铑对人体有什么好处:赵本山为什么救不了春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20:19

赵本山为什么救不了春晚?

 

 

“开门办春晚”、“创新办春晚”,这两个口号,是每届新任总导演履职都要当众呼喊的,但是,近20年来,他们实际所做的是封闭守旧。这上春晚的改革从“口号”演变成了“炒作”,不论是节目形式、节目内容还是演出人员都仿佛还是八十年代初的那种“格式”,春晚如此多的“硬伤”,即使本山大叔“带病出征”,能救得了春晚吗?

 

一、春晚之“伪” 

 

这些年来,春晚遭遇的最大危机和质疑,就是伪,伪流行、伪亲民、伪艺术、伪幽默。就是它的这种“掩盖”。刻意娱乐,反而造就了相反的效果:春晚就像是掉进了令人疯狂的催情谷,前一分钟在折腾傻蛋或者小沈阳,后一分钟就必须造出悲情,催人深思。太执着于情感和崇高,反而最终没有感情和崇高。去年有人提出春晚几大猜想:1、冯巩挤眉弄眼说两遍“给力”,有可能出现“想死你们了”;2、蔡明尖着嗓子说三遍“神马浮云”;3、赵本山继续装农民;4、朱军起码说8遍“说得一点也不错”,并口误一两次;5、“全国人民”起码出现100遍。当年春晚上基本全部兑现。

 

央视春晚20多年如一日,演员老面孔多,节目说教严重,把中国人传统温情的除夕夜打造成愚民节,变成洗脑舞台。假感情和假崇高,早就让这个本来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变成了中国最大的虚假狂欢符号。生活的真相,被春晚的傻乐主义蒙住了。他们想着要宣扬主旋律,往往虚假地拔高生活中的人的语言和行为,而对老百姓真正关心的话题,却因为”敏感”而不愿意触及,因此所揭露和表现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歌曲也是很老套,大部分歌手都是手必前伸,手掌半展开呈45度角向上,双目***注视前方。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观众看着烦。

 

二、春晚的“自我”

 

春晚从来不的缺乏演“单口相声”的本领,自己捧哏,自己逗人,并且自己乐在其中。具体有三种形式:一.自我拔高:利用权威定势抛出“主流论”,为自己披上“防弹衣”。“春晚不单纯为了娱乐,更是要传播中国文化的主旋律”。二,自我标榜:利用多年来形成的强大号召力向观众植入“春晚是文化年夜饭”,为自己戴上“新面具”。诸如“春晚是中国人过年的一部分”、“过年的新习俗。”让国人纠结“既恨又爱”。三,自我测评——利用话语权优势,“既当演员又做评委”,为自己涂上“靓丽标签”。每年用自己的机构公布公众满意度,今年干脆引入“海外影响力”——美国人说“中国春晚收视率堪比世界杯决赛”,是真正的“超级晚”。

 

三、春晚的“霸道”

 

说到“霸道”和“版权”,朱时茂、陈佩斯到底得罪了谁?因为这二人维护自己的春晚小品版权,这么多年就不能上春晚了?是谁给他们判了“无期徒刑”?朱、陈的《吃面条》、《烤羊肉串》、《警察抓小偷》、《主角与配角》等小品,难道不比那些整天疑神疑鬼的误会老公在外面偷女人、误会老婆怀了别人孩子的小品更有意思吗?谁维护自己的版权就“封杀”谁,谁维护自己的版权就指责谁“来劲”,春晚就是如此霸道!汪峰授予或收回自己创作的《春天里》版权,本来是他个人的权利,且是国家法律赋予他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干涉!这些都属于个人主权的问题,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即使你是“央视”。

 

限制太多、束缚太重的春晚,要在春晚上发现类似当年陈佩斯、朱时茂《吃面条》《主角与配角》,姜昆、唐杰忠《虎口脱险》,王景愚《吃鸡》等等一批天马行空的杰作已不可能。对比去年赵本山的《捐助》和当年陈佩斯的《警察与小偷》,不难发现小品的表和里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今天的“东北幽默”占据绝对优势却已很难从内涵方面实现超越,很多节目大多是插科打诨的杂凑、调侃、冷嘲热讽,真正塑造人物的喜剧小品几乎绝迹了。

 

四、春晚舞台究竟需要什么要的明星?

 

年年春晚,你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其实春晚说到底,是不可能好看的,春晚的大部分节目,其演员似乎每年都不怎么更换,顶多是每年进行不同的组合,给人一种每年都吃回锅肉的感觉,完全体现不出中国”泱泱大国”人材辈出。似乎中国就那几个明星,就那几个能表演。可是你真正去打听一下,比他们表演得好的人多的多了。其中的利益因素居多。明星对春晚的态度不外乎三种:义无返顾的,那是因为关系太厚;小心谨慎的,那是因为名声不够;拒之千里的,那是因为大彻大悟。

 

春晚也由于缺乏新意和创意,所以患上了严重的“赵本山依赖症”,但当一个十几亿观众大联欢的节目,系于一个人时,却是最大的危险。要知道,一花独红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其实,除了那让人看腻了的“十张脸”,活跃在语言类节目的明星大腕有的是,像浑身都是戏,能把人笑翻的宋丹丹,脑大脖子粗,让人捧肚笑的范伟,包袱肚里装,逗唱嗓子亮的郭德纲,还有演技独一派,笑里藏深意的陈佩斯……

 

但是,这些观众们喜欢的明星却都不愿意上春晚了,陈佩斯、宋丹丹、朱时茂、刘晓庆等,都高调宣布不参加春晚。宋丹丹更是放下狠话,除非春晚拘留我,给我判刑,否则是不会参加。 郭德纲说,我的东西确实不太适合上春晚,一方面我不愿意委曲求全,另一方面我也不能给春晚添乱,所以让春晚找适合的人去吧。对范伟进行邀请,但范伟自从传说与赵本山“分道扬镳”之后,每到春晚排练时都把手机关掉,据说连家也从东北搬到了北京,跳出“二人转”的管辖范围了。陈佩斯更绝,他说:“感觉自从离开春晚那天起就回不去了”。

 

同时,赵本山在“春晚”也有了无可匹敌的特权,即在上春晚的其它节目打拼得九死一生时,赵本山的小品可以免检直通春晚舞台。它们之间俨然已是利益共同体,也因为此,在春晚导演组面前,赵本山的腰板越来越硬,话语权也来越大,对作品的题材、内容和演员人选,也越来越有发言权。央视可以在赵本山小品里插播广告,而赵本山也可能通过央视春晚来公开推出自己的新品牌弟子,这些新弟子作为本山文化集团一员(对赵本山行过跪拜大礼),在新的一年里就可以在全国舞台与广告位上,攻城掠地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语言类节目成了赵本山徒弟的“近亲繁殖”。

 

五、靠赵本山怎能救春晚?

 

自从1990年跻身春晚舞台一夜走红,赵本山就渐渐走上“不可取代的春晚小品王”的神坛。但是,2010年春晚,赵本山却遭遇了小品路上的“滑铁卢”。春晚一结束,网络上对赵本山和其小品《捐助》是一边倒的批评之声,这种批评声音的惊人一致,是赵本山20年春晚经历中前所未有的,也与此前的高期望形成了鲜明对比。另外,在网上评选出“观众再也不想看到的十张脸”,赵本山意外在这个“最不想看到的十张脸”榜单中高居头名。

 

赵本山年年上春晚,甚至上演“小品连续剧”,也确实让人有点视觉疲劳了。同时,喜新厌旧是欣赏学的惯例,渴望看到耳目一新的节目是观众永远不变的需求。饺子虽然好吃,但365天顿顿吃饺子可能就会反胃。从之前的翘首以盼,到现在的群起攻之,赵本山及小品陷入了危机的漩涡。当然,其中主要原因无外乎两个,即小品质量的下降以及观众欣赏要求的提高。

 

其实,这些年来,赵本山年年为本子发愁,虽然享有免检产品的特权,只要自己愿上,最后榜单上有名几乎是板上钉钉,但因为临阵磨枪,东拼西凑,只能靠诸如耍贫嘴、脑筋急转弯的噱头取胜,也因此必然脱离现实,与生活脱节,缺乏思想内涵,于是终究只能是王小二过年。 

 

而事实上,从《不差钱》到《小沈阳》,没有了搭档的赵本山,已是孤掌难鸣,独木难支,更显出江郎才尽。有人说,赵本山的小品没有范伟,那真是一条腿的“瘸子”;没有宋丹丹,“白云黑土”系列剧再也无法演绎。另一方面,与此前纯粹的小品演员不同,如今的赵本山已经是身价数亿的集团董事长,其主要精力已经不在小品上,而是转移到公司发展。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志不在小品,只是碍于央视的面子或观众期望上演小品,缺乏了主动创作的积极性,赵本山的小品质量江河日下也在情理之中。

 

“全民骂春晚”已是一种社会现象。网络和媒体骂声一浪高过一浪,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最高潮。但春晚最坚韧的意志品质就是:你觉得它烂到家了,但它总能在适当的时间成为热点。春晚在“骂声”中坚挺20余年,并奠定绝对霸权,广告收入连年暴涨,成了一个投资回报率高达600%的“经济体”,终于,人们渐渐醒悟,年年骂春晚其实也是大家爱春晚一种方式,骂是让它有长进,贬它是让其继续进步,春晚就是在“骂声中壮大”。

(文/风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