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忍者鸣雏亲热:宋代六大民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27:04
福建省建阳窑在宋代以盛产黑釉瓷而闻名于世。在古籍中称为“乌泥建”、“黑建”、“紫建”,日本人称之为“天目”。

   宋时盛行“斗茶”,由于黑瓷能清楚地观察茶面上白沫的变化情况,所以建盏大受欢迎。黑瓷中又以兔毫斑最受人们钟爱。这和瓷器的釉面颜色绀黑如漆,温润晶莹,釉面上布满密集的筋脉状白褐色纹饰,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细,闪闪发光。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历代都有人对此进行论述。宋徽宋赵佶说:“盏以青绿上为,兔毫为上。”苏东坡在《送南屏谦师》冲云:“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乎;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杨万里也有“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之说,对兔毫斑建盏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

   以上介绍的带有“兔毫斑”的建盏是窑变所致,人力强求反不能达,在当时也不可多得,而今成为稀世珍宝。

    建窑原是江南地区的民窑,北宋晚期由于“斗茶”的特殊需要,烧制了专供宫廷用的黑盏,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 ”字样。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

北方青器耀州瓷(2)

    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铜川旧称同官,宋时属耀州,故名。它是北方一个巨大的烧造青瓷的窑系,为北方民窑中的佼佼者。

   耀州窑早在唐代就已生产瓷器,北宋时期是耀州窑的黄金时代。其间在耀州境内窑场林立。据《同官县志》记载:“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耀州窑古址附近,一块元丰七年(1084年)德应侯碑文中说,耀州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始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矩,然后纳诸窑,灼以火,烈焰中发,青烟外飞,锻炼累日,赫然乃成。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这是对当时耀州瓷制作和瓷器质量的生动写照。

    北宋耀州青瓷的胎色为灰褐色,釉面光润肥厚,釉色青绿,微显黄色。器底胎釉交接处呈现黄褐色,这是鉴别耀州青瓷的最主人依据。它的装饰技法主要是印花和刻花,也有剔花及划花等。花纹有莲花、缠枝花卉、波浪纹、鱼鸟纹等。刀法熟练,刀锋圆活,犀利有力,主次分明。主花纹的刀锋较深,陪衬部分刀锋则浅,均有一定倾斜度,层次清楚,立体感强,具有浅浮雕的艺术效果。这些都是耀州青瓷鉴定的要领。

   耀州青瓷的器型较为丰富,以碗、盘、瓶、罐、盆、炉、壶、钵等日用瓷为主。

朴实粗放磁州窑(3)

   河北省磁县的观台镇古属磁州,从唐代起,这儿就有陶瓷生产,名为磁州窑。

    磁州窑产品是宋代民间瓷窑的杰出代表。产品大多是日常生活用品,尤以瓷枕造型最为丰富多彩。生产的瓶、坛、壶、盆造型庄重大方,注重功能性与形式美感。装饰以铁锈花、刻划花为主。一种白地黑彩的装饰异常醒目,它把制瓷工艺和书画艺术结合了起来,画面生动活泼,线条流畅,形成了磁州窑的特色。此外,还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红绿彩、珍珠地划花、白釉褐斑、绿釉黑彩等,品种繁多,这是其它产瓷区无法比拟的。表现题材有人物、动物、花草、虫鱼等,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格调朴实粗放。磁州窑匠师往往将日常生活的感受概括起来,用简洁的笔法画在瓷器上,富有生活情趣和幽默感。

    磁州窑瓷器的胎质有两种,一种质地坚硬、细腻,胎呈灰白色;另一种质地粗松,胎呈红褐色,白釉中有的呈奶白色,似有油性,不透明,釉层均匀、无泪痕,还普通使用化妆土。

自然天趣吉州瓷(4)

   吉州瓷是我国宋代著名的产品。它始创于唐,因位于江西省吉安永和镇,吉安古称吉州,故得名。
    吉州瓷中尤以宋代黑釉瓷最为有名。其胎骨粗松,体质厚重,釉色深者如漆,浅者似酱,纹样有洒釉、木叶、剪纸贴花、彩绘、剔花、玳瑁、素瓷等。这些装饰的构思新颖、别致,在宋代各产瓷区中独树一帜。

    剪纸贴花是广大农村在喜庆佳日时用来装饰居室的一种民间艺术,吉州窑工匠把它成功地移植到黑釉瓷上,看来赏心悦目,别具一格,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常见纹饰有双龙、双凤和长命富贵、金玉满堂等。一种以黄黑两种颜色仿玳瑁甲壳的釉色,在吉州窑也有生产。玳瑁釉是一种窑变花釉,呈色变化无穷。据冯先铭先生考证,建窑遗址尚未发现“鹧鸪斑”花釉,这种釉面呈现像鹧鸪胸前羽毛般的斑驳灿烂颜色,应为吉州窑制品。玳瑁釉茶盏在宋初就已有生产。

 

    吉州窑瓷器的施釉甚不规则,往往胎脚和圈足露出胎骨,露胎处可见修胎时不工整的刀印痕迹,显示出生硬的棱角。这是鉴别吉州窑的重要特征,而仿品则修胎平整,没有民间自然粗犷的味道。

明澈丽洁影青瓷(5)

   影青瓷又称青白瓷,是宋代江西景德镇制瓷匠师的一大创造。其釉色青白雅致,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橱”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元代的青白瓷产品有的还印有“玉出昆山”和“玉出昆冈”铭款。

   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以湖田窑烧制的为最著名,其次有湘湖、胜梅亭、柳家湾等窑。当时的品种有碗、盘、瓶、罐等日用器皿。北宋前期的青白瓷并无花纹,以器型的规整和玉一般的釉质取胜。中期以后,它的装饰以刻花为主,兼有印花、浅浮雕、镂空、堆塑,色调雅致大方的青白瓷釉里藏花,若明若暗,给人以无穷韵味。

   青白瓷曾风靡一时,营销海内外。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京都汴梁与临安都有专门出售白瓷的店铺,出售供都城人们日常生活中饮食、饮茶及饮酒的器皿。赵汝适《诸蕃志》记述我国当时陶瓷器对外贸易的情况,其中有在“ 婆”等地番商用青白瓷器交易的记载。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也有瓷器对外交易的记载,如与“无枝拨”“贸易之货,用西洋布、青白处州瓷器、瓦坛、铁鼎之属”。

   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由半透明的釉,发展到半透明的胎,这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由于青白瓷制作的丰富经验,为以后青花瓷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名噪中外龙泉窑(6)

   浙江龙泉青瓷源出北宋早期。宋室南迁后,士大夫云集临安(今杭州),出现了偏安的表面繁荣。为了满足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的需要,龙泉瓷工吸取了历代名窑的优秀传统技艺,烧制出精致优雅的瓷器,把青瓷生产推向一个全盛时期。那时瓯江两岸群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往来如梭,单是目前发现的古窑遗址就有200余处。

   传说中的龙泉哥、弟窑中的弟窑,即是龙泉青瓷窑,被誉为宋代民窑巨擘。16世纪末期,当龙泉青首次出现在法国市场上时,它的莹体玉质使法兰西人惊叹不已。风趣的巴黎人将青瓷的美色与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相比拟。称为“雪拉同”,这一亲热美好的称谓一直沿袭至今。此时的青瓷由福建泉州出发,向东南亚的缅甸、印度等地输出。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又把龙泉青瓷散布到南亚、波斯湾、非洲东岸等地。从此,龙泉青瓷就成为闻名世界的珍品了。

    龙泉青瓷的瓷胎坚硬细密,以白色胎为主,由于烧成温度的差异,又有深灰和浅灰色的瓷胎。其釉色以梅子青和粉青最佳。南宋以后龙泉釉料属于石灰碱釉,这种釉的高温粘度大,流动性差,施釉较厚,有较强的玉质感。在放大镜下可见大量均匀密布的微小气泡。

   北宋早期龙泉瓷的产品风格相似于越窑。烧制的器物胎体粗重,釉色淡青。中期釉色转为青黄,产品以碗、壶、杯、盘等日常用瓷为主。装饰采用刻划花。图案有花卉、水波、游鱼、云纹等。南宋是龙泉青瓷的鼎盛时期。当时器物甚多,除日常用瓷外,还烧制各种瓶、鬲、觚、鼎、炉等。器物造型古朴,器底与圈足制作规整,具稳重感。装饰方面北宋以刻划花为主,南宋前期尚有刻划花,后期已无,而以青玉般釉色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