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风水常识:一日禅[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7:16:01

一日禅[6]

 


一日禅[6]

世上收获最多的人付出也是最多的

收获大,再艰苦的工作也会变得惬意。收获可以使人忘却不快的往事,对前景充满信心。从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因而获得最宝贵的经验,这亦是工作—即劳动带来的一种收获。没有付出,便没有收获可言。世上收获最多的人,往往是付出最多的人。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奉献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以一种嫉妒的心理来拥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来争取感情。这种感情并不纯洁,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因为用奉献的态度获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把感情放哪里 人生才能获得幸福?

感情的发生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事,感情如果造成伤害总是遗憾的事。有句话说:“情不重,不生娑婆。”佛教里称人为“有情众生”,那么我们的感情应该放在哪里呢?要用慈悲来升华感情。感情就是爱,爱往往有所局限,因此要用慈悲来升华感情。学习把对一个人的爱延伸到对家庭的爱,由对家庭的爱推及为对社会的爱,由对社会的爱扩大为对全人类的爱。将爱扩而大之,从小我升华为大我,就是一种慈悲。

 

生活没有旁观者 找到自己的位置

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坦然和快乐;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让我们的心灵越来越接近绝对地和谐

人类的心灵,也许能和含有人类青年时期觉得不合脾胃的那种凄凉随苍的世界景物越来越调协。将来总有一天,整个的自然界里,只有山海原野那种幽淡无华的卓绝之处,才能和那些更有思想的人的心情绝对地和谐。这种时候即便还没真正来到,却也好像并不很远了。

 

从人生中觉悟 得到生命的启示

不管佛菩萨再慈悲,业力再怎么化解,人终究还是有要走的一天,重要的是我们从人生里学到了什么。因为觉悟,让我们有重生的机会,有忏悔的机会,有在这个生命里重新得到启示的机会。

 

每一个人都有禅心靠自己感悟

“人生面对着不断的选择,也要面对选择之后所出现的结果。禅心不是‘已做成’之物,而是不断在‘选择’的过程中。”同样是选择,有的人觉得快乐,有的人觉得痛苦,完全在于你自己心里的禅。每一个人都有禅心,完全在于自己的感悟。

 

待人处世要学会谦虚谨慎

为人处世,必须要懂得谦虚谨慎,对人对事的态度不要骄狂,不要乱摆架子,否则就会使自己处在四面楚歌之中,被世人讥笑和瞧不起。只有不居功自夸、不肆意张扬、平易近人的人才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受到别人的欢迎和拥戴。

 

真诚地赞美 是最温暖 最快乐的艺术

事实上,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如果没有赞扬和鼓励,任何人都会丧失自信。可以这样说:我们大家都有一种双重需要,即被别人称赞和去称赞别人。如同艺术家在把美带给别人时感到愉快一样,任何掌握了赞扬艺术的人都会发现,赞扬不仅给听者,也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愉快。它给平凡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快乐,把世界的喧闹声变成了音乐。人人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我们只需把它说出来就是了。

 

在自己的生命深处追寻到真理

人总是忙于在外部世界里去追寻,要么在人间,要么在天上寻找一个暂时的、或长远的依靠,而不知去开发内在的生命资源,不知去建立自己的真正主体性。因而只是潜在的自由人,而不是现实的自由人。人们永远只能被外境所决定,而不能决定外境,只能转于物而不能转物。没有自己的表现、自己的方向。人们一直在追求真理,却不知真理就在自己的内心,在自己的生命深处。

 

自然的心去生活 得自在人生

人的精神生活是不能掺杂挑剔的,更没有必要为自己寻求合理化,充面子,畏首畏尾。只有以平直自然的心去生活,真正地回归到自己,才能肯定自己,同道唱和,无人而不自得。

 

内心清净一切境界皆是美景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好好用心、反观自性,就能自我净化心地,则无处不是清净的道场!何须等待时间与空间的配合?修行,无非是要时时调伏自己的心。内心如果清净,大地一切的境界无一不是美景;宇宙之间,万物的声音无不是生命的朝气与大地的生机!

 

从苦行中磨得业障尽除 体会没有烦恼的感受

修苦行是从各种执事中去磨练,在工作之中要能吃苦、能忍耐,一次、两次之后,就不觉得苦,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除;若是越修越觉得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就像佛菩萨已从苦行中磨得业障尽除,没有苦恼的感受,做什么事都很自在,而不觉得在做什么,也不觉得自己在度众生。

 

微笑是一种最美好的修养

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联系。只有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微笑着去生活,那会增加亲和力,别人更乐于跟你交往,得到的机会也会更多。微笑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是对生活的尊重。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微笑是朋友间最好的语言,微笑是一种修养。

 

修行要先放下 从淡薄修起

修苦行是要训练能舍身,要体会出这个身是假的,一定会坏,再怎么照顾不好,所以不要过于执着这个身体。再说“舍身”,舍身是什么?就是要粗衣淡饭,生活简单,不追求吃好穿好。修行要先从这些衣食住的放下,淡薄修起。

 

真修行人爱惜光阴 昼则勤心修习善法

真修行人爱惜光阴,佛遗教经说:“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故有睡用圆枕及不倒单等法克服睡魔的。

 

追寻深山里的幽兰 如何取舍在选择

“大海不选尘,好花不择处”,这意思是说,美丽的花儿,不拘开在那里,都是一样美丽。深山里的纯净固然好,但眼前的花儿,也值得欣赏。只见古木不见花的深山,也许还不如浊世里有两株花朵,迎风招展,杂草里有三、五小瓣,生气蓬勃。这一种欣赏的态度,也是一种境界。

 

守护六根 修行圆满

行善和布施是为了拔除“自我”,持戒和修定是为了调御“自我”,修慧则为了破除“自我”。在此我不想多谈,而只讨论每天最迫切的事情——眼睛要看、耳朵要听、鼻子要闻等等,只要守护六根就是已控制一切,修行圆满了,这正是修习佛法的核心。

 

事事以开阔的心量来对待

面对复杂的人情世故、人际网络,处理问题的核心不外是运用佛法时要能调和清理,以免落入重情者的乡愿,或偏理者的刚愎。在修行的漫长路程中,当以大家都还是凡夫,尚一路趺跌撞撞来互相体谅,并不断提醒自己,回到人的本位来看事情,在慈悲柔软的身心状态下,时时安定自我的身心,事事以开阔的心量来对待。

 

怀着平直自然的心去生活

禅的本质是使人的生活充满安详真实情趣,使人们摆脱心理和情感的困扰,看到我们自在生活的本来面目,从而以最真实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世事和享受我们拥有的真实自然的生活。人的精神生活是不能掺杂挑剔的,更没有必要为自己寻求合理化,充面子,畏首畏尾。只有以平直自然的心去生活,真正地回归到自己,才能肯定自己,同道唱和,无人而不自得。

 

放下——拥有更多快乐和从容的时刻

倘若我们每个人在面临着人生的种种不如意和利益纷争的时候,都能够常常想到这句“放下便是”,那么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一定可以减少一些敌人而增加一些朋友,一定可以在行程中拥有更多快乐和从容的时刻。

 

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 生活无忧无愁

开心是一种觉悟的境界,是一种宽容、安详的心态:人能够活得无忧无愁,没有烦恼,心无挂碍,你就会感悟到世间上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开心微笑,因此人要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是最重要的。但愿众生能够“开开心心过一生,自自在在活到老”。

 

超越自我的身心渐渐走上觉悟

“能统领百万大军的人,没有什么伟大;一个人能超越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们一定要用智慧,随时去观照自己的心念,是不是对色身起执着?是不是固执己见?如此慢慢摆脱对自己身心错误的妄执和贪恋,能够超越自我的身心,你就渐渐走上觉悟。

 

放下中拥有更多快乐和从容时刻

我们每个人在面临着人生的种种不如意和利益纷争的时候,都能够常常想到这句“放下便是”,那么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一定可以减少一些敌人而增加一些朋友,一定可以在行程中拥有更多快乐和从容的时刻。

 

用爱去实践 让疲惫的心得到短暂的休息

如果说世人注重对爱的呼唤,那么佛门注重的是对爱的实践。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以及高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空前提高,而所有这些,并未让世人远离烦恼,反之使他们面临更大的困惑与挑战,就业的竞争与生存的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浮躁、不安、失落、恐慌、嫉妒、不平等心态,严重困扰着人类,残酷的现实与竞争,使人们争先恐后的拒绝一切,排斥一切,同时又希望拥有一切;人们脆弱的心灵多么需要一个宁静的栖所,让疲惫之心得到短暂的休息。无疑,这为佛法在当今时代发挥其富国利民,导世化俗的功能提供了广阔舞台。

 

用宽容和爱心去做“善心循环”的启动者

生活中免不了会有怨恨,怨恨最容易传染和循环。当你遇到“怨恨循环”时,你是继续传递它,还是用宽容和爱心去终结它?也许你忍下了一时之气,那么你是“怨恨循环”的终结者;如果你以善意的理解和关爱,改变了那怨恨的本质,那么你将是“善心循环”的启动者。

 

学佛的重要在断烦恼

学佛的重要在断烦恼、了生死、离苦得乐。如果能明心见性,则烦恼不断而自断,生死不了而自了,众苦不灭而自灭,诸乐不求而自得。照此看来明心见性是修行人的一桩极重大的事件。

 

不要骄傲与自满我们与别人其实都差不了多少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以为自己不得了,而事实上,换一个角度去看自己,我们与别人其实差不了多少,一次又一次,我们或许也只是运气稍好罢了。所以,无论取得什么成绩,们都没有理由骄傲自满。

 

生活处处充满修行行善的机会

生活处处充满修行行善的机会,就像一座矿山,等着我们去发掘。几乎所有的问题后面都是机会。坚硬的石头后面不就是价值连城的矿产吗?要挖出来需要眼力,勇气。勇敢的菩萨行者就是婆娑世界的开矿者。希望你能做矿老板。

 

放下私心和执着 接纳他人 包容异己

人的苦皆来于同他人的关系不和谐,不理解、矛盾、争端、战争……我们都可以诚实地面对一下自己,是不是爱自己要胜过我们的父母、姐妹、兄弟、情人,好朋友、好同事,对于不甚相干的陌生人更不用说了。就因为我们这样自私地多爱自己的私心与执着,我们才不能平等地去对待世间所有的人和物,乃至于我们最重要的亲人。爱别人,尊重别人,接纳别人,包容异己,是建设生命喜乐、美化人生不可或缺的药石。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写好人生的每一笔

我们总抱怨自己没好的机遇,但我们是否想过,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是否都用心在做?机遇在哪里?就在每一大大小小的生活工作事项里。当我们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写好人生的每一笔,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完整而美好的人生。

 

快乐心态:超越之心 承担之心 转化之心 和合之心

心有没有经过锻炼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要过得很开心,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态度就是,你要不断有超越的心,不断地超越你原来的自我。当然心打开以后每一天的生活还是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欢喜心过生活的第二个方法就是承担的心,承担的心就是活在眼前的心。人生有一半的生命是负面的情绪,什么样的人可以活得更开心呢?就是不断把负面的情绪转化成正面的情绪,悲伤痛苦要很快地结束它或者减短它,增长你快乐、幸福的那一面。和合就是融入,首先是跟人相处,好的人际关系对你的人生很重要。人生跟这个世界其实是共通的。如果你懂得观察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跟这个世界合一,那你就会变成一个开阔的、有智慧的人。

 

你得到 所以快乐 但懂得知足 才能常乐

通过劳动、拼打,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你快乐你幸福。你付出了许多代价,最终得到了,但它是值得的,所以你快乐。你很快地放弃没有必要的负担,所以你快乐。但,人生的快乐,最根本的却是:你得到了,所以你快乐,而唯有懂得适时知足你才能常乐。

 

定心心自净——人怒我不怒 不为风所摇

你只需全神贯注,不要被愚弄,别陷入对世上事物的依恋当中,也不要被相关的评判所左右,只需让一切自由来去,让不执着和专注来守卫你的心!如果,你能让一切都来去自如而不执着,就没问题了。行由心生。掌管好的自己的内心才是关键。有时,他人向我们发无名火时,他自己本身可能受到了误导,或不自控,这时,你若也跟他一起火,那结果只能两个人都燃起来,对他对己都没有丝毫好处。沉静下来,有些火会自己熄灭的。

 

自我的回归 让我们回归到生命的本来

如果我们能够通达无我的真理,就能更正确地认识自己生命,不再盲目地执著身内或身外之物为“我”,不再被世间的无常变化所困扰。就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心念,对每种想法的产生,都能清清楚楚;对每种情绪的出现,都能明明白白,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做他们的奴隶。

 

修持随喜之心——他人得好 心生欢喜

修习随喜对我们心灵成长是最方便、最有利的修行之一,而且不受金钱、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你想修,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长期的修持可以清净我们染污的心灵,正是如此的简单方便却能达到很重要的修持才凸现此修法确实是殊胜无比的。

 

凡事顺其自然就能惬意自在

这个世界很简单,复杂的只是人心而已。人心其实也不复杂,只要别构思过度就行。简单才是真实,平淡才能恒久。就像朋友,能静静地听完你的倾诉,不露痕迹地安慰你,像冬天里的大衣,只要在身边,就能感觉到温暖。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想那么多,想那么远,更没必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不停运转的机器。我们只需要静下心来,让思维跟生活变得有条理、有顺序,简单与惬意的生活就会自主向我们走来。

 

倾听是一种慈悲 是一种品德

倾听也是一种关怀,那是一种默默地支持与力量,倾听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只需要一些耐心,一些爱心,足够让你不会对唠叨厌烦,不会对啜泣反感。如果你能够保持着慈悲之心去倾听他人,而且你的表现是值得认可的,那么,只要很短的时间,你就有可能使对方的心灵得到安慰,从而使他摆脱痛苦。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倾听者,不妨让自己先去倾听,倾听别人心中的声音,分担别人的痛苦。怀着感恩和爱心面对自己的生活时,你会发现倾听的力量是如此之大,所以倾听是一种品德。

 

放下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放下是一种智慧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恨,就对爱恨放不下;有了贪心,就对贪心放不下……这种种放不下,使得我们像背着房子行走的蜗牛一样,活得又辛苦又压抑。其实,正确的放下,是一个人生理与心理健康成熟的表现。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放下自己能力以外、精力不及的部分,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从中解脱出来,把握住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只要随遇而安就能自得其乐;只要放下就能解脱。放下是一种选择、一种智慧。

 

 

范苏莎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