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店属于居民服务么:邱会作谈他眼中的文化大革命(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3:59:56

8月1日召开了八届十一中全会。毛主席不断催促林彪回京参加会议,林一拖再拖终于在8月6日回到北京,周总理亲自到西郊机场接林彪(后来林总说,总理在机场就跟他摊了刘少奇的牌)。林彪这个人考虑问题是很缜密的,在大的问题上一般不会轻易“骑”上去,林总这回被主席召回北京,赶着“骑”上去了,这一“骑”上去,下来就难了。此时,林一方面颂扬毛主席,颂扬文化大革命;一方面强调军队不能介入地方的文化大革命,林总对部队是非常爱惜的。对林总的指示,叶、聂、杨都执行的很坚决。

   军队的文化革命,经过了复杂、曲折的过程,但主要的三个阶段又是很清楚的。1966年5月到10月初《紧急指示》公布是第一阶段;1966年10月到1967年上半年是第二阶段;1967年5月“五一三”开始,到1971年9月“九一三”,为第三阶段。

   在第一阶段之内,全军基本上是稳定的,全军的文化革命在各级党委领导下,有秩序地进行,主要是“抓革命、促战备”。在转发中央“五一六”通知时,叶帅、萧华、杨成武、谢富治批罗的发言,作为中央通知的附件下发全党了,各级党委主要是传达批判罗瑞卿的文件。5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刘少奇主持的,会议之后,毛主席也没有回京,林总不知主席下一步是什么打算,就到大连去了。去前他指示全军不能介入地方的文化大革命。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因为社论是毛主席批准的,使北京的政治空气变的非常紧张,大家开始闻到了火药味。当天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又播放了聂元梓的大字报。第二天(6月2日),《人民日报》又全文刊登了聂元梓的大字报和毛主席代《人民日报》写的评论员的文章。这样,北京的高等院校沸腾起来,全国的高等院校反响也很强烈,开始乱了。学校的党组织立即瘫痪,并开始揪斗学校领导干部。为此,毛主席非常高兴,说这是革命师生“造修正主义的反!”“群众发动起来了!”

   这时军队的高级干部,甚至军委的领导,感到有些紧张,这种紧张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紧张,而是害怕地方的风吹到军队来。林总说“不介入就不紧张!”林总是高明的。

   8月1日召开了八届十一中全会。毛主席不断催促林彪回京参加会议,林一拖再拖终于在8月6日回到北京,周总理亲自到西郊机场接林彪(后来林总说,总理在机场就跟他摊了刘少奇的牌)。林彪这个人考虑问题是很缜密的,在大的问题上一般不会轻易“骑”上去,林总这回被主席召回北京,赶着“骑”上去了,这一“骑”上去,下来就难了。此时,林一方面颂扬毛主席,颂扬文化大革命;一方面强调军队不能介入地方的文化大革命,林总对部队是非常爱惜的。对林总的指示,叶、聂、杨都执行的很坚决。

   1966年6月以前,机关的文化革命主要是学习毛主席著作,七月到10月开始,在内部出大字报和小字报,机关的业务工作照常进行。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接见红卫兵以后,上海二医大成立了造反组织“红纵”,就违反军纪跑到北京,钻进总后机关里来了。他们在礼堂、饭堂到处帖大字报,矛头主要指向我和副部长饶正锡同志,但机关则秩序进然,一点也不乱。各领率机关是不怕“造反派”的。“造反派”妄图搞乱机关,反而把机关巩固起来了。机关本身的“造反”分子,多数是在群众监督和包围之中。反对“造反派”成为机关绝大多数人一致的行动。

   军以下的野战部队,一直不准搞任何形势的“四大”。

   当时萧华、刘志坚他们是总政的主要领导又是全军文革的领导,是主管军队文化大革命的。文革是毛主席发动的,毛主席不断叫理解,叫跟上,江青和中央文革又不断给军队施加压力,这样,再不跟上,就是对毛主席的态度问题了,态度问题就是立场问题。我想萧华、刘志坚他们有以公心拥护毛主席的一面,但也有以私心拥护毛主席的一面,支持在军内造反,就是以私心拥护毛主席的一面,当时军队乱了他们是有责任的。李曼村、谢镗忠和他们手下一大群《解放军报》记者,这些人就不同了,他们是军内张春桥、王、关、戚式的人物,他们非常“理解”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并想在军内培养聂元梓式的人物,同时自己也能在文革中飞黄腾达,搞乱军队他们是有“功”的。

   1966年10月到1967年上半年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部队最复杂、最混乱、最黑暗的阶段,10月5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紧急指示》的主要精神是同意部队搞“四大”。《紧急指示》是“放”的指示,这一放不要紧,整个局面乱的不可收拾。1966年国庆节后,参加国庆活动的军队院校学生大部分都没有回去,脱离了学校的领导在北京和地方院校搞串联,接着就开始在军内造反,矛头直指各总部,各军、兵种领帅机关,而后又到各大军区造反。当时,省军区以上的领导机关和院校都乱了。有的机关,如总后、南京军区则乱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