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全文:李克强发表文章:中国医改难度越来越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6:13:15

● 于泽远 北京报道

  主管医改的中国常务副总理李克强昨天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承认中国医改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以药补医”等矛盾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相当突出。

  文章强调,现在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上下一心、开拓进取、只争朝夕,坚定不移地把这项重大改革实施好,走出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式解决办法的路子。

  医疗、教育和住房被称为压在中国普通民众头上的“三座大山”。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广大民众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2009年,中国高层启动医疗改革,由下届总理的热门人选李克强出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并明确了2009年至2011年医改的五项重点改革,即: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李克强在文章中介绍,医改两年多来取得的成效包括:基本医疗保障面大幅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三项制度不断健全,近600万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妥善解决,城乡居民参保人数合计已达12亿8000万人,全民基本医保惠及全国95%左右的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0多个县级医院和3万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建设,为中西部地区基层机构免费培养了约1万名医科学生,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了2万多名执业医师,培训在岗医务人员达数百万人次。

很多人因病致穷

  同时,基本药物制度已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层机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大幅度增长,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重连续下降。

  但中国医改还面临诸多难题,其中包括:长期存在的基本医疗保障短缺、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和“以药补医”等矛盾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相当突出。

  李克强承认,目前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还不足,个人医药负担过重,群众意见较多,社会也十分关注。尤其是农村仍有几千万贫困人口,他们之所以贫困,除居住地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外,很多是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城镇不少困难群众也为疾病所困。同时,由于存在“以药补医”,导致一些医院开大处方、过度用药包括不当使用抗生素,长此以往就会损害民众的身体健康。

逐步破除以药养医

  一些学者认为,“以药养医”是中国医疗体制弊端“万恶之源”。由于财政拨款有限,医疗技术价格相对固定,大多数公立医院都靠多给患者开药或“小病大检查”来维持运转,成为中国“看病贵”的主要原因。

  李克强在文章中表示,这次改革,首先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就是要从基层做起,逐步破除“以药补医”带来的弊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既涉及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也涉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转,还涉及医务人员的收入分配,牵一发而动全局。

  今年是官方完成医改三年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但有医药界人士对医改的总体形势并不乐观,认为医改正在慢慢地远离体制和机制改革这个核心,转向阻力较小的、容易见效的项目,而带有根本性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公立医院运作机制的改革成效不大,导致整个医改的进展和效果并不明显。

  李克强在文章中说,要以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探索公立医院发展的新模式。公立医院改革不到位,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不明显缓解,医改的成效、政府的投入、群众的实惠、社会的评价都会大打折扣。官方将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步伐,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具体实现形式,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

  李克强指出,官方还将构建多元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抓紧清理和修订相关规章办法,消除政策障碍,实行同等待遇,加快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外在推力。同时,建立良性竞争机制,搞好医疗市场监管,保障多元办医健康发展。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