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富华集团纺织:凤凰相机:中国民族相机品牌的末代骑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11:02

凤凰相机:中国民族相机品牌的末代骑士

   了解一点照相机历史的人都知道,照相机产业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到“辉煌”、引以“骄傲”再到目前的逐渐退出、不断萎缩的过程,令人扼腕叹息。

  中国照相机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至五十年代末,照相机生产已初成气候。七十年代前半期,照相机工业开始复苏,1973-1975年,全国的照相机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或重建,照相机产量稳步上升,主流产品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七十年代末,中国的照相机产品进入更新换代阶段,电子化、自动化的技术逐步进入中国照相机产品领域中。八十年代初,中国的照相机生产扶摇直上,产量迅速上升。

    八十年代中期,是中国照相机史上的黄金时代。此后,在进口相机的冲击下,在从传统光学照相机转型至电子相机以及九十年代中兴起的数码相机的过程中,国内的相机工业生产体系在与国外相机大厂的合作、合资下,开始解体,有的企业甚至退出了该行业,至目前,从品牌上看,在市场中仅剩“凤凰”和“海鸥”,摄影者称之为“国鸟”。从企业运营和生产方式来看,则仅有“凤凰”仍在单飞。

  民族意识

  在众多厂家纷纷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凤凰光学一家独撑,完全生存并且有所发展,首先得益于国人强烈的民族品牌意识。

  凤凰光学董事长任捷曾在江西某媒体上撰文称,凤凰光学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全国37家相机厂大都已不存在,只有凤凰还没与外资品牌合资,我国即将加入WTO,传统相机业面临灭顶冲击。即使凤凰倒下也将是最后一个倒下,最快一个爬起来。凤凰人亦在多种场合宣称,正是出于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他们不论在多么困难的条件下也要努力维持凤凰这一民族工业品牌。

  但这并不意味着凤凰固步自封,相反,他们同意将目光投向世界,通过投资参股、合资合作、股权转让等方式加强与跨国公司的联系,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积极发挥和利用本公司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光学冷加工优势,进行以CCD镜头、光头、投影镜头为主的大光学产品配套。并在合资合作过程中,跟踪学习国际最新技术,最终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巩固本公司在国内光学行业的龙头地位。

  与此同时,国人的民族意识也为凤凰支撑了一定的市场空间。前几年曾经有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会凤凰宣传,号召大家使用国货。近几年来,由于日本右翼势力增强和台独活动加剧,年轻人的民族意识、爱国意识尤其强烈,网络上经常可见“抵制日货”之类的呼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刺激购买国货的欲望。对于凤凰这样一个民族相机工业品牌,一般的摄影爱好者都对它非常珍惜,为其产品获得好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边缘生存

  可以说,凤凰照相机的沉浮是民族工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缩影。在艰难的蜕变中,凤凰集团和凤凰光学形成了成熟的发展理念,一是“三个增长点”战略,正视竞争对手主要是海外跨国公司这一行业现实,确立了接轨性、经销性和转移性三个增长点:甘为跨国公司做配套产品;为跨国公司做国内销售总代理,既获得贸易利润,又从中跟踪先进技术,以市场换取技术;以合资、合作等形式,与跨国公司相衔接。这些举措为公司拓宽市场、扩张规模、跟踪先进技术奠定了基础。

  二是“夹缝”战略和“微利是途”战略。经过比较优势的分析,凤凰舍弃了技术密集型的高档相机市场和劳动密集型的低档相机市场,在两者之间的夹缝里,选择了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作为突破口,获得了发展空间,并且宁让利润不让市场,使凤凰产品在市场上牢牢地站稳脚跟。

  三是“哑铃”战略、营销驱动战略和产学研结合战略。一切围绕市场转,强化营销和技术开发两头、精化中间制造环节,在企业内部实行营销驱动、快速反应机制,同时通过与大专院校合作,实施借脑工程,提高技术含量。

  而在数码相机方面,凤凰公司亦谋而后动,早在1997年就把握着传统摄影技术电子化和数码化的趋势,对日益兴起的数码相机进行研究。他们认识到,由于国内在微电子方面差距较大,自行开发研制核心技术难度不小,就像发展计算机不一定都要研制CPU一样,凤凰选择了走专业化组合的道路。即坚持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利用国内一切可能的优势技术成果和国外成熟产品,生产自己的产品。

  在现代光学元件方面,同样采取边缘渗透政策,凤凰光学发挥自身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优势,在近两年里,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与跨国公司合作培训人才等,为融入新经济做了大量准备。凤凰光学目前已为美国、日本等一批跨国公司生产光学配件,包括扫描仪、投影仪镜头、数码镜头等。
  
  做对产品

  在任何市场上,消费者总是富有个性,其需求也总是复杂多样的。从这一意义上,再大的公司也不可能覆盖整个市场,而只要定位准确,做对产品,再小的公司也可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凤凰光学的成功,也有其体现在他的几个典型产品上。它的入门级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且不说,有几个独特的产品,很值得一说。

  JG301:不成功的成功

  在当时,这是一部指标相当高的照相机——大光圈摄影镜头,领先的快门速度,直到现在也并不落后。也许是由于生产方面的原因,JG301产量不大,如今很难寻觅到它的踪影,从这一点上来说它是不成功的,它的成功在于为消费者提供了信心,使他们相信国内厂家也能生产高水平的机器,并且对凤凰品牌由信赖而发生好感。

  205:学生相机长青树

  在中国,尤其是迄今为止的中国,要做面向青年学生的入门级相机,没有别的,“价格才是硬道理”。这部功能适中、价格低廉的照相机源自1969年的海鸥205,从1983年开始启用凤凰品牌,到新世纪推出的205E,这么多年一直挂在许多初学摄影者的脖子上。

  复古相机:延伸更大的品牌价值

  这里面的经过可以细说,让我们看看凤凰公司怎样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做出一件可以占有某个细分市场的产品,并且通过这一产品使凤凰相机成为更广泛的话题从而提升其品牌价值的。

  自1997年2月起,曾经销售过凤凰205型平视照相机和凤凰303单反相机的日本安原伸先生萌发了开发集平视相机轻巧、使用舒适、噪音低与单反相机测光精确、镜头可交换的优点于一体,相机外型有点象著名的“徕卡”照相机的手动照相机的念头。安原先生察觉到在日本众多的摄影爱好者之间存在有数量不乏的玩家喜爱拨弄二手相机,自然离不开古典相机,古典镜头。这些“玩”古典镜头的爱好者深刻铭记这些收藏于手中的老式名牌镜头曾经为自己拍摄过许多“自鸣得意”之作,因此他们不惜花大价钱订做各种接环以使那些古典镜头能够在具有现代技术水准的机身上得以恢复青春。由于在古典镜头中φ39螺口的镜头占相当数量,他们强烈希望有现代功能的φ39接口的机身能够出现,得以盘活手中的φ39螺口古典名牌老镜头,这些玩家似乎在经济上并不吃紧,他们只是期望手中有一台质量牢靠,形式古老但在技术上又有新意的能享受真正摄影乐趣的平视取景照相机。

  聪敏的安原先生非常注重了解市场需求量,首先在国际互联网上就该相机的技术特性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几乎一致的要求是:制造一台古老而新式的照相机。于是安原先生变卖了自己的全部家产,还在银行贷上了一笔开发款,前往中国寻求新相机的开发之路。开始了与凤凰公司的合作。

  1998年7月日本摄影杂志“CAPA”在“最新动态”栏目中公布“最新的古典照相机”“安原一式”即将由中日双方合作生产的消息;当这种命名为98年特种相机第一型的凤凰T981终于推出样机后,1998年11月该杂志又以最新的机械照相机“安原一式”样机完成为题做了进一步的报导。“安原一式”在日本的发行操作似乎也相当成功,当众多的相机收藏者获悉该相机发行的消息后,纷纷向安原先生呈交预约金,以期早日得到这么一款盼望已久的新相机。

  为了满足国内摄影者的进一步需求,1999年以凤凰JG50(国庆50周年含义)为名在国内再次销售,采用预约登记销售方式,发行总量仅为500套,可接受在机身上镌刻收藏者本人的姓名等要求。由于“安原一式”的成功,最近又推出了“安原二式”,并且命名为“秋月”。
  
  质量死穴

  实际上,绝大多数摄影者都希望可以用到称心如意的国产相机,在著名摄影社区“色影无忌”,论坛上就有不少关于凤凰相机的主题。但是,一提到它的质量,许多时候就只好摇头。

  相对于价格,摄影者对凤凰相机的性能指标和成像质量是非常满意的,引起他们不满的,大多是频繁出现的比如卷片机构失灵之类小毛病和制造工艺上的粗糙。这些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对生产流程严加管理即可解决。摄影者为此多次呼吁厂商提高制造水平,色影无忌上甚至出现了至凤凰、海鸥领导的公开信,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令用户灰心的“小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针对中国的摄影器材市场,爱好简单的手动摄影的摄影者并不匮乏,加上当今日益强烈的民族意识支配,只要凤凰相机在质量上再从严把关,这个市场就是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