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省略句8个:约旦相思瓶的故事:妻子思念丈夫收存泪水在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22:48:49

约旦相思瓶的故事:妻子思念丈夫收存泪水在瓶

2011年04月01日 10:18 来源: 北京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我也喜欢收藏。但与人不同,一是我的收藏品大多来自异国他乡,这自然与我长期在国外工作有关;二是我的收藏品没有多高的经济价值或艺术价值,但自认为蕴含着深沉的精神价值,是了解外国社会风情的珍贵资料。

  在累积的一百多件收藏品中,我很喜欢一个来自约旦的小瓷瓶。小瓶高九厘米,糖葫芦串状,分为底座、下腰、上腰和顶端等四节。底座平圆形,直径4厘米;上腰和下腰为坛圆形,直径从下往上逐渐减缩;顶端呈锥圆形,上有一个直径1.5厘米的开口。小瓶的整体底色是粉白,每节都烧制有不同形状、不同色调的彩釉图案。图案多为叶片,有点稚拙。整个瓷瓶显得简陋而古朴,但仔细玩味,简陋中透露出优雅,古朴中隐含着前卫。我时常将它把玩,在把玩中重温约旦的社会历史风情,回味同当地朋友结下的难忘情谊。

  我初次见识这种小瓷瓶是在英国。那是1982年4月,我在伦敦参加一个记者培训班。班上的学员来自亚非两大洲的八个国家,共15人。其中,同我最谈得来的是来自约旦的资深记者扈利先生。每有闲暇,他就约我到其房间聊天。我发现,他书案的右上角总是摆放着一个小瓷瓶。也许察觉到我目光之所瞩,他有一天主动向我解释说:此物名为“相思瓶”。在古代的约旦,武士出征,总把这样一种当年是陶制的小瓶留给妻子。妻子思念丈夫,不免终日珠泪挂双腮。她悉心地把泪水收存在瓶中,待丈夫归来时向他展示,以所储泪水来表明自己的相思之苦和忠贞之情。时到现代,讲究男女平等,丈夫出门,往往也带上这样一种由陶制变为烧瓷的小瓶,归来后向妻子表明自己的思念之情。案头这个小瓶,就是他离家时妻子之所赐。

  我一直铭记着这个动人故事,惦记着故事的现代主人公。1989年8月,在埃及首都开罗常驻期间,我临时到约旦公干,趁机想拜访扈利先生,重叙旧谊。岂料,他当时不在,令人怅然。公事毕,我前往约旦南部著名石头城佩特拉游览。佩特拉位于一个山峦环绕的峡谷之中,城堡、宫殿、剧场、陵墓虽然大多坍圮,但仍不失当年璀璨壮丽的韵致。这些建筑均为来自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奈伯特人在公元前6世纪修建。奈伯特人善于学习,定居在佩特拉之后,向本地人学会石雕和烧陶,创造了被后人称誉为“佩特拉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参观完毕,我来到山峡出口处的一个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小摊。在石雕、马具、头饰等琳琅满目的纪念品中,我意外地发现一些像摆放在扈利先生案头那样的小瓷瓶,就拿起一个观赏。身着阿拉伯长袍的摊主想必认定我是买主,就热情地走上前来。他告诉我,他是本地的奈伯特人后裔。他继承先祖遗传下来的制陶术,烧制成这种瓷质小瓶。讲到这里,他话锋一转,悄声对我说:“此瓶虽小,可大有讲究。”我不等他说下去,就炫耀性地把扈利先生讲给我的瓷瓶故事向他重述一遍。他大为惊骇,连声道:“没想到你对我们的历史传说了解得如此透彻,这个小瓶就赠送给你了。”

  小瓶要价也就一块美元,我坚持如数照付。推让一番之后,摊主又说,此瓶原名“相思瓶”,今天就改称“友谊瓶”。“请带回北京去。说不定有一天我去中国,还要用它来检验你对我们佩特拉的思恋程度呢。”摊主的幽默令人赞赏,围观的人不由都鼓掌。我知道他的真心实意,但也体恤他劳碌的艰辛,还是坚持付了钱,将小瓷瓶买下。

  三年之后归国时,我不顾千里迢迢,把小瓷瓶从开罗带回北京。此后近二十年时间,我虽然没有往里面抛洒过一滴泪水,但是,我可以坦陈,对约旦的怀念,对扈利先生的怀念,对那位热情的奈伯特摊主的怀念,却与日俱增。高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