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田科技公司怎么样:党员干部清廉执政的三点理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36:58
党员干部清廉执政的三点理由 【发布时间】 2011年12月27日 15:59         【字体】 大 中 小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清廉执政是党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安身立命之本。党员干部为什么必须做到清廉执政?理由可以很多,但最显而易见的至少有如下三点:
    清廉执政是党员干部正确履行岗位职责之必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执政的基本设置是由党根据人民的意愿、通过合法的程序与方式,选拔优秀人才,赋予其执政责任与权力,具体承担和体现党的执政。作为手握公权力的党员干部,要正确履行岗位职责,必须坚守清廉。清廉能够使干部的岗位职责成为连接社会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纽带和桥梁。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群的集合。社会的文明进步,离不开社会成员共同理想信念的滋养,离不开社会主流文化精神的强力支撑。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于人们的个人理想,则主要基于个人利益的向往与追求。社会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人生奋斗的目标体系,而共同理想则是这个目标体系的核心。但社会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基本属于社会公德和个人幸福两个不同层面,客观存在矛盾冲突,使得党员干部的执政用权无时无刻不面临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冲突的严峻考验和挑战,并且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如果不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很难保障社会科学发展和公众的正当利益。只有靠清廉,才能对个人理想进行适应社会共同理想的规范化改造,将社会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连接成一个血脉相通的有机整体。清廉能够给予党员干部正确履行岗位职责以坚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我们党执政90年,一贯坚持和大力倡导清廉执政。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崇尚清廉,就能够在党的理论中汲取营养,培养坚定正确的理论情感,确立科学合理的执政理念;就容易获得群众对其正确履行岗位职责的理解和支持,进而顺利实现清廉执政的预期目标;就容易坚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稳住阵脚。
    清廉执政是党员干部确保职业生涯安全之必须。党员干部的职业生涯,是党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和职位变迁及工作、理想实现的动态过程。党员干部是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对象,也是一些有非分之想之人追逐、不法之徒伺机引诱拉拢的对象。作为党员干部,多年接受党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不应该有故意违法犯罪的主观动机,也不可能轻易成为不法势力的俘虏,但如果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把不好清廉关口,面对五花八门的诱惑,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沾惹不洁,落入某种圈套,被冲垮底线,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错引来百错生,很难再有效控制,结果必然在犯罪的泥沼越陷越深。众多事实证明,不清廉是罪恶之根源,党员干部一旦在清廉方面不讲究,就很容易落入别人精心策划的圈套,成为虽未身陷囹圄但心已落入监牢的精神囚徒。一个在精神上失去自由的囚徒要谋求职业生涯的安全,根本无从谈起。可见,清廉是党员干部职业生涯安全的重要保障。
    清廉执政是党员干部服务社会发展进步之必须。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努力做出积极贡献。党员干部如何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在各种各样的决策中做出正确选择,精心设计和保持社会的优良环境,需要以自身的清正廉洁做保障。第一,清廉是党员干部在决策中做出正确选择的基本前提。在现实生活中,难免遇到某些奇怪的情况,尤其在总结失败的教训时,就有人习惯于将其归结为决策失误、决策不科学,可谓用心“良苦”。其实,细究某些决策的失误,我们看到更多的不是来自于干部本人和干部群体的能力不足,更多的应当是来自于转型时期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动摇和缺失。深入分析、排查决策失误的来龙去脉,难以免除的往往是与决策者不清廉的瓜葛,挥之不去的往往是贪污腐败的魅影。因此,党员干部要切实承担好推进社会进步的责任,在履行岗位职责中谋求决策选择的科学合理,首先需要强化的应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能力,而是清廉执政理念,是崇尚清廉坚定不移、坚持清廉坚定不移的决策行为坚守。第二,清廉是党员干部努力设计和保持社会环境优良的基本前提。无论社会上的每一个群体,都是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争取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尽管各个群体所具有的发展潜力优势不同,对社会贡献的绝对量差别很大,在推进社会发展运动中的表现和对社会环境质量的需求也多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希望得到社会公平公正的对待,都希望在社会中找到物质和精神的归属,都需要社会为其提供适宜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并且所有这些都很难通过社会的物竞天择自然形成,都必须靠政府进行设计,靠大家保持良好的社会环境得以实现。因此,在当代中国,党员干部能否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坚持清廉执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山东省委党校副校长  王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