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观智库报告下载:馒头是馒头,面包是面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2:53:20
12月24日傍晚,熟人来电话:“在家过平安夜呐?”一愣,立刻回过神来:“我们不过那东西。”
晚上看电视剧《审计报告》。一宿无话。
12月25日,早上刚起床,外边响起了消防车凄厉的叫声。
“哪儿又着火了。”
早点是胡萝卜饼加牛奶,中西合璧。然后出门疾走。
S君夫妇买菜回来了,买了一兜白薯,还有青菜之属。
此君在伦敦和华盛顿的牛奶里泡过许多年。
前面聚了一堆人,地上的水结成了薄冰,旁边居民楼有一个窗户不见了,里面全部烧黑,黑洞一般张着嘴。人们唏嘘:
“四个孩子,高中生,昨晚玩了一通宵,过平安夜,不知怎么着火了,煤气罐爆炸,两死两伤。”
“每一个孩子都有四个大人悲痛。”
“平安夜不平安。”
路边有工人在铺人行道。
“师傅哪里来的?”
“河北。”
“干一天拿多少钱?”
“多少钱?五六十块吧。”
“一天八小时?”
“没准儿,黑了算。”
回家,电梯里遇到Y君,自行车筐里满是菜,还有一袋好像是赤豆。
“农贸市场的地坑坑洼洼,小贩们吆吆喝喝,我喜欢。”
“这就是生活。”
“没错儿,这就是生活。”
Y君在欧洲、北非和北美度过无数个日月。
回家看书,台湾净空法师讲解《无量寿经》。什么是“阿弥陀”?原来就是“无量寿”。寿而无量,就是“永生”喽。哎,“云空未必空”,还是没有想开。
我突然感觉,我们这个岁数的人都是中华文化的蒸笼里蒸出来的馒头。在外面飘泊了多年,还是胡萝卜饼、白薯、赤豆之类,还是喜欢坑坑洼洼,吆吆喝喝。馒头是蒸出来的,面包是烤出来的。馒头是馒头,面包是面包,馒头一旦蒸成,永远不能变成面包。
现在情况开始变化,蒸笼边上架起了烤炉。今天的报纸上说,昨晚饭店宾馆俱乐部处处爆满,庆祝平安夜。票价不菲,最高的是五千八百八十八元。据报纸说,大多是公关请客,客人中不少是掌握着公共资源的公务员。
一些馒头从蒸笼里跳到了烤炉中。年轻人庆祝平安夜,连命都搭上了。三四天前,一家美容店的丫头就戴着圣诞老人的小红帽出出进进的了。
欧风美雨,年轻人首当其冲。他们有希望变成面包。也许,有那么一天,中国各大城市满街滚动着的,都将是美式英式法式面包?
文化融合是不可阻挡的。胡萝卜也好,白薯也好,都是外来的。就是《无量寿经》也是外来和尚从梵文翻译到中文的。什么是中国的,什么是外国的,谁说得清?连我们自己,也是错将他乡作故乡。
然而,融合果真如此简单么?未必。
耶教禁止人说假话。可本性使然,还是有人说假话。但西方信徒把说假话看作大错误,把说假话的人看作不可信任的人,与贱民差不多。所以,说假话的人相对来说少一些。屈指算来,我们过了好几个圣诞节平安夜了,小红帽也戴了许多次了,可是,人海之中,是否说假话的人少了几个?恐怕没有。相反,可能反而多了。今天报纸上登了南京一百零五岁老爷子的照片,慈眉善目,他拒绝了七家保健品厂做形象代言人的要求。他反复地说:“我从来没有吃过保健品,我不能说假话。”我真的想给他磕五个响头。这样的人少啊,太少了,凤毛麟角。
圣诞、圣诞地叫个不停,一部分人是看中了商机,一部分人则是好奇,图新鲜,赶时髦,反传统。
全球化好比搅馅,猪肉、白菜、葱姜、油盐酱醋搅成稀糊。各种成分冲突着,融合着,冲突中有融合,融合中有冲突。但愿最终搅成的,是一盆好馅,包包子也可,包饺子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