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古风图片歌曲:转载:破除念佛异见别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4:39:16
分享到...复制网址邮件QQ空间新浪微博MSN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网易微博搜狐微博朋友网淘江湖百度搜藏豆瓣一键分享查看更多(117) 这是什么工具?JiaThis分享到各大网站一键分享复制网址收藏夹打印邮件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人人网开心网搜狐白社会淘江湖豆瓣朋友网猫扑推客百度搜藏百度贴吧天涯社区飞信趣一网凤凰微博优士网饭否51社区谷歌谷歌Buzz有道书签QQ书签MSN新浪vivi花瓣网粉丝网115收藏百度空间Gmail邮箱Hotmail邮箱Yahoo! mail和讯139邮箱189邮箱手机天翼社区139说客人民微博中金微博谷歌阅读谷歌翻译推他麦库记事嘀咕网抓虾鲜果做啥赶牛网42区米聊我烧网新浪轻博中新网光明网人间网雷猴网和讯微博梦幻人生玛撒网人脉库FacebookTwitterTumblrRedditInstapaperRead It Later奇客发现若邻网别挑乐收聚友网同学网挖客网创业邦救救地球抽屉网递客网豆瓣9点黑米书签美丽说蘑菇街天际网Poco网宝盒网易集网Pdf在线转换友好打印W3c验证Bit.lyDiggMail.ruDiigoEverNoteFriendFeedMyspaceLinkedInMixxNetLogNetvibesPhonefavsPing.fmPlaxoDeliciousMister WongStumbleuponPlurkFunpMyshareFwisp 这是什么工具? JiaThis归命弥陀的个人空间

copy Bookmark http://club.fjdh.com/34315

  • 佛教博文
  • 佛教图片
  • 好友
  • 论坛
  • 留言
  • 更多
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觉之路佛教博客 ? 归命弥陀的个人空间 ? 日志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转载:破除念佛异见别解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0-24 07:37:36

查看( 92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净宗法脉简述

净宗一脉最初始于印度大菩萨即禅宗第十四代祖师龙树,龙树是不可思议的大菩萨,世尊当年早有授记,说在五百年后于南天国有菩萨示现,断有无见,终生极乐云云。其思想影响整个中国佛教,各宗都从其理论中寻根问源,成为著名的“八宗共祖”。其《十住毗婆沙论》中的《易行品》就是净土宗的最初源头,其难行道和易行道之说,开启了净土一代宗风。

之后的天亲菩萨造《往生论》,净宗著名的三经一论,一论即此《往生论》,对后世影响很大。此两位都是印度祖师。

在中国,第一次系统阐述净土理论的是南北朝时期具有“肉身菩萨”之称的昙鸾大师。当时的北魏皇帝和南梁的梁武帝都对之推崇备至。他将龙树天亲二位菩萨的思想结合起来著述了《往生论注》,成为中国净土思想第一发启者。

而“净土门”之说,则首次见诸于昙鸾大师的继承者道绰大师。道绰大师在后期舍禅入净,集积五十余种大乘经论著述,写下了阐述净土思想的《安乐集》,将佛教所有法门分判为圣道门和净土门,并论述了圣道门之艰辛困苦与净土门之安乐易行。

真正创立中国净土宗完整理论体系,使之并列八宗之林的是道绰禅师晚年高足善导和尚。世称弥陀化身的善导和尚具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大神通,二十几岁时就已亲证念佛三味,可谓中国两千年佛教史上绝无仅有。后世祖师对其极为推崇,谓之“佛法东来,未有师之盛德矣!”印光大师赞叹其于所在时代超群绝伦,无可匹比。为了彻底清除包括天台祖师智者大师等在内的其它宗派祖师对于净土一法的种种错解,善导和尚完成了楷定古今的《观经四帖疏》和其它净土著作,合称五部九卷,把净土思想发展得淋漓尽致,彻底括清了笼罩在净土门上的种种疑雾。善导和尚也被尊崇为中国净土宗的真正始祖。(庐山慧运大师之被称为始祖,在于其首先开启了结社念佛求生净土之先河,但真正创设净宗理论体系的是善导大师)

龙树以下直至善导,为净土宗纯正法脉,特别是善导和尚之四帖疏,彻底回归弥陀“称名念佛,必得往生”之本怀,被大势至菩萨示现的印光大师指证为“净土行者之指南针也”!

 

种种异见,别解渗入

善导以后的千余年中,种种异见,别解渐渐渗入。净土宗纯正法脉在不同时期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特别是唐朝后期,行者指南之《四帖疏》在战乱中佚失,千年以来的净土法门失却了其殊胜易行的本质,又被诸宗行人各各加上自己宗派的标签,弄得面目全非。

善导和尚当年早就预知后人信心难以坚定,极易被异学、异解等动乱破坏,因而经常提醒净土行人坚定信心“一心正念直来”,“此心深信,由若金刚;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之所动乱破坏;唯是一心,投正直进”。

此等警示,今天读来也令人深思。莲池大师感叹:“见其自行精严,利和广博,万代以下犹能感发人之信心”。

善导和尚甚至不厌其烦地告劝大家,既便再有别学高人,阿罗汉、地上菩萨、十方化佛各各辉光吐舌都来劝你动摇信心,你也坚决不予尔睬!所以印光大师赞叹;“善导和尚,早知后人这山看见那山高,渺无定心,故作此说。以死尽辗转企慕之狂妄偷心”。

 

试比较两段开示

为了直观说明一种典型的净土邪见,试先比较两段开示。

其一:“有的人念佛没有进展,功夫不得力,原因何在?经典的意思你没弄清楚嘛!《阿弥陀经》怎么讲的,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即得往生。可见,只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名号,才能念佛得生净土。什么叫善,善的标准是什么?就是要具足这三种净业。净业三福十一句都做到了,才是大乘经上所称的善男子、善女人。你的佛念得再好,一天念十万声、二十万声,如果连五戒十善都做不到,就是古人讽刺的话说喊破喉咙也枉然……”。

这段开示,可能许许多多净业行人对此是很熟悉的吧。看的书里,听的光碟里经常都会遇到的。

另外一段开示: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十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很明显,两段开示,所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可以说是根本对立的。这是两种观念的典型代表。类似的开示相当多,今从两种观点中随便择取一段就可以说明问题了。

第一段所开示的,意思很明确,一点也不含糊,要想念佛得以往生净土,必须是《阿弥陀经》上所讲“善男子、善女人”,如果一个普通的什么人,绝对不够格。而什么才能够得上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呢?净业三福十一条必须都做到才算是!观点很鲜明,没有歧义。如果你连最低的世福五戒十善都做不到,那你做梦了吧。每天十万声,二十万声也是白白“喊破喉咙”。

与之相反,第二种的观点“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一心专念名号就“定得往生,必无疑也”。除了“一心专念名号”,没有其他任何条件限制,一切凡夫,不问罪多罪少,福多福少,更不用说那高不可攀的净业三福了。

两种观点旗帜鲜明、赫然对立!

其中必定有一种错误。那谁对,谁错呢?

我们暂且不忙妄下结论,也不忙去管两种观点,两段开示出自何人。姑且抛开不论,先来看如何鉴定对错。

释迦世尊圆寂前有特别交待,佛灭寂后,以法为师,一切依法不依人。不论其地位多高,声名多大,所说与佛有异皆不可取,一切以佛法作为唯一衡量标准。

佛经里怎么说

首先,《阿弥陀经》里说:“若有善男了,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即得往生……”。

必须先要确定一点,即只有善男子善女人,才有资格往生。这样看来,第二种观点所言“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值得考虑。第一种观点所言必须是善男子善女人符合弥陀经经意。

只是,什么才是“善男子,善女人”呢?以什么作为其衡量标准呢,说必须做到净业三福十一条,才有资格不知出自何种经典。

我们找遍所有净土经典,关于“善男子”的标准,在《观无量寿经》之下品上生文中有明确的界定。为了慎重起见,我们不妨多费些笔墨,摘录如下:

“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仔细看过来,下辈往生是个什么造型?

“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是这样一种众生,一辈子唯恶无善,且不知惭愧哦,什么净业三福,听都没听说过。如此罪人,命欲终时,受善知识劝化,“称南无阿弥陀佛”——注意这一句。

就是因为称念了佛号,结果怎么样——化佛,化菩萨来啦:

“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多么感人的场面啊!何等不可思议!太难以令人想象了!

什么叫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对,只要称念佛名者就是善男子!而且是一生造恶的人,只要一称佛名,顿时摇身一变而为善男子,而没有讲修净业三福啊,六度万行啊等等是善男子。道理何在?

修持净业三福等是不是善?是善,肯定是善。但净业三福之善人,是否就够得上阿弥经上的善男子?这是个关键问题。

够不上,还差得很远!西方净土是殊胜无比的高妙报土,经上讲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的上善人俱乐部,一般小善之人无有资格跻身其内,“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必须是多善根福德者才有资格够得上“善男子”之标准。这里的多善根福德是远远超出什么净业三福所言的大善大福哟!此等大善大福怎样才能具足?

念佛,称念万德洪名的阿弥陀佛名号“则一一声悉具足多善根福德也!”(藕祖语)一念佛号即具多善根福德,也就是经上“善男子”之善的标准,也即有资格得以进入此“诸上善人”俱会之地!

这个道理很深,很多人想不通。修净业三福不是大善大福,六度万行不是大善大福,单单念一句佛号反倒是了,一万个人中难得一个半个能真正明了其中道理。你搞不清楚不足为怪,阿罗汉缘觉辟支佛都一头雾水,等觉菩萨隐约知道一点,此事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哪 种 观 点 正 确

反过来看,第一种观点说的必须要具足净业三福,最起码也要五戒十善的,才有资格算是善男子就站不住脚了。你那点什么三福的善,标准太低了,根本不在一个台面上。与念佛之大善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念佛之善福,至高无上,而取得之方法却又极为简易,所以才是难信之法。按固有常规思维,最珍贵的珠宝总是最难获取的,一念佛,就有如此不可思议功德,谁能相信?但事实真相就是如此,既便五戒十恶之流,一称佛名就可超十地,其功德就超过地上深位菩萨,印光大师形象比喻为“犹如太子坠地,贵压群臣”。太子有何德何能,为何一生下来就位在群臣之上?他没有任何功德才能,他之尊贵在于他是皇帝的儿子,他之尊贵全体来自于皇上的尊贵。

——念佛人之尊贵全体来自于所念之佛的尊贵。净业三福是因,其相应的果报分别为人天、小乘圣人和大乘菩萨,与佛之果觉相比,怎么能够比?

修净业三福是自力修因证果,难于上青天!既便侥幸成就,最高也在大乘菩萨位,念佛则直接从果上修取,完全依凭佛力,“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再看第二种观点:“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这不正好就是《观无量寿经》中所描述的啊?更有甚者,第二种观点的表述者综合十八愿文和观经下辈三品往生文,更直截了当地写道:

“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十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这就更干脆,更明白了,更不会有任何歧义。“一切造罪凡夫”,就涵盖了大经十八愿文中“十方众生”和观经下辈文中“如此愚人,多造恶法”乃至“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之义,将其综合起来注释《阿弥陀经》那段核心经文之意,如此恶人,但能尽此一生十日一日,十声一声地念佛,也就是能挺胸抬头直趋极乐国土的“善男子,善女人”。

 

告  诉  你  谜  底

行文至此,君可能早就急于想知道两种观点,两段开示出自何人吧?

或许你本来就知道,早就清楚了的。

是的,两段开示都出自大名鼎鼎的大德,非常有名的高僧大德。不幸的是,其中一种理解和说法是非常错误的。

说必须做到净业三福才有资格念佛往生的,是目前世界法缘最广,拥有最多听众和读者的那位老法师。

而后者就是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国净土宗的实际创始宗师,弥陀化身的光明和尚——善导大师。

 

题   外   的  话

令许多净土行人最头疼的就是五戒十善啊什么的,本来念佛念得好好的,一看光碟,净业三福不用说,连最起码的五戒十善都做不到,根本没资格称作善男子,善女人,谈何念佛往生?一下子就傻眼啦!顿时退失念佛道心。

“算啦,算啦,咱不行,差得远啊……”

谁还敢念佛?

许多人疑惑重重地问:师父,咱念佛行吗?

唉!不是贫僧在叹气摇头……彼佛阿弥陀也要难过得摇摇头,此界教主世尊也要难过得摇摇头。无尽悲心的慈父阿弥陀佛历经五劫思维,兆载永劫修行积功累德为的是什么啊!不就是为我等婆婆世界,不堪修行的罪劣凡夫吗?他把殊胜的极乐世界以及往生彼国的名号功德无偿送给了咱们,只要愿意接受,你就顿时拥有!

父亲辛劳一辈子,辛辛苦苦挣钱,为不争气的儿子购置了庄园、田宅、车辆……一心一意让儿子继承享受,谁还教你自己去操劳,明明知道你从小不学无术,没有任何挣钱本领嘛,靠你那副德性,早就饿死荒效野外了,还要在那里自以为是地百般造作?!

学佛人自古有个定规,一切以佛经和经过印证的祖师注疏为准绳。当代的,未经印证的可作参改。这样绝对错不了。有的大德直接开示大家,凡对佛经经义有异议的,一律以唐朝及其以前祖师注疏为楷绳,一定不会错。后世祖师造论与古师不一致的,也以早先祖师为准。此言很有智慧。

那位老法师在普劝佛门中人归入净土一法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念佛一法的具体行持上,与善导大师之前的隋唐别宗诸师有异曲同工之处,把万修万人去,一法摄万机的易行道弄成了艰难无比的,设定了很高门槛的难行道。这也正是当年善导和尚竭其毕生精力呵斥楷正的。

印光大师早在民国时代就对此看得清清楚楚了,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由兹自误误人又而自谓弘法利生者,不胜其多”。

顺便提一提,在许多持戒问题上,那位老法师也居然会莫明其妙地乱讲一通。比如说大蒜如何如何地好,可以防癌,“如果释迦牟尼生活在现代,肯定劝大家天天吃蒜……”似乎大圣大智的世尊不晓得大蒜可以防癌,现在科学发达了,众人都知道了,所以他老人家如果今天示现,一定劝大家天天吃啦……荒唐罗。  

末法时期众生福德浅薄啊,遍地都是讲法法师,其实也是处处危机四伏,所以多读经典不会错,多看古时祖师,几百年,一千多年印证过的,绝对不会错,学佛要有智慧啊,其实也是行人宿世福德深薄之别。有大福德者总会遇着明师,总会信受无上甚深妙法。福德浅薄者所遇多为异见,别解。

告诉你一个秘决,这是近代净宗大德夏莲老一首偈子中的头一句,没开门就见山:

“有大福德始念佛”!这远远超乎凡情世智,你可能实在想不通为什么。

没有福德,根本遇不到念佛法门;

福德不够,遇到念佛法门也不一定信受;

没有足够的大福德,虽然信受,但也障碍重重,不能顺利念佛。

比如你想念佛了,又遇到高僧大德讲;做不到五戒十善,做不到净业三福,你“喊破喉咙也枉然!”你一听,吓呆了,不敢念佛了,你看,还不是福德不够。

莲池大师当年回答一弟子所问时即如是回答:“终是福德浅薄也……”

文章来源:http://club.fjdh.com/7833/viewspace-62430.html 


分享到: 更多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