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黑色卡:“经历过程”并非简单经过一个流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4:27:17

“经历过程”并非简单经过一个流程

数学新课标,无论是在前言部分,还是在目标部分,都多次提到了让学生“经历……的过程”。然而如何理解该理念,落实此要求,却有偏差。

其一、将“经历过程”看成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经过。在传统教学中也曾倡导“重视过程教学”,但这个“过程”主要定位在为掌握“双基”服务上,重视过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过程本身的价值被冷落了。而新课标对“过程”给予新的内涵、新的定位。将“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而这些教师却往往缺乏深刻的认识。教学过程“涛声依旧”——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而不善于挖掘“过程”本身价值。

[案例1] 《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根据教材的教学顺序,老师在引入课题之后,出示教材中例1 的集合圈,问:找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就是找什么?(2、5的倍数)我们先来找2的倍数有哪些?(生依次填写以后)你们观察右图中的数,个位上的数字有那些特点?生:个位上都是0、2、4、6、8。……师生共同总结特征。这样的课,有一种教学被教材牵着走的感觉:老师局限于教材的安排和设计,不敢越雷池一步,教材上画出了集合圈,老师照搬不误;特征中认定的是个位,老师直接点到了“个位上的数字有那些特点?”这样学生缺乏对知识产生与得到的过程的体验,缺乏对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其二、自主探索力度疲软。在“经历某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流于形式,教师包办代替的多,为学生想得太“周到”,提供的帮助太及时,问题没有挑战性。以至于学生探索起来顺顺当当,发现结论轻轻松松。表面上课堂教学行云流水,教师省心、学生省力。但经历这样的过程留给学生的只有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的印象。

[案例2]《年月日》的教学

师:同学们,拿出你的年历卡。数一数看,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又有多少天呢?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又是30天呢? 学生头脑中已有很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问题已没有思考价值,与其让他们再对着年历去观察、去发现,还不如让他们先把已有的知识运用起来,在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中去探索新的知识点。

其三、没有强化体验与反思。眼下数学课堂大多缺乏体验、反思、感悟的“过程”意识;缺乏“过程”设计能力;学生没有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案例3]《估算试商》的教学。师:出示卡片7×( )<27 想一想,( )里最大能添几?生:最大能填3,并解释原因。师:看卡片,说出( )里最大该填几?如( )×3<16  ,5×()<42等。生:思考并回答。在具体介绍有余数的除法的算法时,师:14÷3=4……2,这样想,3乘4等于12,最接近14,又小于14,所以商是4;师:分掉的数是12,还剩14—12=2。案例中特别强调试商的技巧。因而,安排了一些填卡片练习。填卡片的方式也好,听算的方式也罢,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运算技能。学生并不理解括号内所填数的实际意义。写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后,教师的解释也是紧紧围绕着算式来进行的,是用数来解释式子的,并没有寻求式子的现实意义。教师关注的是技能、技巧的铺陈,而未关注试商的实际意义。于是便没有感悟体验的素材,反思少了能动性。学生没有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自然不理解括号内所填数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