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w的led灯有多lux:检察日报:当渣土车撞向年轻县长,舆情不再淡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32:39

检察日报:当渣土车撞向年轻县长,舆情不再淡定

毕诗成

2011年12月28日08:50    来源:《检察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字号
  西安渣土车一年夺去50多条人命,早已如过街老鼠,人神共愤。每次作孽之后,控诉渣土车、同情受害者,是舆情的基本面。但12月26日的一起车祸之后,一切都不同了。据12月27日《华商报》报道,26日晚9时30分许,西安绕城高速纺织城到曲江段一天桥附近,一渣土车将一湖北牌照的越野车撞向路边树丛,两人受伤,一人是湖北郧西县县长杨华林,另一伤者据说是他的秘书,车上另外还有一到两人。

  撞了县长,撞了湖北的县长,撞了湖北33岁的县长……伤者家属情绪是否稳定不得而知,反正亿万网民的情绪显得不太稳定:对渣土车好像不那么恨之入骨;对受伤者好像不那么满怀同情;对事件定性充斥猜疑解读……一起事故犹如一个万花筒,映照出当下舆论的种种特性。而背后的公共情绪,诚可谓不可不察,不可不省。

  立功论——前有小偷牵出贪官,今有车祸牵出什么官?大家想不明白,一个湖北的县长,在一周的第一个工作日,驾驶着越野车,不远万里跑到陕西的西安,到底有何公干?出差?旅游?购物?好像都解释不通。终究不会像网民调侃的那样,“用自己的生命去控诉西安倒渣土的车子”吧?报道说,“车上另外还有一到两人”,记者先生真奇怪,是弄不清楚“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还是有别的隐情?真相披露之时,万恶的渣土车到底是撞伤了一个好公仆,还是牵出了一个不务正业的主儿,自然拭目以待。

  报应论——“渣土车不给力啊,怎么没撞死他!”“这次我支持渣土车,差点就为民除害”……这是网上回复率很高的帖子,有人说是网络暴民的无情之语。而顶帖者的逻辑是,渣土车肆虐,是官员没管理好城市,至于西安官员的责任,“报应”到湖北官员的身上,有没有道理,统统不论。在错位的情感里,撞到平头百姓就是无辜受害,撞到掌权的官员就是报应活该。与其说这是“心理阴暗”,不如说是对现实有很多无力感之后的情绪发泄。

  偏锋论——到底是领导的越野车,如果是校车,那是一撞一个碎啊。民众永远不缺乏想象力,他们很快从别的事故是撞死这个事故是撞伤,发现了越野车的妙处;接着又探讨按照严格的制度,县长有没有权力配越野车;接着联想到最近校车“缺钱论”,趁机为孩子们呐喊了一番,最后还不忘调侃一番,连越野车都撞不过,太丢渣土车“夺命车”的名声了。思想是游离的,笔锋是偏走的,问题却是真实的。舆情就是这样,尽管放置在个案上未必公允,但问题不解决,它就要寻找一切机会表达出来。

  深挖论——33岁县长,湖北继周森锋等之后,又出年轻官员。可在这个信息时代,“好事”的搜寻相关资料,能表明这个出生于1978年的33岁县长“不同寻常”之处的材料,实在太少。于是以往的逻辑再次“沉渣泛起”——为什么升迁这么快?有什么背景?任用上有没有违规之处?在舆论的惯性当中,因为每一次“少年长官”都没能解释大家的猜疑,反倒形成了“每一个年轻官员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之类的念头。挖出真相,挖出背景,俨然成了“共同的期待”。这一次,能“挖”到什么?

  四种论调,生动折射出当下官民舆论方面的沉重病灶。因为缺少权威公开的信息,便不缺少猜忌;因为缺少基本的信任,便不缺少“阴暗”的诅咒;因为缺少民意的出口,便不缺少重复性的纠缠……在这种病灶之上,对受害者的同情、对作孽者的谴责、对事实真相的尊重,都成了奢侈品,似乎都丢失了人善良、正义的本真。有人说,这是网上暴民起哄、谩骂、攻击的特性,可一旦跌入这个怪圈,又有多少道理可讲呢?希望对一只麻雀的解剖,能帮助我们管窥社会舆情的全貌,回应之、修复之,则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