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借记卡能透支吗:糖尿病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58:37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性的代谢疾病,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年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目前,国家已经将糖尿病作为慢性病防治的重点课题。糖尿病的诊断和防治的监测指标主要是靠临床检验,因此,普及糖尿病检验知识是糖尿病防治的主要环节。


基础知识


1.什么是糖尿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全身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症和糖尿。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尿、烦渴、多饮和体重减轻,即所谓的“三多一少”特征,有的同时伴有多食及视力下降。


2.糖尿病有几种类型?

1) 1型糖尿病。分泌胰岛素的胰腺内胰岛β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缺乏所引起的糖尿病。该病起病较急,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由于胰岛素绝对不足,治疗上必须采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因此也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缺乏而引起的一种糖尿病。该病起病较慢,多见于中老年人,有一定的遗传关系,由于血清胰岛素水平相对较低,通过刺激分泌或促进利用或减少负担(少吃)等可以控制或延缓病情,不一定需要胰岛素治疗,因此也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3) 妊娠期糖尿病。只限于发生在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在妊娠之前就已经发生的糖尿病不是妊娠糖尿病。多数于分娩后可以恢复正常,约30%发展为真正的糖尿病,

    

4) 糖耐量受损。是指血糖偏高但又未达到诊断标准的人,大约70%的人转变为糖尿病。

    

5)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括与营养不良有关的胰纤维结石型糖尿病、蛋白质缺乏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如胰腺切除、胰腺炎、胰癌引起的糖尿病,药物与化学物质引起的糖尿病等。


3.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未完全明了。在不同类型糖尿病其病因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类型的糖尿病发生机制也可以不同。总的来说,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都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4.糖尿病有哪些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一些病人以此为首发表现。

    

2)感染:糖尿病病人常发生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可反复发生,有时可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3.糖尿病有哪些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病变: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较,糖尿病人群中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且病情进展也较快。

    

2)微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的典型改变。其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为重要。

    

3)神经病变:其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为最常见,最初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随后会有肢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后期可有运动神经受累,出现肌张力减弱,以至肌萎缩和瘫痪。

    

4)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检验项目及正常参考值

1.空腹血糖正常参考值:3.89~6.11mmol/L。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75g葡萄糖负荷  正常参考值:空腹血浆葡萄浓度 3.9~6.1mmol/L;l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 6.7~9.4mmol/L;2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7.8mmol/L;3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 3.9~6.1mmol/L。


3.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参考值:<7.8mmol/L。


4.尿糖正常参考值:阴性。


5.尿酮体正常参考值:阴性。


6.乳酸正常参考值:静脉血(静息时)0.5~1.3mmol/L;动脉血(静息时)0.36~1.25 mmol/L24h;尿液5.5~22mmol/L。


7.丙酮酸正常参考值:安静状态下,静脉血0.03~0.10mmol/L;动脉血0.02~0.08 mmol/L;尿≤1 mmol/L。


8.糖化血红蛋白  正常参考值:HbAlc 3.0~6.0(%)


9.糖化血清蛋白  正常参考值:1.6~2.6mmol/L


10.尿白蛋白  正常参考值:<20ug/min或<30mg/24h。


11.胰岛素  正常参考值:健康正常的非肥胖者为2~25uU/ml,在葡萄耐量试验时胰岛素浓度可达200uU/ml。


12.胰岛素抗体正常参考值:阴性


13.C-肽  正常参考值:空腹血清C肽:0.78~1.89ng/ml;葡萄糖刺激后可达2.73~5.64ng/ml。


14.尿C-肽:正常参考值:(74±26)ug/L。


15.C02结合力  正常参考值:22~31 mmol/L。


16.电解质的检测  正常参考值:血清钾3.5~5.5mmol/L;血清钠l35~145mmol/L;血清氯96~108mmol/L。


专家解读


1.为什么化验血糖是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项目?

这要从糖的代谢过程说起。我们吃进去的糖类物质包括淀粉(米面类)通过胃肠道吸收后一部分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于肝脏,一部分以葡萄糖的形式在血液中循环,各个组织器官需要能量时就从血液中的葡萄糖摄取,进行氧化分解,相当于燃烧产生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这里肝脏就是一个能源储存库,不断把吸收的糖变成糖原储存又不断把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送入血液供组织器官利用,维持血糖一个平衡的浓度。这个过程中,葡萄糖转变为糖原、糖原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被组织器官利用整个过程都是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来调节的,胰岛素是降低血糖作用的激素,所以糖尿病就是由于胰岛素的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引起血糖升高的一种疾病,因此,化验血糖是诊断、监测糖尿病最常用的指标。


2.糖尿病的诊断应检测什么项目?

当出现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ll.1mmol/L(200mg/dl)。随机是指一天内任何时间,不管上次用餐时间。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多饮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3.什么是糖耐量受损?

是指血糖介于正常人血糖值与糖尿病血糖值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其标准是血浆空腹血糖<7.Ommol/L和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浆血糖≥7.8mmol/L而<11.1mmol/L为糖耐量受损。是预示2型糖尿病的高风险因素,其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在此阶段积极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展率。


4.妊娠期糖尿病检测糖耐量时应注意些什么?

妊娠期糖尿病特指仅在妊娠期发现糖尿病,在妊娠前已经有的糖尿病,不属于妊娠期糖尿病而系糖尿病伴妊娠。在接受试验前至少3天不限制饮食,不限制活动。试验于清晨进行,之前应禁食8~14小时。坐位抽血,整个试验期间禁食。


5.什么是胰岛素抗体?

几乎所有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都会产生胰岛素抗体,这些抗体可对胰岛素作用产生抵抗,不仅使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增加,也干扰对胰岛素的检测。改善动物来源胰岛素的纯度和使用重组人胰岛素可减少抗体的产生。未接受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很少产生这种抗体。检测胰岛素抗体可帮助指导胰岛素治疗。


6.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检测糖化血清蛋白有什么区别?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测定前1~2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而与血糖短期波动无关,可以有效地监测糖尿病病人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而糖化血清蛋白反映近1~2周葡萄糖的控制情况,可用于检测短期血糖的变化,对于妊娠糖尿病病人和治疗方法改变的糖尿病病人尤其适用。


7.糖尿病是不治之症吗?

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病人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以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情志为病”的因素,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每日所需营养的摄入,忌暴饮暴食。坚持运动疗法,加强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根据病情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与药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还是可以完全控制的。


防患未然


1.什么样的人群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者空腹血糖的监测?

1)所有已年满45周岁的正常人,每3年重复1次。

2)对于较年轻的人群,如有以下情况,应进行筛查:

肥胖个体,体重≥l20%标准体重;存在与糖尿病发病高度相关的因素;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种族(如非裔、亚裔、土著美国人、西班牙裔和太平洋岛屿居民);已确诊妊娠期糖尿病(GDM)或者生育过>9kg体重的胎儿;高血压症病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0.90mmol/L(35mg/dl)或三酰甘油水平≥2.82mmol/L(250mg/dl);曾经有糖耐量减退或者空腹血糖升高的个体。


2.自行检测血糖可以诊断糖尿病吗?

目前,市场上有“快速血糖仪”来检测血糖,这种仪器是针对于糖尿病病人日常监测血糖而设计的,但并不适用于诊断糖尿病。所以,不要自己在家用试纸或仪器测一下就认为自己有或没有糖尿病,一定要去医院做正规检查。在医院里,专业的医生除了可以确诊或排除糖尿病以外,还能发现你有没有介于健康人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3.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来自并发症,糖尿病的高并发症发生率,导致了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后l0年有30%~40%的病人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l0年、20年后分别可达到30%~40%、60%~70%和90%。视网膜病变在病程为10年和l5年后,有40%~50%和70%~80%的病人并发该病。大约有l0%的病人在起病15年后会发展成严重的视力损伤,而2%的病人将完全失明。所以当务之急就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病人一定要遵从医嘱,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好应对并发症的各项措施。


4.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病人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关键是控制好血糖,应随时监测血糖及尿糖。每2~3个月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了解糖尿病病情控制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年l~2次全面复查,并着重了解血脂水平,心、肾、神经功能和眼底情况,以便尽早发现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治疗。生活应规律,戒烟和烈性酒,讲究个人卫生,穿着宽松舒适的鞋袜,预防各种感染。实践证明,长期良好的病情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走出误区


1.血糖升高或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吗?

虽然血糖升高和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线索,但血糖升高或尿糖阳性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其他原因也可致血糖升高和尿糖阳性,如肾性糖尿因肾糖阈值降低所致,虽尿糖阳性,但血糖及OGTT正常。另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胃空肠吻合术后,可引起进食后0.5~1小时血糖过高,出现尿糖,但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弥漫性肝病病人,进食后0.5~l小时血糖可高于正常,出现糖尿,但空腹血糖偏低,餐后2~3小时血糖正常或低于正常值。急性应激状态时,会出现一过性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应激过后可恢复正常。此外,大量维生素C、水杨酸盐、青霉素、丙磺舒等也可引起尿糖假阳性反应。

    

另外,某些药物也会对糖耐量产生影响,如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可抑制胰岛素释放或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引起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尿糖阳性。


2.饮食治疗有哪些误区?

饮食治疗是针对糖尿病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但有些病人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一种是认为已经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是否控制饮食无所谓。另一种是饮食控制过严。而还有一种饮食结构不合理。这些错误的理解方式势必会加重病情,导致病情恶化,所以不要想当然,一定要遵医嘱认真进行饮食控制,使每天摄入的总热卡量在合适的范围内,且饮食结构均衡合理,三餐分配比例合适。


3.运动对糖尿病有帮助吗?

是的,运动不仅可以促进恢复胰岛素的功能、降低血糖,而且还可以调节血脂、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末梢循环,对糖尿病的控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糖尿病病人的运动不同于健康人的运动,其运动量、时间和方法均有讲究。一般情况下,中老年人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运动时要达到合适的心率[(17一年龄)次/分]才能保证运动效果。临床所说的适当运动不但运动的强度要适中,运动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轻型糖尿病病人可以选择空腹运动,而使用降糖药物治疗者一般在餐后l小时左右开始活动比较合适。糖尿病病人不可随意改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4.胰岛素是“鸦片”,使用之后就再也离不开了吗?

其实,胰岛素是体内的正常激素,正常人每天要产生并分泌大量的胰岛素。


1型糖尿病病人自身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


而2型糖尿病病人体内胰岛素是相对不足,因此,起先可用口服药物促进人体胰岛素的产生和作用,但其中半数以上终因长期药物刺激使人体胰岛功能衰竭,而需用外来的胰岛素治疗。


但是,2型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后,仍能再次撤掉胰岛素。长期在口服药物和高血糖刺激下的人体胰岛,使用外来胰岛素后,可得到很好的休息,胰岛功能恢复一段时间后,部分病人仍可能继续接受药物刺激,发挥分泌胰岛素的作用。


其实对于2型糖尿病病人来说,胰岛素是最接近生理、最有效、最少副作用的治疗手段。多项医学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病人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早期治疗可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延缓胰岛细胞衰竭,因此2型糖尿病病人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治疗选择。


我们需要抛弃“胰岛素治疗是口服药治疗失败后的手段”这一观念,应认识到在许多情况下,胰岛素是我们所使用的最好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