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邦太空漫步颜色深:安徽传统小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4:31:07

安徽传统小吃

2011-11-24 00:15         1、徽州裹粽 

        徽州裹粽是黄山民间小吃。米粽全国各地都有,但黄山地区的粽子却独具风味,在包法、形状、内容上都与众不同。徽州裹粽大多是枕头粽。长大肥硕,两道捆索,四只角,形如枕头。其品种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枣栗粽、豆沙粽、红豆粽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灰汁粽”,灰汁粽先用草木灰滤水拌糯米裹制而成,因碱性重,粘性强,吃起来特别可口绵软,又便于短期存放,所以深受食客青睐。        2、火烧冬笋

 

        徽州风味小吃。“火烧冬笋”系山区传统风味。将冬笋连壳埋入木柴火灰中,烧焖至手按觉微软时,拨灰取出,去壳、根,用菜刀的后部插入笋肉中向外撬成一块块的如劈柴状的条块。另用蕃茄酱、甜面酱、辣酱、芝麻油、酱油、葱姜汁等作调味品,食者择佐料拌食。冬笋脆嫩,入火灰中焐焖,笋内水分损失少,又不少原味,用刀将笋肉撬下,笋肉表面毛糙,极易吸收卤汁,故味浓,质清脆鲜嫩。          3、火焙豆腐


       徽州风味小吃。“火焙豆腐”是黄山市屯溪区和休宁县一带的特产。具体制作方法:将老豆腐切成方块,放在架上发酵,然后在木炭火上烘焙,两边烤成蜡黄,随烤随吃,吃时在豆腐上抹上辣酱、麻油等佐料,入口更为鲜美。        4、蝴蝶面


       徽州风味小吃。“蝴蝶面”在上海、江苏及沿江一带享有较高声誉。具体制法:将面皮切成菱形片,入油锅炸发捞起转放入炒锅中,加肉片、冬笋、虾米、火腿、香菇、青菜和肉汤炒焖入味后即成。面皮炸发焖软,爽口不腻。因菱形面皮形似蝴蝶,故名。         5、冬瓜饺 


       “冬瓜饺”由屯溪迎春馆创立,已有百年历史,馅心以冬瓜为主料,配猪肉、火腿、香菇、麻油等炒烩,然后加淀粉勾芡而成。饺子包好后上笼蒸,蒸饺熟后,馅松嫩,微带卤汁和冬瓜清香,鲜美可口。
       6、屯溪醉蟹 


       屯溪风味小吃名品。用活蟹四只,每只重三两,酱油、徽州风光酒、蒜瓣、姜、冰糖、花椒、盐、高粱酒若干,将蟹洗刷干净,沥尽水。取花椒一两,精盐一斤,下锅炒至出香,盛出凉透,称取四钱使用。姜拍松。取蟹撇开脐盖,用手挤出脐底污物,放一小撮盐,花椒一粒,合上。然后掰下蟹爪尖一个,从脐盖上部扎进,以钉牢脐盖,放入小坛内。取酱油倒入坛内,再加徽州风光酒(或黄山蜜酒)、姜块、蒜瓣、冰糖,最后倒入高粱酒,用油纸盖坛口密封。一个星期后即可开坛食用,蟹色青微泛黄,味甜,有浓郁酒香。民国以前,浙沪客商多原坛购买,作为礼品,债赠亲友。
       7、清炒蕨菜 

       蕨菜是黄山民间常食的野菜,长在山丘上,形状如细竹笋,呈紫黑色,春季采摘。蕨菜营养非常丰富,维生素C、粗蛋白、粗纤维和少量的钙、磷等物质。
       食用鲜蕨菜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防癌强身等功能。制作时将鲜蕨菜除杂洗净,切成小段,用素油加佐料炒熟即可食用。其味道清香、鲜美润滑。         8、豆腐老鼠 


       徽州风味小吃。取上好精肉、白豆腐为主料,配以生姜、鸡蛋、精盐,剁细如泥,挟鸡蛋大一团置于碗内的小麦粉上,双手捧碗反复簸滚,使之裹成一个白团,然后投入沸水煮,待其飘浮出水面,捞入事先配好佐料的鲜汤内即成。
  豆腐老鼠细嫩鲜美,老弱妇孺咸宜,也是极佳的调养品。
      9、 咸鸭烧黄豆 


       合肥当地的土菜,就数咸鸭烧黄豆特受欢迎,很香,哪家饭店都吃得到。冬天的时候吃咸鸭烧黄豆最好,尤其是在自己家里,可以雾气腾腾烧上一两个小时。         10、苞芦松 


       零食小吃。山苞芦为山上种植的一种玉米,其味甜清,营养成份高。将山玉米磨成细粉,和水搅拌煮成糊状,经冷却凝固再用特制的弓刨成薄片,然后置于竹匾上晒干即成。食用时,将薄片投入滚油中炸至膨胀上浮。苞芦松清香松脆,宜作茶食及佐餐食品。        11、三河米饺 


       三河,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指挥抗击清军发生“三河之战”的战场。据传,英王陈玉成大败清军后,当地民众纷纷制作点心送给部队,以示慰劳,因形似饺子,故被称为“三河米饺”。其以猪五花肉及调料制成馅心,成饺后油炸。外皮微酥脆、馅心味鲜美。        12、米粉面 


       俗称"洋米面",其原料为优质籼米,经水泡发软膨胀,淘尽汤水,加水磨成米酱汽蒸而成。分扁面、圆面两种。圆面放水中泡养,现煮现吃;扁面晒干贮存,随食随取。米粉面食用,不宜"就汤下面",而要在或鸡汤、或肉汤、或排骨汤、或酥鸭汤中烹煮为佳,再配以食盐、葱花、酱油、陈醋佐料,食时面香、汤鲜。 
       13、芥菜圆子

       芜湖有着浓浓的江南特色,饮食讲究、精致、清爽,美食街、小吃夜市很有名的小吃。        14、徽式炒面


       炒面采用徽式传统的座杠刀切面,比机器压面味道好,皮质柔润、爽滑、韧性大。配以半瘦肉、熟冬笋、开洋、水发香菇、精盐、味精、酱油、猪油、黄酒、蒜叶等佐料。炒成后,色泽翠黄,金丝缕缕,鲜香扑鼻,柔软润滑。既是宴席上的点心,又能随菜上桌。
         15、迎江寺素炒里脊丁

        安庆迎江寺的素菜,颇有历史,相传还是徽帮素菜的起源地之一。早在清光绪年间,寺院的清茶素点就很有名。特点:鲜香滑嫩,椒盐适口。
       16、六安酱鸭


       安徽省六安市,素有“麻鸭之乡”盛名。六安酱鸭,是传统的食品之一。特点:色泽橙黄,油光发亮,香气浓郁,咸中带鲜,鸭屁股上还插有一个大红辣椒,恰似一具色香俱全的艺术品。
       17、天长藕夹子 


       将藕切成一连两片,包以配好佐料的肉泥,然后在面糊里浸蘸,使封口(糊内需加少许食碱、鸡蛋、味精等 ),再放入油锅内炸黄取出,临食时复在油锅煎一下即可。食用时蘸以用姜末、醋等制成的佐料,外脆内软,酥美可口,别具风味。此菜春秋季节食用较多,尤在中秋节前后风行,城乡居民均喜制作。 
       18、徽州饼 

       特点:金黄色,扁圆形,外皮透明,香甜味美。
      19、 杜字虾米豆腐干


       休宁风味小吃。万安“杜”字虾米豆腐干,颇负盛名。杜家豆腐店的虾米豆腐干,以用料独特,制作精细,配方讲究,色香味俱佳而著称。
       制成的虾米豆腐干,颜色淡褐,光洁细腻,香味浓郁,鲜美可口,有韧性,折叠不开裂,压榨紧结,刀劈不散碎。可切成细丝或薄片,撕开可见细密纹理,内有虾米一只。既可佐酒下茶,又可作菜肴的配料,当作零吃小食也别有风味。

       20、绩溪菜糕 


        绩溪当地风味小吃。先将糯米放在水中浸透,然后在乡间的水碓或石臼上捣碎,再用细细的铜细筛筛出,加工成米粉,晒干贮藏起来。食时将糯米粉盛放在木盆内,加入适量水和微量酒酿,然后搅拌成浆糊状,让其发酵,并保持一定的温度。蒸糕时,将蒸笼一层一层地叠放在锅内,盖好锅盖后,温火先烧四五分钟,旋即转旺火烧十来分钟,等锅内蒸气上顶数分钟后,再用温火烧若干分钟。当锅内散发出特有的香味时,蒸糕便成了。        21、芙蓉糕 


       芙蓉糕是用精细的糯米粉,做成米糕切片,再用油炸,然后拌和白糖、饴糖精制而成。其中浸泡糯米和油炸糕片这两道工序相当繁杂,技术性又很强,所以只有少数厂家能生产这种糕点。徽州有农历年前后用芙蓉糕招待贵客嘉宾的风俗。
       22、徽州状元饭 

       状元饭又叫枣子饭,据传是明朝状元刘若宰家中吃的菜。
  制法:(1)糯米洗净加水蒸熟取出,加白糖90克及少量猪油,搅匀,蜜枣去核备用。(2)用1只大碗抹上猪油,将莲子码在碗中间,加上无核枣子,装上糯米饭,码在莲子周围,上笼蒸熟备用。(3)将荸荠挖个小洞装满翡翠心,上笼蒸一下,取出枣子饭倒扣在大盘中间,将熟荸荠码在枣子饭周围,每个翡翠上面按上1只樱桃,荸荠四周再码1圈桔子。(4)炒锅坐火加清水和白糖烧开,撇去浮沫,用生粉勾芡加点猪油烧在枣子饭上即成。
  特点:色泽明亮,营养丰富,香甜可口。
       23、葛粉圆子


       徽州山区盛产葛根,性凉味甜。葛根榨洗出粉名葛粉,又名山粉,徽州民间常用以制作点心类食品,是徽州山区风味小吃。
  葛粉圆子是将猪肥膘、白糖等做成圆球状馅心,先滚上一层葛粉,如此三四次,然后上笼,蒸至外皮呈黑色发亮并有小泡时即成。此圆子质地柔韧有劲,味香甜,有清心明目之效。


       24、秤管糖 


       徽州糕点名。这是一种有特色的饴糖制品,其形状象一根根切断了的大秤管,故称之为“秤管糖”。
  秤管糖用饴糖裹着白芝麻或黑芝麻,里面有一个白色的糖心,糖心是白糖拌以芝麻粉、米粉做成的。如将其搓捏得更细(如钢笔筒)即成“一品香”。其特点是松脆,不粘牙,甜香适口,老少皆宜。
      25、 庐江小红头

 

        庐江“小红头”是安徽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点,至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原名“饽饽”,又名“油糖烧卖”,其外形如盛开的石榴花,因顶端染一点红,故而得名。相传在清同治年间,清军著名将领吴筱轩,是庐江县沙湖人,奉命出征。随从家乡厨师常为他做此点心,很受吴的赞赏。该厨师回乡后,在庐江城关岗上开设“段万和”饭店,继续做这种点心,深受食者欢迎,遂驰名于世。
  “小红头”制作十分考究,选料精细。其特点:油糖滋润,色泽金黄,香甜酥松,细腻无渣,馈赠亲友,携带方便。食用时:蒸、炸、炒均可,清光绪年间曾被列为贡品,奉献宫廷。1979年省小食品展销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1982年北京“方便小食品”会上受到好评。


       26、腊八豆腐

 


       黟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誓言,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
       27、甜酒酿 


       甜酒酿系用上等糯米酿制而成,在黄山市城区或集镇的街头巷尾,常可以看见有人挑担子叫卖。担子两头是两只石鼓形的竹篮,竹篮上的盖子中间镶着玻璃,玻璃下面放着一碗碗米酒酿。那米酒酿中间还有一个凹坑,里面溢满了甜酒汁。 
       甜酒酿的做法很讲究,吃法也分为两种。凉吃:在炎炎夏日吃上一碗,自是五腑透凉;热吃:则在冬天将酒酿与金丝琥珀蜜枣或鸡蛋一起煮沸,吃起来又香又甜,令人寒意顿消。
       28、三河米饺

       以籼米粉制成饺皮,猪五花肉及调料制成馅心,成饺后油炸而成。色泽金黄,外皮微酥脆、馅心味鲜美。已有近百年制作历史。
       29、伏岭玫瑰酥

       伏岭玫瑰酥是久负盛名的传统糕点,产于绩溪县伏岭村,因其内有玫瑰花作为辅料,具有玫瑰花香而得名。
  制法:以细白糖、芝麻、面粉、饴糖等为主料,辅以玫瑰花、青梅、桔饼、红绿丝。芝麻手工脱壳,炒熟后碾细过筛拌上细白糖烘干成麻屑,用小量的饴糖和拌有麻屑的上等面粉分层卷叠起来,按一定规格切成块后,表面再均匀地撒上细白糖、玫瑰花、切细的青梅、桔饼、红绿丝等。把已制成切块的玫瑰酥,按比例切成四块,然后包装,每盒10小包。制成的玫瑰酥,外观洁白如玉,丝丝点点的玫瑰花、桔饼、青梅等若隐若现,宛如翡翠玛瑙嵌于白玉之中。        30、徽州臭豆腐 


       俗名“大呆臭”,为王致和于清康熙年间创制,康熙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特地御笔亲书“青方:二字赐王致和,从此名声大振。与浙江绍兴的臭千张、安徽淮南的臭香干呈鼎足三分之势,享誉海内外。徽州大呆臭,表面为灰、兰、黑综合色,内里洁白如玉,闻着臭、吃则异香,独具一番风味,而由于大呆臭的制作工艺很复杂,所以这道风味小吃,恐怕只有来黄山的游客才能吃到了。大呆臭在黄山市内很多小吃摊点上均可吃到。
       31、曹操鸡

       “曹操鸡”是始创于三国时期的安徽合肥传统名菜。此菜系经宰杀整型、涂蜜油炸后,再经配料卤煮入味,直焖至酥烂,肉骨脱离。出锅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观。吃时抖腿掉肉,骨酥肉烂,滋味特美,且食后余香满口。因而,以其独具一格风味,受到来合肥旅游的中外食客好评,曾留言赞美:“名不虚传,堪称一绝”。 
       相传三国时期,合肥因地处吴头楚尾,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从都城洛阳率领83万大军南下征伐孙吴(即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行至庐州(今安徽合肥)时,曾在教弩台前日夜操练人马。曹操因军政事务繁忙,操劳过度,头痛病发作,卧床不起。行军膳房厨师遵照医嘱,选用当地仔鸡配以中药、好酒、精心烹制成药膳鸡。曹操食后感到味精美十分喜爱,随之病渐愈,身体很快康复,尔后每进餐必常食此鸡。由此,后人传于世,“曹操鸡”声名不胫而走。于是这道菜便在合肥流传至今。 现今“曹操鸡”这道美肴,尤以合肥逍遥酒家烹制最为出名,仍以当地优质仔鸡为本,并配以曹操家乡——安徽毫州出产的古井贡酒与天麻、杜仲、香菇、冬笋及花椒、大料、桂皮、茴香、葱姜等18种开胃健身的辅料制成。营养丰富,具有食疗健体之功,声誉日高,更加名闻遐迩
       32、蟹黄汤包 


       有葱油、萝卜丝、糖醋等馅心,以葱油酥饼最受欢迎。系油酥面抹猪油葱花油泥作饼,涂饴糖,沾芝麻,烤成。呈蟹壳黄色,酥脆咸香。已有近80年制作历史。         33、江毛水饺


       安庆市有名的风味小吃,已有80余年制作历史。 饺馅选料是用山区的黑毛猪后腿肉,佐以虾仁、榨菜制作,用纯鸡汁或骨头汤煮饺,具有皮薄、肉嫩、汤鲜独特风味,深得人们喜爱。因其创始人江庆福颈上有一撮白毛,绰号江毛,故称江毛水饺。
       34、油煎毛豆腐 

       相传在康熙年纪那,歙县有个名叫王致和的举子,他不甘俯首豆腐祖业,一心迷恋科举,寄望仕途。无奈屡试屡败,始终名落孙山。绝望之下,心想自己莫非是豆腐之命,别无他路。叹息之后,到也自我解脱,于是干脆接过父辈豆腐坊做起了豆腐生意,启料这就发生了奇迹。翌日,天气闷热,豆腐滞销,他顺受将多余的豆腐铺在稻草上,撒上盐水,打算日后自家食用。过几日,因事多,早忘到九霄云外,待记起,那豆腐已是色变毛长,茸茸密密。他自任晦气,打算倒掉,不经意信手掰开一点尝尝,居然尝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咸味,于是他便放些油及佐料下锅煎烤,一时奇香四溢,出锅口食,更是鲜美无比。他欣喜异常,从此做起了毛豆腐的生意且越做越大,一直做到了京城。 
       调制方法:用平底锅油煎,待到两面发黄,香气溢出后涂上一层辣酱即成,味道鲜美至及。         35、顶雪贡糕 


       安庆市怀宁县传统名产,色如山巅白雪故名顶雪糕。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1906年,参加南京地方产品会赛,名列前茅,进京深受慈禧太后的盛赞,遂称“顶雪贡糕”。此糕色泽洁白,软绵酥松、香甜可口,糕片具有厚薄均匀、搓推似牌、曲卷如纸、点火即燃之特点。
       36、麦陇香墨子酥 

        安庆糕点名坊麦陇香的传统特产。制作须经过九道工序,精心配料。主要原料是上等黑芝麻、小磨麻油、精细白糖等。产品形同乌墨,油而不腻,香甜爽口,具有润肺补肾利肝等功效,老少皆宜。曾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和安徽省优质产品奖。        37、天柱山五香干 


       五香干的来历,民间传说因王安石而起。王安石离任舒州通判时,摆一桌宴席招待文朋诗友。没想到厨师第一次上菜时,就上了两盘豆腐。王安石问:“同是豆腐,为何分作两盘?”厨子说:“一种是加茶叶煮的,一种是茴香煮的。”大家品尝后觉得味道不错。接着第二次换菜,又上了一盘酱煮豆腐,大家一品尝更觉得这种豆腐色味俱佳。第三次换菜,又上了用八角、胡椒煮的两盘豆腐。客人们感到这豆腐烧得更好,香美极了。这时王安石告诉厨师,今天五种味豆腐都不错,客人喜欢吃,叫他把这五种佐料放到一起烧制,果然有一股独特的香气,赢得满桌喝彩。 
       这五味佐料豆腐,就形成了“五香干”。五香干加工制作技术,在潜山世代相传,成为有名的地方特产。        38、天柱香鸭 


       天柱香鸭是安徽省天柱山风味特产食品,主料本自山间农家水鸭,生长野外,饮的是山溪泉水,吃的是山野生物。在保持生态原汁的基础上选用天然佐料,精巧配方,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加工制成,气香味醇,一吃难忘,百吃不厌。
       39、千层锅 


       千层锅是祁门山区的一道美味菜肴。其原料多用农家土菜,一层层码放进一口大铁锅中,大火烩煮得透熟,热气腾腾地连锅端上桌。一般情况下顶上盖的一层是红烧肉片,硕大肥实,油而不腻,周围是排列整齐的肉圆,往下有油炸的豆腐、风干的野味、鲜嫩的竹笋、多样的山菜,通常最下端是干菜拌米粉,油足味厚。吃一层,露一层,每层都不同样,每层都有自己的风味,既新奇又有味,而且料多份足,既是一道菜,也可当饭吃。
       据说这道菜的来历与曾国藩有关,当年,曾国藩率湘军驻祁时,时常行军,有时驻扎在荒郊野外,便因陋就简,在堤畔上挖一排灶,架一溜锅,有什么原料都拿来一锅烩,创造出这种即省工省料又独具风味的名菜。后来这道菜传到安凌一带民间,久而久之,叫出"千层锅"的名头来。        40、天长雪片糕 


        天长雪片糕色白如冬雪、味甜而松软、柔韧而入口即化。先将糯米炒熟磨粉、放置两个月后,将糯米粉、猪油、糖、水等按比例调和,然后炖熟即可,要求火候的把握十分精确。        41、格拉条 


        凤阳格拉条是一种面条,具体怎么写不知道,都叫格拉条,所有的格拉条店均不装饰,石灰墙水泥地,当街一口大锅,锅上架着千斤顶做的压面机,压面师傅把和得很硬的面团放进去,压着千斤顶,面条便会飘洒入锅,沸腾的开水里很快就煮熟,捞出,放进冷水里,洗去粘液。大碗两块,小碗一块五,老板,小碗两碗,一个鸡蛋茶。师傅便会抓起事先煮熟的黄豆芽和适量的面条,投入滚开的锅里一烫便入碗中,调入盐,撒上汆熟的芹菜或豆角粒,淋上芝麻酱,倒入酱油醋,泼上辣椒油,捏一撮榨菜末,好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格拉条就上了桌,吃着格拉条,喝着煮格拉条的汤冲得鸡蛋茶,真好,原汤化原食。师傅眼毒,只要你来一次,就知道你喜欢多放辣椒还是少放芝麻酱。吃格拉条的食客不拘身份,三轮车夫,贩夫走卒居多,也不乏西装革履,浓妆艳抹之流,到这里没有高低贵贱,都是甩开膀子,呼噜有声,连不登大雅之堂的三轮车夫也敢对着老板说,老板,再加点汤。        42、枕头馍 


       枕头馍是阜阳特产之一,又称阜阳大馍。每个长约1-1.5市尺,宽 约0.5-0.8市尺,厚约0.3-0.5市尺,重约2-6斤,堪称馍中之王。阜阳大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南宋初年“顺昌之战”(阜阳古 时又称顺昌),正值新麦登场,一来为了坚壁清野,二来为了支持宋军抗 金,顺昌府百姓使用新麦做成大馍带入城内,宋军每日发一个,饿时削 一片充饥,困时枕头而卧,因此又称枕头馍。阜阳枕头馍系选用精细面粉,精工蒸制而成。馍焦呈金黄色,似油 炸一般,厚约半寸,香酥爽口,用快刀切上一片,馍瓣洁白,层层相包, 湿润柔筋,干而不燥,松软而又耐嚼。由于蒸制前没有放碱、发酵粉等 物质,存放数日仍不霉不硬,味道依旧。
       43、阜阳皮丝 


       阜阳特产皮丝,系新鲜猪皮经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外观金黄途亮, 薄如蝉翼,食之滑而不腻,味美绝伦。上等的皮丝经高级厨师烹调后, 则成为招待客人的宴宾名菜,一般不可多得。 阜阳皮丝又称春祥皮丝。抗日战争前,阜阳城内鼓楼西面有一个“国 民饭店”,因名厨掌勺,不仅生意红火,而且名声远播。凡到阜阳的人,必先进去小坐,以饱口福。饭店有位股东名叫刘春祥,由于经常到三河 尖镇采购货物,与制作皮丝出名的顾某相识,天长日久也知其一点皮丝 的制作方法,由于当时顾某技术不外传,刘春祥便回家进行试制,经多 次实践后终于成功。从此以后,刘春祥的皮丝制作独树一帜,并很快在阜阳城传开,其质量和色泽也不断地提高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