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装饰哪家好:被遗忘的血腥肉搏战:平型关下国军一个师的血战(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2:33:11

    当出击时间一再延迟时,在最前线快顶不住的84师高建白旅长等人,逼问晋军202旅旅长陈光斗究竟何时出击,陈拿出一纸命令:“郭载阳(即郭宗汾)转阎长官命令'无本长官电话命令不得出击'。”

    高斌说:“战机稍纵即逝,这推迟一天,对于战争胜负、对高桂滋的部队来讲事关重大!”

    而郭宗汾71师战报更称:9月25日,由于高桂滋84师据守的团城口阵地,竟被日寇占领向他们射击,导致71师出击受阻。

    《抗日战史太原会战》说:“平型关正面之敌,获援军五千余后,于本(24)日拂晓起,复向我平型关、团城口及讲堂村一带阵地攻击,并以战车队向我东跑池以南冲击,战斗至晚,敌未得逞。”“至25日,我第71师各部队正前进之际,适敌铃木兵团及伪蒙军亦向我84师团城口附近阵地攻击,第84师被迫撤退,敌遂占领团城口、鹞子涧、六郎城一带高地。我第71师,沿公路前进之第404团,于2时许与上述之敌遭遇。”

    这里说的是:高的第84师于9月25日在铃木兵团及伪蒙军攻击下“被迫撤退”。时间虽然没有注明,但是说郭宗汾的71师“2时许”与敌遭遇--71师出击是在上午8时以后,可见这里“2时”只能是午后2时。

    时任84师营长的邵春起现仍健在,他曾撰文回忆当时的血战,令人惊心动魄:

    高桂滋虽然多次向总指挥杨爱源及阎锡山请求增援,他们每次都答应,但始终未见派来一兵一卒。终因伤亡过重,阵地无人固守,于26日沦入敌手。

    他说的是,阵地无人固守,9月26日“沦入敌手”。

    抨击高桂滋“下令撤退”的将领,以时任晋军61军军长的陈长捷为代表。陈长捷1948年担任天津警备司令,被解放军俘虏,被判为“战犯”关押多年,1959年获特赦。他在回忆录中说:

    高部的团城口、鹞子涧、西跑池间阵线,虽不断受敌炮击,守军依托强固阵地,配备稍疏,尚无重大伤亡。由于攻平型关之敌源源北展,高部发生了恐慌。一闻郭军到达大营,更加紧向孙楚呼告不克支持,且直接要求郭军即刻增加前线守御。郭以奉令出击为辞。孙对双方争执,未加明确节制,固知高部意存避敌,以为郭军集结好,一展开出击,便得立解纠纷。……由于错觉而怨愤,擅自放弃团城口、鹞子涧、东西跑池各部亦均退迷回村,再缩避于恒山方面,依刘茂恩军,共同保存实力,耍着杂牌军的故态。……为了对孙、郭泄愤,故意闪开团城口、鹞子涧险隘,让贸然出击的郭军碰钉子去……

    在陈长捷笔下,高桂滋部不仅“无重大伤亡”,只是“发生了恐慌”、“意存避敌”、“耍着杂牌军的故态”,更严重的是,“为了对孙、郭泄愤,故意闪开团城口、鹞子涧险隘,让贸然出击的郭军碰钉子去”。如果说,“擅自放弃”防地还只是为保存自己,故意闪开险隘让郭军“碰钉子”简直就是配合日寇、陷害友军了!对于抗日军人来讲,这实在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指控。

    陈长捷这一说法对后世影响甚大,陶纯所著《血色雄关》一书是最突出的一例,用文学手法铺陈渲染,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这一过程。

    放弃还是失陷

    陈长捷的说法令高斌与高士洁兄妹难以接受。高斌质问:陈长捷率61军一直在远隔200里的后方待命,接到命令驰援平型关,先头部队24日午夜赶到,他凭什么断言高桂滋受敌“猛攻”、“伤亡惨重”是谎言,凭什么指控高桂滋“意存避敌”、“擅自放弃”甚至“故意闪开”险隘,让友军陷入陷阱?

    84师是“下令撤退”还是“溃退”?84师阵地是“放弃”还是“失陷”?这两者含义根本不同,正如陕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郭润宇所说:放弃,是能守不守,为了某种目的故意丢掉;失陷,则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欲守不能,被迫丢失。

    笔者大量阅读了当时各方人士,包括在押犯、战地记者、当地村民的上百万字战报、电报、回忆、交代以及各地学者的分析评论,力图重新回到历史现场,从当时的弹雨血火中,厘清真实的脉络。

    大量文字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场景是:

    从23日到25日,日寇全力攻击团城口一线,高桂滋部队防守30华里诸多山头,伤亡惨重。血战到后来,预备队都顶上了最吃紧的地方,甚至数十名骑兵也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