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卡网上注销:世界又熱又平又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41:11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

   全球金融危機、油價節節升高、恐怖主義威脅不減、全球暖化持續加溫、物價漲聲不停、全球人口激增、物種嚴重滅絕,再加上海嘯、洪水、乾旱等自然災難頻傳,世界失控的程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與理解…。當地球再上升6度C,就等同世界末日。原來,世界末日非因世界大戰或星球對撞,而是文明過程中,逐漸演成的致命性災禍。佛里曼所提出的正是一場劃時代的綠能革命。展望未來五十年,這場綠能革命將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地位、環境健康、能源保障以及國家安全,也關係個人及企業的生存能力......

0-1 容簡介】現在就做,才能挽救未來


世界末日來臨前,「綠色」,是我們唯一的機會,
人類全球暖化、能源耗竭、人口爆炸危機下的新經濟革命…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新世界裡,究竟我們是處於一個歷史轉捩點上,在這個浮動不斷的世代,我們是否有能力從根本徹底解決整個地球與人類所面臨的危機?
全球金融危機、油價節節升高、恐怖主義威脅不減、全球暖化持續加溫、物價漲聲不停、全球人口激增、物種嚴重滅絕,再加上海嘯、洪水、乾旱等自然災難頻傳,世界失控的程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與理解…。

佛里曼長期觀察全球化的發展,在他走訪各領域的菁英之後發現,在這種種失控的亂象之下,
其實,有個可從點到線到面的解釋架構,並且,有方法能徹底解決人類目前所面臨各項看似無解的危機。

光知道「世界是平的」還不夠,因為世界又熱、又平、又擠。這一回,我們總算可以不用為了抹平的全球市場而感到恐慌,因為「綠能革命」是畢生難逢的大規模經濟轉型與投資機會,
也會從根本徹底解決整個地球與人類所面臨的危機。

當地球再上升6度C,就等同世界末日。原來,世界末日非因世界大戰或星球對撞,而是文明過程中,逐漸演成的致命性災禍。佛里曼所提出的正是一場劃時代的綠能革命。展望未來五十年,這場綠能革命將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地位、環境健康、能源保障以及國家安全,也關係個人及企業的生存能力。

佛里曼在書中發揮說故事的才能,以犀利的思考,清晰的說理,流暢的文字,讓我們看到全球市場扁平化,又遇上人口爆炸會有怎樣的後果;全球暖化如何帶來史上最大一波投資與機會;節能減碳跟恐怖主義、企業永續之間有什麼關聯;使用再生能源不只能增加工作機會、改善貧窮,還有助於挽救人類面臨滅種危機。

發動這場革命的所有要件,其實已存在我們周遭,卻需要我們更加清醒地投入參與。從汽車、建築、家電、太陽能板、電腦晶片到電費帳單;由自然保育、身體健康、產品設計、城市競爭力到軍事策略,全世界各個角落都將因為這場綠能革命,發生前所未有的轉變……

窮盡三年之力,佛里曼在最新出版的這本書中清楚的表示:綠能是金錢,綠能是競爭力,綠能更是人類唯一的未來!做,就是無限的榮景;不做,就是等著被沸水煮熟的青蛙。「綠能革命」將徹底解決地球與人類所面臨的各項危機,帶來人與環境雙贏的太平盛世。


【內容導讀】

現在就做,才能挽救未來 ~湯馬斯.佛里曼/本書作者
1992年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議上,高峰會全體出席者聆聽來自加拿大的12歲女孩鈴木發表演說。攝影機偶爾會拍到台下的各國環境部長,只見他們跟我們一樣全神貫注傾聽她口中說出的每個字。鈴木的演說,是我在能源氣候年代初期所聽過最具說服力的表述,她在說明真正綠色革命的策略與道德目標上,超越了所有其他任何年齡的人:

12女孩的演講

大家好,我是鈴木,今天在這裡代表「兒童環境組織」發聲,我們是一群12和13歲的小孩,包括蘇提、蓋斯勒和奎格,我們正努力造成一些改變。我們募得所有費用,來到這個離家5千英里的地方,為的是想告訴你們這些大人,必須改變自己的做法。

今天站在這裡,我沒有隱藏的議題,我要為我的未來奮戰,失去未來可不是像選舉失敗或股市失利。我在這裡要替未來的世代說話;我在這裡要代表在世界各地挨餓、沒有人聽到他們哀號的兒童說話;我在這裡要替地球上因為無處可去而面臨死亡的無數動物說話。

現在我不敢出去曬太陽,因為臭氧層有破洞;我甚至不敢呼吸,因為不知道空氣中有什麼化學物質。過去我和爸爸會在我的家鄉溫哥華釣魚,可是幾年前我們發現魚全身長滿了癌;現在我們每天都會聽到某些動、植物絕種,永遠消失不見。我曾夢想這輩子要去看一大群野生動物,以及充滿鳥類和蝴蝶的叢林、雨林,但現在我懷疑它們能否活得夠久,讓我的孩子也能看到。當你們像我一樣大的時候,需要擔心這些事情嗎?

這些情況都發生在我們眼前,而我們卻表現得好像還有充裕的時間,也都知道怎麼解決。我只是個孩子,我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但我希望你們瞭解,你們也不知道⋯⋯你們不知道怎麼讓鮭魚重新回到乾涸的小溪;不知道怎麼讓絕種的動物死而復生;也不知道怎麼讓現在變成沙漠的森林重新生長。如果你們不知道怎麼修復,就請別再破壞!

在學校,甚至在幼稚園裡,你們教導我們在這世界上應如何守規矩,你們教導我們:不要和別人打架、想辦法解決事情、尊重別人、清理善後、不要傷害其他生物、要分享、不要貪心。但為什麼你們做的,都是你們告訴我們不要做的事?不要忘記你們為什麼參加這些會議,你們做這些事是為了誰。我們是你們的孩子,你們正在決定我們會在什麼樣的世界成長。父母應該有辦法安慰孩子,告訴他們:「一切都會沒事」、「這不是世界末日」,還有「我們正在盡力而為」。但我想你們已經沒辦法再告訴我們這些話了,我們或許根本不在你們的優先名單上吧!

我爸爸總是說:「看一個人要看他做的事,而不是他說的話。」你們做的事讓我在晚上哭泣,你們大人說愛我們,但我感到懷疑。希望你們能說到做到,謝謝。…….

我們正處於一個史轉捩點上

每次我重聽這個演講,都覺得有點沮喪,尤其是那句「看一個人要看他做的事,而不是他說的話」。對我而言,鈴木這場演講的動人之處、力量及效果,即在於她毫不掩飾的提醒我們綠色革命的真實面貌,不是地球日音樂會,不是雜誌的綠色專題特刊,不是205種輕鬆綠化的方法,也不僅是最新的網路淘金潮或行銷熱。綠色革命是生存的策略,是我們為了保存先人傳下的自然世界這個巨大無比的挑戰,所採取的因應行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的某個地方,這個大目標消失了,以致「綠色」往往讓人感覺很好卻不需要真正做好,提高意識卻不需要實際改變行為。

我們是身處能源氣候年代的第一代地球人,這不再只跟鯨有關,而是跟我們自己有關。我們在面對能源與氣候、保護與保育挑戰時的作為,將會告訴後代子孫我們的真實面貌。我們運氣好的地方在於,我們成長的時代極為繁榮並充滿科技創新,運氣差的地方則是,如果要擴展繁榮並到達科技發展的新高峰,不能再因循舊方式,開採全球的公有地,認為宇宙和大自然以我們為中心運轉。

我們需要重新界定綠化,在這麼做的同時,也重新發現自己以及身為地球人所代表的意義。如果我們不改變過往的認知,地球還會在,但我們會成為瀕危物種。但如果我們起而面對這個挑戰,真正成為再生世代,重新界定綠化,重新發現、喚起、創造,那麼我們及世界將不只能生存,同時也會在這個又熱、又平、又擠的時代中欣欣向榮。

【作者簡介】

湯馬斯.佛里曼 Thomas L. Friedman
在全球化時代,站在全球高度上,從龐雜紛歧的全球事務中理出頭緒,為全世界人類帶來全球觀點的第一人,非佛里曼莫屬。
從報導中東地區複雜的局勢,到盱衡全球的國際事務,佛里曼一直用敏銳的記者直覺,強烈的個人文字風格,運用許多小故事,夾議夾敘,把治絲益棼的國際政治、金融市場、科技環保、宗教文化等種種議題,寫得十分淺顯易懂,引人入勝,讓每個人都可以對國際事務侃侃而談,感覺真正在參與全球化的過程。
佛里曼因為傑出的新聞報導及評論成就,拿過三座普立茲獎。他在《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同步在全球超過七百多個媒體上刊登。他的《從貝魯特到耶路撒冷》,被翻譯成27國文字,並成為暢銷書,甚至還成為許多中學及大學瞭解中東議題的教科書。1999年出版《了解全球化》被翻譯成20國文字, 2005年出版《世界是平的》,成為全球各地討論的熱烈話題,也讓他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選為美國最佳領導人之一,如今他已是一位具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

【目錄】

導讀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怎麼辦?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推薦序
環保節能愛地球  鄭崇華(台達電子創辦人暨董事長)
第一部 我們的現況
    第1章 綠是國家新實力
     第2章 能源氣候年代的關鍵問題
第二部 我們為何會變成這樣?
    第3章 複製美式生活,能源供需失衡
    第4章 產油國統治全世界
    第5章 失控的氣候變遷
    第6章 拯救生物多樣性
    第7章 能源匱乏
    第8章 啟動綠能,才能從地獄到天堂
第三部 我們要如何往前邁進?
    第9章 205種方法輕鬆救地球?
    第10章 能源互聯網打造新生活
    第11章 比大地之母還重要的利益之父
    第12章 政府是能源創新的推手
第13章 一百萬個諾亞,一百萬艘方舟
    第14章 唯綠者生存,不綠則亡
第四部 綠色新未來
    第15章 紅色中國能否成為綠色中國?
    第16章 有遠見的政策+有效的執行力
    第17章 現在就做,才能挽救未來

謝詞

0-2 【高希均導讀】「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怎麼辦?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一)市場機制的失靈

「戰爭」是人類二十世紀的夢魘,「能源危機」則是人類二十一世紀所面臨的最大挑戰,而這項挑戰由於市場機制的失靈使情勢更加惡化。

從經濟學理來推論,只要按照市場機制,價格的暴升或暴跌與供需的過剩或不足只是暫時狀況,透過供給者與需要者一段時間的調整,均衡的狀態就可以恢復。

如果人的生產與消費行為都是這樣的理性,且可預測,那麼世界就不會出現「石油危機」了。這也就是為什麼《誰說人是理性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這本書引起了全球讀者的閱讀興趣。

事實上,油價不穩定的來源是:(1)需要增加太快,供給趕不上;(2)基於政治上的對抗、經濟上的壟斷等因素,石油輸出國不願意增加,甚至減少產量;(3)石油的替代品太少以及發展速度太慢,沒有發揮遏阻功能;(4)投機客在期貨市場上,有時興風作浪。

市場機制的失靈,把我們帶回到殘酷的現實世界。這就是佛里曼要撰述這本新著的重要動機。

(二)又熱、又平、又擠

佛里曼於2005年發表《世界是平的》一書後,再度獲得多項國際榮譽。做為一個《紐約時報》新聞記者與專欄作家,先後已獲得新聞界中最高榮譽的三座普立茲獎。他因報導中東紛爭,第一次得獎時年僅三十。

近三年來,幾乎他所有的論述、演講、訪談,已從人對人、宗教對宗教、國對國的紛爭轉移到人對自然、人對能源、人對子孫的掠奪。圍繞的大主題是:能源與環保。出現在他文章中最多的議題是「能源氣候年代」、潔淨電力、能源效率、資源生產力、石油輸出國的獨裁、徵油價稅、美國政府的無能、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能源需求激增帶來的新挑戰。

對於本書的脈絡,可先做個簡單的理解。
首先,當前人類「能源危機」可以概括的包括:需求激增、供給不足、能源耗竭、替代品不足,因此每隔一段時期,便帶來油價的狂飆;另一方面在使用能源過程中,帶來了各種破壞氣候及生態的可怕後果。

因此,面對地球變熱、變平、變擠,產生了「需要面」的巨大改變之後,必須要設法在「供給面」採取對策。
這即是在書中最後一章,佛里曼借用美國戴爾電腦創辦人提到的一個名詞:「再世代」Re-generation來鼓舞大家。「再世代」是指全球人類,不論年歲,共同努力於資源之「再生」renewable resources、「再用」recycling、與「再改造」re-engineering。

美國是今天的超級強國,中國是今天的另一個強國。書中的一個結論是:中國好,地球就會好As goes China, so goes planet earth。在能源的這一仗上,中國人要爭氣!
在西方社會中,受人尊敬的公共知識份子,是有能力來推動一個新思潮與新運動的辯論。這本新書的主標題是:「又熱、又平、又擠」Hot, Flat, and Crowded。且引證書中一些數字:

(1)地球變「熱」了。
除非人類採取措施大量減少二氧化碳,專家們警告:氣候變化「可能會帶來對空氣、海洋、冰山、土地、海岸線、物種等突發且無法扭轉的傷害」;「不在2012年之前採取行動,就會太晚,關鍵就在這幾年」。平均溫度即使只上升攝氏0.8度,就會產生重大的水災、旱災、熱浪、野火、冰融,及對動植物生存的傷害。

(2)地球變「平」了。
因為技術快速發展(電腦、網路、軟體),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共同市場建立,貿易障礙減少等因素,使前所未有的全球人口,加入了全球化行列,形成了中產階級的崛起,也加速了對能源的需求,特別是新興國家(如中國)的需要激增。

(3)地球變「擠」了。
1800年,倫敦是全球最大城市,人口100萬。1995年,世界上有280個城市人口超過100萬,超過1,000萬人口的大都市也有14個。
由於作者思維犀利,說理清晰,文字流暢,具有說故事的才能,全書讀來十分引人入勝。本書題材融合了經濟、政治、環保、科技、願景,讀後會使大部分讀者感受到正跟上了當前「綠能革命」的步伐,擴大了視野,增加了熱情,也會要求自己對「綠能革命」不能置身事外。

這使我想起三十六年前另一本重要著作:《成長的極限》(Limits to Growth)。那是1972年,此書出版後立刻轟動歐洲。當時我剛好在丹麥哥本哈根教書,講授經濟發展與國際貿易。

作者米道斯(Dennis L. Meadows)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擅長系統分析。與其他三位作者在書中做了各種模式的演算。模式是根據五個指標——世界人口、工業化、汙染、糧食生產與資源消耗——來估算經濟成長能否持續。書中悲觀的推論指出:人類如不採取各種補救與防禦措施,經濟成長就會面臨崩潰。這使一些人指責這群年輕的「蛋頭學者」是馬爾薩斯(1798年出版《人口論》)新幽魂的復活。

已近退休年齡的米道斯博士在2006年重溫舊著時表示,現在的情況比當年的生態破壞(ecological collapse)悲觀預測更糟:「自然資源的急速枯竭、汙染的增加、自然危害的頻繁、政治的不安定、油價的暴升、政府舉債的大量增加……。人類已經超越了警戒線,危機不是不可以避免,但是會愈來愈困難。」這位三十年前就憂心忡忡的環境科學家,現在已另有佛里曼來接棒了。

(三)「綠能革命」的推動者

佛里曼變成了世界舞台上一位耀眼的、自己任命的「綠能革命」推動者。他提倡以「綠色」變成「新的紅色、白色、藍色」(美國國旗的顏色)——象徵美國新願景。有《紐約時報》做傳播平台,他每週撰述二篇專論,產生了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新著的立論是建築在他提出的五個趨勢上:(1)能源與資源的供需失衡、(2)產油國的獨裁、(3)失控的氣候變遷、(4)能源匱乏(如電力)、(5)生物多樣性消失。他認為:二十一世紀能否安定,端視人類能否處理這些愈陷愈深的問題。

這位在明尼蘇達州出生的美籍猶太人,是一位具有相當愛國主義色彩的意見領袖。他極端擔心如果美國政治人物不能兌現三項承諾,美國將難以立足充滿能源危機的世界。這三項承諾是:(1)加速發展綠色能源;(2)美國不再是石油輸入國;(3)採取具體措施改善氣候暖化。

近來在美國新聞界受到推崇的一位新秀,是《新聞週刊》國際版總編輯薩卡里亞(Fareed Zakaria)。他出生於印度,受教育於哈佛,剛於今年出版了另一本著作:《後美國世界》(The Post-American World),書中最重要的論點是:十九世紀英國之衰退是來自經濟力量的衰退;二十世紀美國的衰退是來自政治勢力的衰退;二十一世紀將與美國並起並坐的是來自「其他國家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Rest),特別是指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等等。

佛里曼做為一個全球採訪的專欄作家,自然格外感受到這種來自東方社會帶給美國及西方世界的指責,試舉三個說法:

(1)西方認為他們是問題的「解決者」,實際上是「麻煩製造者」。他們的優越感與自私心,永遠是把自己的利益與享受放在第一位。
(2)要求新興國家的改善(從節約能源到性別平等),不僅在自己發展過程中全犯過,此刻仍在犯這些錯誤。
(3)占全球12%的西方世界人口,占用了地球上太多的能源、市場、財富及權力;其餘88%的人口還要不斷的接受西方的教訓。

面對這種指責,更使佛里曼要提倡「綠能革命」。因為它不僅創造各種商機,且會使社會更健康、更安全、更有競爭力。如果人類真能完成這一場經濟大革命,也就完全符合了「綠色行動」(Code Green)。

(四)石油替代的可能性

19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後,面對暴升的油價,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部長亞瑪尼親王(Sheikh Yamani)警告石油輸出國家:「要記住:石器時代的消失並不是用光了石頭。」他擔心石油的替代能源會立刻出現。令人失望、甚至氣憤的是:四十年來這麼可怕的油價,居然沒有出現可以替代的能源,來終結「石油時代」!
一個重要的解釋是:油價的不穩定(暴升後的暴跌),無法使民間企業敢做長時期的研發與大規模的生產。專家估計石油輸出國平均生產一桶石油的成本約為10美元,而相當於一桶石油的替代品則在50–60美元之間。此即是說:石油輸出國隨時可以出手,使油價暴跌,封殺大規模替代品的生產。

科學家與企業家早就知道有來自「地獄」的燃料(汙染多)如煤、石油、天然氣;有來自「天堂」的燃料(汙染少)如太陽能、水力、風力、潮汐。那麼,為什麼企業家沒有做較佳的選擇?答案是:除了研發與生產成本,在美國這個石油產業壟斷的社會,還有政治上難以克服的障礙。它來自比科學家與企業家更聰明的國會說客(lobbyist)。他們有本領為了維護石油公司的利益,擋住任何能源替代的獎勵方案。

因此,佛里曼在書中建議:美國社會所需的能源政策,是要政府積極參與:訂定最低油價(price floor),企業才敢發展替代能源;提供誘因,企業才肯大量創新。政府要介入,但要讓市場機能與創投評估扮演主角,決定哪些企業的新投資會有利潤與風險。

(五)掀起另一波浪潮

做為一位舉足輕重的美國專欄作家,佛里曼充滿熱情,也充滿焦慮;所提倡的「能源節約」與「能源替代」的願景清晰,但又有各種無力感。看到美國國內石油利益團體的龐大勢力,各種替代方案之難以推動,他「天真」的指出:讓美國變成「一日中國」——以無比的中央集權來訂定所需的新能源政策,然後第二天又再變回美國。他希望「紅色」中國(Red China)也要變成「綠色」中國(Green China)。他希望中國從追求經濟成長的優先,轉變成追求綠色成長的優先。

書中充滿了令人警惕的論點:
企業走向綠色革命是增加競爭力的一種機會,不是增加成本的一種壓力。
近年去中國,看到那邊的汙染,發現人民講話是愈來愈自在,但是呼吸卻愈來愈困難。
沒有痛苦的「革命」,不是革命,是「派對」;追求的是綠色「革命」,不是綠色「派對」。
在能源節約上,唯有改變現狀,才能維持現狀。
人類正如在水缸中被加溫的青蛙,務必要及時設法跳出能源危機。
美國要維持其領導地位,必須要在能源節約與開發上領先。

我相信這本新著會掀起另一波全球能源革命的新浪潮——尤其在美國與中國。佛里曼最大的希望或許是:經過大家的參與,能將「綠能革命」,從難以落實的僵局,變成「擋不住」的主流,徹底改善二十一世紀人類所面臨最大的危機。

 

0-3 容試讀】專訪作者湯馬斯.佛里曼:台灣的下一不是IT,而在ET

錦勳、許耀雲/天下文化

佛里曼新書《世界又熱又平又擠》自9月8日在美開始銷售,立刻就登上亞瑪遜網路書店總排行榜第一名,顯見繼《世界是平的》後,讀者對他的新書,早已醞釀一種高度的期待。
就在新書銷售的前一週,9月2日,《遠見》採訪團隊經16小時的轉機飛行,來到美國華府。早上8點半,採訪團隊五人連同影機具等,聲勢浩蕩走進佛里曼位於華府I街的《紐約時報》大樓,準備進行10點鐘開始的訪問。

《紐約時報》華府辦公大樓是褐色老建築,面向一個小公園,和美國權力中心白宮僅隔一條街。1992年,柯林頓當選美國總統後,佛里曼就是專跑白宮的華府特派員,三年後,成為這分最受世人尊敬的報紙的「國際事務」專欄作家。
他的辦公室在大樓七樓最好的獨立區塊,別人都擠在小小的方格裡,唯有他擁有五坪大的獨立空間,外加助理辦公室及一個小圖書間。這可是報社對最有價的他所給的禮遇。

辦公室鋪著咖啡色的橡木地板,一整面橡木書架,整面書牆排滿林林總總各式書刊,從科技、環保、經濟到賓拉登,明他思想輻射的範圍很廣。甚至還擺著一排曾出現在他書裡,由列寧、巴戈契夫、葉爾欽到普丁組成的俄羅斯娃娃。
佛里曼比預定時間稍早到達辦公室,他穿著一身淡綠排汗襯衫,坐定後,便開始了限時90鐘的緊湊採訪。
訪問中,佛里曼不僅提到他寫書的動機,也提出對台灣中肯的建議。他懇切建議,「台灣不應只發展IT,應該發展能源科技ET(Energy Technology)。」
台灣最有希望用綠能和世界接軌,進行一場拯救人類前途的全地球競賽(earth race)。以下為採訪精采紀要:

為何此刻寫這本書?
世界大轉型,政經重心改變

《遠見》雜誌問(以下簡稱問):
你是國際事務專欄作家,過去都處理有關戰爭、地政治衝突及全球化等議題,這次是什麼原因讓你選擇環境、綠能議題?
佛里曼答(以下簡稱答):為什麼現在要談這個問題?主要理由還原到一件事上,我們現在處在一個「大轉型」中。我們正從這樣一個世界過度到另一個世界,我們提升生活水平所倚賴的石化燃料,從原本我們以為會永遠便宜、永不耗竭且無害,轉變成愈來愈貴,有天會消耗殆盡,而且有毒。這個大轉型也將全面地扭轉(shift)很多很多事情。

問:但事實上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成為全球重大議題已經近20年了,你打算如何將這個老議題變成新話題?
答:這是很好的問題,過去永續議題基本上是個「威脅」(threat),威脅你要過永續的生活方式,否則冰山融化,或是北極熊滅亡等。但這個威脅論已經完全過時了。
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因為我看來,當世界變得又熱、又平、又擠時,那些有綠色乾淨能源科技的國家,將享有永續的成長,永續議題不再是面對威脅的危機處理,而是迎戰下一個世紀的大好機會(huge opportunity)。

綠能新時代,不改變就滅亡

問:你指出人類已進入「能源氣候年代」( Energy Climate Era),綠能革命不再只是選項,而是無上命令,是「不改變就滅亡」。但你如何服讀者相信改變是可能的?
答:你問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的確是很大的挑戰,你向人類宣告,如果不改變就會死,你的孩子會死,北極會融化,我們會像水煮青蛙那樣完蛋!或是,不、不、不,這些問題沒什麼大不了,我們什麼都能做、都能處理。但是以上這兩極的看法,都是不認真的派對心態,我的綠能革命是做到大破大立(disruptive breakthrough)的真革命。
對我來,提倡綠能革命最大挑戰是,一方面找出真實的危險,但又不讓困難變成壓倒性地無法克服,這樣人才不會被癱瘓、坐以待斃。找到危險同時也找出可能機會,而且強調現在就可以改變。

問:但如何訴諸全球65億人口一起參與,不是只有美國人的事?
答:我相信一個好的範例勝過上千理論,我要美國成為這樣的典範,美國應該可以扮演領導綠色革命的角色,向世界展示我們因此可以變成更富有、更安全,更有創意、更企業化,且受人尊敬的國家。我們變綠了,很多人將自動自發追隨,這遠比透過一些全球協定強迫大家變綠來得更有效。
讓自己先成為綠色典範,我們將是贏家。第一,可以率先得到綠色革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第二,成功範例會讓台灣、泰國到南美洲,乃至中亞的塔吉克都會想到,哇,我們也要這樣做。
台灣如果也,我們也要加入綠色革命,好啊,我們將有很大競賽,不是「太空競賽」,而叫「全地球競賽」(earth race)。這不是指誰第一個登陸月球、誰第一個把男人、女人和小狗送上太空,而是誰能發明讓人類得以永續生活科技的人。

為何綠是未來制勝王道?
企業更綠一籌 零成本高競爭

問:過去提升生活水平用的是你的竭澤而漁、過度生的老式資本主義,對此你提出「更綠一籌」(outgreening)的新概念。能否談談更綠一籌與國家、企業未來競爭力的關係?
答:假設我是一個頭號台灣製造業,我的公司一定要「更綠一籌」,在綠能科技上超越對手。
有時我聽到有人講我們只要碳中立(carbon neutral)就好,我就捉狂、氣瘋了。
我問一下,難道你們台灣電腦公司只是要資訊中立嗎?當然不!台灣很多電腦、科技業,在資訊新興革命中賺得很多好處,台灣哪裡中立了?
同樣道理,企業幹嘛只追求碳中立,應該要追求「碳優勢」(carbon advantage),應該盡一切所能拿出最尖端的能源創新系統,讓公司更具有綠色競爭力,這才是更綠一籌的本意。
如果台灣的工廠有再生能源,由太陽能、風力或水力所趨動,這什麼意思?
意思是我知道未來十年的生能源成本,不管是太陽能模組、風力發動渦輪或是連結到水壩的水力發電組,一旦都建置好了,我的變動成本都一定是「零」。太陽能「零」,風力是「零」,水力是「零」。
同時,台灣大學畢業生很多有很強烈綠色意識的年輕人,看到X工廠用乾淨能源,Y工廠用穢能源,他一定會選X工廠,而不會選把未來發展建立在石化燃燒的Y公司。
因此,如果我的工廠更綠一籌,可以找到更聰明腦袋的年輕工程師為我效力。這就是更綠一籌的意義。
綠就是財富,市場成長引擎

問:你書中強調,「唯一比大地之母還要重要的就是利益之父」。你認為綠即是財富,不只是道德議題?
答:綠色當然不只是道德議題,而是新財富的大好機會。不要只因為良心過得去這類道德訴求,就足以創造綠能投資所必要的市場規模,所以一定要達到科技創新。
如何解決能源問題?我認為不是倚賴法令規定,只有大量、便宜、可靠及清潔電力,達到突破性發明,才足以解決我所提的五大問題。
也就是只有全球工程師,找到符合上述五個標準的清潔電力,才可以解決問題,而不是製定法規的人。
但如果要刺激台灣到德州的工程師全投身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有誘因。而只有市場才可以提供誘因,只有市場才能創造出創新所要達到的巨大規模,這也是我強調的,「利益之父」才是唯一勝過自然之母的東西。

問:所以,市場是綠色革命最大的引擎?
答:對是的,全世界再也沒有比美國有更多創投資本,更多研究型大學的地方,我希望美國能創造誘因,發動各種各樣的新綠色能源科技,我要人變有錢,(小聲耳語,深怕機會被別人搶走貌)……。我要他們變更有錢。

綠色革命要靠誰發動?
政府效率整合,制定新規則

問:你認為政府、企業家及個人要扮演什麼角色才能生市場信號,鼓勵大規模的創新?
答:可以做下面三件事:第一是需要穢能源的市場信號,好比石油及碳,讓穢能源更貴,好剌激潔淨能源的需求;第二是改變電力公司的誘因結構,目前美國電力公司就靠賣更多的電給你才會賺錢,他們鼓勵你電用愈多愈好,讓你變成愈養愈胖的能源豬(energy pigs),電力公司就賺更多的錢。
但是未來應該是你愈省能源(energy diet),電廠回購你家太陽能電力反而愈賺錢才對。
第三,我們要製定新的再生能源標準。例如,要求電廠到2020年生能源中必須包含50%的風力發電,20%來自太陽,10%來自生質能源(Biomass),然後再強迫不合標準的電力公司退出市場,讓新的公司生乾淨能源。

問:面為這樣的新一波綠色革命,現在的做法和規模,顯然落後很多,你覺得誰應該負起較大的責任?
答:要解決這個危機的唯一方法,就是更有效率的政府。政府必須有效率地整合各種社會面向,從創新、電力公司、市場等。個政府必須運用公權力,聚焦、整合,讓他們離探勘、販賣穢燃料,並從中獲利。將這些穢燃料,我們稱為來自地獄的燃料(fuels from hell),取代成為乾淨燃料,也就是來自的天堂燃料(fuels from heaven)。政府必須捉住這個大方向,制定新市場規則。
只要美國集權一天,就會改變

問:這也就是你強調希望美國變成中國「一天」,但不要兩天?
答:沒錯,這也是我要美國當一天的中國,只要一天,(手指比出一,比出請求拜託的姿勢),小小一天就好。一天,讓我們有非常廣闊健全的資本,政府強勢主導立刻改變規定、市場,改變市占率,隔天,我們的自由市場機制開始運作,我們就會在新的、對的規則之下起飛躍升。只要一天的中國就好。

問:過去常有人稱你是「自由市場的大祭司」,但為了綠能,你竟然會願意美國也有一天變成中國式強大中央集權政府,可見你的急迫感。
答:我當然還是相信自由市場,我還是民主體制的信徒,變成一天的中國,只是我的幻想。我們現在只能倚賴現有的民主體系,花很大力氣,慢慢一塊塊拼湊來改變,而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就變成「香焦共和國」了(build absolutely nothing anywhere near anything,指一無所成、毫無建樹的國家)。
想像一個花園,你要有番茄或是瓜,它們不會憑空而來,要有人翻土、施肥、除草。對於市場你也要翻土、除草,施肥,好比制定對的規則和設立誘因,這樣我們的花園才會生機盎然,萬物滋長。
但你看我們的花園現在是不透明的,個人想種什麼就搞什麼,(指放任國會和私部門利益團體,用資金或遊,使得花園變成為石油天然氣及媒礦打造的穢燃料花園。)但我主張,不、不、不,我們現在要政府出面重塑(reshape)花園,讓這座花園(指能源市場)能夠產生太陽能、風力、地熱、生質能等。

台灣將是綠色中國的發動者?
善用中國市場 發展能源科技

問:你希望多少國家能參與這次綠色革命?
答:在這個綠色革命中,個人都應該是其中一分子,這是責任,也是一個大好機會,看丹麥這樣的小國家,大概只有1∕4台灣人口,但他們卻有領導全球的乾淨能源的公司,不管是風力發電、酒精、或是能源效率。
對比之下,沒有理由台灣不行,台灣雖小但有強大創新力和製造能力,台灣可以宣布在未來十年將成為潔淨能源科技的主要參與者,不管是太陽能、生質能等。台灣沒有理由做不到,台灣不要只做科技業(IT),應該要發展ET能源科技國家。
這是下一波業的趨勢,台灣可以當領導者、分享者、被別人推動的跟隨者,或者只是消費者,看你們要扮演哪一個?
台灣離中國這麼近,下一如果不只是IT,而是ET(Energy Technology),懂得利用能源互動網絡公司,將有很大機會成為能源科技、綠能創新的主力。
台灣可以連結與利用中國廣大的市場,測試這些新科技,降低他們學習曲線的成本,降低價格,達到我所的中國人人消費得起的「中國價格」。只有達到中國、印度這樣大的市場的業規模,才可以達到低價,這對台灣是很大的機會。
能源科技革命,全地球競賽

問:面對興盛中的中國力量,台灣人民和政府很擔憂被邊化,你的建議指出新的方向。
答:沒錯(點頭),你們可以成為這方面的領袖,沒有問題,例如中國的風力太陽能公司將是你們的伙伴,在那裡,你們台灣有很大的機會。
我很樂意看到,你們跳下去,如果你們耽誤一、兩年,這個錢就讓我們美國人來賺了。

問:能否給台灣的讀者幾句話?提出你在能源氣候年代的新建議?
答:過去我常到台灣去,台灣是我最喜歡的國家,因為我敬佩一個國家只有2000多萬人,沒有天然資源,卻創造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外匯存底,這些不是靠挖鑽地面下的油井,而是靠往挖頭皮下的腦力,開發在的智力,這是偉大的事,也是其他國家偉大的典範。
但我要講的是,台灣的下一戰場、前線,不是IT,而在ET,也就是能源科技。我希望過去強大的向自己鑽掘、向開發腦力,製造電腦的力氣和意願,也同樣運用在如何生大量便宜可靠的電力。
乾淨能源科技鐵定將是下一波的全球革命,首先台灣要瞭解這點;其次,民間公司要投資做新研究,做新業的領導者;第三,找中國公司當伙伴,因為市場在那邊,同時降低成本,我想這是挑戰,也是台灣很大機會。
我知道台灣會起身迎接這個挑戰,我們美國也會,這將是一個全地球競賽。

0-4 【容試讀】第六章:拯救生物多樣性


想像降雨量增為平常的一千倍,我們會怎樣?
再想像瘧疾或愛滋病的傳染率增加為目前的一千倍,
我們又會怎樣?
如今,每二十分鐘就有一個物種消失,
這個速度就是地球歷史上平均速度的一千倍。
繼續無知的剝削大自然,
我們就跟鳥類摧毀自己的巢,沒有兩樣。

大自然是上帝的藝術作品。
~布朗(Thomas Browne),《一個醫生的宗教信仰》

「發展」,如同莎翁筆下的善,「一旦過度,就會自我摧毀。」
~李奧帕德(Aldo Leopold),〈野外狩獵場的請願書〉

去年十二月某天,當我讀起報紙時,竟然有種讀聖經的錯覺。頭版有則新聞,是我的《紐約時報》同事亞德利(Jim Yardley)在中國所做的報導(2007年12月5日)。文中指出,世上最後一隻為人所知的雌性長江巨型軟殼龜,現住在中國長沙某個破舊的動物園裡,而最後一隻同類的雄性軟殼龜,則住在蘇州的動物園。這一對年邁的烏龜,據說是「挽救世上最大型淡水龜的最後一線希望」。

亞德利形容說:「雌龜以園方特製的生肉飼養。她居住的池塘周圍有防彈玻璃保護,也有監視錄影機監控她的一舉一動。夜晚還有守衛看管。如此大費周章,用意很簡單:全力保護軟殼龜的生命……這隻雌龜今年80歲,體重近90磅。」至於她那無緣的另一半,「今年100歲,體重約200磅。」最近的報導指出,科學家會先嘗試人工受精。到2008年春天的交配季,再讓兩隻烏龜共處一池(如果人工受精失敗的話)。

亞德利指出,「對許多中國人來說,烏龜象徵健康長壽,但這兩隻長江巨型軟殼龜倖存的故事更顯示出,中國野生物種與生物多樣性正遭受重大威脅。」中國境內的環境汙染、毫無節制的狩獵活動與如脫韁野馬般的經濟發展,正以驚人的速度摧毀自然棲息地,導致動植物大量滅絕。


二十分鐘就有一個物種消失

眼看愈來愈多物種在全球經濟發展的大洪流下瀕臨滅絕,諾亞方舟的情景,很可能要在我們這一代首度重現。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開始搶救許多瀕危物種的最後一對,或者實行上帝在〈創世紀〉中給予諾亞的指示:「凡有血肉的生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好保存他們的生命。」

然而,與諾亞不同的是,我們這一代和我們所創造的文明導致了滅絕物種的大洪水。因此,打造方舟,我們責無旁貸。愈來愈多珊瑚礁、森林、漁場、河川與沃土,都被人類商業發展破壞或摧毀。而只有人類,才能建造保存物種的方舟。

我們必須體認到,像諾亞一樣打造方舟,而非製造洪水,不僅是我們的挑戰,更是我們的責任。這才是現代人類智慧的開端。進入能源氣候年代,我們不僅要因應能源需求暴增、氣候劇變與產油國獨裁力量擴散的問題,還必須面對又熱、又平、又擠的新世界帶來的另一項後果:由於愈來愈多動植物瀕危或滅絕,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岌岌可危。

過去十年,我跟著國際保育協會(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走遍全世界。該協會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工作,我內人安正好是理事。每次要撰寫關於生物多樣性的文章,我都會打電話向協會的專家請教,本章也不例外。不斷有新的物種被發現,也陸續有舊的物種瀕臨滅絕。物種滅絕的原因,如果不是生物環境因素,就是人類經濟發展、狩獵或其他活動導致。然而,國際保育協會近來估計,現在每20分鐘就有一個物種消失。這個速度是地球歷史上平均速度的一千倍。我們實在很難想像,人為因素導致自然界的某種現象以原來一千倍的速度發生,到底代表什麼意義。這個差距實在太大了。

「想像一下,如果其他自然現象暴增為平常的一千倍,對我們的生活、生計與地球環境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國際保育協會生物多樣性應用科學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Biodiversity Science)資深主任布魯克斯(Thomas Brooks)問道:「要是降雨量暴增為平常的一千倍,會怎麼樣?我們會被淹沒。降雪量暴增為平常的一千倍呢?我們永遠會覆蓋在大雪底下。假如瘧疾或愛滋病的傳染率增加為現在的一千倍呢?好幾百萬人將會死亡。這就是生物多樣性面臨的現狀。」

不只是動物園要煩惱生物多樣性消失的問題。我們不知道,再這樣下去,會失去多少寶貴的天然藥物、工業原料、生物資訊,以及天地的大美。我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類所知甚少、卻是構成生物網不可或缺的元素,正在一點一滴消失。

「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宛如一間獨特、珍貴的圖書館。可惜,這間圖書館正漸漸被燒毀。我們連藏書的分類工作都還沒做完,更別說全部閱讀了,」身兼林洞研究中心環境科學家的哈佛教授侯德倫表示。

試想,要是大量物種不斷加速滅絕,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果世界剩下寥寥無幾的物種,甚至完全失去生物多樣性,那會是一個只有鋼筋水泥叢林、動植物銷聲匿跡、不見山林的世界。不僅從生物學的角度而言,這樣的環境不適合居住,我們也不會願意居住其中。

失去豐富多樣的萬物,畫家要去哪裡欣賞山光水色與豔麗花朵,以尋找靈感?還有什麼能夠感動詩人與音樂家,以譜出美麗的詩篇與交響樂曲?宗教領袖與哲學家,又要去何處觀察上帝的精心傑作,以思考祂的意義?如果沒有聞過花香、游過河水、摘過蘋果或欣賞過春天的山谷,生命不會完整。我們當然可以尋找其他替代品,但沒有任何東西比得上自然萬物那美麗、豐饒、多彩、又變化萬千的原始樣貌。失去萬物之美,人,也不再是人。難怪有研究顯示,醫院的病人如果可以從病房中觀賞到外面的自然風景,復原速度會比較快。

「為了牟利,不惜摧毀一座熱帶雨林和其他富含物種的生態系,就像是把羅浮宮所有名畫拿來當柴燒,」我到哈佛實驗室拜訪知名昆蟲學家威爾森(Edward O. Wilson)時,他這麼比喻。他的實驗室抽屜裡,擺滿他和同事在世界各地蒐集到的螞蟻品種,共有好幾千種。「這就是我們現在幹的好事。『我們得種植油棕才能賺錢。對婆羅洲雨林和紅毛猩猩,只好說抱歉了。』」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適應改變的利器

如果生物多樣性具有的美學、詩學、宗教與精神價值,還不足以說服你,我們可以再來瞭解它經常為人忽視的實際利益。環保人士為這些利益取了個稍嫌生硬、又不太貼切的名詞,稱為「生態系服務」(ecosystem service)。生態系為人類提供各種利益和「服務」,讓負擔不起或缺乏民生及水電資源的人也能夠受惠。大自然能供應乾淨的水源,過濾溪水的汙染物質,提供天然的魚類養殖場,控制侵蝕作用,提供躲避暴風雨和天然災害的屏障,保護農作物授粉所需的益蟲、攻擊害蟲,並且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對開發中國家的窮人而言,這些「服務」都是他們賴以維生、不可或缺的資源。

「環保主義的批判者……對那些微小、不為人知的生物往往不屑一顧。他們總是把這些生物分成兩大類:昆蟲與雜草,」威爾森在《自然萬物》(The Creation)一書中寫道:
他們很容易忽略,地球上大多數的生物與物種都由這些小生物構成。這些人不曉得是無知還是忘記,美洲熱帶雨林裡有種不知名的蛾,它的幼蟲非常貪吃,使澳洲的牧地不至於長滿仙人掌。馬達加斯加有一種「雜草」叫玫瑰長春花,含有能夠治療何杰金氏症(Hodgkin’s disease)與急性兒童白血病的生物鹼。挪威某種不知名真菌裡的一個物質,讓器官移植手術變得可能。水蛭唾液裡的化學物質能夠製成抗凝血溶劑,預防手術中與術後發生血栓。從石器時代巫醫採用的草藥,到現代生物醫學發明的超強新藥,這些生物都扮演要角……野生物種還可以滋養土壤、淨化水源,以及為多數開花植物授粉。我們呼吸的每一口新鮮空氣,都拜地球萬物所賜。失去大自然的助力,人類不僅來日無多,日子也不會好過。
威爾森也指出,如果我們貶低自然,因而破壞生態,「首當其衝的,很可能就是規模最龐大、最複雜的生物,包括人類在內。」

生物多樣性不僅幫助我們生存,也幫助我們適應。生物多樣性最實際的功能,即是協助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適應改變。2008年3月,為了瞭解國際保育協會如何拯救印尼的海洋生物多樣性,我來到印尼的努薩培尼達島(Nusa Penida)。當我與協會的海洋生物學家厄德曼(Mark Erdmann)一同坐在沙灘,看著龍目海峽(Lombok Strait)時,他給我上了一課,告訴我生物多樣性如何幫助物種適應改變。

「改變,是生命中不變的常數。一旦失去物種、文化與作物的多樣性,適應改變,就會難上加難,」厄德曼解釋說,「你可以找找看,有哪個農夫只培育一種作物,只要染上疾病,農場就會毀於一旦。或者,有哪個財務顧問會把錢全投資在一支股票上……總而言之,有多樣性,才有恢復力。面對即將到來的全球快速變遷,人類必須發揮最大的恢復力來因應改變。」誰知道未來會有什麼可怕的疾病等著我們?如果我們把熱帶雨林剷平,改種能夠提煉棕櫚油與燃料乙醇的作物,等於把藥箱裡的天然藥物全都丟棄。「正因為改變是不變的常數,生物多樣性更是不可或缺。生物多樣性提供人類適應改變所需的原料,」厄德曼補充說。
在又熱、又平、又擠的世界,一切將以空前的速度演進、變化。人類最不能失去的,就是適應變遷的利器。

維護自然環境刻不容緩

我們要維護的生物多樣性,到底包含哪些範圍?我喜歡線上字典Biologyreference.com提供的定義: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總和,包含陸地、海洋、淡水生物群系與生態系,以及所有居住於其中的動植物、菌類與微生物,也包含所有生物的行為、互動與生態過程。生物多樣性也與地球的非生物元素直接相關,包括大氣、海洋、淡水系統、地質構造與土壤。兩者共同交織成一個規模龐大、相互依存的生物圈。」

國際保育協會會長密特邁爾(Russell A. Mittermeier)表示,在整個地球生物圈中,科學家已經發現並記載的動植物與微生物,有170萬至180萬種。不過據估計,地球的所有物種大約有500萬至3千萬種。有些科學家甚至認為,尚未被發現的物種至少還有1億種,因為這些生物大多隱身在地下、海洋或偏遠地區。密特邁爾指出,過去十五年來,新發現的靈長類物種大約有80至90種。「也就是說,在短短十五年間,科學家所發現的靈長類物種數量,就占已記載數目的15%到20%。」

因此,全球進入綠色行動時,我們的因應對策不只要開發綠色能源,以減緩氣候變遷的腳步,以及氣候變遷對天氣、溫度、降雨、海平面和乾旱的影響;還要維護地球生物多樣性,才不會摧毀維繫生命所不可或缺的動植物。請記住:氣候變遷的問題確實迫在眉睫,但失去生物多樣性,同樣會破壞地球整體環境不可或缺的承載力。影響之鉅,不亞於氣候變遷。近幾年,大家全心關注氣候變遷議題,雖然值得稱許,但在這同時,失去生物多樣性的問題卻被擱置一旁。所以,綠色行動需要把重點同時放在開發新能源與維護自然環境。

「全球暖化與環境汙染,只是我們過度榨取自然資源所造成的其中兩項後果,」國際保育協會資深副會長、也是經濟學與環境議題專家的普里克特(Glenn Prickett)表示,「其他還包括過度捕撈海洋魚類,以及森林和珊瑚礁遭到破壞。這不僅威脅居住在這些生態系中的動植物,也大大影響依靠這些生物維生的人。」

我們必須採取全面性的思考。如果大家只著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忽略生態系的變化,「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將因此大量消失,」普里克特補充說,「不要以為地球失去生氣後,還能保有宜人的氣候和興盛的文明。熱帶雨林等生態系是否健全,會直接影響全球的氣候型態。」

過去十年來,我跟著普里克特走訪各地的生物多樣性熱點與瀕危區域,也是國際保育協會積極拯救的區域。我們從巴西東南方的潘塔納爾溼地(Pantanal wetlands),來到沿岸的大西洋雨林,再從委內瑞拉南方的蓋亞那森林保護區(Guyana Shield),深入祕魯叢林,到位於坦博帕塔河(Rio Tambopata)流域的金剛鸚鵡研究中心,最後再從名稱頗具異國情調的中國西藏香格里拉高地(Shangri-La),去到印尼蘇門答臘島上的熱帶雨林,與峇里島周圍的珊瑚礁島。我自己則是曾經造訪肯亞的馬賽馬拉(Masai Mara)野生動物區、坦尚尼亞的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保護區(Ngorongoro Crater),與沙烏地阿拉伯沙漠中廣大的空白之地(Empty Quarter)。在有孩子以前,我還到過死海的鹽丘去體驗垂降的快感。這些旅程都是寶貴的學習經驗,讓我對生物多樣性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不過,我對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威脅的認知,大部分都在首次與普里克特一同旅行的途中奠定下來。1998年,我們前往巴西,旅程從一場特別的訪談開始。我這輩子,從來沒有在這麼奇特的地方進行過訪談。對象是巴西南馬托格羅索州(Mata Grosso do Sul)當時的環保局長巴洛斯(Nilson de Barros)。他堅持要在黑河(Rio Negro)中央進行訪談。

南馬托格羅索州位於潘塔納爾溼地的中心,在巴西、玻利維亞和巴拉圭三國的國界附近。潘塔納爾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溼地(面積與美國威斯康辛州相當),也是美洲豹與其他瀕危物種的棲息地。普里克特跟我搭乘一架小型螺旋槳飛機,飛往位於黑河中央的一座牧場兼渡假中心—黑河農場,並且在前院降落。隨後,我們乘坐馬達艇,到河中的某個淺灣處與巴洛斯會面。

潘塔納爾保護區宛如一座少了恐龍的侏羅紀公園。我們順流往下時,經過一群趴在岸邊的凱門鱷,還看到幾隻大型水獺跳上跳下。一路上,我看到白鷺、藍紫金剛鸚鵡、巨嘴鳥、朱鷺、南美澤鹿、琵鷺、紅頸鸛、狐狸、豹貓與美洲鴕不時從叢林裡探出頭來,驚異的見證了如此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巴洛斯與他的團隊佇立在水深及腰的河中央等待我們。

「先來罐啤酒,好好洗個澡之後,我們再談,」他邊說,邊打開一罐啤酒,潺潺河水從他身上流過。
見到他以前,我一直以為,我的工作是全世界最棒的。

全球化的成長需求難以阻擋

巴洛斯解釋說,全球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目前面臨的最大威脅,主要來自兩方面。其一是在最窮困的地區,那裡的人民為了謀生,只能掠奪大自然資源。類似情況一多,周遭的森林、珊瑚與物種隨即大量消失。這是亞馬遜溼地和雨林附近面臨的嚴重問題。不過,潘塔納爾不一樣。他指出,該地區的問題,不是窮人為了脫離窮困而去砍伐樹木,再轉賣給木材公司。潘塔納爾是個特例,透過放牧、捕魚與近來的生態旅遊等經濟活動,這裡的人與自然得以共生共榮。

潘塔納爾的主要威脅來自外在,那就是全球化。現在有三大全球趨勢危害該地的生物多樣性:首先,為了滿足全球暴增的大豆需求,在潘塔納爾盆地上方平原種植大豆的農民,不斷擴張種植面積。農地排放出的農藥與淤泥,持續汙染周圍的河川與野地生態。再者,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與玻利維亞共同組成貿易集團,期望提升南美經濟在全球的競爭力。為了能更容易將潘塔納爾的大豆產品運送到市場,這些政府計劃在此地進行河流疏濬與截彎取直工程。這將會嚴重衝擊周遭生態。最後,由各國能源公司組成的企業集團,正在建造一條橫越潘塔納爾的天然氣管線,準備將玻利維亞豐富的天然氣輸送到巴西大城聖保羅市,解決當地大量的能源需求。

事實上,潘塔納爾正陷入受益於全球化經濟提升、卻逐漸喪失生物多樣性的兩難困境。全球化最大的好處是,更多人民能更快的脫離貧窮。壞處則是,生活水準提升之後,愈來愈多人有能力從事生產與消費。全球化使世界變得更平,卻也更擁擠。各地都市迅速向外擴張、政府大幅興建高速公路、機動交通流量增加、房屋愈建愈大,而人民對耗能的設備需求也倍增。為了滿足不斷攀升的全球經濟需求,許多公司紛紛設法收購印尼、巴西等地的大片原始森林,轉作油棕種植地、大豆農場或經營其他大規模的商業活動。收購的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可說是前所未見。

普里克特指出,這幾年來,國際保育協會、美國自然保育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等非政府組織已經開發出一套工具與宣導模式,來教育鄉村地區的窮人,讓他們懂得維護自己賴以生存的生態系,以更永續的方式生活。「可是,我們還沒找到一套工具和辦法,來解決全球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現在情況已經岌岌可危。」

當然,近年來有許多保育團體和跨國企業合作的案例,像沃爾瑪、星巴克和麥當勞等。目的是教導這些企業如何降低供應鍊與生產過程對自然環境的衝擊。然而,這些作為不過是杯水車薪。全球經濟成長刺激物價上揚,促使企業開發更大片的耕地生產農作物、纖維與生質燃料,並擴大木材、漁貨與礦物的需求。因此,愈來愈多熱帶森林遭到濫墾,愈來愈多珊瑚礁因為破壞性捕魚方式而消失,愈來愈多礦物資源被過度開採。

如果政府不積極監督土地的開發與用途,也沒有能力抵擋來自全球市場的壓力,這個又平、又擠的世界對成長的需求,必定會徹底摧毀僅存的森林與珊瑚礁,及其富含的生物多樣性。如此一來,全球暖化只會不斷加劇,因為在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中,有20%是森林消失所致。

國際保育協會指出,每20分鐘就有物種消失的同時,還有1,200公頃的森林因為開發而被燒毀或剷平。森林消失所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遠超過世界上所有汽車、卡車、飛機、火車和船隻等交通工具的總體排放量。森林覆蓋率減少,物種的棲息地跟著縮小,所以只能被迫遷移或適應。能夠適應的,就能存活;不能適應的,慘遭滅絕。就是這麼簡單。只不過,現在這個現象發生的速度更快、範圍更廣。

生質燃料作物對雨林的傷害

因此,我們必須強化保育觀念。人類侵占自然,必須有一定的程度與界限。沒有這些限制,未來只會有更多物種棲息地被剷除、河川遭到汙染、珊瑚白化,以及森林因為農業工業化而被夷平。照這樣下去,我們只能眼看著問題發生,然後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補救措施,永遠無法發展出能兼顧經濟成長與生物多樣性的系統化全方位對策。

首先,我們必須先找出各個現象之間的關聯性。為了減排和提升能源安全,歐盟設立了目標:在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必須占所有使用能源的20%。這也包括增加利用生質燃料,也就是從玉米、油棕、大豆、海藻、甘蔗、工業廢料、木塊或柳枝稷等野草中提煉出供交通工具使用的燃料。歐盟規定,境內銷售的生質燃料的原料,不得來自高生物多樣性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溼地或草地所生產的原料,如棕櫚油和玉米等。可是,燃料在全球市場是可替代的產品,並不容易監控。實在很難想像,歐盟對可再生能源的規定不會正好適得其反,使東南亞雨林加速遭到砍伐,被油棕作物取代。有人說,這個現象已經發生了。棕櫚油通常用於化妝品和烹調,但也是提煉生質燃料最有效率的原料。諷刺的是,森林消失所增加的溫室效應氣體,將會遠超過使用生質燃料所能減少的排放量。我曾經坐飛機經過印尼蘇門答臘島北部的油棕園上方。從上空俯瞰,底下淨是一塊又一塊長方形的耕地,很像在熱帶雨林中建了25座足球場。

《時代》雜誌記者格倫沃(Michael Grunwald)在一篇文章(2008年3月27日)中,也描述了他和一位生態保育人士搭飛機經過巴西油棕園的情景:
卡特(John Carter)從飛機上俯瞰一英里下方的亞馬遜南部,望著世上最珍貴的生態寶藏慘遭破壞的情景。他眼睜睜看著,人民以推土機和電鋸把雨林變成養牛場或大豆農場,也眼見熊熊大火無情的吞噬一片又一片叢林。科學家憂心,亞馬遜熱帶雨林很可能漸漸變成樹木稀少的熱帶莽原。巴西政府剛剛宣布,今年,森林消失的速率可能會高達去年的兩倍。德州牛仔出身、觀察敏銳的卡特表示,這個情況很快就會加劇。他成立了一個非營利組織,在亞馬遜原始地帶推廣永續牧業。卡特說:「看著森林逐漸消失,會讓我起雞皮疙瘩。」他還說:「這就好像親眼目睹強暴現場一樣。可是,你根本無能為力。砍伐雨林的利潤太高了。在這些原始地帶中,你會發現市場力量有多強大。」

物種一旦滅,就永遠消失

數字會說話。地球存在了40億年,而地球上的生物則存在超過20億年。在這20億年中,物種是以極度緩慢的「正常」速度滅絕。平均而言,一個物種可能存在約100萬年,然後才自然滅絕。在歷史上各個時期,這個溫和緩慢的自然滅絕現象,曾經被五次災難性的大滅絕打斷,造成大量物種迅速消失。國際保育協會的生物多樣性專家布魯克斯說,最近一次的大滅絕大約發生於6,500萬年前。當時有一顆隕石撞擊猶加敦半島,也就是今日的墨西哥。科學家認為,隕石撞擊後,釋放出濃密的塵雲,籠罩整個地球,造成氣溫急速下降,導致地球上大多數的動植物挨餓至死,也造成恐龍滅絕。

時光往後推移,到人類出現後的近幾萬年,我們發現,人類每遷徙到一處,即造成大量物種滅絕。移入夏威夷的玻里尼西亞人,和定居馬達加斯加島的印尼船員都是例子。還有在更新世出現的人類祖先,約於1萬2千年前穿越今為白令海峽的陸橋到北美洲,導致許多大型哺乳類動物滅亡,包括長毛象和劍齒虎。進入現代後,全球化的衝擊不斷擴散。因此有人說,地球正在面臨第六次的大滅絕。而且,這次的滅絕並非局限於某一區域,「其規模相當於隕石撞擊,或者等同於化石紀錄所及的五次大滅絕,」布魯克斯表示。

人類就是洪水、就是隕石。我們應該學會當個稱職的諾亞方舟。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至今已成立超過40年,主要工作是追蹤世界的生物多樣性,並且評估已知動植物物種的絕種機率。該聯盟定期公布〈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以察看物種滅絕的情況,同時也讓大眾瞭解現狀。

根據〈瀕危物種紅皮書〉的報告,人類移居所造成的大規模滅絕,例如玻里尼西亞人在西元400年定居夏威夷島時,「多半是『封閉性的物種滅絕』,也就是說,即便情況慘烈,但只發生在某個區域內,」布魯克斯表示。然而,拜全球化之賜,過去僅限於一個島或某個地區的物種滅絕,現在在世界各地同時擴散。

布魯克斯表示,我們知道,人類有能力復育自然棲息地,能夠恢復像水牛這類瀕臨絕種動物的數量,也能淨化汙染,連汙染嚴重的倫敦泰晤士河都能整治。「甚至扭轉氣候變遷,也是我們能力所及,」他補充說,「可是,物種滅絕是不可逆的。『侏羅紀公園』是虛構的故事;物種一旦滅絕,就永遠消失。地球百萬年的珍貴遺產,就這麼一去不復返。」

再遲,就來不及了

熱帶雨林中美妙的面向難以盡數,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大自然的聲音。2006年6月,普里克特、我和我的家人,坐船沿著祕魯的坦博帕塔河往上,來到國際保育協會為拯救紅金剛鸚鵡所設立的研究中心。我喜歡躺在蚊帳裡,靜靜聆聽大自然的交響樂。雨林中的大合唱,聽起來就像是不和諧的現代樂。有鳥類吱吱喳喳的鳴叫聲、紅面吼猴的啼哭聲、野豬的嗥叫聲、青蛙的呱呱聲,還有各種昆蟲唧唧嘎嘎的,發出奇特的聲音,有的聽起來像汽車警報器或門鈴聲,有的則像掉了樂譜還繼續演奏的管樂隊。這首渾然天成的交響樂,不時會被人類無助、淒厲的尖叫聲打斷,因為有人在廁所遇上大蜘蛛。

我們造訪的亞馬遜雨林區位於祕魯南部,絕大部分是無人居住的原始地帶,也是世界上幾大瀕危野生物種的棲息地。這裡有一片紅土構成的峭壁,是全世界最大的金剛鸚鵡舔土區。每天早上都有藍色、紅色、金色的金剛鸚鵡聚集在此,享用泥土大餐。在雨林中低頭一望,你可能會看見一隻狩獵的黃蜂正在蟄毛毛蟲,然後在牠身體裡產卵。再抬頭一看,你或許會在蒼鬱的綠蔭中,瞥見織布鳥的巢。不過,你也會發現,織布鳥的巢往往與大白蜂的巢比鄰而居。為什麼呢?原因是,如果有敵人攻擊幼鳥,也會驚動大白蜂。這真是了不起的天然保全系統。

然而,環顧四周,我們卻發現危機悄悄逼近。

坐船往坦博帕塔河上游的途中,我們看到淘金客利用機動駁船和汞在河岸邊挖掘、淘洗,嚴重破壞河岸生態。由於全球金價不斷攀升,坦博納塔河流域掀起一股瘋狂的淘金熱。有些淘金客為了搭建營地大肆砍伐樹林,有些則獵食稀有動物。除此之外,這一片原始叢林愈來愈容易到達,因為連結巴西大西洋岸到祕魯太平洋岸的兩洋公路已接近完工。增設道路有利農耕、伐木、礦業發展,也會加速石油與天然氣的開採,導致更多樹林變成耕地。森林大量消失,只會釋放更多造成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

見到這番景象,讓我想起氣候學家卡倫的比喻。她說,人類正在大自然的交響樂中大肆彈奏電吉他。我們都遺忘了一項重要事實:在緊密交織的生物網中,人類是唯一沒有任何動植物仰賴的物種。然而,人類卻必須依靠整個生物網才能存活。人類在這個生物網中演化,而這個生物網造就了今日的我們。我們不能沒有這個生物網,而整個生態系唯有維持平衡,才能欣欣向榮。

因此,威爾森指出,維護生物多樣性不只是為了拯救自然,也是為了拯救人類。我們必須認清人類身為物種之一的定位,並且決定今後如何繼續在地球上生存,以及如何與周遭的自然環境互動。「失去賴以存在、演化的生物圈,人類就不會完整,」我到哈佛實驗室拜訪威爾森時,他這樣說。他還說,人類愈是以自身行為改變氣候和自然環境,愈會失去維持地球物種平衡不可或缺的動植物、森林、河川、海洋與冰河。這些都是免費的天然資源,也帶給人類極大的福祉。這樣一來,我們必須花更大的力氣保持生態平衡。所有關注氣候變遷議題的人,都應該好好思考,人類是否真的擁有和大自然一樣的力量,是否真有能力掌控一切。

威爾森指出:「我們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愈嚴重,愈得設法取代大自然的力量,自行運用智慧來維持一切,而且片刻不能鬆懈……除非我們有本事把整個地球變成一個人類得以隨時操控的太空船,並且維持一切的生存條件,包括時時刻刻控制大氣的變化,否則我們最好讓一切回歸自然,回復到與萬物快樂共處、和平相伴的狀態。」

繼續無知的剝削大自然,跟鳥類摧毀自己的巢、狐狸破壞自己的洞穴、水獺敲毀自己的水壩沒有兩樣。我們不能繼續下去,還以為這麼做只會造成「局部」影響。現今,生物多樣性消失正帶來全球性的衝擊。正如國際保育組織倡導的觀念所言:「在彼處失去,在此處傷痛(Lost there, felt here)」。不要認為,現在造成的傷害,以後再彌補就好。

遲了,就來不及了。這是我們進入能源氣候年代後,對於生物多樣性必須有的認知。「延遲」,是上一代、上個時期、上個文明才享有的奢侈。意思是,從前,不論你什麼時候有空,想要像兒時一樣享受大自然,都能如願以償。你可以對著同樣的山水作畫、看見同樣的動物、大吃同樣的水果、爬同一棵樹、在同一條河裡抓魚、享受同樣的天氣,或者拯救同樣的瀕危動物。大自然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就算有危機發生,影響有限,或者還有轉圜餘地。進入能源氣候年代,由於物種滅絕與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們的字典裡,將不再有「延遲」這兩個字。你真正有空,想回到童年盡情去享受大自然時,早已來不及。這些美好事物已經消逝無蹤,而你永遠沒有機會挽回。遲了,就來不及了。因此,不管想拯救什麼,最好現在就行動。

 

0-5 容試讀】第十章:能源互聯網打造新生活


當我們的電力設施能與所有的用電設備連線,
並且全依照屬於自己的能源計畫,
聰明的自動開啟、關閉、買電、儲電,甚至是賣電給電網
我們就是以更高的能源效率,取代了更多發電廠的興建,
以最少的金錢、最低的汙染,享受最好的生活品質。
這不是魔法、也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已經近在咫尺的未來!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
~毛澤東


你大概不曾看過,站在聖母峰頂所看到的景觀;事實上,成為聖母峰的一部分,也是你從未有過的經歷。那就像你家裡所有的電力系統,都透過資訊系統來控制,從使用、儲存、生產甚至是買賣潔淨電力,全都整合在一個大型無縫的平台裡;那就像是經過了資訊科技革命與能源科技革命後,兩者已整合為一的系統;那就像是你已經住在一個「能源互聯網」(Energy Internet)的世界裡。

這不是科幻小,這是即將成真的先進科技

我知道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或魔法,但它不是。許多科技已經可以創造出能源互聯網了,《經濟學人》曾經用「智慧型電網」(smart grid)來形容它,說這樣的科技已經存在,或者正在實驗室裡進行著,接近完成中。

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整合型的政府政策,包括法律、標準、稅制、貸款、鼓勵誘因與再生能源組合標準 的相關法令、最低限度或最大限度等,來引導與刺激市場,驅動創新技術往前邁進,才能讓這些新概念加速商品化,並將這樣的革命更快帶進我們的生活中。

自本章起共四章,我將會描述綠色能源、高能源效率是什麼樣的系統,該如何保護,而我們又應如何帶動它。
這一章主要介紹的是,能源互聯網將如何讓你、我和你隔壁的鄰居,都藉由節能與綠色能源系統來完成不可思議的事,而且是日以繼夜、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不論你是否注意到它。
之後的兩章(第11、12章)將會敘述我們需要什麼樣整合型的政府政策,來引導和刺激市場與投資人投入資本,才能建立起能源互聯網,並創造充足、潔淨、可靠又便宜的電力輸送到互聯網中。

第13章的重點則是在保護:我們如何制訂政策來保護這個自然世界,包括那些延續我們生命的植物、動物、魚類、海洋、河流與森林。
這些章節合起來將解釋:在真實世界裡,如何建立一個可創造、生產、發展潔淨動力、能源效率、資源生產力與生態保育的再生能源生態系統;這個系統的成本會比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真正成本便宜。

要讓這個系統成真的許多原物料,其實都已經以某種形式存在了,然而要創造這樣的系統卻沒那麼容易,畢竟沒有一種革命是容易的。但這真的不是科幻小說;所以,請持續保持開放的眼界與心胸,記住近年來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的洞見名言:「任何夠先進的科技,幾乎與魔法無異。」

在便宜、穩定且隨處可得的電力背後

在我們揭開這個魔法秀的序幕之前,我得先揭露一些真相。我需要解釋一下,美國的電力系統是立基於公共事業規範的電力設施網路上,而這個系統目前是怎樣運作的。
也許你最近一次想到電力設施,是在玩大富翁遊戲時,買了一塊地皮,而必須決定是否要花150美元去買一家電力公司。

這的確是我在寫這本書之前的狀況—我知道我的車是怎麼運作的,也知道最近的加油站在哪,但我完全不知道所謂電力設施到底是什麼,雖然我每天的生活都得靠它。我只知道每個月會收到電費帳單,然後付錢,一切就是這樣了。不過呢,電力設施其實比你我想像中有趣多了,而且它們對於綠能革命的重要性,也遠超過人們的想像。

你也許認為這個部分可以跳過不讀,但請千萬不要。不論你喜歡與否,地方性或區域性的標準電力設施,將一直是我們國家能源系統的核心。

如果我們要建立一個綠色能源的平台,也絕對是要依靠國家電力系統來執行。這個電力系統已經有了消費者基礎,同時也有能力集結大量的便宜資本,並且擁有可以驅動能源互聯網發展的既有基礎設施。而且,一般大眾也十分信任這些電力設施。美國詐騙集團最喜歡用的策略,就是偽裝成地方電力公司的服務人員去敲你家大門,而幾乎所有人都會不疑有他的說:「嗨!請進!」 這個電力系統如今到底運作得如何?許多國家和美國現存的以電力設施為中心的供電系統,都是遵從一個最高指導原則來建造的,這個原則就是:滿足最大電力負載的任務。結果,不論是地方政府或州政府,還是不同區域設立的管理委員會B(regulatory board),都必須保證在所屬範圍內,供應足夠的電力及天然氣給顧客。也就是說,這些電力設施必須達成下列三項基本義務:提供價格合理的電力、提供穩定的電力(也就是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都必須供應)、提供隨處可得的電力(在電力設施可運作的範圍內,凡是需要電力的顧客都要被滿足)。

這套供電系統,是由愛迪生的門徒英薩爾(Samuel Insull)所精心設計,他將愛迪生的發明商業化,並且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把這套系統賣給政府單位。這套系統讓電力公司實際受惠,可以更有效而便宜的募集資金,投資興建大型電廠和電力傳輸網路—因為有廣大的顧客需求作後盾。這套系統也讓顧客受惠,使他們數十年來都享受得到便宜、穩定而且隨處可得的電力。大多數電力公司都在這樣的情況下運作得非常良好,並且在二十世紀裡協助美國的成長。

然而,這套大型州際系統已經有逐漸走下坡的趨勢。一開始,我們總是說,美國這套由數十年來建造的發電廠和傳輸線路所構成的供電系統,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過最大型的機器。也許它是最大的,也許不是。但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這套系統絕對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過最笨的大型機器,而且它笨的方式還不只一種。

美國的電力設施與供電網路:一個既大又笨的系統

我知道這樣說可能不太公平。簡單的說,從二十世紀以來,美國各地的家庭、城鎮與工廠的電氣化,全都得歸功於這項偉大的工程;如果沒有這項建設,美國的經濟發展也不可能有今日的規模。然而,即便這個供電系統可以提供便宜、穩定且隨處可得的電力,它的建造仍舊不是個聰明的設計。

這套供電系統就只是一間間的電力公司、一區區的服務範圍、一張張的資產負債表、一套套的地方性市場規範,依循各地的不同需求而隨意發展。直到今天,美國還沒有一個國家型的供電網路,現有的系統其實只是來自於全國各地的東拼西湊;相形之下,巴爾幹半島的國家分裂其實還不算什麼。

今日全美國約有3,200家電力公司,有些公司的服務範圍可以橫跨好幾州,有些公司就只服務單一城鎮或者某個郡的部分地區。這些電力公司和供電網路最終可以合併成全美的三大區域電網,包括:結合美國東海岸、中部平原及加拿大東部省份的東岸電網(Eastern Interconnection);德州獨立電網(也就是德州保證供電理事會,Electric Reliability Council of Texas,簡稱ERCOT);還有除了上述範圍之外,涵括至太平洋沿岸的西岸電網(Western Interconnection)。就是這些了,這就是美國的電力系統。

這三大區域電網之間的整合,少得令人驚訝,而且即便是每個區域內個別的電力公司之間,也都沒有整合。想像一下,如果你從紐約開車到洛杉磯,途中完全沒有州際高速公路,只能走州內及地方型的快速道路,而且還只能用每個郡各自的地圖找路—這就是如果想把電力從紐約輸送到洛杉磯的情景。

雖然實際上,你不會想要橫越數個區域來輸送電力,因為大量的電力會在傳輸過程中耗損;然而,這個東拼西湊的電網仍然是個問題,會使得區域內的電力輸送同樣十分困難。想像一下從鳳凰城開車到洛杉磯,如果只能走地方道路,就像是要將亞利桑那州北部風力發電廠所生產的電,送到南加州的市場一樣的困難。

此外,這套系統的定價也很笨。這個電網的確能很穩定的供電,但這些電力全都來自不同的能源消耗;也就是說,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不論來到你家的電是如何產生的(可能是燃煤、石油、核能、水力、風力、太陽能或天然氣),你付的都是一樣的電費,而你也不需要去管這些電是在尖峰時段還是離峰時段生產的。而且,你根本無從分辨:每一度電你都付同樣的價錢,只等著電力公司讀取你家後院的電表後,寄一張帳單給你;電費帳單不像電話帳單有明列細項,電力公司才不幹這種事。

最後一點,在大多數情況下,從你家到你的電力公司之間,這套系統笨到沒有辦法雙向溝通。你這個顧客無法要求只使用特定能源生產的電力,也無法要求使用特定的費率在特定電器上,即使你要求了,你的電力公司也無法提供。美國大多數的情況是,一旦你家停電,你必須自己打電話通知電力公司,要不然電力公司永遠不會知道。

但天佑美國電網,即使它很笨,這麼多年來還是能提供便宜、穩定且隨處可得的電力,穩定到多數的美國人從來不曾問過這些電從哪裡來、是如何生產的、又怎麼在插座、開關啟動或關閉的瞬間流動。我們就只是期望著:需要用電時就有電。當沒有電時,就算只有15分鐘,你也會氣炸了!

電力公司的使命:建更多設施、賣更多電

由州政府所指派的管理委員會,決定每家電力公司每度電能收取多少錢,他們給電力公司的指示基本上是:「你要負責生產便宜、可靠又隨處可得的電力,我們會給你專賣權來做這件事。每隔幾年我們會決定你服務範圍內的電力費率,確保你的收支可以平衡,還有足夠的利潤繼續運作,好讓你可以徹底的盡你的職責。」

特別的是,管理者和電力公司會制訂出一套計畫,有時他們稱之為整合資源計畫,但基本上那就是一個平鋪直敘的資金預算表。在這個計畫裡,電力公司會告訴管理者:「這是我計畫服務顧客的方式,我盡所能的提供便宜、穩定又隨處可得的電力服務;計畫中這麼多的電廠和電力線網,總共需要花這麼多錢。」這個計畫一經認可,電力公司就會跟管理者說:「我將需要這麼多錢來支付這些成本。」

然後,管理者會就這份財務需求(也就是「法定盈餘」),先砍掉一部分金額(因為一開始的數字往往會浮報),然後再除以電力公司預計銷售的電力總度數,這就成了每度電的價格,電力公司就能據此向顧客收錢。這個價格的計算,涵括了電力公司運轉既有電廠的固定成本、投資新電廠的成本、用來生產電力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氣和鈾)的變動成本,再加上勞工的成本、稅和保險;當然,最後還得再加上一點給股東的甜頭:他們的稅後利潤。

再更簡單一點來說,電力公司就是靠興建這些設施來賺錢的—愈多的電廠和傳輸網路,愈能讓他們賣更多的電給更多顧客。由於管理者會利用提升費率來獎勵這些電力公司投入更多資本,因而愈多資本的投入,就代表電力公司可以賺到的錢愈多。同時,也因為電力公司的新投資是依照顧客需求的成長來調整的,所以電力公司會鼓吹消費,創造更多的電力需求,再投資得更多、興建更多設施,又再增加他們的收入。像這樣的循環不斷繼續,就像是受到制約的反射動作一樣自然。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裡有名的電力專家卡瓦納夫(Ralph Cavanagh),曾經力促加州的電力革新,他說:「想想一個電力設施涉及如此龐大的投資,無論電力公司賣了多少能源,他們勢必要回收這些成本。當電力公司要投資一個新的天然氣發電廠或風力發電廠,花費至少都要上億、甚至是數十億美元,而這些成本並不會因為你這個顧客用了多少電而有所變動。因此,電力公司自然肩負提高電力和天然氣銷售量的重要使命,這樣才能確保這些固定成本能夠回收。」

網點公司(GridPoint)是生產一種可以管理你家所有電力系統設備的公司,它的執行長柯塞爾(Peter Corsell)解釋道:從很多層面來看,地方電力公司就像是「5塊美金吃到飽的自助餐廳,它們是由電力管理者付錢來提供我們穩定、便宜又什麼都有的電力」,而我們每天都可以來這個自助餐廳吃任何想吃的。這個餐廳則總是24小時無休、且總是這麼便宜。生活是如此美好,對吧。

然而,它之所以能這麼便宜,是因為大眾和管理者從來沒有要求電力公司在供電時做兩件事情:從沒有要求他們在生產電力時不能排放二氧化碳(我們只要求在燃煤過程中,那些像是汞、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傳統汙染物必須移除,這些電力公司都做到了,但並不包括二氧化碳);此外,也不曾鼓勵電力公司提供更有效率的能源計畫。我們並沒有鼓勵電力公司要回饋顧客的節能行為,也沒有要求他們讓顧客有機會選擇不同用電時段的費率,好讓大家可以在電力生產比較便宜時多買一點電、在電力生產比較貴時少用一點電。

讓5塊美金吃到飽式的電力供應成為過去

電價是否便宜才是重點,這一點勝過了能源效率和全球暖化的考量。便宜的電價,確保了電力公司必須更依賴燃煤火力發電。這麼多年來,如果電力公司每度電都只賣5美分,才沒有人會管這些燃煤電廠排放了幾百萬噸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也幾乎沒有人會在意沒有效率的用電或各種浪費電力的行為。坦白說吧,電力管理者其實一直在對電力公司施壓,要他們降低電價,並且聚焦在找到像煤一樣便宜的原物料上。

此外,可靠且隨處可得的電力,與能源效率同樣有所牴觸。怎麼說呢?電力公司往往會超量建置供電系統,才能有足夠的「備用餘裕」(reserve margin),以便隨時可以因應酷熱天氣中的尖峰用電需求;然而像這樣的電力尖峰負載往往在整個夏季中,只會發生一到兩次。對電力公司來說,「增加供電量」永遠是所有問題的解答,而不是「管理需求量」;而增加供電量所需的大量成本,就轉嫁到你的帳單上。

不過,就在某天你前往這個電力吃到飽自助餐廳的路上,一件有趣的事發生了。有少數人,例如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跑到自助餐廳後面的廚房閒晃,而他們所看到的情景並不怎麼賞心悅目。然後,他們回到餐廳裡排隊取餐的隊伍前,對著大家說:「你們知道這後面發生了什麼事嗎?你們知道為什麼電力吃到飽只要花5塊美金嗎?因為有許多成本其實沒有轉嫁到我們這些顧客身上,而是由某人買單了。」

這些成本其實是由整體社會買單了,或是先掛在我們下一代子孫的信用卡帳單上。尤其是,這些用來生產吃到飽電力的便宜能源,是來自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燃料導致了全球暖化、讓兒童氣喘、產生酸雨,也造成森林消失、生物多樣性消失和產油國獨裁,而且沒有人將這些成本計算到我們所付的每度電價裡。一旦某些東西是免費的,或是幾乎免費,人們對該樣東西的需求通常只會更多。我們要求愈多便宜的電力,愈多的破壞就隨之而來。

負責運作這些電力吃到飽自助餐廳的人,是你的鄰居,也是我的鄰居。他們其實無意傷害這個社會,他們也只是這個系統的一部分。但這套汙染性燃料系統的建立,只是為了供應穩定的吃到飽電力,並且用最便宜的價格,供給任何需要它的顧客(也包括提供最低價的汽油給每個有需求的駕駛人)—就算這套系統會產生破壞生態系並且影響氣候的副作用。我們直到最近才把這些影響全部串在一起,只是有許多人還不知道。

輿論已經開始改變了,大家逐漸瞭解到我們需要一個新的系統,一個綠色能源系統。現在我們還是同樣希望,這些電力和燃料是便宜、穩定且隨處可得的,但也期望這些電力盡可能來自於不會排放二氧化碳的來源,而且是透過一個更有能源效率和環保的系統來提供,不再只有消費與汙染。再更精確一點的說,全美國約有40%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於供應一般家庭、公司與工廠的電力生產;占二氧化碳總排放量30%的,則是交通運輸工具,其中主要包括汽車、卡車、船舶、火車和飛機。如果我們能讓這個龐大的交通艦隊和各式各樣的建築更具能源效率,然後讓這些總共占二氧化碳排放量70%的建築與交通運輸工具,可以透過智慧型電網獲得充足、潔淨、便宜且可靠的電力,將是一項創新革命。這將會大幅帶領美國減少對化石燃料的消費與碳足跡。

這才是我們尋求的、真正的綠能革命。不過,這對許多人來說還是太抽象了。所以讓我們跳上時光機器,到未來的能源氣候年代第20年—20 E.C.E.,看看在真正的綠能革命中,我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能源氣候年代第20年

清晨6點37分,鬧鈴響起,同時開始播放披頭四的經典老歌「太陽出來了」(Here Comes the Sun),這首歌是你前一晚從1萬首起床歌中挑選的,這項服務則是由你的電力公司、電話公司和iTunes共同合作提供的。

你其實沒有鬧鐘,這個音樂是從你家的電話擴音機播放出來的,而它整合在你的聰明黑盒子(Smart Black Box)裡。每個人現在都有一個聰明黑盒子,這是屬於你個人的能源儀表板。以前當你申請有線電視時,你會拿到一個機上盒或是數位記錄器;現在當你向一家先進的電力公司申請能源互聯網時,你就會拿到一個聰明黑盒子。如果你住在卡羅來納州,可以向杜克能源公司申請,如果你住在西岸,就可以找南加州愛迪生電力公司。

當所有電器都變聰明

這個黑盒子,大小跟微波爐差不多,就放在地下室裡,可以整合控制同時確保所有的能源、通訊、娛樂設備和各種電力服務能夠彼此串連。它的功能包括每個房間的溫度設定,還有其他能源偏好設定,例如燈光、警示系統、電話、電腦、網路連線,以及所有的電力設施、娛樂設備,還有你那輛插電式的混合動力電動車和它的電池。聰明黑盒子有數位觸控式螢幕,可以精確的告訴你每一個設備在任何時間點消耗了多少能源。

順帶一提,你的車已經不再稱為「汽車」了,我們現在叫它作「行動式能源儲存裝置」(rolling energy storage unit),簡稱「RESU」,所以你現在應該說:「我開的是一台福特野馬RESU」。「汽車」這個詞,天哪!聽起來好二十世紀的感覺。

這可不是現在唯一會被認為老套的東西。在能源氣候年代剛開始的前幾年,我們將只連結電腦與網際網路的傳統線路,升級為所有東西的互聯網—也就是能串起所有裝置的能源互聯網:從電燈開關到冷暖氣機、熱水器、汽車電池、各種電纜線和電力站,全都裝上了微晶片,隨時可以直接連結到電力公司,或間接透過聰明黑盒子,讓電力公司知道它們運作時需要多少能源;反過來也可以接收你或電力公司的指示,讓這些裝置知道什麼時候該運轉、要耗用多少能源來運轉;當然,當它們需要買賣電力時也會通知電力公司。也就是說,你和你的電力公司之間,現在可以雙向溝通了。

當電網上的負載比較高,也就是電力比較貴的時段,你的暖氣、冷氣、燈光和所有的用電設備,包括洗碗機、烘乾機、冰箱和汽車電池,都可以設定以最少的能源運轉。這些用電設備也可以設定在夜間才採全速運轉,或是當夜間電網負載低、電價比較便宜的時段,才讓你的電動車開始充電和儲電。

不用怕,選用這種系統完全是出於自願,並不會有一個老大哥在旁邊逼迫你這麼做。如果你不想在家裡裝設聰明黑盒子,完全不用勉強自己去安裝。你還是可以用過去那個愚笨的老方法取得電力,但可別想得太美,假如你不選用這個系統,你就會被丟進一般顧客名單中,而你的電價費率也會比較高。因為無論是從你家對外傳輸,或是將電力傳輸到你家,電力公司都無法優化你家裡的能源使用習慣,而其他顧客也不會願意負擔比較高的費率,來補貼你對環境不負責任又浪費的行為。

在你讀完報紙、喝完早晨咖啡後,你可以用iPhone、黑莓機或是電腦啟動聰明黑盒子的控制面板。這個容易閱讀的全彩螢幕,可以讓你依據個人的能源計畫,知道家裡每個裝置的耗電狀況,也知道每度電在哪一個時段得花多少錢。

沒錯,屬於你個人的能源計畫。就像電話公司老早就在做的那樣,現在你的電力公司也提供好幾種不同的方案,因此你可以設定你家的能源要如何使用,從最低的成本、最乾淨的能源、最高的效率,到指定你在家或去上班的時段才用電等不同的方案,全都任君選擇。

當用電方式可以任你選擇

目前最受歡迎的方案是「特價電力:夜間和週末計畫」。這個方案可以讓你的電力公司同時平衡負載並且減少能源需求的總量,也就是將每日尖峰時段和傍晚(這也是電力最貴的時段)的電力負載,移轉到夜間、電力最便宜的離峰時段。透過你家的聰明黑盒子,電力公司可以調整你家裡自動調溫器的開與關;可以指示你家裡的熱水器、冰箱與空調,在短時間內循環關閉與開啟,時間短到你幾乎察覺不到。此外,聰明黑盒子還可以讓電力公司在夜間控制你的洗碗機和烘乾機;或者每隔一段時間就關掉戶外電燈幾分鐘。

透過這樣控管能源使用的方式,你每個月要繳的電費將可以減少15%。對電力公司而言,這也是很棒的交易,因為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更有效的運用既有的發電廠,平衡離尖峰之間的電力負載落差,也因而不再需要為了滿足尖峰時段的需求來興建新的電廠。

另一種受歡迎的方案稱為「當日沖銷計畫」。在這個方案裡,你家所有的電器都成了你的能源購買代理人。聰明黑盒子的設定,會讓特定的電器只在每度電低於5美分時才運轉(例如烘乾機、洗碗機、熱水器和空調等),也可以讓你家裡的冷氣或暖氣(依季節而異)在每度電高於10美分時關閉(必要時,你可以打開窗戶,或者再加件毛衣)。

也就是說,當你在睡前設定好了洗碗機,它會等到凌晨3點36分才開始運轉,因為那時你家的聰明黑盒子偵測到每度電的價格已經降到4.9美分。至於你家的冷氣則會持續開著,幫你的房子降溫,直到下午6點每度電的價格漲到了12美分時,它就會自動關閉;而當晚上9點,每度電的價格又降到9.9美分時,冷氣才會再度啟動。

這種生活與你爺爺那輩已經完全不同了。在進入能源氣候年代元年(1 E.C.E)之前,幾乎所有電力公司對每度電都收取一樣的價格,而不管市場的真實需求或價格波動如何。但在這個新時代,你所要做的就是選擇「當日沖銷計畫」能源方案,那麼你家中安裝了聰明晶片的洗碗機和冷氣機,就會配合聰明黑盒子,代替你來進行當日電力的沖銷交易—它們每5分鐘就偵測一次即時的能源市場,自動取得最好的價格買進。

許多消費者並不明白,電力市場其實是一個不停變動的現貨市場,一天之內電力成本的起落變化可以相差10倍之多。在你每個月單一費率的電價帳單背後,其實隱藏了電力市場每天、每分鐘劇烈的價格變化。

電價主要是依據區域內電網的不同需求,和不同供應來源(包括燃煤或天然氣火力發電廠、水力、風力或核能發電廠等)的可及性而變動的。

舉例來說,當區域電網裡的負載需求增加,超過以最便宜的燃煤方式發電的供應量,電力公司就必須加入天然氣發電,這就代表發電成本馬上增加了天然氣發電的部分。若是相反的情況,當電網負載需求減少,成本可能就降到只需便宜的核能發電或水力發電即可。這些所有的情況,過去全都隱藏在汙染性能源系統的背後。

不過,現在再也不是這樣了!自從你安裝了聰明黑盒子和聰明的電器,電力公司也在電網上設置了智慧型科技之後,你在家裡就能夠讀取電力公司真正的發電成本,而且只有當電價降到你的設定值,電器才會開始運作。同時,這套系統不只是讓你在成本最經濟時用電,你也要感謝穩定提升的效率標準,這讓你的用電量不斷減少。因此,如今你家電器所消耗的電,大約只有十幾年前的三分之一。

當節能就像開關電燈一樣簡單

在智慧型電網裡,控制你的能源使用習慣,就像開燈關燈一樣簡單。在這些方案下,每當你要走出家門時,只需要按下聰明黑盒子控制面板上的「休眠」按鈕,家裡所有的電器包括電燈都會停止運作,或是處於最低耗電的狀態,直到收到指示才重新啟動。

在你長途旅行回到機場時,你還可以直接用手機啟動聰明黑盒子的控制面板,叫你的房子「醒過來」,讓你到家時,馬上就有熱水可以沖澡、冷氣也已經把家裡的溫度調整到令人舒適的標準。 電力,不過就是開與關。智慧型電網就是要確保當電器處在開的狀態時,能達到它的最佳生產力。當你不在家時,為什麼要讓你家所有電器都處於開的狀態,像個吸血鬼一樣,一點一滴的在消耗能源?因為你的電器實在太笨了,笨到不知道怎麼做才更好。

藉由在正確的時間點開關電器,智慧型電網終將消滅這些吸血鬼,讓你家的總電力消耗至少降低10%。當然,在你真的需要使用烘乾機或洗碗機時,還是可以取消自動控制,而這個電力系統仍然會用當時最便宜又可得的電力,供應這些電器的運轉。

讓電力公司更願意開發綠色能源

你的鄰居是位綠色狂熱份子,他選擇了「來自天堂的燃料」方案。在這個方案下,每個月只需要多付一點點錢,電力公司就會確保你所用的每一度電都來自綠色能源,如風力、太陽能、地熱或水力等。這並不代表你家的電力在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來自綠色能源,而是代表每個月電力公司都會保證生產一定總量的潔淨電力,而這個總量就是所有簽下「來自天堂的燃料」方案的顧客的電力需求總量。

這個方案會讓你在使用能源時覺得好過一點,因為你已經盡力去要求電力公司持續開發更多的綠色能源,也讓綠色能源因此而更有價格競爭力。

讓你家的電表走得更慢

你和你的鄰居也一起簽了「讓電表走得更慢」方案。這項方案的內容是:在你家後院的4個角落,安裝4支追日型的太陽能系統,這是向電力公司租來的設備;這些太陽能板所產的電會直接輸入你家的電力系統中,因而使你對電網的需求量減少,也就真的讓你的電表走得更慢了。也就是說,你所使用的電,有一部分是由你家裡的分散型發電廠來供應,也就是一般所稱的「區域型電力生產與儲存裝置」。當然,這些太陽能板是由電力公司負責維護的。

某一天,杜克能源公司派人前來幫你更換2片因冰雹而受損的太陽能板—這不需要由任何人去通知電力公司,因為這些太陽能板全都與智慧型電網連線,可以連上杜克能源公司的超級電腦,所以當它故障時,會馬上自動傳送訊息回去。反觀過去你爺爺的年代,如果遇上嚴重的暴風狂掃家園,使得電力供應中斷,除非是自己打電話通知電力公司,否則電力公司根本不會知道哪邊停電了。爺爺啊!那個年代一定很辛苦吧!

電力公司非常樂意去你家安裝那些太陽能板,因為他們可以藉由這項新服務來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由於你恰好住在人口密集的地區,而這邊的電網在尖峰時段總是負載很重,如果有顧客願意使用分散型的電力生產方式,就可以減少電網的負載壓力。所以,只要可以讓顧客更安全無虞的使用自家的風力或太陽能,來點亮屋內的電燈或是加熱熱水,當然是愈多顧客加入愈好。

讓鄰里合作、共享潔淨的電力

你有些住在洛杉磯的親戚與朋友,已經享受到更先進的技術了。他們和電力公司合作,發明了他們自己的「綠色之友與家庭」方案。他們在街尾的小學後方租了3個停車位,然後向南加州愛迪生電力公司租了一台由布盧默能源公司所生產的可逆式燃料電池機器,再將它連線到自己家裡。 這台機器是一個大型的黑盒子,尺寸大約與一台休旅車相當,可以從多個面向來省錢、節能與保護環境。它可以在深夜時向電網要電,那時的電價最便宜;再藉由電解過程,將水分解成氫,放進儲存槽裡,然後在電價是兩倍貴的尖峰時段,將氫轉換成電能,提供給鄰里住宅來使用或是供電動車充電。

這台機器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將氫或太陽能轉變成電力,而且唯一的「廢棄物」只有乾淨的水。甚至,還可以將農業廢棄物放進這台機器裡,它就能用一個小小的內建火爐,將這些廢棄物轉換成氫,然後再轉換成電力。與鄰里共用電力的這所小學,學校裡的課程包括讓學生競賽,看誰能讓這台燃料電池機器生產最多電力。

電力公司對於提供這些服務同樣樂意之至,因為每種服務都可以讓他們賺錢,而不再只是提供5塊美金吃到飽的、便宜又愚笨的電力。電力管理者當然也樂見這些服務,因為他們相信這些服務既可以讓顧客受惠,又能保護環境、減少電網的負載壓力,因此就不再需要興建那些高價的發電廠。

讓電力負載曲線趨於平坦

在這個系統裡,你看不見但又極其重要的,就是能源互聯網和智慧型電網,因為它們可以讓電力公司使用更多的再生能源。

如同先前提過的,電力公司過去一直不斷在興建電力生產系統,以確保夏季最炎熱的四天之中,所有人的冷氣都可以正常運作,那時正是電力需求的最高峰。某種程度上,電力公司的做法是先預測需求量,然後提前一天或一個小時將供電量排入計畫表內;他們對做這件事非常、非常在行。不過,為了避免計算錯誤,或是臨時無預警的遇上又長又強的熱浪,他們也必須再準備額外的備載電力。所以,理論上來說,即使是在炎夏最酷熱的日子裡,也沒有人會沒電可用。

但為了這些理由,電力公司又必須興建新的電廠。這聽起來似乎很聰明,但其實非常沒有效率。想像一下,假設你自己擁有一間生產問候卡的工廠,如果你想的就像電力公司一樣,那你就會花1千萬美元,蓋一間工廠來維持平日標準營業額的生產量;然後,你又再花1千萬美元蓋另一間工廠,只是為了滿足聖誕節前一週,以及母親節、父親節與情人節前三天所額外增加的需求量。然而其餘的日子裡,第二間工廠不會生產任何東西,只是讓所有的設備保持在最低耗電量的待機狀態,以免當生日卡的需求量突然間暴增時應變不及。這樣運用資本的方式,真的非常沒有效率,但這就是過去、長期以來我們管理電力系統的方式。

如今智慧型電網已經就位,我們就能控制需求。因為不論是電力公司或是顧客,都可以優化電力使用的方式,讓愈來愈多人在夜間電費最低時用電,而白天電價較高時,則只有少部分的設備需要運轉。當你想要使用電力,或是當電力公司要賣電給你,甚至是當電力公司需要向你的汽車電池或太陽能系統買電時,能源互聯網也因而變得更聰明,因此全年365天的電力負載也變得愈來愈固定。

當電力公司能讓全天候的電力負載曲線愈趨平坦,或是在尖峰時段沒有那麼高的負載,甚至沒有所謂的尖峰時段,他們就不再需要興建或運轉任何備載發電廠。實際上,這就是以能源效率的提升取代了新電廠的興建。

這就是能源互聯網所創造的可能性—它不只是增進了能源效率,也是第一次讓大規模的再生能源系統變得可行。為什麼?因為當全天候的電力負載曲線愈趨平坦,電力公司就愈有機會去購買或生產再生能源電力,取代燃煤或天然氣的發電方式。

讓再生能源的成本降到最低

在能源氣候年代第20年,南加州愛迪生電力公司已經有一半以上的電力供應來自兩大再生能源:風力和太陽能,剩下的另一半則是混合使用核能、天然氣以及採碳封存技術的燃煤發電廠。南加州愛迪生電力公司已經在懷俄明州和蒙大拿州興建了大型的風力發電廠,也跟沿途許多小型獨立發電廠簽約。懷俄明州風力發電廠的規模非常巨大,遠遠的就能看見風力發電機,變成像是胡佛水壩一樣的觀光勝地。

智慧型電網同樣讓這些大規模的再生能源系統變得實際可行。過去,風力和太陽能最大的缺點就是不穩定:白天有陽光,晚上沒有;多數地方的風力總是在夜晚或清晨時比較強,換句話說,都是在離峰時段才有足夠的風。若是用既有的儲電技術,這些潔淨的再生能源並不符合成本效率。過去的電力工業最可行的儲電機制是利用抽蓄電廠,也就是在夜晚時將水抽到高處,白天再讓水落下來發電。問題是,能夠利用這種水利技術的地方並不多,而且建造成本也非常昂貴;此外,每天晚上抽水到高處的能源消耗,是隔天落水產電的3倍。這些因素使得電力公司很難依賴風力或太陽能來供應20%以上的電量。因此,當陽光不夠強或是沒有風時,還是得依靠興建額外的天然氣發電廠做為備載系統。

但如今我們已經進展到能源互聯網的時代,也有了智慧型電網,電力公司可以在陽光普照或是有風的時候,同步讓你的冰箱或是空調設備運轉,使供需得以平衡。這樣一來,就能讓使用這些再生能源的成本更低。因為當烏雲遮住陽光或是風停時,電力公司的智慧型電網就會提高電價來降低電力需求(此時你家的聰明黑盒子就會決定停止洗衣機的運轉,或者調整你家裡的溫度設定);而當陽光普照或風力強勁時,電力公司就可以用最低價來啟動你家裡的烘乾機等設備。

因此,這個電網有多聰明、它的能源效率有多高,以及有多少再生能源可以使用,彼此之間就產生了直接的關聯性。

有了全新的能源消費方式,就等於有了全新的能源市場

就像所有的革命運動,一次就改變了許多事情。當智慧型電網擴展到智慧型住宅,也一路擴展到智慧型汽車,就表示在你家電表的背後,已經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能源市場。

在過去的日子裡,除了進到你家的愚笨電力之外,別無市場可言。任何行為就停留在電表那裡,你也只需要在月底時按帳單付錢。然而,一旦你有了聰明黑盒子、你家的電器也都變聰明之後,一個新的市場就不再僅限於你家的電表,而是遍布你家裡各個角落,同時也可以廣泛的應用到全國的工廠和商業大樓裡。

有些電力公司決定踏進這個市場,幫你優化你的智慧型住宅,讓你從這些最潔淨、最便宜又最低消耗的電力,取得最涼爽、最溫暖和其他你需要的電力服務。其他多數的電力公司則是決定擔任這個全新工業的促成者,成為提供能源效率改善服務公司(energy efficiency service company,以下簡稱為EESC)。

就像是網路服務業者已經慢慢整合了傳統的電話公司一樣,這些EESC也是透過整合來幫你優化智慧型電網,以更符合你的需求。這些電力公司會告訴顧客說,他們將提供最好的折扣甚至補助,來協助你安裝最具能源效率的電器,或是重新整修你的房子以減少能源的消耗。這是因為政府已經訂了一條新法規—電力公司的收入,必須來自幫助顧客節省的能源,而不是來自顧客消耗的能源(我將在第12章詳述這個部分)。

某一天,奇異公司能源效率改善服務部門的業務人員來到你家門口。因為你的房子已有20年屋齡了,這位業務人員給你一個提議:首先,他們會免費幫你的房子做一次全面性的能源效率檢查—他們會帶一台測量壓力的儀器到你家,找出是哪些沒有接好的管線讓冷、暖氣流洩出去,使得你家裡的暖氣,可能只加熱了屋頂或地板下方供電線、水管通過的狹小空隙,讓老鼠們住得非常舒服,而不是你。

第二步,他們會借錢來修補這些管線滲漏的地方,並且修補你家屋頂的裂縫,因為那些裂縫也會使得你所用的能源慢慢往外流洩,讓你每個月要繳的電費多出30%。最後,他們會幫你安裝更具能源效率的電器,而截至目前為止,你都不需要付任何一毛錢。這家EESC的收入其實是來自你每個月所節省的電費和瓦斯費的一部分,同時他們還可以利用幫你減少碳足跡所得到的碳排放額度,賣到全球市場上去賺錢。

奇異公司的EESC會從你省下的錢裡拿走75%,其中50%用來償還先前的借貸,另外25%則是他們的利潤,而你則保有省下的錢的25%。現在,你的房子不僅更具能源效率,也可以用更高的價格轉售了。

同時,另一家EESC,席爾斯(Sears),則會給你一本小冊子,上面說明他們願意提供你同樣的服務,而且只要六四分帳!因為由提高能源效率所產生的現金流,其實很容易預估,而EESC可以將這些資金賣給投資銀行,然後再轉成綠色儲蓄債券(green savings bonds)。

智慧型辦公室就在你家

吃完早餐之後,你準備前往公司參加今天的第一個會議。你需要先步行一小段路—路程大約20步,來到你的家庭辦公室。你的手中握著一張智慧卡,這張卡是由VISA和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飛行里程酬賓計畫所贊助的,它看起來就像是一般的信用卡,只是稍微厚一點。你將這張智慧卡放進辦公桌上Sun Ray終端機的插槽裡,然後開始你一天的工作。

這台Sun Ray終端機是由昇陽電腦公司生產的,它所需要的電力只有4瓦,而一般標準的桌上型電腦通常要耗用50瓦以上的電力。這台終端機省電的原因在於它沒有耗電的硬碟,嚴格說來它只是一台螢幕,在螢幕下方有個狹長型的插槽,當你將智慧卡插入槽內,它就會自動連上「網路雲」C,你所有的軟體、電子郵件、網路應用程式和個人檔案全都在裡面。

「網路雲」可以看做是一個擁有龐大數量的各式伺服器的資料中心。它就座落在哥倫比亞河水壩的附近,因此你的所有應用程式都是用無汙染的水力發電來驅動(當然也包括其他數百萬連上「網路雲」的人的應用程式),同時也利用水力發電來冷卻所有的伺服器。

家庭辦公室裡的智慧型光源,是由移動偵測器控制的,讓你一走進這個房間馬上燈亮,當然也包括空調設備的啟動;當你不在辦公室,這個房間就不會有任何能源消耗。

你的每項設備、這個城市裡的每個新家和每棟新建築,都要符合日漸提升的能源效率標準。在2007年的能源法案裡,美國總統小布希宣布要在2014年以前分階段淘汰傳統的白熾燈泡,因為這種燈泡會將90%的能源轉換成廢熱,讓辦公室內的溫度因而大幅升高。相信大家應該都有換燈泡的經驗,如果在它尚未冷卻前去換,手指可是會被燙傷的。

現在已經有一種比較聰明、省電的螢光燈管,耗電量只有傳統燈泡的四分之一,這不只減少了照明所需的能源和多餘的廢熱,也省去了降低辦公室溫度所消耗的能源。

立在你的辦公桌上、Sun Ray終端機旁邊的是6瓦的桌燈。沒錯!只需要6瓦的耗電量,因為這種桌燈採用發光二極體和反光鏡來加強光源,所以相當於100瓦電燈的照度,卻只有6瓦的耗電量。

你家裡的其他電器也同樣如此有效率,例如超省電的冰箱,消耗的電力只相當於一顆20瓦的燈泡。此外,你家的電視、TiVo(電視節目導航數位錄放影機)、跑步機等,在沒有使用時都會完全關機,不會產生吸血鬼效應。

個開車上路的人都付費

正常來說,你的公司鼓勵你盡可能在家工作。但今天,你收到一封來自老闆的電子郵件,通知說今天早上10點30分要在城裡的辦公室舉行視訊會議,與會成員包括管理團隊和遠在印度千奈(Chennai)工作的同事,會議主題則是討論一個大型的不動產開發計畫。於是,早上9點45分,你開著你那台福特野馬RESU上路。

這台RESU是插電式的混合動力電動車,它就像是一般的混合動力車,但有個比較大的電池,可以直接從牆上的電源插座充電。也就是說,你所有區域性的旅程都是由電力支應的,不過你車上還是有瓦斯貯氣槽作為備用動力。這個電池通常在每天晚上充電,也可以在任何需要充電的時候充電,因為它就像你的烘乾機和其他電器一樣,可以自動與電網互動,在深夜離峰時刻買進最便宜的電力。

在你前往辦公室的途中,車上的導航系統地圖突然跳出一個訊息,指出你平常習慣走的高速公路發生車禍事故,建議你改道,以節省時間及車上電池裡的電力。

當車子進城時,你必須經過一個電子收費閘道。進城的時間若是在早上10點到下午2點之間,它會自動調整收費為12美元(尖峰時段的收費則是18美元),這正是你必須盡量待在家裡工作,或是盡可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去上班的原因之一。

這其實是全新的道路壅塞定價系統的一部分,實施以來大幅減少了進城的車輛數,也因此讓出了更多行車空間給電動巴士和其他類型的大眾運輸工具。

比起從前,現在這些大眾運輸系統可以載更多人、更快抵達更多地方。實際上,這個剛上任的新市長就是靠著「道路標價、交通淨空」的競選口號而當選的。他說:「如果你想要少一點的二氧化碳排放,那就向排放二氧化碳的人收費。如果你希望特定時段裡路上的車子少一點,那就向開車上路的人收費。」這個道理其實再簡單不過。現在,所有實施這項計畫的地方,都已經有效減少了路上的車輛。

讓你連停車都有錢可賺

到達辦公室前,你將車子停在立體停車場裡,讓車子可以充電也可以賣電給電網。這種雙向式的隨插即用系統,在全美國各地的房子或是立體停車場都是通用的設計。你之所以停在這個立體停車場,是因為它比轉角那家推出更優惠的方案,讓你可以一個月內免費停四天,還附加每週五的洗車服務。這種停車優惠的競爭,現在可是一點也不稀奇。

為什麼這家立體停車場的老闆這麼渴望你來這裡停車?因為他可以在你賣額外的電力回去給電網的同時,分享你賺進的錢。此外,這個立體停車場的整片屋頂全都裝了太陽能板,可以生產潔淨電力賣給停在這裡的所有車子,老闆稱它是「電子汽油」(e-gasoline),這個立體停車場的名稱則叫做「比爾的人工油田」,所以這位老闆是同時進行停車服務和能源生產的事業。

下午2點32分,當室外溫度高達攝氏30度,你的車還有許多昨晚充飽而未用的電力。根據智慧型電網的資訊,它計算出此時正是賣電的好時機。這輛聰明的RESU先計算你平常週三下班例行路徑所需要的電力,包括帶小朋友去足球場練球,然後去雜貨店買東西,另外還預留了10%的電力,以防你臨時改變路徑。接下來,它就把多餘的電用每度40美分的價格賣給電力公司。

南加州愛迪生電力公司透過這個各地通用的插座系統,向你車上的電池買了5度電。這不僅讓電力公司可以滿足尖峰時刻的電力負載,也讓整個系統的負載曲線維持平坦,同時還讓你和這家立體停車場的老闆都賺到錢。

在這筆交易裡,你總共賺進2美元,而這家提供太陽能發電、也讓你的車連上電網的立體停車場,也從你賺的錢裡分了一杯羹。這個月到目前為止,你車上的電池已經靠賣電和紓解電網負載替你賺進24美元,而同一段時間裡,你總共只花了47美元讓車充電,因為你總是在晚上的離峰低價時段充電,然後又在白天高電價的尖峰時刻賣出多餘的電。

平均來說,你開車的花費約等於每加侖汽油只要1.5美元。不過,人們還是會盡量少開車,而多多使用大眾運輸工具,因為道路壅塞定價系統會轉投資到大眾運輸系統,讓大家都願意這麼做。無論如何,這總好過任油價飆高而讓石油輸出國獨享利益。

為了上午的那場會議,老闆召集了整個負責千奈新郊區智慧型住宅設計的管理團隊,你跟6位遠在印度千奈的同事開了3小時的會,從財務到建築等所有問題全都討論過一遍。過去如果需要這樣面對面的會議,至少有好幾個同事要飛到千奈,耗費相當多的時間、金錢和能源。但再也不需要這樣了。

實際上,這3小時的會議是藉由思科系統公司(Cisco Systems)的遠端臨場會議系統(TelePresence system)召開的。當你的團隊坐在會議室裡,就可以透過思科公司的網路,看到另一個團隊出現在整面電視牆上,而且畫面是非常逼真的3-D影像。

思科公司的遠端臨場會議系統讓這些人看起來或聽起來,都像是真人親臨現場一樣,每位開會成員的影像都是實際的真人尺寸,配合高解析度的動態影像與環繞音效,可以讓你們清楚的辨別是哪位成員在發言。即便你們相距半個地球之遠,像這樣擬真的環境,會讓你感覺像是所有人都在同一個房間、同一張會議桌上開會一樣。

好玩的是,因為整個環境和真人尺寸的影像太過逼真,讓你開完會時竟想站起來跟螢幕上的某人握手,引起一陣哄堂大笑。 開完會後,你回到家停好車,大約是下午4點左右,你打開電動割草機除草,此時你的小孩則搭著混合動力校車回到家來。那台校車也是另一種大型的RESU,透過跟你的RESU一樣的方式,它也可以藉由儲電和賣電幫學校賺錢。

讓建築盡可能多功能、零耗能

現在的社區型校園是一個具雙重功能的教育與商業中心。也就是說,當學校廚房供應完午餐之後,就由愛因斯坦兄弟貝果公司(Einstein Bros. Bagels)接手。從每天下午3點到隔天清晨6點,貝果公司都會利用學校餐廳來烤貝果,然後再將貝果送到遍及城內的經銷點或雜貨店;這樣一來,貝果公司就不需要建造一座烘焙工廠。

具雙重功能的校園現在已經成了一種新趨勢,透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省下龐大的電力、土地和新建設,同時也可以替學校賺錢,讓學校請得起更多老師。達美樂比薩也是利用學校餐廳下午閒置的時間,製作並且遞送比薩到城內各處;他們已經有好多年不再租用或興建新的商業廚房了。 另外,這所學校也是一幢零耗能建築。它的設計和興建,從牆體、窗戶、照明系統、水處理系統到空調系統,不論是單獨檢視,還是系統整體的合作,都超級省能。同時,學校建築的外牆和屋頂,也是一座迷你發電廠,整合了太陽能板、太陽熱能系統,再加上盡可能讓白天室外的光線透過智慧型窗戶進到室內的照明設計,可以取代燈泡的使用。

因此,在白天的上班時間裡,這所學校就是一個「淨」能源生產者,可以將多餘的產電賣給電網。到了晚上,當愛因斯坦兄弟貝果公司在廚房裡烘烤他們的貝果時,學校就從電網買進離峰時段的低價電力。結果當每個月結算時,學校的電費帳單上需要支付的電費就是「零」。附帶一提,除非你的新建築可以做到零耗能,否則你是無法取得建築執照的。

為什麼零耗能建築和雙重功能這樣重要呢?這麼說好了,這裡有個有趣的事實:生產水泥時,要利用熱來烘乾石灰,這個過程中會釋放出二氧化碳;而全球所有的水泥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其實跟交通工具排放的總量幾乎一樣。因此,我們興建愈多愚笨的水泥建築,就等於消耗愈多能源、排放愈多二氧化碳。
一旦我們理解智慧型汽車和智慧型住宅可以省下多少能源,就會知道建築標準就跟油耗標準一樣重要。

智慧型電網的雛形已經出現

我知道以上所敘述的故事聽起來有點虛幻,就像是卡通「傑森一家」D 或是科幻小說裡的故事那樣。但這故事其實一點都不虛幻。一個簡易的能源互聯網原型,已經在2007年開始部署了,這個實驗計畫在華盛頓州的奧林匹克半島進行,由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能源部門負責統籌,邦威電力行政署(Bonneville Power Administration)和地方電力公司共同協辦。

2007年11月26日,美國MSNBC新聞網報導了這個實驗的初步成果,標題是「聰明電器學會保護電網」(Smart Appliances Learning to Save Power Grid),內容提到「在這個實驗裡,研究者發現所有參與家戶的尖峰電力負載,連續3天都減少了一半」。

這篇報導還引用普拉特(Rob Pratt)說的一段話,他是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跨部門合作計畫的專案經理,這項計畫又簡稱為智慧電網(GridWise)。普拉特是這麼說的:
「這真是太神奇了!」……有位住在華盛頓州西昆市(Sequim)的屋主布勞斯在地方電台聽到這個計畫時,馬上就登記參加。結果他說他家裡的用電量少了15%,他還自製了一張估算表,計算有多少比率的電力會流進熱水器、空調系統和烘乾機,好讓他可以再想辦法省下更多電。這個計畫會根據布勞斯每一季所節省下來的電費,再寄一張相同面額的支票給他作為回饋獎勵,而他最近一期收到的支票是37美元。經過幾次露營之旅後,布勞斯已經學會讓他的房子進入休眠狀態或是重新啟動—他只需要簡單的登入一個網址,就能從遠端控制家裡的暖氣或熱水器開關。

報導中還解釋說:
在華盛頓州奧林匹克半島的布勞斯家和其他住戶家中,智慧型熱水器和空調系統會依照當時的供需狀況,每5分鐘更新一次電價資訊。屋主可以自行調整電器設備的設定,在尖峰時刻減少能源消耗與電費支出,並且在任何需要招待賓客晚餐或應付某位吹毛求疵的親戚時,取消原本的控制設定……

社會與環境行為專家卡札夫(Richard Katzev),也是奧勒岡州波特蘭市公共政策研究團隊的主席,他認為只提供充分的資訊給顧客是不夠的,除非一併提供他們行動的誘因。參與這項計畫的住戶現在都已經願意接受那些省電裝置了,他們只需要再稍稍改變一下生活方式,例如讓洗碗機和烘乾機延到夜間才用低價的電力來運轉。
另外,報導中還提到:

在另外兩個共有約200戶家庭參與的相關研究中,研究者平均在每戶花費1,000美元來安裝節能電器與設備,同時監控性能。普拉特認為,如果這些設備能廣泛應用於一般住宅,前期成本大概只要400至500美元,而如果電器在出廠前就先安裝好這些晶片的話,前期成本就有機會更低。普拉特說:「當這些設備便宜到一定的程度,就連咖啡機都能幫到供電電網。」如果全國都開始應用節能電器,將可以在20年內省下700億美元,這已經相當於興建好幾座新發電廠和配電站的成本了。

說到咖啡機也能幫助供電電網,當我到華盛頓州富國市(Richland)的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拜訪時,普拉特和他的同事戴維斯(Mike Davis)及伊姆霍夫(Carl Imhoff),展示了一套系統給我看。

從管理用電取代發電廠的興建

那是一個裝潢成家用廚房的房間,裡面有洗碗機、烘乾機、熱水器、冰箱和咖啡機。每個電器都裝上了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設計的特殊晶片,他們稱之為「對電網友善的電器控制器」(Grid Friendly Appliance controller),簡稱GFA。

這個控制器是一個約5乘6公分大小的電路板,可以安裝進冰箱、冷氣、熱水器和其他各種家用電器的線路中。它會監控電網負載,在負載過高或是收到指令時,讓電器關閉幾秒到幾分鐘,但不會把電器搞壞。當發電廠無法生產足夠的電力來滿足消費者時,GFA就會用這種方式來減少系統的部分負擔,以平衡電力的供需。

當我走進這個模擬的廚房,所有的設備都在運轉,包括冰箱的門還打開著,房間裡非常嘈雜。在我頭頂上方有個數位螢幕,上面顯示出所有電器都全速運轉時需要多少度電。當他們將輸入廚房的供電量減少70%,令人驚訝的事發生了:所有的設備都還在繼續運轉,嘈雜的聲音和剛才全速運轉時也沒太大分別,但其實供電量已經少了70%!

這是怎麼辦到的?原來,GFA只要感應到電力驟降,就會切斷部分的系統負載來因應。舉例來說,GFA會將烘乾機的熱源關閉,但是讓滾筒持續旋轉;GFA也會切斷熱水器的熱源,但因為熱水筒裡已經儲夠了熱水,即便你正在沖澡,也不會沒有熱水可用。

當偵測到電網的負載壓力很高,GFA也會自動將電力供應向下調節,使冰箱的循環除霜功能暫時中止,但如果你打開冰箱門,裡面的燈還是會亮起來,而放在裡頭的食物,在這短短幾分鐘之內也依然能維持在冷藏的狀態。像這樣對電網友善的電路板,目前每個只要25美元,如果能夠大量生產,價格一定會大幅下降。

目前這項科技已經開始在較大型的社區裡進行先驅實驗,它的優點有好幾項。首先,像這種電力驟降的情況,其實可能每週都會發生好幾次,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你之所以不知道,是因為電力公司通常會利用一到兩座備載發電廠來支應,而就算是在平常不需要它們供應電力到電網時,這些備載設備還是要不停的運轉,以便當遇到電力驟降的情況,能隨時替補上去。就因為如此,你才不曾察覺到電力驟降的情況,然而如果這個備載發電廠是個燃煤火力發電廠,它就會不斷的排放二氧化碳。

如果我們可以藉由需求管制來管理電力驟降的問題(其實只需要減少電器的使用),比起一直增加額外的供電量,不但能省下能源和金錢,還能削減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能源科學與技術董事會的共同主持人戴維斯說:「打從有了這個電網,我們就不斷利用新科技從供應端來解決所有問題,卻從來沒有試著用新科技從需求端來解決問題。現在我們已經有了這項科技,如果某人要求我家咖啡機的熱源每天必須關閉幾分鐘,同時有好幾百萬個家庭也都願意這麼做,我們就不再需要額外的火力發電廠了。我會非常樂意配合!」

這就是我們要的未來—落實能源互聯網

前述我所設想的模式,再加上戴維斯和他的同事所實驗出來的模式,一定可以引發一場電力工業的革命性改變。如果能顛覆過往只關心從發電廠到你家電表的侷限觀點,公共電力事業將可以全面轉型。這樣的轉變所涉及的範圍將從潔淨電力生產的這一端,直接延伸到你的家用電器、汽車電池,甚至是你家屋頂的太陽能板。

電力公司將不再只是販賣既愚笨又汙染環境的電力銷售者,而是搖身一變,成為整個智慧型電網和能源互聯網的推動者,還能藉由整個系統的優化來賺錢。

位於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的杜克能源公司,其執行長羅傑斯總是說,與其花70億美元去蓋一座新的核能發電廠,他寧願電力管理者讓他把這筆錢花在打造一套智慧型的電力系統,供他的顧客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板、在家裡設置聰明黑盒子、在車裡有聰明的電池、還擁有各種裝了對電網友善晶片的家用電器,然後讓杜克能源負責提供網路裡各個層面的維護與服務工作。

羅傑斯說:「過去一百年來,我們將自己的市場侷限在從電力生產者到你家的電表之間,然而我希望這個市場可以延伸到顧客家的屋頂,也延伸到所有的能源裝置,而且能源網路可以直接建置在顧客的住家、辦公室和汽車裡。因為,從優化這些能源網路和應用做起,才是真正的節能省錢⋯⋯ 「我要讓我的電網成為智慧型電網、讓每個人的家都變成智慧型住宅、讓每間工廠都變成智慧型工廠,然後再一一優化,讓每個人都能用最少的金錢和最低的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最多的服務。」 從營運一家5塊美金電力吃到飽的自助餐廳,轉變成優化能源互聯網的經營者與推動者,對電力公司來說,的確是很艱難的工作。但,這就是未來。

如同電資系統公司的未來趨勢專家威克所說的:「未來就在我們身邊,只是它還沒有廣為人知。」 他是對的!我們今日所見,已經可以推斷出未來可能的樣子;那些已經成形的科技,我們都可以讓它發生,但還需要一些關鍵的創新突破,才能讓這樣的未來廣為人知。

我所形容的能源互聯網,若能真的落實,我們就有機會用更少的發電廠、更高的能源效率、更多如風能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抹平能源需求的離尖峰落差,也能夠帶動更高的成長。

如果能再加上一項創新突破,找到可以真正提供充足、潔淨、可靠又便宜的電力的來源,啟動整個能源互聯網,我們將能大幅減少燃煤、石油與天然氣的使用。也只有這樣,革命才算完整。然後,我們就能夠讓潔淨電力輸入節能的智慧型電網、輸入智慧型住宅、輸入智慧型汽車。

當這一切發生時,將是一項偉大的能源變革。這是資訊科技革命與能源科技革命兩條大河的匯流。當這一切發生時,當這一切真的發生時,將超越你我的想像,開啟人類更深的潛力、更多的創新、更大的可能性,讓人們可以用永續的方式脫離貧窮。
我只希望能活得夠久,可以看到這一天的到來。下一章,我將敘述怎麼讓這件事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