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友鱼商城是真的吗:节庆文化:体现民族之根 蕴藏巨大商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7:00:26
节庆文化:体现民族之根 蕴藏巨大商机 2010-3-15 1:33:00     来源: 蚌埠新闻网


◇节庆文化是民族情感的体现是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各地“非遗”项目是节庆文化的主角◇传承节庆文化要从青少年教育入手◇把旅游产业作为节庆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传承地方文化,地方政府“守土有责”
    节庆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传递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从腊八节到元宵节期间,安徽文史馆按照中央文史馆关于弘扬春节文化需要深入研究的五个课题,组织专题调研组,由省文史馆员郭学东带队,在沿淮地区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凤阳、寿县、亳州三座历史文化名城及涡阳蒙城;在沿江选择了开放度较高的芜湖市,以及反映合肥城市的传统文化源头肥西三河古镇,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近日,本报记者就考察情况,并结合蚌埠市情专访了郭学东。
    记者:中央文史馆为什么要组
织这次全国性的春节文化调研活动,透露了什么信号?
    郭学东:浓厚乡土气息的喜庆节日,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所形成的一整套民俗文化和民众活动,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审美情趣,已经成为展现、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表达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为此,中央文史馆在今年初召开“春节文化论坛”,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发表讲话,要求各省就如何深入发掘、保护和传承春节优秀文化内涵,如何不断丰富和创新春节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如何促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与扩大消费、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如何有效发挥政府和民间两个积极性,如何认真研究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节日文化的精华等五个方面进行调研。国家在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入法定假日之后,又着手布置春节文化调研,体现出政府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感,也反映了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同时也是对地方政府保护、传承地方文化提出了“守土有责”的具体要求。
    记者:春节文化调研过程怎
样?各地有哪些代表性的文化活动?
    郭学东:春节前走访了凤阳、寿县、涡阳、蒙城、亳州、芜湖等地,节后重点调研了合肥市和肥西三河古镇。各地的春节民俗文化不仅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地方特色也很突出。
    传统春节是从农历腊月开始,到二月二结束;现代人过春节主要在除夕至元宵节一段。尽管今年春节与西方情人节同在一天,但并没对我国传统春节形成冲击。辞旧迎新、全家团聚是春节亘古不变的主题。沿袭传统年俗,寿县、凤阳一带在除夕当日,首先要上坟祭祖,然后全家团聚吃团圆饭。亳州城乡除夕全家团圆饭,大方桌上一般摆有面蒸的“枣山”,焚香燃烛,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在肥西三河古镇,除夕祭祖之后的全家团圆饭,还保留着先“喝顺气汤”不吃炒菜的古老习俗,象征着新年家庭和气不吵架,体现着人们对家庭祥和的珍视。和蚌埠一带过年蒸包子大馍的一样,三河古镇有年前一次做三天米饭的习俗,寓意“家有余粮、心里不慌”。
    值得注意的是,在“虎年春节,民俗皖北”文化品牌下,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节庆文化的主角。从祭灶开始进入年关,随着各地年货市场兴盛,民俗展演活动拉开序幕。沿淮地区凤台县的花鼓灯、推子戏,甚至包括濒临失传的民俗演艺“火老虎”今年被重新挖掘出来,让当地群众重开眼界;砀山县的“百班唢呐闹砀城”;萧县开展“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国画观赏及优惠售卖活动;灵璧县的钟馗画观赏及售卖活动;宿州市的泗州戏文化下乡演出活动;亳州魏武广场的群众文化演出,花戏楼广场独具特色的五禽戏、二夹弦、大班会、斗鸡表演;剪纸、灯笼、糖人等民间工艺现场制作,华祖庵景区内的五禽戏表演和养生保健主题讲座,令人应接不暇。三河古镇举办了合肥市民间艺术展演暨三河第八届民间艺术节,沿袭过年唱大戏的传统,经典庐剧、新编折子戏在古镇万年台上演,民俗演艺反映了合肥本土的文化特色,使春节文化回归传统。
    记者:包括春节在内的传统习
俗体现出哪些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郭学东:春节是炎黄子孙永远不能忘怀的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辞旧迎新、敬天祭祖、尊老爱幼、团圆祝福,都是“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和为贵”等民族伦理和文化精神的反映。因为在春节这一时刻,民族认同得以集中体现。春节像一条割不断的精神纽带,把炎黄子孙的历史与现实、思念与期盼紧紧地连在一起,人们油然而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因为这一时刻,民族情感得以集中迸发。“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游子走得多远,春节都要回乡团聚;再穷的人家过年也要吃顿饺子,一家人除夕守岁其乐融融;海外华侨无论离祖国多远,也无论移民几代,对传统节日春节依然一往情深。因为这一时刻,民族文化得以集中展示。人们通过沐浴除尘、放鞭炮、写春联、贴年画、挂福字、吃年饭、串门子、逛庙会、唱大戏等一系列活动,祈祷平安,传递祝福。春节期间,到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这正是爱国主义情结的重要基础。
    同样,清明节祭祀先人、慎终追远,端午节赛龙舟祭屈原,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会,中秋节合家赏月千里共婵娟,都是寄予美好祝福、表达向善之心、期盼生活和谐美满,体现了这样一种民族文化传统。
    记者:您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
哪些问题,有何感受?
    郭学东: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起源于农耕社会的春节,它的精神内涵悄悄发生变化。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使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传统的春节“年味”,自然也就变淡了。
    祭祖是春节传统的灵魂,有着庄重的仪式。据调查,近四成外出打工人员春节不返乡过年,慎终追远,礼祭祖先的观念,势必日渐淡漠。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春节出游,或自驾或跟团队,目的地从省内到海外。现代社会使传统春节出现了两大转变:一是从注重家庭关系到重视社会关系;二是从古代的仪式祭典转向娱乐休闲。城乡生活方式差异加剧,社会分配收入差距拉大,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样化,文化观念多元化,也集中体现在春节活动形式的转变上。
    各地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通过分析近年来传统春节节庆活动,大家普遍认为,传统年味变淡,是社会发展必然规律。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大量人口从外出务工到迁居城市,所有这些因素都在推动了社会变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传统春节正在移风易俗的重大变革之中。
    记者:如何深入发掘、保护和
传承节庆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和创新节庆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郭学东:传承春节文化要从青少年教育入手,随着独生子女第一代已经为人父母,担负教育子女的责任,他们和他们的下一代,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主体。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不少青少年缺乏传统文化素养,如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既不懂得家乡地方文化,又没真正融入城市文明,出现“无根化”的倾向。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与普及,是传承中华民族节庆文化的基础性工作。
    民间艺术和民俗演艺是节庆文化的基础,营造了节日的文化环境氛围。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国家和省、市三级非遗保护项目制度虽然公布,但应落实传承保护措施。由于这些项目的传承多在农村,而农村精壮人口大多外出务工。即使确立个别民间老艺人,多数年事已高,也难以为续。有些地方办起民间艺术培训学校,是以培养就业技能为目标,与传承民间艺术目的相悖。著名的寿州锣鼓、正阳关抬阁、肘阁,花鼓灯艺术等民间艺术,将面临失传危机。
    鉴于原生态民间艺术保护的公益性,建议应参照已实行的文物保护做法,将“非遗”传承保护落到实处。建议在中小学教材中增添我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地方乡风民俗,岁时节令和春节、清明、中秋等节庆文化内容。同时,通过各种传媒宣传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少年儿童,要用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培育他们的行为规范和审美情趣,树立家庭人伦秩序的敬重之心,这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根本大计。
    古老的传统节日要融入时代的新内涵,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要善用现代化的新手段来传承。今年全国已有一亿多人开始网上开展春节活动,包括发帖拜年、除夕守夜、异地亲人感情联络交流等。另外,数字化技术也正在被城乡群众广泛应用,人们通过拍摄照片、录像、进入KTV等方式,大大丰富了传统节庆的形式。
    此外,还要认真研究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节日文化的精华。我们应有宽阔的胸怀和博采众长的气度,丰富和创新我们优秀的节日文化;同时也要理直气壮地反对以外来文化取代和否定我们的本土文化及其文化传统。
    记者:就蚌埠而言,如何促进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与扩大消费、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
    郭学东:节日是民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的爆发期。节假期间,人群、金融、物资、信息、艺术的大规模流动,带动了文化、商业、交通、旅游、电讯、金融、餐饮各行各业全面繁荣,形成特有的“假日经济”。今天人们对过年吃喝打牌这一套,早已不满足。假日的文化消费,精神需求,休闲健身等活动,正在成为人们新的愿望。开辟这些市场,是篇大文章,有待我们的许多商家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另外,由于社会阶层新变化,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关注中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的节日消费需求,也正成为一个新问题。在随着他们的生活收入不断增加,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要求,培育多元化的节日经济。
    出行旅游已经变成今天城市人过年的新方式。利用文物遗址景观、自然生态景观,把旅游产业作为节庆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发掘民间艺术资源,开发文化产业。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渠道。春节期间,安徽各地都围绕春节黄金周,策划了内涵丰富的节庆活动,成为政府主导春节活动的突出亮点。从2009年12月开始,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意见,部分市县以“民俗皖北、虎年春节”的品牌,及时安排了“皖北风”系列活动,将民间艺术和旅游相结合,体现了春节文化旅游市场的特点。合肥在省城及周边城市推出了新年购物直通车、购物送旅游等活动,购物旅游成为新时尚。巢湖、黄山深度开发温泉旅游资源,成为春节游客出行的热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