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白金卡好不好:广西节庆文化走出特色:从传统到现代 从节庆到产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20:04:05
广西节庆文化走出特色:从传统到现代 从节庆到产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gxzf.gov.cn 2011-11-19 来源: 广西日报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9px; LINE-HEIGHT: 180%; FONT-FAMILY: "??"; TEXT-DECORATION: none}DIV.union TD {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9px; LINE-HEIGHT: 180%; FONT-FAMILY: "??"; TEXT-DECORATION: none}.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9px; LINE-HEIGHT: 180%; FONT-FAMILY: "??"; TEXT-DECORATION: none}DIV.union TD {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9px; LINE-HEIGHT: 180%; FONT-FAMILY: "??"; TEXT-DECORATION: none}

  唱响品牌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凝聚民俗的武鸣三月三歌圩,全民欢庆的宾阳炮龙节,瓜果飘香的田东芒果节……作为文化载体的节庆,其内质是文化成果的体现,蕴涵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在多姿多彩的八桂大地上,广西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节日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节庆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形成了广西各地“一县一节”的蓬勃景象,走出从传统到现代,迈向产业化和品牌化的特色之路。

  传统民俗节庆传承民族文化

  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苗族“斗马节”、侗族“多耶节”、仫佬族“依饭节”、毛南族“分龙节”……从春天到冬天,从祭祀到农耕,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在青山绿水间精彩绽放,蕴含着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秀色可餐的饮食文化,千回百转的歌圩文化,悠远古韵的宗教、礼仪、伦理道德文化。

  农耕文化特色,可谓广西民俗节庆最鲜明的特色。人们对土地丰收寄予厚望,于是产出许多祈祷丰收的仪式,并逐步变成节日风俗。每逢节日来临,少数民族群众穿上节日盛装,庆祝这喜庆的日子,其中以瑶族、苗族最为特色。民以食为天,一些壮族聚居的村落,把过节称为“吃节”,还有南丹白裤瑶的“长席宴”,那可是蔚为壮观。欢庆的日子自然少不了歌声,“三月三”成了壮族“歌圩”的代名词,瑶族“歌堂”、苗族“坡会”、侗族“赶歌场”、布依族“歌白节”……广西成了歌的海洋。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民俗节庆从最初的祭祀或谈情说爱,发展到旅游、贸易等功能;从田间地头、村落山寨的民间节庆,发展到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城乡结合范畴。如靖西县的“药市节”,从传统的农历五月初五,群众自发形成的“药市”,发展到中草药交易、本土商品贸易的边境一大节日;武鸣县的“三月三歌圩”,从传统的祭祀、歌圩,发展到近10万中外游客齐聚欢庆的壮族节日……这些传统民俗节庆,一方面继承了世世代代的民风民俗,成为宗教信仰、社交娱乐、歌舞戏剧、服饰饮食等集中展示的窗口;另一方面,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带给世人一种别具特色的“文化之旅”。

  现代特色节庆打造品牌产业

  时光倒回1984年,广西首届“三月三”音乐舞蹈节在南宁市人民公园开幕。广西1179人参加,演出279个文艺节目,吸引中外游客10万人。由此,拉开了广西现代节庆文化的序幕。

  如今,广西各地可圈可点的节庆活动有上百个,形成“一县一节”或“一县多节”的态势,涉及主题有文化艺术类、经贸旅游类、综合产业类等。这些现代节庆或是对传统节庆的提升,或是立足本土创立新节,都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资源和文化资本,继而将文化品牌转化为文化产品品牌。从资源到品牌,探索出成功路径。

  从挖掘本土特色来看,有“甲天下山水”的桂林市举办了“山水旅游节”,所产奇石占全国1/3的柳州市有“国际奇石节”,以珍珠闻名于世的北海市推出“国际珍珠节”,以人工宝石享誉于世的梧州市打造“国际宝石节”,还有河池市的“铜鼓山歌艺术节”、钦州市的“国际海豚节”、来宾市的“红水河文化节”等等,形成一张张城市名片,吸引游人聚集。

  从打造本地特产来看,如从“玉商文化”繁衍出来的博白县桂圆节、容县沙田柚节、福绵裤子节等商业节庆。还有横县茉莉花节、田东芒果节、灵山荔枝节、恭城月柿节等广西各地花、茶、果、蔬节庆,利用本地特产的特色,开发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该节以文化品牌为依托,以创新撬动市场,导入概念营销和创意化运作,走出品牌产业的成功之路。

  早在1999年南宁市举办首届国际民歌艺术节时,就确定了逐步走市场化的发展思路。政府部门逐步淡化主办者和经营者的身份,让企业挑起民歌节产业化发展的大梁。2002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始改革办节机制,采取“政府办节、公司经营、社会参与”模式,摆脱了“文艺晚会+广场活动”的模式,采用“以节套节”“节中有节”的集群化、立体化运作,突出了节庆的民族性、国际性与群众性。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背景下,推出了有十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参与的东南亚风情晚会,举办了节庆文化与城市发展国际主题会,今年还举办了展现本土特色的民歌大赛。在招商筹资上,执行票务包销的方式。广告集资方面,推出了公开拍卖各项主题活动的独家冠名权、演艺门票、旅游商品开发等一系列的招商新招。短短13载,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独具特色的品牌效应,呈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强烈的现代气息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成功迈进了国际视野。

  从传统到现代,从节庆到产业,让广西节庆文化走出了特色之路——传承是节庆的基础,创意是激活的关键,项目是价值的载体,品牌是成功的保障。只有把握了节庆的本质,善于进行产业化的开发,历史的遗产就会变成生生不息的财富。

  正如人类学家葛兰言说:“节庆促进了万物的和谐统一,即物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和谐状态。”如此众多的节庆活动,让有着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的广西,能以更多姿态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记者 林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