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招聘北京:《文心雕龙》与对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5:53:48

《文心雕龙》与对联

韩崇文

 “文心雕龙”与对联,咋一看,这一命题好似关公战秦琼。其实不然。《文心雕龙》是出现在南朝齐梁之际的一本文学理论专著。(作者刘勰约公元465——520),《文心雕龙》是既总结前人创作经验,更针对当时创作倾向,也汇总了历代文学理论成就的一部重要著作。而这时“对联”这一文体还没有出现。因此,《文心雕龙》中没有专门论述对联的章节。但是有关对联的基因、雏形、灵魂方面的论述,比比皆是。因此,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有关对联前世今生的大量信息,这对于了解对联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是极其有帮助的。

一,对联是自然之道的客观反映

刘勰在“原道”中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这一段话,讲了自然之道和文采的关系;《文心雕龙》的《丽辞》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这也使我们认识到了“道”和“对联”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大自然,成就了一个充满辩证思想的文体-对联。

二,对联文体之演变

《文心雕龙》中从《辨骚》到《书记》的这二十一篇分别论述了骚、诗、乐府、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弔、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三十五种文体。刘勰称这部分为“论文叙笔”,是把三十五种文体分为“文”和“笔”两大类,而分别列论。刘勰在《总术》篇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以有韵或无韵为区别“文”与“笔”的主要标志,所谓“文”,指重在抒情言志,讲求音韵文采的作品,如楚辞、诗、赋、乐府等;“笔”主要指政治学术性的,不重音韵文采的作品,如史传、诸子百家之文等。

刘勰对各种文体的源始,认为出于儒家的五经:他说:“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则《春秋》为根。”由此可见,文体的演变的过程。这一论点,虽非绝对准确,但却是有道理的。对联这一文体,当时虽然还没有确立,但在这些属于“文”的文体范畴中,到处可以看到对偶、对偶句的身影,这就为后来演变成对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联的基因和雏形

正是在对偶、对偶句中,我们看到了对联的基因、雏形。《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乐府·陌上桑》中的:“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宋玉《神女赋》中的“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而不安。” 《东巡颂》中的“登天灵之威路,驾太一之象车。升九龙之华旗,立河鼓之灵兆。”,《尔雅图赞·释天·星》中的“茫茫地理,灿烂天文。四灵垂象,万类群分。眇观六口,咎徵惟君”,《酸枣盟辞》中的“祸加至尊,毒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张载《剑阁铭》中的“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等等,中间孕育着对联的基因,看到了对联的雏形。而这些对偶、对偶句,同时也是都是对联生根、发芽、成长的沃土。

四,对仗孕育对联的灵魂

《文心雕龙》中讲对仗,“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丽辞”的“赞曰:体植必两,辞动有配。左提右挚,精味兼载。炳烁联华,镜静含态。玉润双流,如彼珩珮。”由衷地赞美了对仗。由此可见,初始的对仗,虽然不是为对联而设,却塑造了对联的灵魂。当然,在对联的形成中,对仗在不断地完善和成熟。对联把对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声律成就对联的形体

《文心雕龙》用了一章的篇幅,讲述了“声律”,“凡声有飞沈,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沈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迂其际会。”另外,在《乐府》中说,“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赞曰:八音摛文,树辞为体”,“镂彩摛文,声理有烂”“。认为声律是文章的形体。因此声律不是对联的专利,但是,声律成就了对联,对联又丰富了声律。

“文心雕龙”是一座文学理论的殿堂,是中华文化魅力的展示,是文体论述的集大成者,“吐纳自深。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对于对联的研究“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文心雕龙》虽然没有专门讲述对联,但是,章章节节都在讲述有关对联的内容,学习《文心雕龙》,大大加深了我们对于对联的认识,对联是中华国粹的集中体现,是辩证思想的完满表现,是对大千世界最高度、最简洁的概括,是先进文化的轻骑兵,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深刻了解、积极创作对联,拿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来。

刊登在《中国楹联》2010年第四期(总第64期)