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的袁大头一元:攻乎异端(论语风云系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29:46

【原文】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传统译文】

  孔子说:“对于邪说异端展开进攻,祸害就可以消除。”

【简论】

  这种传统的解释方式,让我不由地联想到了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被罗马教廷视为“异端”、并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的“科学的殉道士”——布鲁诺。孔子的这种口气,俨然一副大教皇的派头,居高临下地藐视着人们,弥漫着一股腾腾杀气!哪里还有丝毫谦恭温和的儒家气息?

  那究竟是哪里出了差错了呢?我仔细地琢磨琢磨,发现原来是后来的解经者凭空弄出来个假想敌——异端份子啊!大家也跟着琢磨琢磨:异端和异端者,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儿啊!今天人们常识中的“异端”,就常常是某些人的代称,就常常是指某些异端份子。而我认为原文中的“异端”,在此只是指有别于中间正常区域的或左或右的极端地带的。“攻乎异端”是说某个人或某些人在思想修炼或学术研究中不知不觉地滑入了偏颇的极端地带,类似于今人所说的“走火入魔”。孔子在此并不是号召人们对“异端邪说”展开什么进攻,而是对在思想或学术上不慎走到歧途的学生们、弟子们的一种善意的规劝或召唤。

【释字】

  1、攻:《说文》:“攻,击也,从攵、工声。”段注:“《考工记》:‘攻木、攻皮、攻金。’注曰:攻犹治也。”其本义就是进攻、攻击。引申为在思想、学术或工艺、技术等方面的,较为艰难地深入、推进。

  我们来看它的古文字字形,它右边的“攵”,是一只手持某物的样子;左边的“工”,让我们联想到较大较重物品的“从下到上”的位移,寓意艰难地前进。

  2、乎:《说文》:“乎,语之余也。从兮。象声上越扬之形也。”段注:“意不尽,故言‘乎’以永之。象声气上升越扬之状。”其为一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或“至”。

  我们来看它的古文字字形,象“物动带风”的样子。乃“呼”的初文。

  3、异:《说文》:“异,举也。从廾(音gong)、乙声。徐铠注曰:将欲举之物,先分异之也。《礼》曰:賜君子小人不同日。”段注:“于其音求其义。谓四岳闻尧言惊愕而曰異哉也。谓异为異之假借也。”

 

  我们来看它的甲骨文字形,一个人装扮鬼脸儿的样子,表示怪异。取义“大易”为“异”。引申为不同的、不一般的。小篆变化较大,有举物不定值的意思,取义“常移”为“异”。其字形从甲骨文到小篆有很大的割裂痕迹,造字理据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4、端:《说文》:“端,耑,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徐铉注曰:中,地也。”段注:“端,直也。用为发端。端绪字者,假借也。从立、耑声。”

 

  我们来看它的甲骨文字形,象一只脚处于某物的最顶端或最边缘,表示物之尽头为“端”。其小篆字形寓意是直立着的植物中,上面的梢部和下面的根须部皆为一物之“端”。它们的字形和造字理据变化也很大。

【重新断句】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重新翻译】

  孔子说:“一个人钻研、修炼到了极端上的话,是非常有害的,停下来吧!回头是岸啊!”

【赏析】

  中国人历来追求的就是后人所谓的“中庸之道”,做什么事情都需把握一个“度”字。对于时间上的或人生上的单行道来说,行走在坦荡的中间地带才是最顺畅、最安全、最高效的。一旦发生了偏颇,甚至走到了极端的边缘上的话,那将会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一旦下了道,轻者会陷入道旁的沟壑、泥淖,重者就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呀!还请诸君时刻铭记孔老夫子的这番苦口婆心的提醒啊!

 

疯子推荐阅读:
  • 【原创】先行其言(论语风云系列)2011-12-29 19:13:15
  • 【原创】周而不比(论语风云系列) 2011-12-22 00:33:25
  • 【原创】君子不器(论语风云系列)2011-12-16 21:54:56
  • 【原创】唯其疾之忧(论语风云系列)2011-12-09 20:57:01
  • 【原创】思无邪(论语风云系列) 2011-12-04 02:38:01
  • 【原创】慎终追远(论语风云系列) 2011-10-29 23:47:06
  • 【原创】不重不威(论语风云系列) 2011-09-23 02:01:38
  • 【原创】贤贤易色(论语风云系列)2011-09-18 02:11:43
  • 【原创】巧言令色(论语风云系列)2011-08-29 02:23:18
  • 【原创】学而时习之(论语风云系列)2011-07-06 23:59:42
  • 【原创】《论语》需要再认识2011-06-30 20:13:16
  • 【原创】庄子字句斟酌(逍遥游)2011-05-12 00: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