,定植时期为9-11月上旬为好,次年应在2月下旬至4月初,做到茶苗随到随栽,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栽完应进行假植。但山区,冬季不宜栽植。立春以后,即三月份,阴雨天栽植最适宜。

  5、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提早成园,提高单产,降低成本,达到省工省力高效的目的。密植茶园以双行密植效果最优。其标准是大行距160-180厘米,小行距30厘米,穴距33厘米,每亩用苗量5000株左右。双行的排列可采取∵与∴形状凹形栽植,茶行垄面低10厘米左右,形成一条50厘米宽的凹沟,以利抗旱保苗和根系的合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