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马会免费资料大全:青岛为何能成为名牌之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35:45


:2    青岛这座城市不得了,在名牌企业的带动下,经济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越跑越快,实力越来越强”。这是一位外地考察官员对青岛发自内心的感慨。

    2006年8月12日至27日,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第十六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在山东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举办。中国最富盛名的啤酒城市,再一次陷入欢乐的漩涡。经过16届的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啤酒节,相较于世界任何一个啤酒节它都是吸引国外啤酒品牌最多的节会,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中外120家媒体来啤酒节采访,40多家外国啤酒商参会。青岛市副市长、青岛国际啤酒节的总指挥于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把啤酒节办成世界一流的狂欢节,它最终会随着其自身文化内涵、节庆内容、人气等各方面的积累,成为青岛这个城市最公众化、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如果说青岛是名牌之都,那么它绝不是一些工业产品品牌的组合,它是各行各业的众多名牌呈现出的一个立体、全方位的形态。2005年青岛获“中国品牌之都”称号,对青岛来说,这个称号名副其实。据统计,青岛市已有15个中国驰名商标、44个中国名牌,而青岛市自己所认定的“青岛名牌”总数达到了215个。“青岛啤酒、海尔、海信、双星、澳柯玛、即发、金王”等名牌产品,不仅在国内同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上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全国16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中,青岛的海尔集团、青啤集团名列其中;世界品牌实验室评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海尔成为惟一入选的中国本土品牌。

    兼容引进成就世界一流品牌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轨迹,说起青岛为何会如此迅速地制造出众多的知名品牌,青岛市经贸委专家认为,青岛品牌深深植根于两种社会背景。一方面青岛深受齐鲁儒家文化的影响,重诚信、讲规矩、尊重知识;另一方面作为沿海港口城市,青岛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具有兼容性善于学习吸收。青岛啤酒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1903年,英、德商人在青岛创建了“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标志着青岛啤酒的诞生;1906年,青岛啤酒以优良的品质在德国慕尼黑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一举成为国际知名品牌;1964年,青岛啤酒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荣获轻工部金质奖章;1980年、1985年又两次获得国家质量金奖;1991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多次在国际评酒大赛中夺冠。在欧美国家,许多人是通过认识青岛啤酒而认识青岛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海尔”,最早也是和德国合作,生产的产品叫“琴岛――利勃海尔”。

    同时,青岛也是国内最早实施名牌战略的城市之一,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创“金花”产品,到90年代实施新一轮名牌战略,再到今天大力发展品牌经济,青岛市都是抓住历史机遇,引导品牌战略不断升级。

    自主创新不断夯实品牌基础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青岛走的正是一条“名牌战略+自主创新”的品牌经济发展之路。就是说,品牌灿烂既是青岛多年来坚持实施名牌战略取得的成果,也是青岛企业多年来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打造自主品牌实现的新价值。

    对中国的企业来说,创建世界级品牌、走国际化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和挑战的道路。而海尔就是成功的典范,从20多年前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技术生产琴岛――利勃海尔牌电冰箱单一产品,到后来消化吸收再创新生产96大类、1.5万多个规格的海尔牌系列家电电子产品,多年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使海尔获得了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第一枚“中国名牌”、第一个“全国质量管理奖”,并率先走出国门,成为中国的世界名牌。世界品牌实验室评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海尔成为惟一入选的中国本土品牌。“2004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海尔以品牌价值621.37亿元高居榜首。

    海信集团则凭着自主创新精神,2005年研发出中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信芯”。并且,将于今年再推性能更强、更兼容的第二代芯片。近日,美国波士顿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海信获评全球最有可能成为顶级企业的公司。在过去的36年的企业发展史中,海信始终如一的把技术进步当做企业生存的命脉,在稳健经营、不事张扬的企业文化引导下一步一个脚印,静心修炼百年海信的梦想。

    从模仿别人“制造”,到自主创新“创造”,使青岛众多企业的品牌基础不断得到夯实。

    政府致力营造良好经济环境

    “青岛这座城市不得了,在名牌企业的带动下,经济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越跑越快,实力越来越强”。这是一位外地考察官员对青岛发自内心的感慨。

    叫得响的品牌迭出,政府作用何在呢?国内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分析青岛产生品牌的土壤时认为,青岛坚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专家指导、全社会参与”五位一体的创新体制,给了品牌滋生的营养。

    据悉,从1984年至今的20多年间,青岛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企业争创名牌的政策,使青岛从名牌产品、名牌战略走向发展品牌经济、创建品牌城市的道路。从开始的青啤、海尔、海信、双星、澳柯玛“五朵金花”,到现在的后起之秀英派斯、喜盈门、即发、雪驰、一支笔、亨达、金王、崂山矿泉水等,政府的角色一直是不具体操作,而是注重环境的营造;不当主角,而是甘当配角。青岛市经委的一个官员称:在企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是“扶优扶强”,谁有潜力、谁能发展就扶持谁;创立整体青岛名牌的概念,让人们能够意识到只要提到青岛产品,就是一种质量的象征,是一种完美的售后服务的象征。政府将产品、服务、城市三种品牌一起推广,最终既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又使青岛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增强。

    据悉,近期以来,青岛上下依照“提升壮大一批、扶植培育一批、恢复挖掘一批”的宗旨,全方位、多步骤力促品牌经济的升级。据青岛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青岛市生产总值完成2695.5亿元,其中海尔、海信、青啤等名牌企业的经济总量占青岛工业的比重达65%以上,年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实现利润均占全市总量的50%以上,成为青岛经济的重要支柱。而2006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青岛名牌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所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均居山东17个城市的首位,按可比价计算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5%。

    名牌促进产业集群效应

    “企业做主,政府支持,市场说话”,成就了青岛名牌,继而成为青岛这座城市的无形财富。令人欣喜的是,明星企业的品牌效应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对新生的民营企业产生了很强的感召力。近年来,青岛涌现了喜盈门、英派斯、红领、巴龙、好事中、天泰、金王等一批民营企业名牌,为了增强竞争力,树立现代企业形象,不少企业自觉地向大企业“取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民营企业家都有到青啤、海尔、海信等大企业参观学习的经历,他们到身边的大企业学管理、学创新,然后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消化吸收,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新路径。市北区一家企业的曹经理告诉记者,近水楼台先得月,海尔、海信这些著名的企业就在身边,如果能用心学习,肯定对企业的发展有帮助。

    发挥知名品牌的示范导向作用,激活配套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着力建设品牌梯队。青岛市通过“以牌扩业”、“以牌聚群”和“以牌成链”等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名牌产业集群”的发展,仅“海尔”、“海信”这两个品牌背后,就聚集了规模以上家电企业80多家,以540亿元的年产值排在青岛六大产业集群之首。

    2006年,站在“十一五”新的起点上,中国品牌之都有了更高的志向,企业的品牌之路将开始新征程。未来5年,青岛将重点夯实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车造船、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为基础的品牌产业链,实现产业结构从偏轻纺向重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并重转变。青岛品牌将在国内、国际坐标系中寻找新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