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主要内容概括:书评:低垂之果不多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15:18

书评:低垂之果不多了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马丁?沃尔夫 字号 背景 英文 对照 评论 打印 电邮 收藏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未来已不再是曾经的未来。而现在也不再是曾经的现在。这就是《大停滞》(The Great Stagnation)一书的主题。该书作者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教授泰勒?考恩(Tyler Cowen)。这是一本影响力很大的小书,但有些令人沮丧,最初发表在互联网上*。该书的主题体现在副标题上:“美国是如何吃掉了现代史所有低处易摘的果子、吃得反了胃,又如何(最终)将有所好转。”这本书的文风堪为畅销书的典范:清楚、简短、具有鼓动性。但书中所说是否事实?如果是,又可能意味着什么呢?

“美国处在动荡中,”考恩写道,“经济表现令人失望。”他谈到,美国人的工资中值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一直增长缓慢,本世纪初的经济繁荣终成泡影,且“近十年来工作岗位总数没有任何增加”。此外,“由于各种保障成本不断增加,我们面临长期的财政危机,我们……依赖借债,我们宁愿任事态自行发展,也不愿直面问题、支付账单”。

到这里为止,没有什么新鲜之处可言。接下来,考恩开始解释美国的困境,从这里开始,就有点新意了:“至少从17世纪起……美国经济一直在享用低处易摘的果实,无论是不要钱的土地,……移民带来的劳动力,还是强大的新科技。然而,在过去40年里,低处易摘的果子开始不断消失,而我们开始假装它们仍旧在那儿。我们未能意识到自己所在之处是技术上的高原,这里的树木光秃秃的,我们却不愿意去相信。就是这么回事。问题就出在这里。”

廉价的资源、移民的迁入,这显然是支撑美国过去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但考恩补充了重要的一点。1900年,仅有6.4%的美国人读完了高中。而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这一比例达到了80%的峰值。同样,到2009年,18至24岁的美国人中,有40%是登记在册的大学生。如今,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难度已大大提高。

新发明很大程度上是促使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因。不幸的是,如今新发明诞生的速度也有所减缓。新发明诞生最快的时候,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在那段时期,人类发明了现代化学品(包括化肥)、电(于是有了电动机、电灯、电冰箱、吸尘器、空调、收音机、照相机和电视)、内燃机(于是有了汽车)、飞机、西药、以及批量化生产(这也非常重要)。这些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相比之下,”考恩写道,“如今,除了似乎很神奇的互联网,生活的基本设施与1953年没有太大区别。”我会补充说现在还有电脑和手机。但必须承认,基础创新的步伐已经减慢。如今,创新的难度和成本都有所上升。(见图表)

考恩指出,美国家庭收入的中值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停滞不前,以此证明自己的悲观是有道理的。但这段时期的收入分配格局也有相当大的转变,这是导致收入中值停滞不前的决定性因素。不过,人均收入和“多要素生产率”(multi-factor productivity,指劳动力和资本以外导致产出增长的其它因素,如技术进步)方面的数据也支持了考恩的观点。2007年第一季度,与按照1947至1973年增长趋势推算到该期所得数值相比,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低了13%。到2011年第三季度,实际人均GDP已经比推算到该期所得数值低了22%。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罗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经过全面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非农部门多要素生产率在20世纪前半期达到巅峰,在1972年至1996年之间骤降。**之后,在“新经济”浪潮中,非农部门多要素生产率再次出现飙升,但这种涨势并未持久。我们可以想象,生物科技或纳米科技可能带动整个经济出现又一轮创新浪潮,从而带动非农部门多要素生产率再次飙升。但是,眼下还看不到有这样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