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卤猪耳朵才好吃:收集一些有关教育孩子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40:06
如何对待你束手无策的孩子  

 你用现在的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已经不管用了,孩子已经公然的反抗你了(我就不写 你拿我有辙吗?)你就应该想到要换办法了。  
单生气没有用,记住,‘孙子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心战为上,兵战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也就是说,两国交兵都讲究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心战为上,兵战次之。何况是母子呀。所以要多运用你的智慧,努力作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要想和把孩子教育好,第一步就要作到真正了解孩子,而不是说教。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所以我建议你  
1、调整自己的心态,一切望前看,让孩子感觉到你是一个既重情谊,有乐观,坚强的母亲。  

2、现在还远不是讲道理的时候,你要真正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多观察孩子,多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喜,怒,哀,乐。并多让孩子知道你的难处,首先在情感上你和孩子产生共鸣。只要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共同的语言,才能沟通。有了这些基础,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2楼

教育女儿的一点小体验--满园秋色
 
 快开学了,很多孩子家长多于教育子女,心里没底,作为孩子大一些的我,想对大家说说我的一点我切身的经验: 

1.做朋友 
 要做孩子做朋友,做个知心朋友。要懂得孩子的心,不要以家长的命令和威严去管他,平时多和孩子沟通,要把你的想法说个孩子听,同时要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记得有一次,我们单位搞活动,我领着6岁女儿去玩。拔河比赛我们办公室的输了,下来一看,女儿哭得像个泪人,回家后女儿说:哎呀妈妈,当时给我急得吧!我都想上去帮你拔。我俩都笑了! 
再后来,当我说女儿时,我就说,妈知道你累,妈理解你辛苦,现在的教育方式就这样,你说咋办?你能改变还是我能改变,改变不了就要适应它。妈妈非常想帮你,可不行,就像你要帮妈妈拔河是一种心情。如果你玩我学习,知识能学到你脑里,你就不用学了,可不是这样,知识学不到你的脑里,而是学到我脑里,所以,还得你自己努力,妈帮不了你。 
我平时和女儿一起玩,上联众打游戏我们互相切磋,这样女儿觉得我够朋友,一般我说的话她容易接受,我说玩可以,但要节制,如果不节制那就对不住妈妈对你的信任了! 
这不,女儿22号就开学了,她早都把qq密码告诉了我,我上网时帮她隐身挂q,好增加小星星,她q上的几个群都是谁建的,里面一般都有谁,网名叫啥的是谁都告诉我,从不和陌生人聊q 。这些都是我和女儿交朋友得来的。 
我和女儿基本什么话题都说,不是觉得她小就不说,比如:孩子离家出走,早恋等等问题我们早早都探讨过,让孩子早点知道没什么。这就好比家长一般不让小孩子吃糖、吃冷饮一样,你越不让吃,孩子就越馋越想吃,你敞开了让她吃,她觉得很平常,就不会那么想念了。 

2.要耐心的讲道理 
记得,女儿小时候出去学英语,过一段时间她说不想学了!我说为什么?她说她班里的同学基本都不学了,因为太难了!我说他们不学很傻,因为我们交了这么多的学费,却不学了,很不划算,花多少钱就得把多少知识学回来,否则就吃亏了!这就好像买东西,你把钱拿出去了,却没把东西拿回来,你说傻不傻?难不怕,就怕你不愿意把东西拿回来,就像买东西讲价一样,你下功夫把知识学好,就像花同样的钱买回来好的东西一样物美价廉。 

3.要换位思考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同时,教会孩子站你的角度考虑问题。 
女儿初中时,一次写日记让我无意识看到了,是当天自习课她在课堂上画小人,被老师抓个现形,把她叫出去很批一顿,她日记中说老师的话太刻薄了!太伤她自尊了!她没理论不是因为老师说得对,不是因为她怕她了!是因为她懒了理论。 
我看到后就说,你们班有多少人?她说79人。班里的学生你也都了解吧!像你这样的大有人在吧!她是每个都像这样的叫出去批评吗?不会吧?她说:嗯!我说那她为什么批评你呢?因为她觉得你是好学生,她想让你更好。如果你是你们班老师,你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不管?并且她是你心目中的好学生,你能不能不生气?别看她话说得严不严重,要看她行动是不是出于好心。你说呢?她立即就不生气了! 

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我说给大家听,希望能给你们有点帮助。

3楼

超市里的一分钟教育 

 超市里,两位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买东西。 



穿红衣服的妈妈带着小男孩买苹果,小男孩跟着妈妈往框里拿苹果,他的妈妈看见了,把他选的苹果全都放回摊上,并告诉他:“你挑的不好,让妈妈来挑!你呢,乖乖地呆着。”小男孩就不再自己挑苹果了,低着头,一声不吭的。这位妈妈挑好苹果后,带着小男孩走了。 



一会儿,穿黄衣服的妈妈带着小女孩过来买苹果,一小女孩也帮着妈妈拿了几个苹果。女孩的妈妈问她:“你为什么要挑这个苹果呀?”小女孩说:“这个苹果红红的,我喜欢。”女孩的妈妈指着不远处的另一个品种的苹果说:“那边的也是苹果吧?为什么它们的颜色不红呢?”“因为它们不是一个品种的?”“那它们又是什么品种呢,你知道吗?”小女孩摇摇头。小女孩妈妈说:“回去我们查查书,怎么样?”“好!”小女孩点点头,高高兴兴地和妈妈去买别的东西了。 



这两位妈妈和孩子交流的时间都只有一分钟的时间,但是却在向孩子传递不同的信息。穿红衣服的妈妈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不行的,只有妈妈选的才是好的。在她的面前,孩子是处于附属地位,不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而大人的才是处于主体地位,孩子应该听大人的。穿黄衣服的妈妈则告诉自己的孩子: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我们是平等的,你肯定有你自己的理由,而且你还会自己去发现更多的东西。这位妈妈有启发性的询问,同时也让孩子有了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父母们在对待孩子的每一件事情实际上都是在向孩子传递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传达着教育孩子的信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是教育,所以,不要不在乎,哪怕是很细小的一件事情,也是重要的。

4楼

现代家庭对孩子教育的误区 第四 不许孩子出一点错。 
 
只要是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只要孩子出一点错,有些家长就慌得不行,大家怎么忘了,做什么事情都是有一个逐渐熟练的过程。就像小孩学走路,一定会有一个不断摔交的过程,,也只有在不断摔交的过程中,孩子才能逐渐掌握走路的本领。 
这样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为什么到了指导孩子学习上就贯彻不了了呢?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有的家长和有的教师就如临大敌,不是去耐心的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的所在,而是指责,抱怨,让孩子没了再爬起来的勇气。 
以至于每次考试之后,如果一提开家长会的时候,一定有大批的孩子哭着来求老师。 
现在有些家长的‘不许孩子出一点错’的心态,再加上‘拔苗助长’心态结合在一起,足以毁了孩子童年的幸福,足以灭了孩子以后的自信。

5楼

习惯是成功的前提,如何培养习惯 
 重视孩子的成绩一点没错,现在的中考、高考不是都需要成绩说话吗,没有升学考试的成绩,你的教育方法再好听也是空话一句。 
关键在于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怎样既有效,又让孩子很快乐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孩子的意志,品质。还要让孩子后劲十足。这才是需要老师和家长认真研究的问题。 
 
意志,品质~方法锻炼 


1,做家务, 
2,从小注意培养,不要什么都满足孩子~ 
大家都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在我们的孩子还小的时候,在他们还不懂事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都做了些什么?是不是孩子想怎样就怎样?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我们又给孩子们做了怎样的表率? 
我们是不是在给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等方面动过脑筋,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等方面真正下过工夫。 
如果没有的话,首先要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入手,让他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要自己负责的习惯,这样就不单单是写作业不用你督促、陪伴了,其他的事情他自己就逐渐都能做的象模象样了。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我的建议是 
1 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10岁的孩子是完全胜任的了)比如倒垃圾,比如买牙膏等等,开始的时候要在孩子从心里愿意接受这相任务(比如你可以‘生病’还可以进行家务劳动分工等。) 
2 一旦孩子接受了这个任务,家长一定要严格管理,不可以一会一变,或三分钟热血,家长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比如让孩子承担买牙膏的任务,那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这项活都要让孩子独立完成,做得好要给以适当的奖励(但绝对不能是金钱,物质方面的)比如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拥抱,说一句‘ 我宝宝真好,帮了妈妈的大忙了,谢谢’ 
记住,要让孩子去做什么的时候用表扬的方法 
 要让孩子不去做什么的时候用惩罚的方法 
 要想让孩子形成某种好的习惯逐步的训练,严格的督促是必不可少的 
 3 关于孩子做作业时,是否应该督促、陪伴的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 
4 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孩子出错,出现反复都是正常的情况

6楼

不要在孩子面前做的事情 

1 切记!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打个比方,我是你的先生,你是我的太太,我整天在你面前说别的女人怎样怎样好,你有什么感受? 
2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我非常欣赏网友 平凡见证美丽 说过的一句话 "我和孩子一同成长".我们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而不是以委屈自己,牺牲就为代价来换取孩子的成长的,(事实上也是换取不来的) 
3 千万不要再和孩子吵架,摔东西了,那是无能的表现,做家长的一定要控制住局面。 
4 在很孩子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就事说事,不要离题太远。 
注意,别人的经验只能是借鉴,一定要摸索出既是自己孩子乐于接受的,自己又得心应手的方法来。 
以上建议谨供参考

7楼

我们养育孩子,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成为一个有正义感,责任心,有毅力,善良,仁厚,快乐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硕士、一个博士。 
你所说的他做什么事都慢,可能是性格问题,但顶嘴的性质就不同了。 
要知道,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长必须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如果不是这样就算有再好的方法也是贯彻不下去的,尤其是对于年纪小的孩子,这一点尤为重要。 
问题出现在他身上,根子很可能在你这里。 
1 要是单单和家长顶嘴,那你自己检讨一下是不是你们平时太溺爱孩子了,不管他怎样,你们都迁就他。或是在你的家庭成员中有人对你不够尊敬(可能没怎么严重)或是类似的情况。导致孩子认为你们是可以不尊敬的(别看孩子年纪小,谁必须要尊敬,谁可以欺负他们是看得很准的。 
纠正的方法,不要对孩子过分的迁就,尤其是年纪小的孩子。建议你如果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一定要严厉的指出,要让他明白,不管他是不是有理,和家长顶嘴就是错的,如果还是不听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惩罚手段,在年纪小的孩子面前一定要树立家长的绝对权威性。要不后果不堪设想。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带有欺软怕硬的性质。 
不要觉得惩罚孩子,甚至打孩子就一定是不对的,尤其是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或是已经有了坏习惯的孩子,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比如欺软怕硬,比如说谎,比如偷窃 ...如果道理上讲不通,就一定要动用惩罚的手段,要他清楚的知道这样的事不可以做。至于为什么,等以后大点再解释。

8楼

首先,大人们要统一思想,由一个人起主导作用,即使有什么偏差也不能内讧。如有可能再找一处离老人不太远的住房,因为我的体会是和老人在一起,即使老人不干涉,孩子的心里也有仗势,只要不顺他的意,他就没完没了的闹,因为他心里明白,只要他闹的一定的程度就一定会有援兵的。 
二 作为母亲一定要明白对孩子的教育决不仅仅是吃饱,穿暖,买个礼物,带去春游这么简单的,对孩子的教育讲究的是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是要有提前量的。而且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有道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就象一条锁链是环环相扣的。 
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工作的关系而放弃了一个母亲应尽的职责。 

各位家长可能说,现在的中考、高考...那一样不都得靠成绩说话?对,大家关心孩子的成绩一点没错,关键是怎么关心才是有效果的,才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 
要注意,在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问题是家长和老师是各有不同的分工的,家长的任务是照顾好孩子的日常生活,调整好孩子的心态,明确孩子的学习动机...总之,一句话,就是把孩子学习的劲头鼓的足足的,并起到督促和监督的作用。至于对教材的利用,知识的传播...是老师的工作职责

 

10楼

在古代社会中,教育儿童的职能主要是由家庭承担的。近代的儿童教育有逐渐社会化的趋势,许多国家对学龄儿童都实行了义务教育的制度。但是,家庭教育仍然十分重要。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给儿童教育带来了无法克服的消极影响。由于家庭的阶级地位不同和儿童性别、民族等方面的差异,儿童在受教育的问题上也是不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私有制和剥削,为发展儿童教育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教育儿童真正成为全社会的事业。目前我国十四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有三亿以上,培养、教育好这些儿童,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和使共产主义事业代代相传的大事。

 儿童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它们有联系又有区别。家庭是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和实践场所,教育儿童是父母的神圣职责。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对未成年子女有管教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子女,是我国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教育方面,目前比解放前有很大发展。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已达93%以上。1981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在八十年代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历史任务。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的读物和各项文艺作品,也比过去大量增加。我国的少先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委托青年团领导的、联系广大少年儿童的重要纽带。它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进行理想、道德和情操的教育,开展各种有益的、丰富多采的社会活动。目前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不能适应需要,这也和人口增长过快有关。因此,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也是进一步发展儿童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11楼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但是,培养超常儿童的过程就像走“一条光荣的荆棘路”。父母和孩子不仅都要付出长期而艰辛的努力,而且随时要注意避免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许多误区。本节只就“填鸭式的教育”、“求全责备和揠苗助长”作简单的阐述,以提醒家长在培养孩子才能的过程中,坚持冷静平和的心态,确保孩子的心智得到真正优越的超常发展。 

一、填鸭式教育

早期教育不是填鸭式的教育。填鸭式的教育极易扼杀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要培养孩子某方面的才能,首先要唤起孩子对事物的兴趣,然后再适应其兴趣进行恰到好处的教育。前面提到的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就是避免填鸭式教育的良好策略。家长要动脑筋、想办法,用各种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学习,使孩子真正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和内在价值。例如卡尔·威特用游戏的方式使儿子对语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几年的工夫就掌握了六个国家的语言。而填鸭式的教育可能使人一辈子也学不会一门外语,更不用说在科技等方面的学习了。

然而,有些父母不懂得早期教育和才能培养的精髓,在孩子呱呱坠地后,就兴冲冲地开始了填鸭式的教育。填鸭式的教育使孩子既难接受,也学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只会成为死板的知识接收器。有些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下,很快就丧失了对知识的兴趣,于是家长就对“早期教育”失去信心,继而放弃教育,白白浪费了孩子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另外有些孩子则被一些“不屈不挠”的家长“填” 成了所谓的“超常儿童”。但这样的“超常儿童”不易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超常儿童”会昙花一现的原因之一。

二、求全责备和揠苗助长

才能培养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智慧。有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不顾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一味求全责备和揠苗助长,反而会背离才能培养的初衷,给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少儿时在家中接受博学多才的父亲的教育,但父亲无情地催逼穆勒,不允许他有假日,惟恐打破他天天刻苦学习的习惯,也不给他丝毫的自由,事无巨细地对他严加管束,不允许他有“随意的”爱好,致使穆勒在青年时期经常精神抑郁,终生都感到有心理障碍。

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和穆勒一样,小时候接受父亲的教育,智力超常。但即使他在学习上犯一点小错,父亲都会大发雷霆。年轻时的经历使他清楚地知道,望子成龙的家长会使孩子的生活遭受多大的困难。他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劝告大家:“让那些试图按自己的意志塑造另一个灵魂的人先保证自已.有一个良好的形象.让他们明白培养才智之士的力量既可以使人生,也可以致人死。”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意愿,引导孩子自由地做出自己的决定是非常重要的。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要经过认真思考,对自己的行为要审慎。

铃木镇一认为.没有所谓“好的责备方法”,即使孩子不听话,也“决不能责备”。对孩子进行神经质般的训斥,会引起孩子的不安、恐惧和愤怒,这些情绪会削弱孩子正常的判断力或学习能力,还会对父母产生反感,很难收到教育的效果。通过责备让孩子做与通过表扬让孩子做.二者对孩子的影响完全不同。

卡尔’威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倾注了极大的耐心,无论孩子做好事或坏事,他都竭力做到心平气和,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对待他。在儿子犯错误时,他总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儿子明白道理,而不是长篇大论和喋喋不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他发现长话短说、要求明确、大度和气往往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生理发展规律外显,人们看得见;心理发展规律内隐,人们不易觉察。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意志,正如让他的身体自然生长一样,才是遵循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作为家长,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过度挑剔和专制,不能以牺牲感情和其他素质的开发为代价,一味发展智力。否则,就容易产生求全责备和揠苗助长的错误.会摧残孩子的生命机能,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能动的生命主体,本身就有很多潜藏的能力。如果父母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些能力就能发挥出来;如果父母忽视或者给予不正确的教育,这些能力就会压抑和枯死。人无完人,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再好的孩子和家长都会有毛病。所以,家长要有清醒的头脑、平和的心态,要用审慎的言行.针对孩子的身心特点,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印象和富有弹性的人格,使孩子的心智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

12楼

心理教育课程是以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是学校及幼儿园心理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 途径。与其他形式的心理教育相比较,心理教育课程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目的明确性等特点,因此,它是心 理教育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我们在广州市华景幼儿园以大班为试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教育课程实验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在幼儿园进行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搞好课程设计是取得成效 的一个关键。现结合我们以5-6岁儿童为对象的实验研究,具体谈谈心理教育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思路。 
 一、确立教学目标 
 确立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实际上就是挑选所要培养训练的心理素质或心理特征。因为个体的心理特征有 许多,在一次实验中,不可能对所有的心理特征都加以培养,面面俱到反而无所适从。必须有针对性地、有选 择地加以培养。在进行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之前,我们为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试,测量了他们的智力、气质、态 度与性格、行为问题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为他们建立了心理档案。通过测试,发现学生在理解能力、创造力 、学习兴趣、合作精神、责任感、挫折容忍力等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以此为根据,同时遵循心理教育课程目标 制定的原则,我们为心理教育课程确立了如下具体目标: 
 1.智能 
 ①理解能力;②逻辑思维能力;③联想能力;④创造力。 
 2.学习兴趣 
 ①好奇心;②求知欲;③发现问题的能力。 
 3.社会适应性 
 ①集体观念;②合作精神;③责任感。 
 4.自主坚强的意志特征 
 ①自信心;②挫折容忍力。 
 二、设置教学内容 
 围绕上述教学目标,针对5-6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们设置了如下教学内容: 
 1.理解能力训练——说说它的含义; 
 2.概念的形成——什么是动物? 
 3.创造力培养——砖头的妙用; 
 4.好奇心的激发与培养——磁铁真好玩; 
 5.兴趣的培养与发展——我喜欢……; 
 6.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我该怎么办? 
 7.合作意识的培养——小动物抬水比赛; 
 8.合作性训练——小拖鞋制造厂; 
 9.责任感意识的培养——哪种做法对? 
 10.责任感训练——吃了糖果之后……; 
 11.自信心的提高——优点“轰炸”; 
 12.体验挫折——我未达标时……; 
 13.应付挫折——当自己失败的时候。 
 三、选择教学方法 
 心理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来进行的,因此我们把这些共同活动的方式看成是心理教育 课程的教学方法。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认知法、操作法、集体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行为改变法几 大类。在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主要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1.讲解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的讲述,使学生明白一些道理。如在“合作性训练”中,在演示了“一根筷子易折断 ,一把筷子折不断”之后,老师用讲解法使学生明白合作性的重要性。讲解法还包括讲故事,利用儿童喜欢听 故事的心理,讲述一些与心理教育有关的故事,如创造力培养中,可以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2.游戏法 
 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进行心理教育,游戏法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因为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游戏 有多种分类,它可分为竞赛性游戏和非竞赛性游戏;也可分为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音乐游戏、智 力游戏等。不同种类的游戏可起到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如竞赛性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非竞赛性游戏可以减轻紧张或焦虑,获得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 
 3.讨论法 
 讨论法可以沟通思想和感情,激发儿童参与的热情,加深儿童的认识,因此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如脑力 激荡法,利用集体思考和讨论的方式,使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以引起更多的意见或想法。此法 可应用于创造力训练、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等课程之中。运用此法时,严禁批评,让学生自由畅想,想得越多越 好,可以对别人的想法加以改进和组合。讨论法可以全班讨论,也可以小组讨论。 

13楼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它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 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的作用。如 在责任感的培养中,教师让学生表演了如下情景:“玲玲在幼儿园摔了一跤,老师叫小明和小红到医务室拿万 花油。途中,小明和小红看到两只花蝴蝶飞来飞去。小明忍不住跑去捉蝴蝶了,并且要小红也去。但小红想到 老师交给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就没有去捉蝴蝶。小红一个人到医务室拿了药给玲玲。”由于角色扮演法生 动活泼,不但能发展心理素质,而且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心理教育课程的设计中,要把以上方法结合起来应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四、课程设计思路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主题系列单元设计的方式。先确立几个主题,然后围绕同一个主题设计几个不同的单 元,循序渐进。根据目标,我们设计了四个主题:①提高思维能力;②激发学习兴趣;③培养合作性和责任感 ;④发展自我意识。每个主题安排了3-4个教学单元。如“培养合作性和责任感”这个主题中,我们安排了4个 单元:小动物抬水比赛、小拖鞋制造厂、哪种做法对、吃了糖果之后。这四个单元分别从意识和行为两方面培 养学生的合作性与责任感。每个星期除完成一个单元的专门教学外,这个星期的其他活动都围绕这一单元而展 开,把心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种教学与游戏之中。 
 在一个单元设计中,要考虑和明确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时、教学场地、教学活动方式、教学前所需的准备 工作、教学活动的程序等。其中主要部分是该单元的教学活动程序或步骤。例如:在理解能力训练中,我们在 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安排了下面环节:①动作的理解:猜猜他在做什么;②单张图片理解:讲述图片上所发生 的事;③系列图片理解:讲述图片中的故事;④词语理解:对与图片有关的某些词语给予解释。通过这样几个 步骤,出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全面训练学生理解能力,使整个设计浑然一体。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以上思路,下面我们把实验中的一个单元设计介绍给大家,并加以分析和点评,权作引 玉之砖。 
 小拖鞋制造厂 
 设计者:周金梅 
 活动目标 
 1.在合作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性的训练。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集体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细绳两条。 
 2.厚纸板、吸管、粗线、胶布、画纸、彩色笔、浆糊、塑料蓝若干。 
 3.“厂长办公室”、“生产车间”门牌。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由两组幼儿进行“两人三足”的游戏比赛,请幼儿观察并思考:赢组为什么会赢?输组为什么会输? 
 2.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由商家来厂家定货引出活动主题——小拖鞋制造厂。 
 (2)示范讲解拖鞋制作步骤和方法。 
 ①把画好的鞋样剪下来,并在指定点钻洞。 
 ②把两根细绳同时打结,再把线头长的那端分别穿入两根塑料管,然后再把两绳同时打结。 
 ③把线头短的那端同时插入鞋上面的孔中,把线头长的那端分别插入鞋中间的两个孔中。 
 ④剪胶布,用胶布把穿过鞋孔的线头固定在反面。 
 ⑤在鞋上设计花纹并画好。 
 ⑥用浆糊把鞋底粘好。 
 (3)教师提出要求。 
 ①每个环节安排两个人,同一个环节的两个人可以互相帮助。 
 ②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各组必须环环相扣。在此期间,厂长和车间主任要到各组视察,看哪组完成得又快 又好。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就被评为优秀小组,获得优胜奖章。 
 (4)幼儿活动:教师分别扮厂长、主任到各个小组视察,指导个别能力稍差的幼儿。 
 3.结束部分 
 由厂长总结,评选优胜小组,并指出胜利的原因是相互之间合作得好。最后,给优胜小组颁发奖章(每人 一枚)。 
 分析与点评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与同龄人交往少,父母又往往宠爱和纵容他们,使他们变得任性 、自私,不会主动、正确地与人合作。对孩子加强合作性的训练,既是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集体的必要条件, 也是为他们将来愉快地与人交往打基础。 
 这个单元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竞争与合作的统一。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这样的意识:要想赢得竞争的胜 利,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合作。整个设计思路清晰,模拟流水线生产,不仅能有效突出“合作”的主题,而且能 让孩子初步感受现代化生产的模式。同时,利用手中制作,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反应活跃,绝大部分学生能领会合作的重要性,说出优胜小组胜利的原因。但小拖 鞋制造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有的孩子无法完成规定程序。


15楼

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方式 

 一个宗旨就是对事不对人,也就是说,你可以说妈妈是爱你的但在这件事上你做的不好,不要张口就威胁孩子说,你怎么这样啊,不乖的话妈妈就不要你了,或者一些别的伤害人自尊的话语,这种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可能会让孩子听从,但也逐渐培养了孩子的低自尊,对自己不能充分的肯定,长期下去会使孩子找不到自我,无法真正清醒的认识自己。

16楼

儿童前期年龄发展阶段与教学原则 

 生理发展的特点

  1.这些孩子非常好动。由于这是有始以来第一次被要求长时间坐着学习,儿童的精力只好以神经质的习惯发泄,例如,咬铅笔头、咬指甲、玩头发及其它坐立不安的动作。

  你必须决定在上课时候的吵闹及活动的容忍程度。有些老师要求上课时要保持绝对的安静,这将会导致学生努力的克制自己保持安静,以避免引起老师生气,但结果将使得学童无法全然投入学习。大部份的老师会许可一定程度的走动及谈话。无论你作什么决定,你都需要随时警觉由于太宽容或太严苛,而造成儿童学习意愿减低的情形。

  如果你能避免让学童长时间粘在位子上,你就可以减少漫无目标的学习活动。常有些休息,而且带领学童尝试不同的学习活动,(例如,让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作业到你桌上,有时候在空中写字而不是在纸上写。)你可以在以下的空格写上可以鼓励你的学生在课堂上更活泼学习的方法。

  2.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仍然需要休息的时间,由于生理及心智的耗费,他们容易变得疲乏。

  在一段比较费力的活动后,需要安排比较安静的活动(例如在课间活动或午餐后,安排个故事时间。)而在一个需要集中精神的学习后,安排一段轻松的活动(例如,阅读写字后,安排画图的时间。)

  3.大肌肉的控制仍然优于精致动作的控制。对许多学童而言,尤其是男生,使用铅笔时还是有些难处。

  避免要求一次写许多字。如果练习写字的时间太长,写字的品质会变差,而且学童也会对写字及其它学习逐渐形成消极的态度。

  4.大部份的学童在八岁之前,视觉方面的统合还没全然发展好。故此,如前所述,低年级的学童在注视小东西及字体较小的字时,仍有困难。由于眼球的发展,极少数的学童有远视眼。

  避免一次要求太多的阅读,并随时警觉眼睛疲惫的讯息(例如,揉眼睛、眨眼睛等)。鼓励学童阅读字体较大的读物。

  5.大部份儿童期的疾病都发生在这个年龄阶段。

  如果你精心设计的课程因为学生缺席而打断时,你不必太惊讶。要随时保持警觉,注意显得无精打采的学童。如果能把他们隔开或送回家,就能减低其它同学受感染的机会。如果你记得一些特别能够有效控制班上学童,避免感染疾病的办法,请写在以下的空格。

  6.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童容易玩得过火。由于他们能十足的控制自己的体能,而且相对的对自己的技能也满有信心,结果常低估了他们冒险活动所隐藏的危险性。一般学童出事的比例在三年级时达到最高峰。

  你可以随身携带急救手册,也要尝试避免具危险性的游戏。例如在课间活动时,鼓励学童参加野外活动,但这些活动必须是安全的(如花式接力赛等)以帮助学童除去游戏中的危险成份。你可在以下空格内填入你觉得能达到以上目标的游戏。

17楼

社会化发展特点

  1.在这个年龄阶段在交朋友方面比较会选择。他们看起来都有或多或少固定的最好朋友,也偶而会有半固定的敌人。

  在低年级,就如幼儿教育阶段一样,你也可以使用社交图表来了解学童交友的情况,并提供试验性协助那些难以和别人建立友谊的学童。这时候要警觉学童间的长期不和,这将会使得学童间丧失具建设性的争执。

  2.在这个年龄阶段后期的学童,有一段短暂时间喜欢人数较少、有组织的游戏。但他们会过份强调游戏规则。

  要牢牢记着,依照Piaget的理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童属于道德实在论者。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童而言,难以了解该如何以及为什么规则需要配合不同情况予以适当的调整。

  3.吵架仍会经常发生,言语的争吵多过肢体的冲突,但有不少男童仍会不知轻重的拳打脚踢、摔角以及推挤。

  偶而发生的争闹是可预期的,但如果有某些学童,尤其是老是同一对学童在争闹打架,那你就要尝试帮他们排解纠纷、停止争闹。最好你能够找出彼此仇视的原因。

  如果你观察到或者想到一些有效的办法来中止学童间的争端,或者作些安排,让学童间的争闹成为令人满意、无人受伤、有结论的争吵,就请你把这些点子写在以下的空格。想想看,例如你觉得让两个男孩带上拳击手套,在正式而非公开的拳击场上比赛,以解决他们的争端。

  4.竞争变得明显。自吹自擂也变得满普遍的。

  无论在学校或一般生活,竞争都是无可避免的,发展到一个地步,它亦是动机的一种可期许的表现形式。无论如何,竞争仍有许多负面的结果,所以尽你所能去减少公开的比较,鼓励学童与自己竞争而非与别人竞争。如果一位学童感觉他已能够成功的与自己竞争,他可能就不需要诉诸于自夸,来让自己和别人信服他是卓越非凡的。但是,如果你还是遇到自吹自擂的学童,例如在游戏时,你就要鼓励学童(要小心不可以太做作)成为有风度的赢家及输家。

  5.男孩女孩在学习及游戏上显出不同的兴趣。两性的分歧程度因人而异。在有些班级,当学童清楚的意识在我们社会中明确订有男女不同的角色时,性别的战争于焉开始。

  要消除这一类的敌对,必须刻意的减少男女生的比较。如果可能的话,消除不受欢迎的男女生合并动作。例如允许学童选择自己要坐的课桌椅,而不是强迫男女生一起坐。

18楼

 男孩早期的成长环境是不是太女性化了? 
  比较起女孩,美国的男孩在学校的学习并不太好,他们有许多行为问题,自杀率也比较高。显而易见的这种适应不良及学习不佳的原因满多的,但依据理论而言,基本上是归因于女孩在学习性别角色时比男孩较为有利。

  在成长的最初十年,美国的男孩几乎大半时间都与女性生活在一起。早期的养育阶段是由母亲抚养成长,而后期小学教育的老师也泰半都是女性。这样的论证认为这样的成长环境很适合女孩,因为母亲、老师多同为女性,她们比较能被了解,也比较了解对方的情形。而正好相反的是,男孩根本无法同理于年长的女性,也几乎没有合适的榜样让他们学习,自然而然他们就变得困惑及缺乏安全感。

  对这样的解释你有什么看法?该如何作才能减低早期女性社会的影响?

  •  

19楼

情绪发展的特点

  1.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留心别人的感受。不幸的是,这个特点导至他们借着攻击别人的敏感处重重伤害别人,可是本身却不察觉他们的攻击是多具毁坏力。

  有时候他们会以嘲弄一位被激怒的学童以供大家消遣。老师必须提防这种情形的发生。如果你能私底下而且以个人身份与带头学童商量,你或许可以避免这种嘲讽的扩大,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受害者大大改变对学校的态度。你也可以预先采取行动,使用一些策略,帮助惯于使用言语攻击别人的学童,能除去心中的敌意。

  2.初小级的学童对批评及嘲弄很敏感,而且也有难以适应失败的情况。他们需要经常的被赞美及肯定。

  因为他们倾向于崇拜他们的老师,低年级的学童在受人批评时会觉得十分难堪。尽可能常给他积极正面的加强,把你消极的反应留到学生犯了非学习方面的错误时才用。非常重要的是,要避免嘲讽,并且非常谨慎的提出带有讽刺性的话语。

  3.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童急于取悦老师。他们喜欢帮忙、享受责任并且想要在功课上有好表现。

  长久以来,要满足学生这种强烈想要帮忙的办法就是轮流指派学生任务(例如,清洁板擦、倒垃圾桶、分发纸张)。在以下的空格,你可以填上其它能够帮忙平均分配工作机会的办法。(例如,还记得在小时候你特别喜欢的工作吗?)

  或者你对这种方法有所非议,觉得完成任何工作只为了一博成人的肯定,如此一来,爱心将变为成人用以讨价还价的工具?如果你不使用一些带有感情的表现(例如,一个微笑、轻拍背部、几句好话),那你使用那一种增强学习的方法?

20楼

心智发展的特点

  1.一般而言,初小级的学童非常渴望学习。

  教导初小级学童的一项最过瘾事情,就是他们内在已有的学习动机。老师的问题只是如何让这项特质发挥最大功效。

  2.学童们喜欢谈话,他们说话的能力比写字的能力熟练。他们很热衷于回答问题,不管他们是否了解正确答案或意义。

  只有高年级的老师,而不是低年级的老师,会遇到如何激励班级自愿参与学习的问题。低年级的老师遇到的真正问题是,如何管理学童,在被叫到名字时才说话。老师需要经常提醒学童轮流说话,并成为一位好听者。甚至在你觉得已能把握这点时,你可能还是会因为叫一位努力挥了半天手的学童回答问题,但他却答非所问,而觉得有点担心。你或许需要想些亲切、幽默的词句,来响应那些错误或风马牛不相及的答案。如果你能想到这样的词句,不妨写在以下的空格。

  另外一项说明二年级学童对明显缺乏关连性的学习特点,是出于他们本身强烈喜欢回答的特质。造成学童说些和主题没关系的原因,可能是他举手想回答的答案,是和五分钟以前讨论有关,但和现在无关的主题。本来他想说的是和讨论主题有关的,只是经过几番讨论之后,主题已渐偏离。这时候,学童有三个选择:(1)他可以说,"算了吧"; (2)他可以忘掉本来想说的,勉强说些和现在主题有关的事情; (3)他可以不顾一切,就说他在五分钟前准备说的。

  Baker的研究结果显示高年级的学童倾向于第一、二类的选择。但也有争论认为第三种选择也有它的优点。如果你坚持在班上所说的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和前面所说的连贯一致,那你是在帮助或是阻碍学童心智方面的探索?当你考量如何掌握所谓"不相关"的事情时,值得考量这三种选择对学生的意义。

  3.在发现语言的力量之外,不少学童也在实验使用粗话。他们知道讲粗话所得的反应,虽然他们并不全然知道其所以然。

  或许,你听到粗话的第一个反应必须是听而不闻,藉此期望粗话能因缺乏强化的作用,而自动消失。如果这样行不通,找带头的孩子谈谈应该可以达到目的。另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了当说明这些字听起来令人不舒服,所以不要用这些字。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技巧的绕过进一步解释这粗话的困扰。例如,你想想以下可能的反应,当你尝试解释这些粗话不好,讲这些话的人都不是好人,于是你就听到一个学童回答,他的爸妈都说这种话。如果你能找到其它控制粗话的方法,何妨写在以下空格内:

  4.对与错的观念正在发展。对错的观念在形成初期,对错的观念通常都是和特定事物连在一起,后来才逐渐类化。公平的观念隐约的出现,"骗人"是最常见的埋怨。常说长道短的倾向,可能也是整体重视规则的表现。

  有关伦理观念发展的研究认为,帮助这个年龄学童获得较宽广伦理道德了解的最佳办法,就是当一些具体的伦理行为产生时,便针对这些行为进行讨论。鼓励学童思想为什么这样的行为是好或不好。光是回答"规则"或类似的作法,并无太大效益,因为学童无法思考抽象的观念,而且常不明白规则条文的意义。

21楼

你如何管理学童的说长道短?

  初小级学童间的说长道短非常普遍。一个解释认为这是为了让人注意。另一个解释则认为,他刚有个新发现的规矩观念,他服从这些规矩,他要确定别人也是一样服从。


  你如何管理学童的说长道短呢?一个老师把犯规的学童留下来,写十次合理的悔过书;有一位说他要学童写一百次"我不再说长道短";另一位则要学童戴上写有"我是位说长道短的人"的牌子;还有一位老师甘脆在班上组个秘密间谍,鼓励每位学童注意同学是否犯规,只要被抓到,就记分。你有没想到其它的办法?你可以使用什么办法管理学童的说长道短、闲言闲语?

  在面对学童犯规时,保持一贯的处理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理由是,Piaget发现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童仍是道德实在主义者,他们不容易了解不同情况中事渐的错综复杂特性。如果有些学童因为前后不一致的处理,而觉得沮丧,你或许可以尝试指出规则有时必须应地制宜。

 

23楼

如何让孩子拥有出众的记忆力

记忆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有的擅长看(视觉型),有的人擅长听(听觉型),有的人擅长用嘴和手(运动型)等等;比较常见的是混合型的记忆方法,而这种方法的记忆效果最佳:

  有位实验者曾经用这三种方法让三组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记住10张画的内容。对第一组孩子,他只告诉他们画上画了些什么,并不给看画。对第二组孩子正好相反。只给他们看画,可是不再给他们讲每张画画了些什么。对第三组孩子是又让听又让看,实验者不但给他们讲画的内容,同时给他们看那些画。

  过了一段时间,实验者分别问这三组孩子记住了多少画的内容。结果第一组记住的最少,只有60%;第二组稍多,记住了 70%;第三组记住最多,达到86%!这说明只听不看的孩子记得最少,只看不听的孩子记得稍多一点,又听又看的孩子记得最多。这还仅仅是两种感觉器官并用,记忆效果就比只用其中一种好得多。因此,如果帮助孩子把所有感觉器官一齐调动起来,记忆效果会更好。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的功能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被开发和利用,人的脑细胞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人的许多能力的培养,大多要从掌握方法做起,人的记忆能力之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记忆方法的差距引起的。人们通常使用的记忆方法,多是运用了大脑左半球的一部分功能而已,右半球的功能只是偶尔被利用一下。人的记忆潜能从理论上讲是无限的。有的人记忆力好得出奇,是因为他们能天长日久地训练自己的记忆力,脑子中的记忆方法越来越多,结果,记忆力就越来越好。因此,要想成功地改进孩子的记忆能力,关键在于要加强记忆方法的训练:

  一、有的放矢——明确近期记忆目标

  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这个目标,诱惑着人,引导着人,使人步入更高的境界。同样,家长必须使孩子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总是有一定的目标的,这是成功地改进记忆效能的一个前提和基础。

  那么,如何确立记忆的近期目标呢?关键是要学会安排记忆进程,把长远目标划分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标,一个一个地实现,一个一个地跨跃。每当达到了一个近期目标,就能增强信心,改进记忆效能,提高记忆速度。当达到了所有的近期目标后,苦心积虑所要追求的长远目标也就胜利在望了。而对长远目标的靠近,无疑会更强有力地刺激记忆效能,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记忆能力。

  例如,一个小学生要学习英语,倘若笼统地确立一个目标,将来出国深造——他会感到前途渺茫;如果确定不同的近期目标,先完成容易的部分,如每天学习10个名词,进而掌握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他就会感到信心十足,感到学习语言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工作。每一次克服了困难,每一次获得了成功,自信心便会随之增长,而自信心同时又鼓舞他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记忆活动,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化整为零,使长远目标分解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标,由易而难,由浅入深,不断地刺激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力。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给自己提出一个记忆目标,充分利用有意记忆,可以使记忆效果大大提高。

24楼

家长以身作则原则

所谓以身作则,就是说父母要以自己规范的行为、语言,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为孩子做出表率,为孩子树立模仿的良好榜样。 

 人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这不光说明了父母与子女间的血缘伦理上的特殊关系,更形象地说明了家长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性格、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也说明了在孩子的生活中、最持久的莫过于父母的现象。可见,坚持家长以身作则,在家庭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双亲”来讲,要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首先要做好自我教育。家长素质高,才可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因此,家长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不仅在学习方面,更主要的是要在思想品德方面发挥榜样作用。因为有了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就为孩子以后的发展确定了正确方向。
 以身作则首先表现在品德行为上。我有个体会,那就是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家长带头践行常常能产生想象不到的效果。例如:我的孩子周围的人都承认其比较节俭,其实这个好品德的形成我和孩子们也都费了很多周折,进行了许多“较量”。拿珍惜劳动果实来说,我先从不倒饭菜,珍惜粮食抓起,在这方面的训斥过,严厉过,当然也搞过“忆苦思甜”,但收效却不好。我积极地思考,一定要治住他们的病。一次吃饭,我又让他们捡起掉在桌子上的馍粒、米粒和菜屑吃掉,谁也不肯,我于是来了个小幽默:“你爸是冯处长,挣工资,你们当然不知道“粒粒皆辛苦”,我爸是农民,当然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你们不拾我拾。”于是我捡起米粒、菜屑吃掉……学校放假,也常带他们回老家农村看看,体验体验“锄禾日当午”,懂得为什么要节约而不能浪费。
 平时家中来客人,我都热情接待,在说闲话、讨论人生等问题时,我并非统统把孩子们撵走,适当时候也让他们坐在旁边听一听,受受教育。特别是考试过后,分析分析孩子成功的原因,找一找差距,共同订一订目标,更有好处。
 我曾在孩子们中间宣布过,待他们都考上大学之后,我将带他们旅游一次,那年春节,这个话题被孩子们重新提起。他们的目标近是华山,远是九寨沟,我认为延安最好,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暑假期间全家一块去了延安。尽管我已无数次去过延安,但仍显得饶有兴味。孩子们为当年共产党在延安的精神所感动,明白了“卧薪尝胆”,凡事要成功,就得先吃苦的道理。
 在这方面,我曾经在一所学校搞过让儿童说说心里悄悄话的调查,不少孩子反映,他们的父母在家里经常打架、骂架,他很讨厌这个家;有的反映父母打麻将,爱睡懒觉,有的甚至反映父母在他们面前接吻、拥抱,很肉麻,等等。所以我说,家长应当时时注间树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知识及行为。如果父母亲能够经常为孩子出主意,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能增强家庭民主气氛,经常平等地同孩子探讨问题、探讨人生,父母的威信便会在孩子心目中自然产生。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喜欢用的一种方法是“忆苦思甜”,挂在嘴边的话常是“你的条件多好,却不好好学习,我那时上高小背馍,上初中背馍……吃不饱,没得穿。”大家的体会多是不管用,孩子听不进,我的看法和大家一样——产生不了多大的效果。这是因为自己的受苦距离孩子的现实太远,孩子年龄小,以为父母编谎言骗他,加上相同信息的反复刺激,孩子也会烦腻。我试过,若把“忆苦思甜”换成讲一讲自己的“过五关”,效果就会好些。因为,家长常常会有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事例,这样,不仅能常讲常新,培养孩子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做人意识,也能树立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父母应当明白,如果在子女心目中,除了仅有的温情之外而无威信,这样的家长就很难说对子女有多大影响力了。
 另外,关于电视和网吧的问题,我认为孩子不能不看不玩,但不能多看多玩,更不能上瘾。在这方面,我也有体会,比如看一部优秀的电视剧,看到中间要强行自己停下来,以此说明,爸爸有工作任务,而工作要压倒一切,在电视机或者游戏机旁不肯离去。特别是电视剧,因情节的吸引,看了一集想下集,迷上了不能自拔,那里还有心思写作业呢?当然,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儿童片当属例外。
 以身作则表现在学习上,我希望:
 家长读书、看报、姿势要正确,写字应力求做到三个一、即眼睛离书一尺,握笔处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读书读到生动处要有感情,要笑,争取笑出声,并读给孩子听,孩子看他爸爸妈妈读书有那么大的乐趣,自己也就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读书的兴趣。一般不要让孩子单独在一个房间里写作业,切忌小俩口看电视,让孩子一个人写作业,要留一部分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如果家长是搞文字工作的,也可把一些工作任务放在家里来完成。不妨和孩子一人坐一头写字台,并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和你坐在一起写文章,思维很好,灵感似涌泉。”力求把字写工整,以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任务就应这样来完成。这样做,一方面是引导孩子;另一方面是起到“看”和“跟”的作用。不然,孩子很可能心在二用,表面看在写作业,实际干或想其他事,事倍功半,学习没有效益,没有效果。
 又比如看电视,有的家长小两口专心致志看连续剧,却硬“逼”着孩子写作业,我也曾在一个年轻的家庭见过孩子边写作业边看电视的情况,且不说孩子产生“你不让我看电视,我就不给你写作业”的不良心理,更严重的是,家长正在“培养”孩子干任何事情都不专心,注意力都不集中的习惯。长此下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只能减弱,成绩只能下滑。因为大家都知道,看电视、看娱乐片怎能比解习题和记一些枯燥的知识更轻松、更有乐趣啊!另处,我和一些汽车司机先生也讨论过,那就是让孩子搭乘公家汽车的问题。我以为,这车不能不坐,但绝不能经常坐。经常坐,孩子便会产生优越感,对其成长不利。若偶尔坐一次,家长再有告所孩子:“爸爸开车,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不然就会肇事,咱们父子就会有生命危险。这就像你学习,若三心二意,便于工作学不好,你们老师讲的一丝不苟,就是这个道理。”如此,孩子坐车包括其他活动,就赋予和充满了理性的教育色彩。
 这一讲的结论: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应带头做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充分认识“上梁”对“下梁”的关系。

  •  

25楼

家庭教育的原则

1.培养性原则 

 培养性和矫正性是相对而言的。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就是说教,教育就是惩罚,教育就是“你不应该怎么样”。其实,教育首先要采取培养的方法,教育孩子“应该怎样”。这包括熏陶、感化、启发、诱导、示范、训练、期待、肯定,集体活动,家务劳动,创设教育情景,提供学习条件等,这些都是培养性教育。其特点是:经常灌输积极因素,发现孩子好苗头及时指导并加以强化;对于孩子坏的征兆及早防范,使之抑制,力图在孩子没有出现错误行为之前,象注射预防针一样,使之“免疫”。
 孩子正处身心发展时期,未成型,好塑造。培养性教育是主要的。其次才是矫正性教育,如说服、批评、惩罚,这是在孩子不良行为一旦形成习惯时进行。矫正过程中,允许孩子出现反复,家长遇到反复,尤需耐心。
 2.爱与教相结合的原则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只爱不教,爱就只剩下生物意义了,正如高尔其所说的“这是母鸡也会的事”。父母对孩子不仅要爱,而且要按照社会要求严格教育,爱就会成为一种伟大的期待。没有爱的教育是生硬的,缺乏感染力,慈爱不溺;教是为了实现爱,严而不酷;动之以情,正是为了晓之以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这才是父母应持的原则。
 3.教育一致性原则
 这包括三方面,即身教言教一致性,家庭教育成员要求一致性和教育的一贯性。
 所谓言教,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由父母向他们灌输做人的道理,传授一定文化科学知识。所谓身教,就是父母的榜样作用。二者中身教更为重要,而且,言行必须一致。这是由于家庭教育的早期性、感染性、长期性和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模仿特点所决定的。“言教”有目的、有针对性,见效快;“身教”无目的、无计划,是在无声中进行,见效虽慢,但影响却深刻、全面而长远,细致、敏锐的,最忌家长“说一套,做一套”。孩子一旦发现家言行不一,教育效果将互相抵消。
 家庭成员中所有处于教育地位的祖辈、父辈、无论是谁,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必须一致,包括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对一些生活小事的看法也力图取得一致。背着孩子,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当着孩子,统一口径,统一方法。
教育必须一贯始终,目标、原则、方法,要保持一致,不可忽严忽松,爱憎无常;不可以自己情绪为转移。高兴时,搂过来揉过去,横竖都可爱;烦恼时,打过来骂过去,左右不顺眼,这对子女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
 4.教育适时性原则
 孩子的成长发展有不同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是有一定的生理心理特征。因此,按照不同年龄段,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教育,必须是和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相适应。过早,没有效果,甚至可能摧残发展;过迟,将延误发展,甚至可能贻误终身。为此父母应掌握孩子教育最佳期,选择适合年龄特征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语言教育,婴幼儿时期最重要;青夫期教育,12—13岁莫错过。
 5.以教育促发展原则
 教育要适应发展,教育还能促进发展,使教育稍稍走在发展的前面。良好的教育,在儿童活动中,不断创设新的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要求,给孩子以新的刺激,发展他的兴趣,培养他的自信,经常使他在父母赞许、信任、期待的目光中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欢乐,使他永远保持努力上进的趋势。
 6.教育全面性和个性特征相结合原则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以社会需要为目标,注意全面发展。不能只重视智育,忽视德、体、美、劳四育。仅就智育单项来说,也不宜过早过高地提出具体目标,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各门课都应学好,严重偏科总是不好的。
家长还应结合孩子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差异,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和相应的教育方法,利用个性优势,发展个性优势,通过迁移,扩大优势面,力图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取得往往是从发展特长找到突破口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但是,家长不应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于孩子。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充分发挥孩子特长优势,同时,又引导培养兴趣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让孩子的身心在全面发展基础上,显示出独特风貌。
 7.教育民主性原则
 社会讲民主,家庭也要讲民主;成人间讲民主,家长与子女之间也要讲民主。父母应该努力保持家庭的民主、和谐的环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视野的扩大,他们有了独立的心理倾向,渴望家长的理解和尊重,自尊心和荣誉感是孩子心灵最灵敏的角落。家长要给予孩子发表意见的安全感,要允许孩子解释、说明,甚至争辩。唯有这样,家长才能了解他们,有针对性进行帮助。动辄打骂惩罚,或者私拆孩子信件,冷淡孩子的同学,都将失去孩子的信任,造成思想隔阂。
 8.适当满足需求的原则
 需求包括两方面,即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前者是儿童成长过程的物质条件,后者是心理发展的驱力量。只有丰富的物质条件,孩子不会觉得温暖;仅有频频的爱抚,孩子手里没有玩具,他也不会幸福。所以,适当满足儿童物质精神需求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满足又是“适当”的。所谓“适应”,就是要适合社会家庭的生活水平,孩子的需求是合量的;在满足的同时,有意识施加教育。

26楼

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内容是和学校教育内容一致的,即德育、智育、体育、养育和劳动教育五个方面,但有几项内容,尤其需要在家庭环境中进行:
1.家务劳动
在家务劳动中,有生活知识的传授,有脑手的配合练习,有体力体质的锻炼;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有亲子感情的交流,有对生活苦乐的体验,有意志的锤炼。这一内容,非在家庭不能在进行。
2.开辟“第二课堂”
家庭智育内容不是简单重复学校的课程,而且课堂教学知识的延伸、交叉、融和、应用、实践,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游戏、参观、娱乐、观看电视等趣味性活动,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发展他们的个性。寓教于乐是有好效果的。
3.青春期教育
选择恰当时期和适当方式,对子女进行青春期教育,对父母来说,责无旁贷。这个内容的教育,个别进行比集体进行效果好,父母施教比教师施教更适宜。

27楼

及早实施原则

 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儿童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主要地取决于你们在五岁以前把他教育成什么样子。假如你们在五岁以前没有按照需要的那样去进行教育,那么,以后就得去进行再教育。”当代国内、国际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的潜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这就更突出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现实生活中的无数事实已经证明,那种认为早期教育是“对牛弹琴”白费劲,等孩子长大懂事再教育也不迟,“树大自然直”,“成材的树儿不用斫”等等观点是错误的。如不及时教育,防微杜渐,那么当孩子的毛病养成后“再教育”,那将是一件相当难的事。不仅需要更大的气力,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为此必须:
 首先了解低幼儿童的心理特点。陈鹤琴先生曾经过样概括儿童心理:小孩子好游戏的;小孩子好模仿的;小孩子好奇的;小孩子喜欢成功的;小孩子喜欢称赞的。这三个“好”,四个“喜欢”是儿童心理的本质特征。家长的责任就是要对孩子的游戏、模仿、好奇、接触外部环境与合群给以正确引民,要使孩子的喜欢成功、喜欢称赞不断地得到恰当的满足。必须明确,那种不许玩、不许乐、不许好奇、不许外出,不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不善于表扬和鼓励等等,都是违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
 其次,从小进行遵守行为规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孩子可受益终生。近年来,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家长十分重视孩子智力的早期开发,在智力投资上不惜工本,而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早期培养和劳动习惯的早期养成,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期训练却往往重视不够。我以为,家庭教育的中心内容,应该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把培育人、塑造人、培养孩子的人格放在第一位。比如,我对自己的三个子女,发现他们的智力较好,特别是小女儿幼小的身心中有绘画的素质后,就一方面注意开发他们智力,记得第一次送小女儿去西安市少年宫学绘画时,为孩子很认真地准备了画夹、铅笔、橡皮和绘画纸张,还为她扎上漂亮的小辫,穿上美丽的衣裳,使她有爱美心得到满足,愉快地参加学习。另一方面,十分注重孩子们在对已对人,对学习、对生活的各方面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要求。要对子女,特别是对儿子的调皮淘气行为从不表示欣赏或者赞赏;规定他们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为,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每天同桌吃饭,要看他们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筷子碗放在位置的否恰当,是否妨碍别人,咀嚼时是否发生丧失礼貌的声音。要求孩子们对客人,或是师长、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站直。又如,儿子大学毕业后要去公司报到,我叮嘱他,到了老总办公室,既要大气,又要做到上述要求。老总让座,再坐下,但屁股只能坐在沙发五分之一的外棱上,不得坐得太往沙发里面,更不得翘二郎腿。因为,若老总示意你起来时,你第一个零点零一秒把二郎腿取下,第二个零点零花钱一秒把屁股挪出来才能站起,这样,就迟了零点零二秒,长此下去,老总就该炒你的鱿鱼了。“大器之成,有待雕琢”,我以为,一些规矩,看起来很“小”,但养成了习惯,一辈子受用。这里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养成教育时,要注意多给孩子讲道理,指出其不良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后果,特别指出给别的小朋友同龄人造成的后果要比给大人造成的后果更有说服力,因而对家长的道理更容易做出反应。要培养孩子发展“扮演角色”的能力,学会体恤别人,当然也包括父母,使孩子从小具有同情心的义务感。在施行教育时,应照顾儿童被看作成人的愿望并以此为荣的自豪感,使儿童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而不是担心因调皮捣蛋而受到惩罚。
 第三、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必须合理、适当,使孩子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家长应注意,在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时,他的信心最足,心境最好,最乐于接受更高的要求。这是对孩子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不能过高。要让孩子明确他应该干什么和怎么干,做到循序渐进和细致观察,再进一步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注意启发诱导和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第四、对孩子的要求一经提出,就要不厌其烦、持之以恒地督促检查,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比如,不能因中午还要午休,早上起床就不叠被子等等。在这里,要讲究一贯性,才能养成习惯。注意防止一曝十寒,想起来抓一抓,平时放任自流的现象。因为这样,再好的要求也不会发生教育作用,甚至会养孩子的侥幸心理、游痞性格。
 这一讲的结论:孩子的不良习惯养成后再教育,是一件相当难、相当痛苦的事情。

29楼

正确处理学与玩的关系——把孩子当孩子,玩儿也是学习

 家长最爱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就知道玩,不知道学习。”许多家长把孩子玩儿看成是一种“错误”。有的家长下班回家看到刚刚玩了一小会儿的孩子,抛出去的仍然是那句话:“就知道玩儿,不知道学。” 接着就是:“回家赶紧做功课去!”如果孩子说 “功课做完了”或者“今天没留作业”时,家长马上会说:“你不会好好看看书啊!”或者“你不会复习复习啊!”“你再做点补充练习去!”总之,这些家长是把孩子玩儿当成“大敌”去对待的。有的甚至公开说:“必须把孩子的时间都占领,叫他根本没有玩儿的功夫!”于是,孩子的下午、晚上时间全部被“占领”了,星期六、星期日的时间也全部被“占领”了。假如有一点空闲,家长还要见缝插针,非彻底“占领”不可。可怜的孩子,已经成了机器人了。 
   家长们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社会压力造成的。你看,现在许多地方招聘人员,头一条准是文凭,没文凭难上难;你再看工资,许多单位,博士一个价,硕士一个价,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依次降下去。家长们认准了一条:不拿文凭,绝不罢休!拿文凭就得好好念书,就得拼时间和拼精力。玩自然是拿文凭的大敌了。 
   我们不反对让孩子好好学习,拿文凭,因为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需要,我们反对不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行为。总是是,要认识清楚,玩和学习是什么关系,是不是要学习好就不可以玩儿, 是不是玩儿了就学不好,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不让玩儿,只让学, 反而不容易学好;科学地安排学与玩,对孩子成长更有利。
   有一句话家长都知道:“玩儿是孩子的天性。”这句话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如果不尊重孩子孩子的天性,就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为什么有一位小学低年级的小女孩儿天真地问她的爷爷:“爷爷,我什么时候退休啊?”孩子的负担太重了!我们做家长的不妨想一想,成年人需要不需要玩儿、爱不爱玩儿?当您痛痛快快地玩儿了一次以后,您的工作干劲儿、学习干劲儿是不是更足了?玩儿,使您愉悦了身心,开阔了视野,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都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于是您更珍惜工作与学习的时间了。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人不是机器,脑子也有一定的弹性限度,年龄不同的孩子,其脑力持续运转的时间不一样。研究表明,人如果能够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其学习效率与时间成正比;如果脑子超常运动,疲劳轰炸,学习效率与时间成反比。哪一位家长没有这样的体会:长时间看书、思考问题,显得越来越笨,有时甚至麻木了。学习与玩儿是孩子两种互补性活动,相辅相成。玩儿可以放松身心,使脑子得到积极的休息,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而且,长时间伏案学习,呼吸浅,供氧不足;进行身体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使人得到充分的氧气,脑子就更具活力。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孩子来说,玩也是学习。跟小朋友一块玩儿,可以互相学习优点,可以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提高交往能力,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许多玩儿的活动能够关头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孩子的特长。首创“进化论”的著名科学家达尔文,他的科学创造精神是从小时候喜欢玩儿昆虫、观察动植物变化开始的。孩子在玩儿的时候,动手的机会特别多,教育家告诉我们:“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玩儿对发展智力很有好处。请家长想一想,如果您剥夺了孩子玩儿的机会,损失大不大?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孩子的确玩儿起来没够,推动控制,这该怎么办?
   一方面,家长在认清玩儿与学的关系基础上,给孩子讲清道,要求孩子该玩儿就玩儿,该学就学,自己订个玩儿与学的计划。如果因为玩儿而影响了学习,孩子应该自己对自己有惩罚的措施,家长积极配合,不能含糊。年龄小的孩子不会订计划,可能订得很满,家长要指导他修订,留有余地。
   另一方面,家长要认真安排全家人一起出去玩的活动。每周一次或隔周一次,全家人痛痛快快地玩儿一场。玩儿的时候不必故意提学习的事情,免得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
   再有,指导孩子玩出水平来,玩出智慧来。比如,指导或支持孩子玩儿电脑;指导或支持孩子搞科学小发明、小制作;还可以指导孩子搞调查、养殖等。这样,把玩儿与学在更高的层次上结合起来,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最后,在玩儿中注意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爱好特长,给以保护和鼓励,说不定这样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萌芽。
   在此,特别想提醒中年家长朋友,请您也百忙中偷闲,适当地玩起来,跟孩子一块玩起来。从哪个角度说,对您和家庭都是有利的。许多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既会工作又会玩儿的,他们从小养成了习惯。

30楼

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怎样分析孩子的学习状况

 家长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分数毕竟是学习状况的一种重要反映。但是,如果采取简单化的做法,对于指导孩子学习又没有好处。
   讲看一些简单化的做法:
   “快考试了,好好复习,争取双百(或双优,或达到××分),考好了有奖励。如果考不好,你什么也甭想。”
   “把成绩单给我拿出来……就考这成绩呀!我看你越来越没出息!”
   “你上次都比这次分数高,我看你越活越抽抽儿!”
   “从明天开始,你不许玩儿,只能给我好好念书,什么时候分数上去了,什么时候再玩儿。”
   除此之外,还有正颜厉色连训带骂的,甚至还有拳脚相加的。
   其实,哪个孩子不想考好分数啊!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怎样做才能学得好。家长只是训和骂,孩子仍然胡里胡涂,有的孩子确实很少玩儿,但分数仍然上不去。
   分数是个现象,家长应该动脑筋分析分数背后的诸方面原因:
   其一,分析孩子的学习水平。
   任何一门功课都有三个层面的水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词语、定义、定理、公式、基本观点等)掌握的水平;基本技能水平(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水平);综合技能水平(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考试卷子和平常的作业,可以分析出这三个层面水平的情况。哪方面差,重点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其二,分析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有的是学习兴趣问题,有的是学习习惯问题,有的是意志品质问题,有的是情绪问题,有的是责任心问题。应该具体分析,找准原因。
   其三,分析孩子的学习方法。
   有的孩子,成绩总在某一水平上,难以突破,学习态度、习惯也较好,这往往是学习方法问题。应该一科一科地分析学习方法存在什么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其四,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
   成绩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我们在本书中对智力的几个基本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进行了介绍,而每个孩子这四方面的能力往往发展不平衡。有的记忆力强而思维力弱,有的观察力强而记忆力弱。这就需要从孩子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哪方面能力弱,应优先训练哪方面的能力,促进孩子智力的全面发展。
   其五,分析孩子与老师的关系。
   孩子与老师的感情如何,对学习影响很大,请您参阅本书中有关专题的分析。
   如果家长能够如上所述去分析孩子的学习状况,就不会只拿分数来说事儿了。而且,通过这样的分析,找准了原因,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
   在此给家长提出几条建议:
   不给孩子简单地定分数指标,在具体指导上下功夫。
   有些家长简单地对孩子说:“这次必须达到××分。”这样,除了增加孩子思想压力,解决不了具体问题。应该指导孩子分析薄弱环节,订好计划,改进方法,越具体越好。当然要以孩子主动思考为主,不能强加给他。
   主动找老师联系,请老师帮助分析孩子的学习状况。
   家长应该主动去请教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越是找不准孩子学习问题原因的,越要及时找老师讨论,请老师出出主意。有的老师分析不透没关系,还可以请教有经验的老师。
   三、改变看分数单和谈论分数的方法。
   家长明白了分数背后有很多因素,就可以改变看分数单和谈论分数的方法。考试过后,不天天催问:“分数单发了没有?”
   孩子把分数单给家长看,家长应保持平静的态度,可以说:“你主动把分数单给家长看,很好。咱们找个时间具体分析分析这次考试情况,好吗?”
   孩子迟迟不把分数单拿出来,可以启发他:“这次考试应该总结一下,你先考虑考虑,今天或明天晚上咱们一起分析分析。”
   孩子成绩不好,不要简单责备,而采取理解的态度:“这次没考好,咱们再努力。你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什么时间一起讨论讨论?”
   这些做法是举例性的,各位家长肯定会选择更有效的方法。

31楼

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1、为什么要做到一致性和一贯性。 

 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但追求的事业却是无穷无尽的。人们通过生儿育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自己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要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对家庭、集体、祖国、社会有用的人,不是短期内能达到的目标,而长期的任务。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需要长期培养,反复训练。而这些培养与训练不只是某个家庭成员的责任,而是家庭这个集体的作雾,应力求做到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2、关于“隔代教育”问题。
 在我国城乡,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这类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往往落在爷爷奶奶身是,由此形成的“隔代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日常我们经常碰到孩子做错了事,父亲批评,爷爷打圆场,妈妈责备,奶奶撑腰,以及教育中的一些其他问题。
我以来,爷爷奶奶娇惯,溺爱孩子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方面,一是从生理上,孙子是隔了一代的人,爱小是人的天性,老年人更甚;二是祖辈普遍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他们最常见的想法是,我幼年是抗日战争……儿女是文化大革命中出生和长大……,到孙子手里,家庭富裕了,再不能亏了孩子。把自己幼年和儿女幼年的欠账要一股脑儿补偿到孩子身上,怎样做也不算过分;三是祖辈家长普遍存在一个心理负担,即害怕孩子生病,也事故,不好向孩子的父母交待;严格或严厉一点,怕孩子的爸爸妈妈不高兴。再加上祖辈受“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传统思想影响比较深,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因而他们对孩子往往娇惯有余,严格要求不足,常常重养轻教。
 3、家庭主要成员对孩子的要求须力求一致
 除上面说的“隔代教育”以外,父母家庭教育不一致的问题,也照样存在。常出现的情况是,父亲批评,母亲护短,有的甚至是父亲打孩子,母亲还火上加油,这里虽有“恨铁不成钢”的“恨”的意思,也就是在这个“恨”中包含着爱和期望,然而这极易扭曲孩子的性格,导致孩子倒向偏袒他的一方,保护他的一方。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是非不分,正误不分,喜欢一方而恼恨另一方,最后谁也管不住孩子。正确的办法是,父母双方应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发展孩子的积极性格,克服不良性格,如孩子做错了事,父亲动怒,在他要揍孩子时,母亲立即出面,说的话应该是:“看把你爸气成啥样了,还不快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重犯”等等,也就是俗语说的“一个演白脸,一个演红脸。”我还要强调的是,老年家长要克服把生养放在第一位,但年轻家长也要克服把智育放在第一位,两者都存在着忽视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偏差。
 4、关于一贯性。
 父母总希望它的孩子超过自己,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希望孩子不仅继承父母的生物特征,还要承袭精神特征,而这些都要落实于艰苦卓绝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活动之中。需要持之以恒地培养与训练。眼下常出现的情况是,家长兴趣来了,教训一通,拿学习来说,期终测试成绩不好,立即感觉到抓学习的重要性,即管一阵,抓一阵,几天后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放松,这种忽冷忽热的现象是家教的大忌。所以必须针孩子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处理好近期要求和长远目标的关系。做到长远目标靠一个个近期的要求和培养去实现。对孩子不提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做出的决定,提出的要求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结论:家庭成员要共同努力,上下动员,互相沟通,一步步实现教育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