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时光谣情:使课堂教学活起来的浅议 做知识型教师的浅议 一个 “问题生”的转变给我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9:38:43

使课堂教学活起来的浅议

面对新课改,大家都很迷茫,但无论怎么上课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应试教育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只重视死的知识传授,而忽视活的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则强调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课堂教学有明显的时空性、过程性和可持续性。
    那么怎样发挥课堂教学的空间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训练、提高、发展,展示自我的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是我们施教者应该积极探讨的问题。
    同时在这样一个相对有限的时间内,怎样高效率地充分利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在知识、智力、思维、情感、品质等方面获得持续的提高,使其个性才能潜质最大限度地被发掘、被激活,这也是我们施教者应力争探讨的问题。
    针对课堂教学的特点,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活,学活,培养出鲜活的、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人才,是创新课堂教学的最终追求。基于此,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有以下一些不成熟的构想。主要精神有:
    1.情景学习:根据所学内容,为教和学设定一个学习环境和情景,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所有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感情,调动所有学生的求索热情,活跃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挖掘潜能,使其全部情绪融入到有关的学习中去。
    2.团队学习:借鉴企业营销的“团队精神”,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培养训练学生的协同能力,团结合作精神。
    3.自主学习:一改应试教育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提倡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求索,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具备了上述三种精神后,要想使课堂活起来,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三个阶段;
    一、释疑:是课堂学习的进行阶段。实际上课堂学习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高质量的课堂学习应该是在过程中温故知新,学以致用。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品质等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指导、提高、发展。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学习、发扬团队精神、强化竞争意识、鼓励个性发展、激励创新。
    具体操作原则为:一点、二放、三收。
    一点:以所学内容为中心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中心目的。
    二放:在释疑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思维空间和任意飞翔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各执一词,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奇谈怪论”,激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把全部情绪融入到所学内容之中。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训练能力的机会,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个性潜能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发挥的学习环境,奋发向上、积极参与、竞争进取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提供适宜成长的“土壤和温度”,再加上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人际关系的“阳光雨露”的滋养,这些“未来人才”的种子会健康地发芽、成长、成才的。
    每个学生的认识、理解、分析、判断、感受能力各不相同,思维方式和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千差万别,那么用大家的智慧、团队的能量,以彼此为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形象化为主持人、教练、导演,具体化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疏、导、引上。知识盲点、思维盲点、情感盲点需要疏导,学习方法、学习途径、做人之道需要引导。
    在实施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体验式,发现法、讨论法等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教学活动,科学地引导学生去讨论、去争论、去发现、去发掘、去操作、去演示、去识别,让学生主动求索、学会学习。充分肯定、适时得当评价,激发其创新思维。具体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学生自我表达、展示和发挥的基础上给以合理的矫正,正确地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和育人这一基点,教师要像一个高超的放风筝者,既能放得开,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又能收的拢,目的明确,一切从“人才”培养的规律和需要出发,教之有方、导之有径、与之以景、染之以情,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种度的把握,需要老师内功功底深厚,棋高一筹方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这种情景化、团队化、自主化的课堂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这种齐动互动的充满勃勃生机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让学生懂得、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强化了学生的协作意识。突出了知识获取过程的训练,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其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学习,这是终生受益的。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自己不是只能张嘴被填的鸭子,而应该是一个如饥似渴的求知者,需要在知识的海洋里积极汲取、在求知的道路上摸爬滚打,掌握足够的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才有可能在未来高速发展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生存、大展宏图。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终生的需要。学习是一种高级的游戏,是一种生存的快乐。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
    二、收获:是课堂学习的深化阶段。每堂课下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这是至关重要的。在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审美、品德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甚至明显的收获。包括一点感悟,一次心动,一星灵感的火花……点点滴滴都是收获。一点点的进步,对学生的成长都是巨大的激励和鼓舞。经常处在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学生的学习欲望会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同样,每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必须找出自己的不足。承认不足,才能自我完善,寻求发展,这也是一种收获。总结经验,矫正失误,克服弱点,这是每个学生应该做到也能做到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三、质疑:是课堂学习的延伸阶段。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求异的过程中寻求发展。
    让学生明白:任何伟大的发明创造,任何时代的真理,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有它的局限性,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都需要重新认识,不断地认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发现问题是进步,解决问题就是创造发展。
    我们应该用未来的眼光去审视事物,去学习,学其可学,弃其不足。敢于否定是勇气,敢于创新是英雄。对所有现成的东西,我们都要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例如,一篇文章,作者的观点、结构布局、语言修辞、主题的深化、思想的升华等,都可以质疑。这样才能进步与提高,学会发展。
    通过课堂教学环节和过程的训练和实践,学生个体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学到了知识,开发了智力,提高了能力,训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素养。如此良性循环,他们不仅会学习,善思考,而且敢实践,能运用,会发展。这样,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做知识型教师的浅议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社会形态。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的总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普遍感受到了发展、竞争的压力,由此产生了普遍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学习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还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面发展。上世纪中叶法国人保罗·伦格兰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上提出了关于“终身教育”的报告,他指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该是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思想一经提出,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极大关注。在我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和宣言书,它表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国家的意志,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更应该意识到终身学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这是由“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综合性很高,需要高度创造性的工作,教师的专业也是一种特殊的复合的专业”决定的。教师要想胜任本职工作,绝不止于职前的专业教育和师范培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是教师教学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做一名“知识型”教师呢?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做粗浅的阐述:
    一、加强师德修养,做“高尚型”教师
    1、忠。过去人们常常把教师喻成“春蚕”和“蜡烛”,无私地照亮别人,毫无怨言。是什么力量在支持和激励着他们呢?是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和精神。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鲁迅先生的“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高尚师德,都体现出教师的奉献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许多教师努力进取,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储备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和能手。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也是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老师的高尚师德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加强师德修养和自觉接受师德教育的结果。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理想。当一名小学教师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之举,其一生是平凡的,但是教育事业关系民族千秋的大业,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成为有用人才离不开教师的辛勤教育。因此,教师要有职业自豪感,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之上。
    2、爱。热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庭成员外,接触最多的要算是老师了。所以学生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感受,很大程度受上与老师关系的影响很大。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学生,能激起他们对教师的爱戴、尊重,他们就会热爱教师,信赖教师,把老师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喜欢听话的、聪明的学生是容易的,但要热爱淘气的、不够聪明的、有这样那样过错行为的学生却不容易。诚然,后进生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转变后进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精力。缺乏爱心与粗暴简单的行为,是与师德相悖的。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不是挑学生,而是去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通过我们的工作去发展他们,提高他们,培养他们。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3、学。学校完成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认真教好功课,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当前,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好功课的内涵更丰富了。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科课程,而且要教好活动课程;不但要能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不但要教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和社会,这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新人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像海绵一样,不断吸取新知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的知识不断产生,不好好学习和不善于学习的人,好比无水之源,无本之木,难以生存和持续发展,是要被时代淹没的。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学生心智的开启者,在新形势下,教师要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还要自觉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只有像蜜蜂采蜜那样,不断吸取新鲜的养料,才能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适应新课标的需要。
    4、行。教师的言行是教学中的隐形课程,师德在教育教学中起有极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影响学校校风、学风,是调节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杠杆,也是教育和感染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师是否具有优良高尚的师德,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和有识之士,之所以对“为人师表”的师德提出了很高很严的要求,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师德对人们的影响,对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丰富文化知识,做“博学型”教师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掌握真理、认识世界和发展智能的引路人。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不仅要掌握较多的知识,还必须具有符合教育工作要求的合理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
    1、系统的基础知识。任何学科教给学生的知识首先都是基础知识,它是教材的主体内容。对于这些知识教师不仅自己要懂得,还必须能够给学生讲解清楚,能够引导学生认知、理解、会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更扎实,理解得更深刻,以便做到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学生的观察与思维做出恰当的指点,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同时,教学活动有及时性的要求,教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仅要准确、深刻,还要熟练,能够敏捷而灵活地运用,以保证教学流畅地进行。
    2、广博的科学知识。掌握广博的知识,知识面宽,首先是教好功课的需要。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直接交给学生的知识是有效的,但教师要把握好所教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正确理解其与相关知识的关系,则必须具有更为广博的知识。同时,在现代教育条件下,学生吸收知识的信息源是多方面的,每天学生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书刊以及网络等扩展其知识视野,随时都可能向教师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虽然教师不可能完满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却应该在回答中给学生以有益的启发,用广博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3、良好的文化素养。在掌握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包括尊重文化科学的态度,读书与探索的兴趣和习惯,参加文化活动的主动精神,以及艺术修养……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待于进一步塑造的人,因此强调教学工作的“人文性”特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强调教育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教师只有具备了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够融会贯通、得心应手,使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知识并把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给学生获取多方面知识的机会;才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科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丰富多彩,促进学生全面发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精修专业知识,做“专业型”教师
    教师专业化主要体现在对学科知识的组织、传递和评价等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研究者,不仅需要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教育专业的知识。杜威说:“为什么教师要熟悉心理学、教育学和各科教学法?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种理由是,他能凭借这类知识观察学生的反应,迅速而准确地解释学生的言行,否则,学生的反应,可能察觉不出来;另一个理由是,这些知识是别人用过而又有成效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他就能够凭借这些知识给儿童以适当的指导。”具体来说,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又包括三个方面。+
    1、一般教育学知识。美国各教师协会坚持主张:“凡是要做教师的人必须首先修完类似医师和律师所必修的(教育学)专业课程。其论据的实质是:如果公立学校教师想被人看作是专门人才的话,就必须掌握教育学的高深知识,这样就使他与仅仅受过普通教育甚至较多普通教育的外行人区别开来。”21世纪的教师,应当通晓并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这是教师工作“双专业”特点的客观要求。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也是将教师的教学由经验水平提高到科学水平的重要前提。一般的教育学知识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教育基本理论、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比较教育、教育改革与实验,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教育科学研究等。教师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专业知识,才能确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正确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地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知识、学生特征和学习背景的综合理解。教学本身是个推理的过程,从理解开始,经过转化、教学、评价、反省,而达到新的理解,这就要求一名教师至少能够了解和掌握下列问题:某一学科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对某一单元来说核心概念是什么?把这些核心内容传授给学生应采取什么态度和方式?学生的兴趣是什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师如何测验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学科知识应该在特性上,而非内容上与其他人不同,教师不是历史学家,而是讲授历史的人,不是科学家,而是教授科学的人。
    3、教学情境知识。专业最终是关于“实践的”。理论知识是从业资格的基础,而专业实践本身是所有知识指向的终极目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业自主,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的特点,优秀教师面对不确定性的教学条件能做出复杂的解释与决定,能在具体思考后再采取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情况需要教师机智地对待,这种教育教学的机智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种情况下适宜的和必要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是不恰当的。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的情境有分寸的进行工作,才能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来。在这些情境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而且,实践知识受一个人经历的影响,所以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着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因此,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以教育学生之外,更需不断地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运用科学方面,探求问题的可能成因,了解问题的真相,并且进一步研究解决的方法。此外,还要配合时代的进步,不断改进教材教法,以资提升教育专业的品质,并主动参与教学行动研究。教师惟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求新、求精、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带动教育的进步,让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养成主动的研究精神,并学会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进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
    四、掌握先进手段,做“信息型”教师
    当代教师置身于信息社会,除了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还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分析、综合和运用,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捕捉信息、运用信息;学会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指导自身的工作和学习。否则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成为这个时代的“功能性文盲”教师,并终究会被淘汰。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授课。提高多媒体教学技能,教师可以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安排教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改变观念,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小学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教师教育要“优先发展、适度超前”。2002年11月8日,中共十六大再次强调“科教兴国”战略,指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三奋斗目标。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做一名知识型教师,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一个 “问题生”的转变给我的启示

内容摘要:现就读本校六(1)班王霞同学,4岁时父母因故双亡。从此,她与胞姐(当时9岁)跟随50多岁的姑姑生活。(姑姑本与姑父不合,这时就回娘家照顾两个侄女)。本文浅谈笔者两年多来对她(一个集逃学、旷课、打架、骗钱与一身的问题多多的学生)的教育策略与体会。
    关键词:逃学、“保护费“、策略、体会
    着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爱是创造的源泉。”只要有了爱,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教师的工作更要充满爱。爱可以使一个“问题生”变成优秀生,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在此,本人仅以一个“问题生”的转变,谈一些做法和体会,愿与同仁共勉。
    摸清情况有的放矢
    那是两年前,新开学不久,王霞同学就三番五次地逃学,连班上同学都不知道她的去向。一个刚接的班,学生对新的老师,应该是新鲜而好奇的,按理说不应该旷课,可是事实摆在眼前。为此,我拜访了原来的班主任徐老师,向他了解该生的情况。原来这学生不仅学习纪律极差且性格暴躁,与同学闹矛盾包赢不输,整天惹是生非,弄不好就跑出校外。同学对她敬而远之,不愿与她交往。老师对她批评教育她不接受,甚至顶撞辱骂老师,同时以逃课来表示“抗争”。我想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家庭、社会、学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王霞这种性格的养成,一定有他的背景,只要找到养成这种不良品德的真正原因,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王霞同学不良性格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决定从家访入手。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雨夜,我独自一个人去了王霞家,推开虚掩的门,探头往里瞧,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躺在靠近灶房的一张床上,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左手拿着碗,右手拿着汤勺正在给老人喂药。那不是王霞吗?多好的孩子呀!小霞看见了我,急忙放下手中的碗,找来一条凳子用衣袖擦了擦说:“老师,请坐。”接下来就什么也不说了,离我远远地站着。我下意识地靠近她,看着她那怯生生的样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经询问得知,躺在床上的是她的姑姑,她告诉我说:这孩子命苦,4岁时父母就不在了。我可怜这对姐妹,离开家来照顾她们。可近来这身体老不争气,就要指望她们帮着干些农活和家务事,上课就开始迟到了,后来越来越频繁。由于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引起“畏师症”,逃课越发严重,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那天晚上,我不追问她旷课原因,在临走前摸摸她的头说:“王霞,明天来校上课好吗?老师和同学都期待着你。”
    第二天,王霞真的返校了,我特意把一节语文课临时改成了班会课,只字不提旷课的事,而是对其大加赞赏,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与往日有何不同?”我问道。教室里静悄悄的,突然,班长站起来说:“老师,这节课是语文课而你不上语文,另外王霞同学已经回到学校了,没人旷课。”是啊,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不过你们知道近些日子,王霞在哪儿吗?让我告诉你们吧,她一直呆在家里,陪伴照顾生病的姑姑。她是一个好学生,尊老爱幼,孝敬自己的姑姑,我们应该向她学习,让我们为她鼓掌吧。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我看见王霞眼里噙着泪水,站起来说:“我对不起大家,我一定改正缺点,做一个好学生。”从那以后,王霞同学几乎没有旷课。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有爱才能面对学生的过错,将“暴风骤雨”化为“和风细雨”;有爱才会长一双慧眼去发现尺长寸短,见爱洒向每一个角落。只要用爱心雕琢,用精心教诲,用恒心呵护,每一朵花都会绽放异彩。
    莫算总帐  培养自尊
    王霞虽然旷课少了,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要彻底改掉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逐渐地引起了同学们的反感甚至厌恶。在一节体育课上,其他同学都在操场上跑步,玩游戏,热闹极了!可王霞就是不去。体育委员祝某去拉她一把,她竟一只手伸过去在人家脸上使劲刮,两人扭打在一起。我赶到教室时,体育委员的脸上已留下了3条血痕。事情弄清后,我没提及过去的事,只针对她当天的错误加以批评、开导。由她在认识错误,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自己写好说明书和悔过书,当面向体育委员道歉。并要求她在今后的每一天里至少做一件好事,不做坏事,促使她与不良行为决裂。同时向她姑姑反映她在校的情况,共同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此后,她在每周轮到一次的值日工作中表现突出,我及时给予表扬,还提拔她担任卫生委员。结果她大为振奋,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期终考试语文、数学成绩都比期中考试上升20多分。
    不怕反复  耐心培育
    古人云:青山易改、本性难移。“问题生”的缺点虽不能说是本性但长期形成的坏习惯,想在段时间内,经过一两次教育就叫他变好,是没有那么容易的。即使在一时一事上有所好转,但转眼间另一件事上又出现问题,真难哪!但这是他们的通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不能一看到他们反复就泄气。就拿洗衣服来说,衣服越脏,搓洗的难度就越大。但只要肯花力气,肯想办法,反复搓洗,衣服还是可以洗干净的。同样,要教育好“问题生”,就是要不怕反复,要有耐心。
    就在她上五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又有学生传来她的坏消息。一天,四(!)班的一位住校女同学哭这向我告状说:柴老师,管管你班的王霞吧,她经常向我要“保护费”,不给她就动手打我。我看着这个同学手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我茫然了,怎么又是王霞?更让我吃惊的是,她居然向同学收取“保护费”!什么叫“保护费”,她又能保护谁?这是一种情节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我想这事该怎么处理。考虑再三后,我找到了王霞,我并没有开门见山的讲收“保护费”的事,而是从兜里掏出20元钱说:“老师知道你最近缺钱,先拿去凑合用吧。”但她不肯接,也从兜里掏出7元钱,说:“老师,我有钱。”看到这我突然把脸一沉说:“这钱是你的吗?有人把你的所作所为全告诉我了。现在你还为自己辩解吗?”事实面前,她无法抵赖,低下了头坦白了。她先后向5位小同学收取了“保护费”,共计人民币14元5角。接着,我对她讲了很多的道理,向她分析了这种行为的危害,以及给别人所造成的伤害。最后把20元钱塞给她,真诚地对她说,这钱是老师借给你的,先把你收来“保护费”如数退还给同学,今后有什么困难,直接找老师,老师愿做你的朋友。老师心中有一个愿望,愿你今后做一个诚实、守信、追求进步的人。我不需要你的承诺,但要见到你的实际行动。真诚的帮助,耐心的诱导,和风细雨般的渗透,使这棵已经生病的幼苗又有了生机。每当我看到眼前朝气蓬勃、上进好学王霞同学,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高兴。王霞同学的转变,使我深深得感受到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问题生”教师必须致意方法和策略,必须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和恒心。
    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要看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体,看重一个个需要开发的生命个体,并从班级管理中发现生命的保存、延伸,发展和增值,来阐释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1、《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
    2、《教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