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足球价格:绘本与早年教育及其他 | 外研童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3:15:53
绘本与早年教育及其他
2011-08-24
1
最早接触绘本这个词,是从几米老师那里。他的作品图画精美别致,文字凝练深省,用一种柔和灵活的手法,让你了解自己以及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不像秋雨老师的博广达观,也不似刘墉老师的一针见血,他让每一个读他的成年人,放下自己年岁的身段,像个纯稚的少年,徜徉于久违的幻想之中。
又过了数年,绘本,或称绘本图画书悄然登陆在儿童阅读的孤岛上。不愧是外来物种,它强势登场,很快就放倒了其他所有类型的图书。就是在今日,网上排行前十名的少儿图书,皆被绘本所占据。为何?我想一方面是一些家长真的认为绘本好,还有一些则是受了从众效应的影响。不管怎样,我想谈谈,我对绘本的理解,也期望可以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阅读方法给大家。
想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因为我发现了绘本的好,而是因为我发现网上排行前十名的绘本,全然是外国版权引进的图书。美国,英国、韩国、丹麦……我虽不是极端的民族主义,但至少也该有些民族担忧,问题就是中国到底有没有绘本?
我们先看看科学的解释:绘本,也叫图画书,是一种图文配合、尤其强调用图画来讲故事的书。依照这个解释,我觉得中国有绘本,曾经还兴盛一时,至于现在是否绝种则不得而知。如我们上一辈人津津乐道的《鸡毛信》、《江姐》、《李四光》,别名“小人书”,其实就是绘本!这些书受到了我们父母的欢迎,虽然黑白朴素,却让他们生活五颜六色。我们这一辈津津乐道的《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大闹天宫》、《哪咤闹海》,别名“动画片”,根据它改编的书,也是“绘本”。那是我们对童年最好的回忆,甚至可以成为两个剩男剩女相亲时的话题。之后呢?似乎没人再做,或是没有成果,总之让人心寒。好在我们拥有“喜羊羊”,这只瑞兽给我们一丝安慰。
其实图茂文精就是绘本,这一点可能在外国的绘本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以被称作第一套引进的优秀绘本《聪明豆》为例,05年刚刚面世,就在少儿阅读届掀起了轩然大波。原来书可以是这个样子!超大幅、超清晰、超精美的图片,却配上超简洁、超雅致、超深邃文字。到底我们作家长的,作孩子的,作读者的,该读图还是读字?先读图还是先读字?是孩子读还是一起读?是3岁读还是8岁读?
我在之前的博文《潜能与阅读》中,粗线条地给大家勾勒出0-12岁儿童应该如何读书,这里待大家回顾一下。0-3岁不适合读书,或者说不适合主动阅读。阅读训练了人的注意力,而方法不当,有可能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在这个年龄段,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儿童的感统能力,即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锻炼孩子视觉、听觉、本体觉(运动觉)、触觉、平衡觉,如何培养以后会谈到。适合阅读的方法是被动阅读,家长可以给她讲个故事,他只要能安然入睡就可以。4-6岁是亲子关系维护时期。我经常和家长朋友谈到,性格决定命运这话不一定对,但亲子关系决定性格我可以打保票!伟大的教育学之父曾说,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是孩子未来处理人际关系的理想典范!三分看智商,七分看情商,智商决定聪明,情商决定幸福,智商一辈子可以修炼,情商只有4-6岁这三年。当然,人与人的发展节奏不同,但4-8岁绝对是最佳情商训练时期。
0-3岁,大多数孩子还认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如果将这个时期的孩子直接托付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一个非常不理性的作法。从心理来说,孩子会有很强的恐惧感,因为你是以一种野蛮的手段将母子拆分的,这样的孩子会在成年后出现孤独、胆怯的表现。我刚才也讲,0-3岁需要进行必须的感统训练,由于缺乏相应的精力与知识,导致儿童没有进行恰当锻炼,如缺少触觉训练,将会导致儿童时期的自闭症与多动症。换言之,0-3岁必须由母亲来照料。
4-6岁,是一个过渡时期。孩子终究有一天,会脱离母体。请记住,我说的脱离母体是指心理层面的脱离母体(又叫心理断乳),具体说来6岁以后的孩子就可以获得心理上的独立。为了将来的离开而亲近,正是这个时期教育的主题。母亲在这个时期充当着人生导师的作用,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儿童模仿的对象,你和他怎么说,他将来就会和别人怎么说。他的性格养成,是靠你和她沟通实现的,沟通什么?绘本为你们提供了一个话题,也就是说4-6岁是阅读绘本的季节。
如何进行绘本亲子阅读,相信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 ,我想举个例子来介绍我的经验。我可以随机拿一页绘本举例说明。(摘自《宝贝熊玩转数学》)
绘本不单单是个最合适的亲子话题,它的价值与魅力还在于它的功能。我们把绘本称为功能性读物,把读绘本成为功能性阅读。且看,我们如何通过读绘本,体现绘本的功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内容预习。这是家长需要做的功课。文字是给家长了解内容的参考,可以结合图文,掌握故事内部的逻辑关系。爱上这本绘本,并让孩子感觉出那份兴奋。事实上,绘本本身也不是孩子的专利!阅读绘本,可以让成年人减轻压力,消除烦恼,品味生活。
第二步,看图猎奇。绘本的特点是图茂而文精,很显然图是第一位的。我们打开这一页,孩子首先看到不是文字,而是右上方的那个夸张的长颈鹿的头。孩子也许会注视很久,他开始觉得这个东东很有趣,他开始在内心深处问自己一些问题。如“这是什么?”“它是一种动物么?”“它在做什么?”很显然,4-6岁的儿童缺乏经验,他根本无法给出自己一个科学的答案。也恰恰因为如此,他开始通过想象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像我们蒙昧而伟大的祖先一样。他开始回答自己,如“这是一种蛇吧?”“也许是个怪物!”……要我说,在这个想象力锻炼最好的时期,我们很多家长没有珍惜,上来就开始读文字,甚至有位“专家”要求家长指读,简直让人汗颜。也许她的意思是注重知识的吸收,而我想说0-12岁的孩子,尤其是0-6岁的孩子,没有必要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可圈可点的,生存能力却是可悲可怜的。4岁的邻居小孩会被一首唐诗,5岁的自己的孩子就必须背首宋词超过他,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就是在害自己的孩子,害孩子的将来。
第三步,分散注意。孩子在解释不了这个大个长颈鹿之后,他会有三种态度。其一,算了,放弃,把书一扔。其二,不行,我必须把它看明白,眼睛盯着长颈鹿达二三分钟之久。其三,我看看别的地方,或许会弄明白。这三种态度体现了孩子早期的情商,不过不打紧,关键需要家长进行引导,即“分散注意”。当孩子开始“放弃思考”的一瞬间,家长马上开始进行全景式的提问。如,你可以指着远方的城堡,说道“宝贝,你看这是什么?”;或者一边数,一边问他“宝贝,这里面有几个人啊?”“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么?”“他们在做什么?”“你还看到什么啦?”孩子一定会说出一大堆无厘头的答案,他说什么都不要否定,都要鼓励他(切忌不要说出对,错,不是这样过分具体的评价)。事实上,在绘本的世界里本身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艺术与科学的本质区别是烂漫与严谨。绘本的画家无法断定他的想法,绘本的作家值得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绘本,而我们作为读者,有什么权力认为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呢?比如,你可以提问“城堡在哪?”孩子说,“在天上”,“在山上”,“在草上”,都有自己的道理,都应该及时给予鼓励。4-6岁就要让他尽情想象,发挥他们这方面的潜能。你可以客观地谈谈自己的想法,供孩子参考,如“我觉得城堡在草地上,因为你看那片绿绿的,可能是草地!”当你如此说完,孩子也就明白,凡事都有凡事的道理,也就不会太过于“无厘头”了。当然,再大一些,你也可以问他,“你的想法很特别,给妈妈讲讲为什么这么说呢?”或者,“你有没有想问问妈妈的?”
第四步,回顾复习。掩卷而笑,家长和孩子因为一本甚至一页绘本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时候可以做一下梳理,或称分享。让孩子简单说说,读到了什么,或还记得什么?我们再述说一下读到了什么,记得些什么!经常听到“专家”说,“要和孩子平等!”“请蹲下和孩子说话!”要我说,蹲下你可能还比孩子高,不如直接趴下算了!真正的民主平等是心理层面的,应该通过类似阅读分享之类的活动来体现,让孩子真正体会关心与理解。通过梳理,培养他的归纳能力,与整体意识,为6-8岁独立阅读做好准备。
绘本的阅读对于孩子身心发展不无裨益!而亲子阅读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举足轻重!二者的结合就是最好的方法。另外,还想谈一下中西方绘本,弃中取西是家长的普遍做法。弃中的理由很大程度是因为没有什么好的内容可以阅读,我觉得这点非常可以理解。另外,我们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的绘本,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正义与邪恶势不两立,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西方的绘本,带有明显的人性色彩,突出人文关怀,亲情友谊,讲爱与包容。我和一个在以色利大使馆工作的朋友交流了这个问题,我说,外国人读外国的绘本,养成了他们独特的性格,自我,细腻,容易快乐,善于动脑却缺乏原则与信心。那位朋友频频点头,没想到我的推理和他接触到的外国人如此之像。中国人的特点反过来就对了,没有自我,不太细腻,不容易快乐却有很强的原则性、责任感和自信心。我们当然希望我们的儿童兼具两种品质,摒弃两类缺陷,那么,只有中西方绘本合起来阅读,才能达到我们的期许,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