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木里菜 秘肉:【视频】毛泽东遗物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18:58:00

该纪录片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藏6000多件遗物中精选出100余件,充分发掘遗物背后的故事,并通过这些来自日常生活的遗物往前追溯,还原毛泽东生前生活与工作的场景,将其形象以纪录片的方式全面而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表达对这位伟人的敬意。在该片中,将有一批从中南海及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首次公开的遗物向观众们展现,并通过大量从未披露的史料及历史镜头向观众讲述一个真情真实的毛泽东。
第一集 算 盘
',1)">
第二集 杨开慧共用的文件箱
',2)">
第三集 家庭开支账本
',3)">
第四集 儿子的衣物
',4)">
第五集 吉姆轿车
',5)">
第六集 手抄古诗纸条
',6)">
第七集 寿桃图书签
',7)">
第八集 小餐桌
',8)">
第九集 皮拖鞋
',9)">
第十集 茅台酒
',10)">
第十一集 游泳裤
',11)">
第十二集 诗词手稿
',12)">
第十三集 单腿眼镜
',13)">
第十四集 英语单词卡片
',14)">
第十五集 《满江红》唱片
',15)">
第十六集 口罩
',16)">
第十七集 持枪证
',17)">
第十八集 沙发
',18)">
第十九集 送给毛泽连的旧皮箱
',19)">
第二十集 临终穿的中山装
',20)">
《毛泽东遗物的故事》
引热议 凡人小事见证伟人风采
2010.04.28 来源:人民网 作者:邹鹏 王中睿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毛泽东遗物的故事》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湖南省韶山管理局等单位通力合作,历时五年多时间联合摄制推出的一部电视作品。经央视和地方卫视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专家学者、毛泽东同志的亲人及身边工作人员给予了高度评价。
创作艰苦,以苦为乐 精心打造文化精品
路建平(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缔造人民共和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尚品格与崇高风范,是我们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毛泽东遗物的故事》是一部洋溢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鲜活教材,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都有重要启示,值得我们大力倡导和传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弘扬优秀传统,引领和体现时代精神。湖南作为毛主席家乡,不仅文化积淀深厚,更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富矿。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以各种形式发掘、留存、继承这种宝贵精神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多年来,湖南文艺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不懈,推出了一大批红色作品,为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罗 浩(长沙广播电视局副局长):这部纪录片我们耗时五年才完成。为了寻求新的突破,我们用情景演绎的手法,用故事再现的手段,以电视剧的拍摄风格和创作理念,最终达到了这部纪录片“凡人小事与伟人的崇高胸怀”的定位。为了拍摄生动的画面,我们从湖南开始,重返主席生前的大部分场景,遍及12个省、30多个城市,采访了150余人,就是为了使主席的工作和生活细节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部片子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角度、每一次灯光都精益求精,我们就是要将它做成精品。处在湖南这片文化沃土上,能做成几部好片子,是我们的分内之事;做得不好,我们会充满愧疚。创作文化精品将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黄 晖(总撰稿):这部片子的创作过程非常艰苦,但我们享受这一过程。一个市级单位拍摄这样一部大片子,遇到的困难很多,如果不是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配合,真是难以做到。在资金上,除了固定设备投入以外,实际拍摄资金是300多万元,可以说成本低得惊人,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我们只能尽力保制作而压低摄制组的吃、住、行等生活费用。在韶山创作的时候,我们住的是几十块钱一晚、两三个人一间房的小旅馆。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管工作条件怎么样,能够身在其中,就最开心了!
形式新颖,构思精巧 细微处见真性情
刘润为(《求是》杂志副总编辑):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构思非常巧妙,精心挑选毛泽东的若干遗物,由这些遗物深发开去,展现毛泽东的思想、情感、业绩的某些侧面。这些侧面尽管不能囊括毛泽东的所有伟大之处,但是它们组合在一起,同样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可亲可敬的毛泽东。可亲就是他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可敬就是他超越一般人的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和道德能力。整部作品史料详实,信息量大,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情节。作品的风格朴实,笔调委婉,这些艺术上的追求与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水乳交融,具有感动人心、发人深思、净化心灵的作用。
朱 虹(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这部片子有六大成功经验:一是主题好,对毛泽东的发掘越深,视角越新颖,对我们影响就会越大。二是角度新,用实实在在的遗物说明问题。三是论述全面,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涵盖进来。四是解说鲜活生动,旁征博引。五是逻辑清晰,每集选一个遗物引出话题,构思整体故事。六是选材得当,许多遗物都是第一次见到,很珍贵。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优秀的革命传统教育片,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精神品格,也为我们今后纪录片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树了一个典范。
黄会林(北师大艺术学院教授):看了这部片子,我想用三个词表达我的感受:致敬、珍贵、精心。这部片子的完成非常不容易,采访几百人,行程数万公里,这种辛苦的操劳和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应该记录在中国电视史册上,值得真诚地向他们致敬。其所以珍贵,在于它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毛泽东的思想和智慧,他哲学、政治、艺术、文化上传之久远的制高点,都通过纪录片润物无声地传达出来。这部作品是精心之作、匠心之作,非常精彩地完成了创作使命。在整体布局上,以遗物带出故事,以故事引向人物,以人物深化思想,以思想凸现精神,每一集都有亮点,都有抓人之处。
范咏戈(文艺评论家):这是一部真正具有原创性的文献纪录片。它把毛泽东的真实形象还原出来,很多包括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剧、纪录片中的毛泽东形象都不如这部片子这么细致、感人。作品采取独特视角切入,比如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一段话,“我们今天这样,共同的老朋友蒋介石可不喜欢。”一句话就点到了要害,就是台湾问题。这种大战略的气派通过画面对接得非常好。这说明编创者确实站在了一定的思想高度上。建议这部片子进一步扩大影响,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王丹彦(中国电视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这部片子是重大革命历史文献片的创新和突破。它用物化的细节,凝聚时空的跨越,在聚焦历史的过程中来阐释伟人的人格、情怀,使革命领袖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地展现在荧屏上,这是现实主义美学的创新突破。编创人员调动各种纪录片元素、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法,让人观赏起来舒展流畅。作品平中见奇,于娓娓道来之中彰显了一种内在精神和人格力量。它所诠释的伟人形象,符合国际上更大传播层面受众的审美和接受心理需求。
立意深远,内涵丰富 人格力量直达人心
杨胜群(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这部片子选择了“遗物”这个很好的文献载体,深入发掘文物的文化历史内涵,描写遗物、记录历史,是一部标准的文献纪录片。毛泽东的遗物有几千件,本片选取最具内涵的20件,每一集表现了毛泽东的一个侧面,20个侧面连接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毛泽东。从毛泽东的遗物这个独特的视角和载体打开毛泽东的精神世界,把毛泽东的生活和情感状态还原至原生态,让观众从电视纪录片中睹物思人,这种效果是别的形式达不到的。
胡智锋(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主编):看了这部片子,强烈地感受到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当然来自于毛泽东,也来自于我们摄制组跟毛泽东对话的过程。首先是真实的力量。所有的遗物以及遗物的故事,主席的亲属、当事人、见证人,他们的叙说都是还原历史本真的,让我们信服。其次是道德的力量,毛泽东身上有一种超凡拔俗的道德力量,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骄傲,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甚至是人类的骄傲。他作为一个个体所能达到的和释放的道德力量,今天来看依然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我觉得这是人类道德的顶峰状态。第三是情感的力量,他的“小情”来自于对亲人、家乡、人民的情感,“大情”是对党、祖国和民族的情感,这种情感沁人心脾、让人感动。
张德祥(中国视协研究室主任):这个片子不是表现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也不是表现他的雄才大略,而是表现毛泽东的性情、品质、人格和境界,它告诉我们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了作品,更加觉得毛泽东可亲、可敬、可爱。所谓品物鉴人,物是毛泽东留下的遗物,构成了毛泽东的情趣、情怀的一部分;鉴是通过遗物这面镜子看毛主席这个人。从这部片子我们看到了他的大气度、大境界,他的生活无私无畏、坦坦荡荡,我们甚至能从他的笑容、举止中看到他的天真之处。这些东西是这部片子通过物证传达给我们的,最有说服力,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唐洲雁(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这部片子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毛泽东,告诉我们什么是爱,什么是真正的大爱。过去人们都是仰视毛泽东,而无法看到他内心。本片中的毛泽东是儿子、兄长、父亲,也是同志、战友、亲人;他是一个长者,更是一位公仆;他爱家庭、爱儿女,尊师重教,但是又能跳出一个小圈子,彰显一代伟人的光辉人性,这就是毛泽东的伟大之处。
李 准(文艺评论家):这个纪录片是对毛泽东的人格、情怀的一次新的发现。毛泽东在艰苦朴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上以身作则。比如,毛岸英去世后,他的衣服叠得那么整齐,藏了那么多年,瞒过了那么多人,这真正体现了毛泽东的情怀。毛泽东的一件睡衣73个补丁,还有一双拖鞋从北京穿到了莫斯科。这表现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和一个政客的区别。无产阶级政治家品质的最大特点,首先是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自己的信仰。尽管刻画人物是专题片的短处,但这个片子不仅讲了故事,而且刻画了人物,刻画了毛泽东的胸怀,特别是刻画了他挑战的性格。
王伟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作品以丰富的细节再现了毛泽东文化性格和道德精神,通过生活的真实揭示人物的思想和人格力量,非常有感染力。艺术创作重要的任务就是传达人物的情感,表达人物的思想,这部作品选取毛泽东日常生活当中的20个遗物,构成一个又一个故事,体现了毛泽东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思想品格,也将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完美地传达出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领袖风范永励后人
毛新宇(毛泽东亲属):作为毛泽东的后人,我也从作品中深受教育。爷爷的艰苦朴素,特别是为革命理想、为新中国、为共产主义的献身精神,全部在《毛泽东遗物的故事》里面体现出来。比如片子所传达出来的爷爷勤奋好学和博览群书的精神,就曾经让我深深感动。毛主席一辈子都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勤学苦读,最令大家感动的是,在爷爷临去世前一秒还在读书,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爷爷一生倡导为人民服务。他艰苦朴素,保持优良的家风,一切为了人民,爷爷的行为风范永远教育我们。
周福明(毛泽东身边卫士):这部片子拍得非常好,也非常及时。主席的遗物有6000多件,1992年从中南海送到湖南韶山纪念馆,装了三个集装箱,不可能每一件都和大家见面,应该说精品还有,还可以挖,更好地教育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毛主席一生就是九个大字,这九个字永远不会过时,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一生要求全党要做好,他首先模范地做到了,而且做得最好。这部片子使大家都能看到毛主席是怎么做的,我们后人应该怎么做,学习他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沈卫星(《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这部片子不同凡响,称得上经典之作、精品之作。遗物无言,却见证了一代伟人峥嵘岁月的历程。这是一次革命历史的、文化的再发现,为今天的中国现实提供了一面极为明亮的镜子。创作者在文献片中对于毛泽东革命的一生做了一个真实的回放,这个回放既有革命的历程,又有精神的世界,带领我们解读毛泽东精神之旅和中国革命之旅。
仲呈祥(影视评论家):作品对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具有独特的价值。真正文明的、有远见的、有文化眼光的民族,一定会珍视自己民族领袖留下的精神财产和思想资源。世纪伟人毛泽东集中了中华民族20世纪思维的最高成果,珍视这种最高成果就是珍视历史。让伟人形象再现于荧屏,传授他的思想魅力、思想力量,可以提升灵魂、激活思维,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也更有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使之成为推进历史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