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招商投资:明代唐伯虎《醉舞狂歌诗》二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6:01:01
 

    唐伯虎《醉舞狂歌诗》


    本册唐寅为德辅契兄书,另唐寅亦曾为德辅画过《落霞孤鹜图》轴,该轴现藏上海博物馆。册内二首与德辅诗录于《唐伯虎全集》一书内,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第417,428页。

册末跋:
    一、褚德彝(1871-1942)唐伯虎解元,字少于画,余在杭见子畏书石林聊句诗句叙,纯用米法,今藏泉唐高氏。今见其跋脊令颂草书,纯似大令,今藏石门李氏。今观陶斋尚书所藏此册,用笔纯似北海,其奔放处犹用米法,知子畏书学甚精,且无所不学也。观竟为之叹赏不置。光绪壬寅(1902年)六月六日,余杭褚德仪记。钤印:斋隋象主
    二、李葆恂(1859-1915)六如居士,文采风流,辉映百代,诗书六法,超逸群伦。今观匋斋尚书此册,妙处何无,难易杨风子耶。李葆恂。钤印:李叔父
    三、绿蓑烟雨江南客,黄阁丝纶柱不臣。此子畏赠先少传句也。其真迹藏寒家,兵燹后出山图俱归过云楼矣。观匋斋尚书藏,为之怆然。仁俊。
    四、端方(1861-1911)光绪丙申年得此于故侍郎德景容家,直十六金。是年更得子畏修篁独坐图,及所画双文遗照,皆真品。子畏书纯师李北海,独得神理,非可伪为,故真膺可望而知之。陶斋识。幽篁读作休篁。钤印:陶斋
    五、费念慈(1855-1905)唐子畏书画皆难得,然画易伪书不易伪,故书尤罕见。南北藏家画有送王文恪出山图、俞孺人刺目图、黄茅小景三卷,皆顾艮庵师收。吴愙斋前辈有茅亭桂月,雨中竹雀二帧。沈均初中翰藏春山图,今归庞莱臣郎中。竹雀轴今在敝箧。若书迹则此册外,止见一诗草卷耳。辛丑(1901年)十一月,西蠡费念慈。钤印:费群道
吴门汪氏藏草屋蒲团轴亦佳。昨在申江又见一荷花小帧,陆子传书爱莲说,彭孔加题诗,精楷可喜。西蠡又记。钤印:念慈
    六、端方。杨柳依依水拍堤,春晴茅屋默争泥。海棠昨夜东风恶,零落转红襱马蹄。题双文小照。青藜柱杖寻诗处,多在平桥绿树中。红叶没鞋人不到,野棠花落一溪风。题秋山图,图在世伯光家。二诗并六如佳句,附绿于此。午桥。钤印:端方
鉴藏印:永瑆(1752-1823):皇十一子、诒晋斋印、剑泉氏;
    其他:闵洪学印:且快斋;武林袁氏春园珍藏印;子孙永保;愚不及斋;涧石徒堪

 

释文:
    一、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浸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书本自惭称学者,众人疑道是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不捐胸前一片天。唐寅。钤印:南京解元、唐伯虎
    二、学佛俄经二十年,于今地上拥青莲。我来愿结三生友,共看当时手指天。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钤印:唐居士、唐寅私印
    三、落落长林隐者居,百年恒业只犁鉏。往来不识车与路,惟有邻翁来看书。钤印:唐寅私印、六如居士

 

    唐伯虎《醉舞狂歌诗》(疑伪)

 

    唐伯虎(1470-1523),因生于寅年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江苏苏州人。
    唐伯虎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徐氏文静秀气,温柔体贴,夫妻恩爱。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正在唐伯虎意气风发时,父亲突然中风过世,母亲因太悲伤也随父亲而去。后又惊闻妹妹在夫家丧亡。心爱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时,产后热盛,悄悄离世,可怜的小婴儿在出世三天后,也随亲娘而去。亲人接连病故,打击甚大,使他意志消沉。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等人的鼓励下,重拾古文,发愤苦读,结果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时名遍南京城。二十七岁时续弦,娶了何氏。当唐寅上京考取进士时,被同行的同乡都元敬出卖,被诬告行贿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经几番周折后,证实无罪。获释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离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时幸有好友、九娘(青楼女子)在精神上援济他。后来,他娶了能干贴心的九娘为妻,自此潜心作画,在青丹上大有进展。他和九娘育有一女。九娘三十七岁即因操劳过度而过世。
    唐伯虎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伯虎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自称桃花坞主,曾作《桃花庵歌》,自比采花仙人。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伯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经历坎坷。后半生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时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艺,号“吴中四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唐寅书法主要学赵孟頫,更受李北海影响,笔画俊逸挺秀,婉转流畅。流传墨迹有《自书诗》、《联句诗》、《落花诗卷》等。
    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唐伯虎点秋香”其实与唐伯虎的真实生活相去甚远。唐伯虎的《自书诗》反映了他的生活境遇和思想境界。该诗开首便是“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书本自惭称学者,众人疑道是神仙”。虽然缺钱,却也快活,称学者自惭,说是神仙倒更恰当。对人生苦闷,他自解到:“时序秋冬复春夏,舟车南北与东西。眼前次第人都老,世上参差事不齐。若要自家求稳便,一壶浊酒一餐斎。”他又自嘲:“得一日闲无量福,做千年调算来痴。是非颠倒人间事,问我如何总不知。”他又很豁达:“随缘冷暖开怀盏,不计输赢伴手棋。七尺形骸一丘土,任他评泊是和非。”
    《自书诗》中最能反映他生活和思想境界的是:“昨日醉连今日醉,新年穷似旧年穷。……兀兀腾腾自笑痴,科名如梦发如丝。百年障眼书千卷,四海资身笔一枝。陌上花开寻旧迹,被中酒醒炼新词。谁知意思悠长处,欲老光阴未老时……老去光阴偏可惜,贫于故旧转向亲。莫辞到手金螺满,是笑从来胜是颦……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自恨不才还自庆,半生无事太平人。”
    《尧山堂外纪》说唐伯虎“晚年寡出,常坐临街一小楼,唯乞书者携酒造之,则酣畅竞日。虽任适诞放,而一毫无所苟。有言志诗云:‘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伯虎坎坷一生,享年五十四岁。虽去世较早,但也给后人留下不少东西。

                                                                                                

延伸阅读(一)
落魄才子唐伯虎的“酒”“色”人生
    历史上,这位才华横溢的唐解元并非风流不羁,也未点过秋香。他的确性格放浪,年轻时纵酒成性,成年后“佯狂使酒”,到了晚年又借酒浇愁。唐寅一生潦倒,始终与“酒”相伴……
    风流才子唐寅自明代至今一直是被文人墨客,说书艺人戏说演绎的对象,到了近代,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一次次被搬上银幕,邵氏陈思思版的《三笑》和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点秋香》都堪称经典。近日,由相声演员郭德纲操刀的喜剧电影《三笑之才子佳人》又嬉笑上映。秉承恶搞到底的宗旨,明代文人唐寅的传说被一再消费。然而历史上,这位才华横溢的唐解元并非风流不羁,也未点过秋香。他的确性格放浪,年轻时纵酒成性,成年后“佯狂使酒”,到了晚年又借酒浇愁。唐寅一生潦倒,始终与“酒”相伴,且行且饮,可谓“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卷进考场舞弊案断送政治前程
    唐寅,字伯虎,明成化六年(1470年)出生于苏州,其父唐广德靠做小生意糊口。少年唐寅过目成诵,可“每夜尽一卷”,数岁即能为科举文字。14岁时,唐寅拜著名画家周东村为师,画艺日趋精湛。几年后,唐寅的山水、人物、仕女、花鸟画都已经出类拔萃。16岁参加秀才考试,高中第一,可谓少年得志。《明史》曰,少年伯虎,恃才傲物,纵酒张扬,人称孺子狂童。
    不料25岁那年,唐寅父母先后病故,妻儿离世,不久又得知妹妹在婆家自杀的消息。至亲之人,一个个离去,使他变得消极悲观,终日与友人借酒消愁。后来还是听从了好友祝枝山的劝告,闭门一年苦读。29岁,唐寅乡试高中解元,春风得意,次年赴京会试。
    正当唐寅“一朝欣得意,联步上京华”之时,他结识了江阴巨富徐经,与之结为莫逆之交。明人笔记《共山堂外纪》中记载,唐寅当时年轻疏狂,因文名显赫颇为自得,经不住一掷千金的富贵公子徐经奉承,两人一同乘船进京会试,终日高头大马往来,俊仆优童陪同,招摇过市。徐大公子大把金钱掷向主考官程敏政的家人,甚至弄来了会试的考题,唐寅当了作弊的帮凶,一份样板稿写得激荡千古。皇榜一放,徐公子自然考卷做得上等,但还没有享受金榜题名的喜庆,不久就为人告发,二人双双锒铛入狱。
    徐家开始大洒银两,最终案情不明不白,徐公子自然不会再挨什么皮肉之苦,只是后半辈子无法再入仕为官。唐寅却遭到大刑伺候,在他与好友文征明的信中,详述了他当时的悲惨境状:
    “……自贯三木,吏卒如虎,举头抱地,涕泪横集。而后昆山焚如,玉石皆毁;下流难处,众恶所归。缋丝成网罗,狼众乃食人……”
    经过一年多的审讯,虽然最终没有判定唐寅是舞弊案主犯,但干系是摆脱不掉的,他被除掉“士”籍,发配到浙江为小吏。具备古代文人气质的唐寅,决然不会受得了这般侮辱,他向好友表明心迹:“岁月不久,人命飞霜;何能自戮尘中,屈身低眉,以窃衣食!”他坚拒小吏一职,愤然出走,自此性情大变,破罐破摔,狎妓聚饮,无所不为。他索性带着随身仅剩的几两碎银远游庐山、洞庭、盘桓一年有余。这期间,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文和画作。但是经济上的愁苦一直困扰着这位江南第一才子,史载唐寅曾和祝枝山等扮为乞丐,沿街唱莲花落讨钱,钱讨来了,就上酒楼喝酒。
   
隐居桃花坞且将诗酒醉花前
    眼看科举已经全然无望,唐寅不得不回归故里,开始以卖文卖画为生。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建成桃花坞,自称桃花坞主,那首著名的《桃花庵歌》便是此时所作,诗中云“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字里行间透漏出一份安逸泰然的生活态度,他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此时的唐寅过着“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怡然生活,坛中美酒成了激发唐寅旷世才华的催化剂。不仅如此,借酒发疯还曾让唐寅从宁王手掌心里逃过一劫。在影视剧中常常出现的“宁王”,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叔叔朱宸濠。武宗沉迷于玩乐,当时民怨很深。宁王谋划造反,到处招贤纳士,以厚禄请唐寅出山。
    唐寅开始并不知道个中端倪,但去了之后,逐渐发现宁王图谋不轨,便开始想办法离开。《明史》中记载,唐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宸濠不能堪,放还。”他为了离开宁王,整天醉酒装狂,还曾脱了衣服裸奔,宁王实在受不了,便轰他走了。后来,宁王事情败露被诛杀,唐寅则继续桃花坞内的晚年生活。
    晚年唐寅生计日益艰难,不得不靠卖书卖画来维持最低限度的衣食之需。但由于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他那赖以足岁的“笔砚生涯”几乎难以为继,常常陷入断炊绝粮、“三日无烟”的窘境。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初二,唐寅走完了他54年的凄苦人生,他几起几落的人生道路戛然而止,最后还念叨“年老年少都不管,且将诗酒醉花前”。
   
史上著名绯闻唐伯虎点秋香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近代影视剧把这一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唐寅风流浪荡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但实际上故事纯属虚构,秋香不是那个秋香,唐寅也并不是那个唐寅。
    唐寅擅长仕女画,也画过一些春宫图,多以官伎、歌女等为模特,人们便认为,风流才子之说,大抵是因为唐寅性本如此。历史上的唐寅确实时常混迹风月场所,但这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尚。史上并无唐寅风流韵事的记载,如果笃定此事无风不起浪的话,只能说那是指他的个性放荡不羁,文风肆意洒脱。
    事实上唐寅先后有过三个妻子。19岁时娶徐氏为妻,两人感情深厚。不过,在他25岁时,父母妻妹相继去世,对他打击很大。后来又娶了一位,却在他涉嫌考场作弊案被抓后,离他而去。36岁时,唐寅娶了患难中的红颜知己沈九娘,从此筑桃花坞生活,一直到去世。一生不得志的唐寅并无那么多的风流韵事,而“点秋香”的故事又是打哪来的呢?
    唐伯虎点秋香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笔记体小说中。明代小说家王同轨在他的《耳谈》中叙述了另一个苏州才子陈元超与唐伯虎点秋香一模一样的故事。故事到了明末冯梦龙手上,就变成了《警世通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姻缘》。而在戏曲中的唐寅故事,最早有明末孟称舜的杂剧《花前一笑》,后来又从“一笑”发展到“三笑”,出现了王百谷的《三笑缘》弹词、卓人月的《唐伯虎千金花舫缘》杂剧。乾隆、嘉庆以后,苏州评弹又将这一故事广为传播。到了清朝末年,民间流传弹词唱本《九美图》,开始有了唐寅娶9个美娇妻的说法。唐寅一生潦倒颠沛,诸事不顺,凭他的贫寒景况,连温饱都成问题,怎么可能妻妾成群。
    明代确实有一个叫秋香的女子,但与唐寅没有任何感情瓜葛。秋香本名林奴儿,字金兰,号秋香。她琴、棋、诗、画样样精通,当时被誉为“吴中女才子”,颇有点名气。不过她并非是大户人家的婢女,而是当时南都金陵风月场中的名妓。秋香早年被迫堕入青楼,后从良嫁人。明代《画史》中记载:“秋香学画于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笔最清润。”
    据考证,秋香生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她虽与唐寅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比唐寅足足大20岁。唐寅16岁出道时,很难与已是徐娘半老的秋香产生感情。唐伯虎点秋香只不过是后人把一些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附会到他们身上罢了。
    唐寅真实的诗画人生跌宕起伏,少许风流得意,多些寂寞哀愁,恰如一幅“酒”与“色”浇注的水墨丹青,让后人回味良久。
                                                            (据《华文报摘》文/周冉) 

 


    唐伯虎仕女图画作

延伸阅读(二)
不曾风流的唐伯虎
    在人们印象中,唐伯虎是个不折不扣的“风流才子”。其实,真实的唐伯虎,才子是真,但并不风流。据专家研究,唐伯虎从未自称过“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这一图章是后人伪造的。民间传说“点秋香”艳事,也纯属无聊文人添油加醋的想象。 
  历史上的唐伯虎,姓唐名寅,字伯虎,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明史.唐寅传》记载,乡试解元后,次年赴京会试。不料祸从天降,因科场试题泄露,他无辜受牵连入狱,成了朝廷斗争的牺牲品。出狱后,他落到了“海内以寅为不齿之士,知与不知,皆指而唾”的地步。妻子嫌贫爱富,与之反目离婚;佣人侧目,动辄顶撞,使他在精神上备受打击,心情十分低落。后来他远离家乡,遨游名山大川。这时,南昌宁王朱宸濠慕名聘请,唐伯虎到南昌后,发现宁王有图谋作乱之意,就伪装癫狂,被宁王遣返故里。从此,他绝了仕途宦海之欲,沉潜于诗画艺术。穷困潦倒的他,最终得以作画卖文为生,过着布衣素食的清苦生活。但他洁身自好,从不巴结权贵,“闲来写幅丹青买,不使人间造孽钱”,甚是难得。

  清代学者俞樾,曾在《茶香室丛钞》中为唐伯虎辟谣,断定“三笑姻缘”是好事者借重唐的盛名,把别人的事,转移在他的名下,是一起张冠李戴的戏弄。关于这一戏弄的文字,最先开始于明人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话本中《唐解元一笑姻缘》这一章。后来,故事经明、清两代文人不断改编成戏曲、弹词、鼓书后,遂使唐伯虎成了世人眼中的,一个“风流才子”。又据专家考证,秋香确有其人,是当时南京的一名青楼女子,比唐伯虎大十几岁,根本不可能与他发生风流瓜葛。中年落魄的唐伯虎,曾娶沈九娘为继室,夫妻偕老,生有一女。所谓唐伯虎有九个妻妾,可能是从“沈九娘”这个名字上演绎出来的。凭当时唐伯虎的贫寒境况,连温饱都成问题,怎么可能妻妾成群?

  唐伯虎一生坎坷,生活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只活到五十四岁就辞世而去。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表露了他内心留恋人间但又愤世厌俗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据《大公报》文/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