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窗口组件:中国物联网产业及发展现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39:46

中国物联网产业及发展现状

时间:2010-10-28 17:23来源: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作者: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 点击:1099次中国物联网产业链 从对中国物联网产业链的分析来看,预计未来的市场主导者将是电信运营商,并且随着分工的细化和运营的专业化和逐步深入、铺开,可能出现专门的物联网运营商。运营商将在整个产业链中承上启下,串连各个环节资源并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最终实现  

中国物联网产业链

    从对中国物联网产业链的分析来看,预计未来的市场主导者将是电信运营商,并且随着分工的细化和运营的专业化和逐步深入、铺开,可能出现专门的物联网运营商。运营商将在整个产业链中承上启下,串连各个环节资源并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最终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改善,创造效益和利润,真正形成一个高利润、高附加值、高效率运行的物联网产业。

       中国物联网产业链简图

 


 

    在中国的物联网产业链中,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传感器/芯片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网络提供商、软件及应用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物联网运营商、用户七个环节:

1、传感器/芯片提供商

传感器与芯片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游市场,主要包括传感器、RFID芯片设计、二维码码制等技术提供商。目前,国内物联网这一领域技术水平比较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高端产品市场。

2、应用设备提供商

    应用设备产品主要集中在数据采集层面,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模块、读写设备、读写器天线、智能卡等提供商。我国物联网设备市场是较其他产业链环节发展较快领域,企业数量较多,但以中小企业为主。

3、网络提供商

物联网网络提供商指数据的传输承载网络服务商,以通信网为主,包括固网和移动通信网。国内三家电信运营商都已经涉足了这一领域,另外,也有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参与。

4、软件与应用开发商

    软件与应用开发商市场包括中间件厂商,在国内已经发展了相当数量的企业。由于物联网应用的行业特性比较明显,因此,应用软件开发商也主要是针对特定行业的企业,提供专业性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

5、系统集成商

    系统集成商是根据客户需求,将实现物联网的硬件和软件集成为一个完整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的厂商。系统集成商的发展一方面反应了物联网业务的应用推广程度,另一方面也是影响应用推广的重要因素。国内在物联网应用集成方面企业多数规模不大,并且以专注于某一行业的集成商为主,还缺乏关注多行业的大型公司。

6、物联网运营商

    物联运营商主要是为客户提供统一的终端设备鉴权、计费等服务,实现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管理等服务。目前,我国物联网运营及服务市场受制于应用的推广,还没有发展起来。未来,随着物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托大,运行状态、升级维护、故障定位、维护成本、运营成本、决策分析、数据保密等运营管理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对运营及服务提供商的要求也将非常高。

    网络提供商在产业链上处于主导地位,向上可制约上游设备供应商,向下通过合作提高控制能力。向下的合作还处于初级形态,主要是由运营商发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买卖形式来实现运营商与软硬件集成商的合作。移动在这方面比较走得快,已经形成了对系统集成商的分级管理模式。

网络运营服务提供商将是最后受益,是具有最大成长空间的环节。物联网的应用将从行业垂直应用向横向扩展,对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需求将催生网络运营商巨头,且未来很可能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未来成长空间最大。

    电信运营商作为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运营者,在物联网建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应尽早整合产业链资源,从“推动物联网的成熟普及;规范传输网络协议,推动IPv6协议普及;构建云计算中央处理单元”这三大环节入手,与产业链各方共同努力推动物联网的成熟。如下图所示:

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物联网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关系图

 


点击查看原图
 

在整个物联网的实现过程中,运营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且极大可能成为整个产业链的主导者。一方面运营商掌握着手机即个人标签识别终端,另一方面,运营商控制着信息传输网络及其对个人终端的服务。运营商可以通过提供增值服务的方式向用户提供相关服务,也可以通过促进个人终端的更新换代来吸引用户。另一方面,物联网时代,海量数据传输和处理需求对传输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运营商对现有网络进行扩容和升级,这将给通信设备制造商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前中国物联网产业现状

物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基础和现状。物联网在我国发展是有着一定的用户基础,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了物联网的应用试点的探索,国家金卡工程IC卡得到广泛应用,首先是二代身份证,这是RFID或者说射频技术在物联网的应用方面的一个最成功的最早的实践,在不停车收费、路桥管理,铁路的车辆的识别以及交通、卫生,住房和城乡建设等等,银行的电子钱包等,多功能卡也为物联网的应用开辟了更广泛的领域。

物联网产业整体市场规模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如下图所示

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预测(亿元)


点击查看原图
 

数据来源: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传感器产业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2010中国传感器市场销量将达到905亿元,增幅达110.47%。未来五年,国内传感器市场平均销售增长率将接近30%,2015年有望达3000亿元以上。

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亿元)

 


点击查看原图
 

数据来源: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整体上来看,我国传感器产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基础传感器芯片研发生产薄弱、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标准缺乏、应用领域不广、层次偏低。作为构成物联网的基础单元,目前国内传感器芯片90%靠进口。未来几年主要靠进口的局面尚不能扭转,但三年后国产芯片可达30%。

中国传感器的主要应用领域及份额

 


点击查看原图
 

数据来源:网舟咨询;数据整理: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RFID产业

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射频识别技术(RFID)市场规模已达8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在全球居第三位,仅次于英国、美国。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RFID市场收入规模触底反弹,整体市场规模约33.8亿元,较第一季度增长18.6%。其中高频应用占比71.7%,超高频占比13.3%,超高频市场规模约4.5亿元。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估计,2010年中国RFID市场收入规模会达到120亿元的规模,2012年有望达到200亿元。

2008-2012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亿元)

 


点击查看原图

 

 

数据来源:网舟咨询;数据整理: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n       中国RFID应用份额

2009年中国RFID应用份额,证照防伪45.2%;电子支付24.9%;出入控制15.9%;仓储物流6.4%;物品追踪等其它7.6%。

中国RFID应用份额示意图


点击查看原图
 

 

数据来源:网舟咨询;数据整理: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n       中国RFID应用情况

    RFID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但仍以局部的闭环应用和政府主导项目应用为主,跨行业、跨部门、应用链长的应用相对较少。

    RFID产业链虽已初步形成,但技术和企业实力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超高频、有源RFID等未形成整体产业能力;标签芯片自主知识产权贫乏,RFID中间件产品有较大差距。

    RFID应用领域不断扩张,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领域,去年一年就对200多个制药厂实施了RFID的管理,直接涉及民生改善和直接惠及百姓的生活。

    RFID由政府推动向市场需求拉动转变,2008年高频RFID占83.9%,超高频9.9%,低频6.2%;高频应用主流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但未来的重点市场将是超高频。

    嵌入式系统与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产业

    嵌入式系统与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产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硬件依赖国外技术,芯片、平台软件、开发工具与国外有很大差距, 95%的嵌入式CPU进口。

    嵌入式软件2009年达到1674亿,但以基于中低端应用为主,嵌入式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开发工具等平台软件中,国外品牌占据了绝对优势。

    嵌入式应用软件缺乏产业链协同,没有完全形成系统产业链,产品标准化、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低,软硬件同步研发能力弱。

    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收入和利润已经连续五年实现了20%以上的快速增长。2009 年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约5千亿元,仪器仪表产业企业数约为5526 个,小型企业占90%,数字万用表、电度表、水表、煤气表等产量领先。

    满足物联网应用需求的智能仪器仪表尚未发展起来。

    物联网服务业

    国内的物联网服务业逐渐兴起,将日益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

n       通信服务

    通信网络服务能力领先;M2M应用初具规模并80%增长,M2M终端超500万;近距离通信终端与芯片、传感器与通信集成终端、RFID与移动通信集成终端、方面需提升服务能力。

    M2M应用主要为智能电网方面,南方电网、北京、重庆等104万台电表的远程抄表;智能交通方面,北京、上海、辽宁等地超过110万台车载;社区管理方面,重庆市1200部电梯部署带有传感器的M2M终端。

n       互联网信息处理与数据分析业:以商业智能为代表有一定的规模,国内现有BI厂商有近500家。

n       软件及服务高速增长:

ü        2009年软件产业收入9513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系统集成收入2203亿元,同比增长23.7%

ü        软件核心能力不足,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利润率仅为10%左右。

软件细分领域份额

 


点击查看原图
 

 

数据来源: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n      云计算:尚未形成规模化商业服务,研发和商业探索阶段。阿里巴巴、腾讯、用友、神州数码、金蝶等。

    关键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2005年信息产业部率先成立了部里的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现在已经有了120多个成员的企业分了七个工作组,提出了将近40个国标的提案,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兼容相结合的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同年成立了中国RFID产业联盟,现在有300多个企业是成员单位,进行了很多基地的建设。在发改委的支持下,在北京、上海、天津滨海、深圳都建立物联网产业基地、应用示范区。公共平台的建设也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物联网关键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FID目前主要应用在电子票证/门禁管理、仓库/运输/物流、车辆管理、工业生产线管理、动物识别等领域,中央政府也将RFID产业列入“十一五”规划,相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RFID项目(更换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各地也积极的实施交通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电子身份证、动物管理、液化气钢瓶的安全检测、大学生电子购票防伪系统等项目。二维码技术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动物溯源、汽车工业、公交、外交、军事等部门领域,比如中国移动与农业部合作推广的“动物标识溯源系统”,已经有10亿存栏动物贴上了二维码。

    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物联网产业尚在起步阶段,产业体系不完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高,尚存在一系列共性问题亟待解决:

1.      技术产业两头弱、中间强

n             通信相关技术产业差距小、能力强

n             传感器处于初期阶段,高端产品为国外垄断

n             RFID产业链初步形成,但技术产业实力与发达国家差距,RFID以低端为主,高端芯片等核心领域无法产业化

n             嵌入式系统从核心硬件到软件均依赖于国外

n             基础软件、高端软件和高端综合集成能力弱

n             云计算服务等从架构到技术均跟随国外发展

2.      部分技术标准存在着政出多门、互不支持与协调的局面

涉及多个行业和应用领域,部门之间系统建设呈现独立性,形成多个信息孤岛。需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3.      将面临对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威胁和挑战

安全政策与技术标准、身份识别机制和认证授权机制、信用体系和信用环境都有待完善。

4.      规模经济不够,缺乏长期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