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甲醛要关闭门窗48:收复西沙群岛全景回顾(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20:46
 

收复西沙群岛全景回顾(中)
■ 土立方~earththree

  接上篇《收复西沙群岛全景回顾(上)》——
  1949年后,由于国共双方仍在积极处于内战状态,一边要“解放台湾”,一边要“光复大陆”。除了退居台湾的国民政府于1956年重新派军驻守了太平岛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直未能将南海问题视为重点。这点从海军建设配置上也可看出,1949年后解放军海军并非没有中大型舰艇,但南海舰队长期配置严重滞后。解放军海军长期缺乏防空能力也并非是那个时期南海问题的重点(防空软肋主要是针对国民党空军威胁),国民党空军至今仍无法掌握南海制空权,但仍在1956恢复太平岛驻军。
  收复南海主权的第二个黄金时期(1946年~1950年是第一个黄金时期)就在“解放”和“光复”的内斗中被拱手浪费了。

贰、1974年西沙海战综合评述(1)

  继上世纪50~60年代的一轮侵占风波后,南越政府从1973年7月开始至1974年2月,先后占领了南沙群岛的鸿庥岛、南子岛、敦谦沙洲、景宏岛、南威岛和安波沙洲,共6个岛屿并派军驻守。并于1973年9月宣布将中国南沙群岛中的南威岛屿、太平岛等10余个岛礁划归越南福绥省管辖。
  在西沙群岛方向,西沙群岛在地理上又分为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两部分。当时永乐群岛之东三岛(甘泉岛、金银岛、珊瑚岛)由南越控制,西三岛(晋卿岛、琛航岛、广金岛)由南海民兵控制。

图:西沙群岛地理全貌图,左为永乐群岛(西),右为宣德群岛(东)。越方当时的企图是先期全面占据永乐群岛(其中珊瑚岛从1947年始一直由法、越连续控制),与中方控制的宣德群岛划西沙分治(后再全面控制整个西沙群岛)。

■ 直接起因

  1974年1月初,南越政府宣布将在西沙地区勘探石油。中国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照例于1974年1月11日发表声明,“中国对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东沙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严厉谴责西贡当局对我国领土主权的肆意侵犯”。
  实际上南越这次不光是口头宣称“勘探石油”,行动上也于1月15日派出巡逻舰“李常杰”号(舷号HQ-16)先期窜入西沙海域,16日又派出护卫舰“陈庆瑜”号(舷号HQ-4)赶来西沙。

图:最先侵入西沙的南越海军HQ-16“李常杰”号巡逻舰。“李常杰”舰于1月15日首先挑衅永乐群岛海域的南海渔业公司402、407号渔船,并炮击甘泉岛中国国旗。

  注1:关于西沙海战之前的报道,国内常把HQ-16“李常杰”号和后来增援的HQ-5“陈平重”号称为驱逐舰,这是不严谨和不专业的。HQ-16“李常杰”号和HQ-5“陈平重”号为同级姊妹舰,美海军二战定级名为“水上飞机支援舰”(Seaplane Tender,或译为水上飞机应招舰),简称AVP。转入南越海军后按现代定级标准及承担任务,称为“巡逻舰”。

图:HQ-16“李常杰”号,前身为美国海军巴奈加特(Barnegat)级水上飞机支援舰(Seaplane Tender,或译为水上飞机应招舰)。美海军舰名“USS Chincoteague”号,舷号AVP-24。“USS Chincoteague”后于1949年3月7日借调美国海岸警卫队服役,舷号改为WAVP-375。1966年5月1日正式转予美海岸警卫队,改舷号WHEC-375,主要负责北大西洋海洋气象观测及搜救工作。1972年6月21日加入南越海军,改名“RVNS Ly Thuong Kiet”号(即“李常杰”号,舷号HQ-16)。该舰在西沙海战后,于南北越统一前的1976年4月5日又转予菲律宾海军,更名为“BRP Andres Bonifacto”号(舷号PF-7),最终于1986年6月退役。本图摄于1945年中期,美国西海岸,当时AVP-24舰刚完成大修(图片来源,美国海军历史中心)。

图:次日(16日)赶来的南越海军HQ-4“陈庆瑜”号护卫舰。

  注2:国内关于西沙海战的报道中一直将HQ-4“陈庆瑜”舰称为“驱逐舰”,这也是不严谨和不专业的。HQ-4舰的美二战定级名为“护航驱逐舰”(Destroyer Escort),简称DE,即现代定级标准的护卫舰。国民党海军“太平”号(原美海军舷号DE-47),和现菲律宾海军最大吨位的“拉贾·胡马邦”号(原美海军舷号DE-169),都属于该DE类别的护卫舰。

图:HQ-4“陈庆瑜”号,属美国海军萨维奇(Savage)级护航驱逐舰(美海军二战定级名,现代标准定级为“护卫舰”)。美海军舰名“USS Forster”号,舷号DE-334。二战后于1951年6月20日转入美海岸警卫队,改舷号为WDE-434,承担檀香山海洋观测站值班任务及海上搜救任务。1954年5月25日由美海岸警卫队归还美海军,封存于加利福尼亚长滩。1955年10月21日重定舷号为DER-334,1956年10月23日重新服役,承担北美防空系统的雷达警戒任务。1958年6月20日执行珍珠港至阿拉斯拉一线的早期防空预警任务,包括曾部署日本以东海岸监测苏联导弹试验。1962年参加越战,负责南中国海北部湾一线的空情监视。1971年9月25日转交南越海军,更名“RVNS Tran Khanh Du”,舷号HQ-4。1975年4月29日于西贡(现胡志明市)海军修造厂大修中,被北越俘获。该舰后加入统一后的越南海军,更名为“VPNS Dai Ky”(舷号HQ-3),作训练舰使用直到1997年退役,1999年报废。本图摄于1969年1月,珍珠港。(摄影作者Richard·Leonhardt)

  注3: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越舰窜入的情报,实际上北京和南海舰队当时都根本没有真正准确的掌握。由于文化大革命对解放军海军的全面性冲击(当时主要承担国土防空任务,直属中央军委的海军航空兵除外),海军此时对敌情的掌握是模糊和混乱的。身处最前沿的榆林基地越海情报站早在1970年便被废除,榆林基地(包括南海舰队)对西沙南沙的情报来源仅是靠出海渔民带回的口述报告零散掌握。
  南海舰队及军委(总参),就是在接到这些零散的情报后,才命令南海舰队派出舰艇出航西沙。不过命令的性质是,“巡逻”。
  注4:解放军在情报上的被动,对接下来的1月19日海战影响很大(甚至多次险些改写海战结果),这一事实也是日后客观分析和评价西沙海战所不可忽略的要点。

■ 1月14日,命令:巡逻

  实际上是鉴于越方在1月初公开宣布要在西沙勘探石油,榆林基地才接到了出兵西沙的指示。
  但是这一指示和之后一系列命令的原文,自始至终都是以“巡逻”一词为任务定性的。
  1974年1月14日,榆林基地接通报,南越舰艇正在岘港和金兰湾以东活动,有可能犯窜西沙,要求榆林立即组织一次西沙巡逻,应对南越可能的行动。(时间是1974年1月14日,发令机关是南海舰队)
  此时榆林基地及各编队主要领导均在湛江开会(舰队年度军训会议,实为政治学习),基地只有副司令员魏鸣森和胡胜辉留守。接令后魏鸣森即与胡胜辉商定,由魏出海指挥(后任“海指”指挥员),胡留在基地指挥(后任“岸指”指挥员)的分工方案。

图:魏鸣森(1920年7月24日~2007年12月4日),河北省隆尧县梅庄籍,1970年任海军榆林基地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是1974年西沙海战的真正指挥官。但魏鸣森为人相当低调,迄今为止关于他的介绍和功绩仅于逝世后的追悼词,及鲜有的几篇西沙海战报道。

  虽然上级命令是“巡逻”,虽然对敌情的掌握几乎为零,虽然文革对海军的战力影响甚大(海军仅安排锚地集训),但魏鸣森等前沿指挥官还是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魏鸣森等敏感的预判此行很可能绝非“巡逻”那样简单,故对开战做到了尽可能充分的准备。
  注5:榆林基地指挥官(魏鸣森、胡胜辉)对敌情的提前预判和为之的准备工作,是此战中解放军海军在被动和混乱中挽住的第一个关键点。如果解放军最初的出航舰艇(271艇、274艇)没有“开打”的准备而只是巡逻示威的话,此战结果不堪设想。

■ 1月16日19:30,271编队,第77次西沙巡逻

  当时榆林基地的家底只剩6艘6604型猎潜艇堪用,其它舰艇不是年久失修就是开不出去或“不在家”。不过由于魏鸣森等指挥官的经验预判,榆林基地还是为此行做了“立足于打”的准备。一方面特意挑选了舰况较好的271、274两艇,并为其集中了能搜集到的最好设备(从另4艘同级艇上更换);另一方面又选派了73大队最有经验的老兵(包括正要退伍的老兵,部分战位达双岗配置)。这使得271编队成为了全海军此时刻能派的出、且战斗力“最强”的舰艇编队。
  271编队的指挥官组成为:271艇为旗舰,由魏鸣森、73大队大队长王克强、政委王崇云、榆林基地作战处长王锡纯指挥;274艇为预备指挥艇,由73大队副大队长罗梅盛登艇指挥。
  此次巡逻为解放军海军第77次西沙群岛例行巡逻任务。

图:西沙海战的主力,271编队的274艇。271、274艇为国产6604型猎潜艇,仿苏联122Bis型(122比斯型,北约代号Kronstadt级,又译“喀朗施塔得”级)。

  注6:6604型艇的标准排水量为320吨,但主要武器却有:1门单管85毫米/52倍径主炮(仿苏90K式),2门单管37毫米高炮(仿苏70K式),2座1200型火箭深弹发射器,2座深弹发射炮,2座深弹投掷架及布雷轨。这种火力配置对于300吨级的小艇来说,在全世界都是少见。解放军海军当时的头号敌人仍是败退台湾的国民党海军,当初引进该艇的重要原因就是相中其85毫米主炮的威力。该级艇在海军中的用途除了反潜外,更多的则是承担“炮艇”、“护卫艇”的作用。

图:6604型艇的原型,苏制122比斯型猎潜艇,现阿尔巴尼亚海军还(唯一)在使用。图片摄于2007年8月,阿尔巴尼亚军港。

  由于1月15日发生了越舰炮击甘泉岛的严重事件,南海舰队当天深夜批复了复魏鸣森的“猎潜艇巡逻”方案(时间是1月15日23时)。
  不过此时的“斗争方针”还是停留在保护民兵(民兵登岛)的保守层面,所以271编队出航前又受命“带7卡车物资给上岛民兵”。搬运物资再次耽误了编队的出航时间(最早要求“立即”出航的命令发于1月16日09时,发令机关是南海舰队)。
  关于航线的安排,海指建议为“直航甘泉(甘泉岛位于西沙永乐群岛,位于永兴岛西南)”,此方案可节约2~3个小时航程。但在出航前接到南海舰队转总参指示“先到永兴待命”(时间是1月16日14时)。
  当晚,副总参谋长向仲华打来电话得知编队还没出航,大为光火并直接命令:“走!立即走!装多少算多少,装不上不管了!”(时间是1月16日19时)
  1月16日19:30,魏鸣森率榆林基地猎潜艇第73大队271、274艇终于从榆林启航。编队同时携带有一本《美军舰艇识别手册》和一本《美军飞机识别手册》,这是当时找遍了全基地的全部越军资料。

■ 1月16日18:01,汕头281编队;23:30,台山396编队

  在首批舰艇(271编队)出发前约1个小时,于汕头的广州基地猎潜艇74大队派出281艇编队,驶往榆林。281编队辖281艇、282艇两艇,由74大队大队长刘喜中、副政委张昭玉带队,刘喜中为编队指挥,281艇为编队指挥艇(时间是1974年1月16日18:01)。
  281编队受命为“汕头猎潜艇281、 282到榆林补给后,立即赶往西沙群岛海域执行护渔任务。”(发令机关为中央军委,由南海舰队转达)。

图:281号艇属037型猎潜艇,北约代号“海南级”,源自前苏联S.O.-1级猎潜艇(国内仿制编号6641)。S.O.-1型是苏联海军用于取代122Bis型(即271艇的6604型之仿制原型)的更新产品。037型与6641型(仿S.O.-1型)的主要区别在于,6641型(仿S.O.-1型)配置的是2门双管25毫米炮,而037型则增改为2座双管57毫米炮和2座双管25毫米炮。

  注7:对于037型猎潜艇,国内媒体常报道为源自“苏联转让的6641型”,这是很不严谨的误传。“6641”是中国的(仿制)编号,根本不是苏联型号。

  7个小时后,于台山汶村码头的广州基地扫雷舰10大队也接令启航,派出396编队驶往榆林。396编队辖396舰、389舰两艘扫雷舰。由10大队大队长左崇义、副政委杨富荣带队,左崇义为编队指挥,396舰为编队旗舰(时间是1974年1月16日23:30)。

图:西沙海战功勋舰,396编队的389舰,摄于1990年8月12日,大连旅顺港。西沙海战中,389舰重创后抢滩成功。后经简单抢修,拖航回广州黄埔维修。后调入北海舰队直至退役,期间前主炮换为双联装37毫米炮(原为“南海方案”的85毫米炮,同271艇和274艇)。1978年后按海军新命名规则改舷号为847。1990年于大连旅顺港供游客参观,并将舷号847涂掉,改漆舰名“金州舰”。1993年拖至丹东展览半年,后又拖至营口展览;1995年初回大连旅顺港,当年被拆解。(如此对待海战的功勋舰?!)

图:396舰和389舰的原型,苏联254M型舰队扫雷舰(北约称T-43级)。该舰设计源自二战后缴获的德国M型扫雷舰,用于为舰队探测和排除水雷。图为波兰海军装备的254M型猎潜艇。

  注8:396舰和389舰习惯统称为6610型扫雷舰(仿制苏254M型舰队扫雷舰),实际两舰有所区别——
  ·389舰是苏联原装进口的254M型(254M型共分两批以散件形式进口4艘,389号是第二批最后一艘,但扫雷绞车等设备未订购),购进后由广州造船厂完成组装及设备(扫雷装具)安装,工厂编号“134”。同时按“南海方案”将原舰首双联装37毫米炮改为85毫米炮,主炮手动扬弹机改为电动链式扬弹机,改型设计单位是船舶工业局第一产品设计室。389舰生产序列为第8艘,前4艘(1~4艘)为依苏联254K型图纸国产(含改进)舰,仿制编号为6605型。后4艘(5~8艘)为原装进口254M型散件组装舰。
  ·396舰则是国产6610型舰(依254M型图纸仿制),由武昌造船厂承建。生产序列为第13艘,厂方编号“甲385”,按“6610/64修改”方案建造。武器装备上依然是苏联设计方案的双联装37毫米炮。

■ 1月17日10:00,指挥机关:广州军区

  271编队于1月17日10:00抵达永兴岛,到达后接到的第一个指示就是调整指挥层级。
  当时海军的作战指挥分为:军委(总参)、大军区(广州军区)、舰队(南海舰队)再到基地(榆林岸指及魏鸣森的海指),共四级。如此繁杂的指挥层级显然是不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的,所以此时的指挥结构临时更改为由广州军区(司令员为许世友)直接指挥。
  但落实到操作层面,魏鸣森的海指机关并没有广州军区的电台呼号、密码、波长,而广州军区对于海军的作战条例也不熟悉。两级之间仍然要靠榆林基地(岸指)或南海舰队来中转信息。
  注9:此战中海军与上级机关之间的通讯与情报不畅,甚至是参战各编队(271猎潜艇编队与后续396扫雷舰编队)之间的通讯不畅,以及广州军区对海军指挥的“不懂行”,使文革年代解放军海军诸多漏洞及问题统统暴露无疑。这些漏洞和问题险些改写了西沙海战的胜败结局。

■ 1月17日17:55 永乐海区:对峙

  271编队抵达永兴岛后,接到南海舰队转广州军区命令“带武装民兵2个排,到甘泉、晋卿海区巡逻”(时间是1月17日14时)。
  用了近一个小时,271编队装载完永兴岛上的民兵(1个排)和武器辎重后,启航开赴永乐海区(时间是1月17日15:00整)
  271编队于17:50到达永乐海区。此时的永乐海区,已有南海渔业公司的两条渔船(南渔402号和南渔407号)在与越舰周旋,位置是羚羊礁西南。

图:摄影作品《西沙雄鹰》,作者是解放军摄影师任明福,摄于1974年西沙海战后。照片正下方的大型环礁就是羚羊礁,羚羊礁北面为甘泉岛(图中右数第二岛),甘泉岛北偏东为珊瑚岛(图中右数第一岛)。

  1月17日17:55,271编队与越舰发生第一次接触。
  接触的是HQ-4“陈庆瑜”号,由越舰首先发出接触信号“你是何舰?”。271艇回,“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舰艇,在此巡逻,立即离开我领海!”
  之后271编队及南渔402号和南渔407号,便一直与南越海军HQ-4“陈庆瑜”舰和HQ-16“李常杰”舰于西沙永乐海域周旋斗法。
  其间,271编队于1月18日02:38,完成了往晋卿岛上部署民兵一个排的工作。凌晨6时许,西渔705号船转运来了第二个民兵排,由南渔402号协助下部署于琛航岛和广金岛(广金岛位于琛航岛礁盘上,与琛航岛相距仅有370米)。

■ 1月17日,军委叶剑英:准备打仗

  当时的军委由叶剑英主持日常工作。
  1月17日,叶剑英向总参发出指示:“西沙斗争开始了,立即组织班子,加强值班,注意掌握情况,准备打仗。”(前线海指接令时间是在1月17日14:30左右)
  注10:这是解放军后方指挥机关首次明确“准备打仗”。但授权前线的魏鸣森全权负责并可“自卫还击”,则是在一天多后的18日深夜。命令是,“为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对西贡越伪集团的入侵必须坚决斗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打第一枪。如越伪军舰首先射击,则应坚决自卫还击。”(发令机关是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双重下发,时间1月18日23时)。

■ 1月18日05:30(约),281编队,任务:待命

  281编队两艇于1974年1月17日18:00(约),早于396编队到达榆林基地。
  到达后接到的命令是,“281编队榆林港加油后,立即航渡西沙群岛永兴岛待命。”(发令机关为中央军委,周恩来签署,时间是1974年1月17日晚间)
  281编队随即开始补充燃油及弹药等作战物资,于1月18日05:30左右驶出榆林,航向是西沙永兴岛。

■ 1月18日07:00,396编队,任务:补充淡水

  396编队两艇于1974年1月17日23:00(约)到达榆林基地。
  到达榆林后即接到命令,“396编队完成为岛上民兵运送淡水及给养后,协助271编队和281编队执行西沙永乐群岛海域的巡逻任务。”(发令机关是中央军委,总参名义,榆林岸指转达)。
  随后396舰和389舰开始装载物资,包括大米、军用罐头、淡水,装到后甲板也都是给民兵的物资。装载工作直到天快亮时才完成,此时原靠于右舷的281编队已经启航进入西沙航线了。
  1月18日07:00,396编队终于启航。不过与前期已出发的281编队不同,396编队的航线是直取永乐海区。
  注11:在后续支援舰艇中,后出发的396编队反而是最先赶到永乐海区并与271编队汇合的。到达时间是1974年1月18日20点左右。这是解放军取得西沙海战胜利最重要的支援力量,否则单靠271编队两艇和几艘渔船是不可能应付南越四艘大型战舰的。

■ 1月18日夜,(双方)全部就位

  南越海军的援军,HQ-5“陈平重”号巡逻舰于1974年1月18日14:30到达永乐海域。数小时后,1月18日21:00左右,HQ-10“怒涛”号扫雷舰,也赶到了永乐群岛海域。

  注12:上述第二批越舰(HQ-5“陈平重”号和HQ-10“怒涛”号)的到达时间为中方记录时间(发现时间)。而越方记录中,其实两舰为同一增援编队,早于当日(1月18日)的上午8:00~9:00间就同时抵达了。

图:南越海军HQ-5“陈平重”号巡逻舰,西沙海战的南越海军旗舰。但解放军海军一直将HQ-4“陈庆瑜”号(最先进)误认为是旗舰,而南越海军也将274艇误认为是解放军旗舰。

图:HQ-5“陈平重”号,与“李常杰”属同级舰,均为美巴奈加特(Barnegat)级水上飞机支援舰。美海军舰名“USS Castle Rock”,舷号AVP-35。后于1948年9月16日借调美国海岸警卫队,同年12月8日改舷号为WAVP-383,后改为WHEC-383。1971年初参加越战,负责气象观测及人员搜救。同年12月21日退役并转予南越海军,改名“RVNS Tran Binh Trong”号(即“陈平重”号,舷号HQ-05)。与“李常杰”号相同,该舰于南北越统一前的1976年4月5日又转予菲律宾海军,更名为“BRP Francisco Dagohoy ”(舷号PF-10)。1985年6月退役,1993年3月报废。本图摄于1969年5月1日,美海岸警卫队服役时期(图片来源,美国海岸警卫队官方图片)。

图:HQ-10“怒涛”号扫雷舰,该舰与1946年国民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的“永兴”号属同级姊妹姐。这也有如黑色幽默般,接收西沙群岛的国民海军“永兴”号(原舷号AM-246)和她是同级姊妹舰。这个“怒涛妹妹”最终也永眠于西沙陪伴“永兴姐姐”,如同命运早有安排。

图:HQ-10“怒涛”号的同级首制舰“USS Admirable”号(AM-136)。HQ-10“怒涛”号属美海军可佩(Admirable)级扫雷舰,美海军舰名“USS Serene”,舷号AM-300。该舰于1943年10月31日下水,1964年1月24日转入南越海军,同年8月1日正式注册为“RVNS Nhut Tao”(舷号HQ-10)。图片来源,美国海军历史中心。

  至此,西沙海战中双方的战斗舰艇基本全部就位(除281编队于永兴岛待命外)。
  上述四舰中,战斗力最强的舰艇为HQ-4“陈庆瑜”号。
  HQ-4“陈庆瑜”号的标准排水量为1253吨,满载排水量1590吨(国内报道为标排1590吨及满排1850吨,是不准确的)。主要武器包括:2门单管76毫米/50倍径主炮;1门双管40毫米博福斯高炮(Mk.03型);8门单管20毫米厄利孔高炮(国内之前报道仅为2门20毫米炮,也是不准确的);
  HQ-5“陈平重”号和HQ-16“李常杰”号两舰的标准排水量为2040吨,满载排水量2551吨(国内报道为标排1766吨,满排2800吨,这是不准确的)。主要武器包括:1门单管127毫米/38倍径主炮(Mk.30型);2门81毫米迫击炮。

图:南越海军威力最大的火炮,Mk.30型127毫米/38倍径舰炮,HQ-5“陈平重”号和HQ-16“李常杰”号装备的就是同型火炮。本图为美海军弗莱彻(Fletcher)级驱逐舰“USS David W. Taylor”(DD-551)号的尾双127毫米主炮,摄于1944年。

  HQ-10“怒涛”号的标准排水量为650吨。主要武器包括:1门单管76毫米/50倍径主炮,2门双管40毫米/56倍径博福斯高炮,6门20毫米厄利孔高炮。
  HQ-5“陈平重”号到达后改任越海军旗舰(之前是HQ-4“陈庆瑜”号),坐阵HQ-5“陈平重”号上的是南越海军巡逻舰队司令何文鄂大校,也是此次西沙海战的南越海军最高指挥官。

图:时任南越海军巡逻司令的何文锷(越语:Hà V?n Ng?c)大校,是西沙海战的越方最高(前线)指挥官。何文锷的大校军衔是通用译法,直译应称之为“大佐”。越南军衔(包括南越及现在的越南)中的校官称之为“佐官”,共分大、上、中、少四级,大佐(越语:??i tá)对应于大校,英文统称为上校(陆军及空军:Colonel,海军:Captain)。

■ 1月18日23:00,周恩来:六人小组

  1月18日夜,周恩来总理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报请毛泽东批准)指示:“叶剑英召集军委五人小组(后苏振华参加,称六人小组)研究商讨作战方案,部署自卫反击”。六人小组成员包括,叶剑英、邓小平、王洪文、张春桥、陈锡联、苏振华六人,由叶剑英、邓小平负责。
  当晚23时,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我在西沙永乐群岛同越伪军舰的斗争问题》的指示:“为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对西贡越伪集团的入侵必须坚决斗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打第一枪;如越伪军舰首先射击,则应坚决自卫还击。”(下发命令即是授权魏鸣森海上指挥所全权负责,并可“自卫还击”)

  附注:战后的国内媒体报道,曾把战功记于“毛主席英明领导”(文革烙印)。文革后多又描述为“邓小平复出后的第一仗”,强调邓小平的领导。再后来南海舰队部分高干子女又在采访中把战功渲染于其父辈(舰队领导)。这些多只不过是在为领导“唱赞歌”或是“抢功劳”。
  事实上西沙海战最初的任务仅是“巡逻”,斗争的方式也还是保守的依靠南海渔民(民兵)。战前的及时准备及后来的指挥作战,靠的是魏鸣森及396编队和281编队的一线指挥官。流血流汗牺牲的是参战的年青战士。坐阵中央军委的是叶剑英。指挥战后陆海空行动的是广州军区许世友。南海舰队虽在前期上报敌情和提出作战方案、组织援军等有功,但指挥上已被跳过。毫不客气的说,西沙海战的头功里摊不上毛泽东、轮不上邓小平、分不到南海舰队(领导),而是魏鸣森及身处一线的海军官兵!

(未完待续:《收复西沙群岛全景回顾(下)——叁、1974年西沙海战综合评述〈2〉》)

■ 土立方~earththree
写于 2011年7月18日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